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97

第797章 换换不?

女帝于黄昏进城,进宫后召开夜朝,就过去四个多月东巡和周启监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散朝已是上半夜,沈云卿仍然留到最后。

“爱卿还有何事禀报?”其实女帝心知肚明,昨天一早回家不就是为了今天承认自己的错误吗。

“启禀陛下,臣家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与圣祖诏书,臣已经取得。”

“哦,在何处?”

“臣已经放在偏殿,臣这就去拿。”

“一起去吧。”

“是。”

君臣二人来到偏殿,沈云卿打开铜匣,可见一块已经发黑的铁券和一个木匣,女帝先是拾起铁券看过全文,后又取出圣祖诏书,对比了吴廷琛的免死金牌和圣祖诏书。

仔细比对可以知道,沈丞农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否则也不会拜太师,而且以沈丞农的影响力、功绩,封一个爵位是毫无问题的,但圣祖只给了太师,可见还是防着沈丞农的。

按惯例,做到三公九卿一般就不会封爵,三公九卿的荣誉其实比爵位更高。

“原来这就是爱卿家的免死金牌。”

“是的陛下,臣家的免死金牌也不是金子做的,一样是铁券。”

“看着不免有些寒酸,眼下朝廷也不缺黄金,朕看不妨收回此铁券,换一个金券如何。”

“不了不了,铁券挺好,铁券挺好……”

沈云卿赶忙拒绝,然后换来女帝冷眼一瞥。

其实沈云卿不是不想要金字招牌,而是担心女帝耍诈。这要是跟朱元璋一样,搞阴阳合同,或者来个篡改字面,我找谁说理去。

但话说你不是拍照留了证据了吗,到时候找皇帝说理不就完了。对,这个逻辑是没问题,但有问题的是全天下谁敢找皇帝说理,更何况是免死金牌这种东西。

“罢了罢了,既然爱卿喜欢,那就继续留着吧。”

“谢陛下。另外,臣有喜事一桩向陛下禀报。”

“哦,何喜之有啊。”女帝纳闷儿,最近坏事连连有,就是没喜事,你进城才两天,能变出花来?

“启禀陛下,新式的枪械初步测试已经完毕,臣今天亲自进行了打靶,已经可以使用。”

“哦,果然是喜事。何时可以大量制造?”

“还得再等数月才能少量制造,仍需要进行改进与测试。大量制造恐怕还要等上几年。”

“嗯,是应该谨慎一些。火器虽好,但也会伤到自己。比之活门枪,新枪的造价几何?”

“眼下还没有大量生产,因此单支的价格要贵得多,一支差不多要六十贯钱。”

“九年前一支活门枪要四十二贯钱,当时财力不过今日之半数,六十贯钱也尚可。”

“日后如若大量生产,钢产进一步增加,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

“那就继续进行尽快生产,优先禁军使用。”

“是。”

活门步枪最早的造价是四十二贯钱一支,工艺改进和冲压技术使用后,价格迅速下降,尤其是钢产能迅速攀升,轧钢量产,高速钢的使用,批量生产活门步枪的平均价格降到了十八贯左右,便宜了一半还多。

六十贯一支的价格是半自动步枪的价格,栓动步枪只要四十六贯,因为栓动步枪结构简单,工时少的多。霰弹枪和转轮手枪都便宜得多,是要二十一贯和十五贯钱。

今后随着钢产能增加,生产线投入,价格至少能降低一半,甚至日后开始使用电力生产设施,价格会更低。

但女帝是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造枪便宜养枪贵,贵的不是枪,是子弹。尤其是今后出现机枪,消耗的子弹比枪贵的多。

而当初设计两款步枪,主要就是为了分别装备禁军和番军使用。

女帝始终想保持禁军的绝对战斗力,所以火器始终装备禁军,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军队作战能力。

而禁军的人少,番军人多,只装备禁军不装备番军,这就等于让番军继续用冷兵器作战,徒增自己人的伤亡和经济负担。

有鉴于女帝护犊子的心态,沈云卿主持设计了两款步枪,一款栓动步枪,主要给番军装备,打一发手动退一次子弹,上一次膛,射击效率慢。

而半自动步枪是打一发,自动退弹上膛,再扣一发。射击效率高,能取得火力上的压制。

这样一来,七八万禁军的火力输出,就相当于五十万栓动步枪的火力输出效率。

日后番军将装备九成以上的栓动步枪,军官和基层武官装备手枪和半自动步枪。而禁军九成装备半自动步枪,军官装备手枪,精确射手装备挑选后,精度较高的栓动步枪用于精确射击。

免死金牌到此暂告段落,其余四块免死金牌下落不明还要去找,虽然有两块名义上因为没有香火延续自动失效,但是朝廷并没有收回,另外两块则完全不知去向。

翌日,由于各部主官当晚开会到很晚,当天停朝一天休整,女帝梳理了近期周启经办的公务,下午一点左右召开了御前会议。

沈云卿未列席会议,而是约见了西斯法赫,谈黄金的事。

女帝经不住诱惑,最终还是同意出资用于投资洗钱。

除了诱惑很大之外,两次远征掠夺的黄金也给了女帝足够的底气,山东的黄金储量也有很大期待,加之这些年乌兹曼经济政策导致贵金属流入大幅减少,损害到朝廷利益,确实有必要找乌兹曼讨回一些公道。

但是明说显然不现实,也没有仲裁庭,动手也不现实,距离太远,即便够着了效果也不大,所以还是搞些阴谋,沾些便宜再说。

见到西斯法赫时,整整胖了一圈,每次离开岐国之前,他都胡吃海喝养膘,等到一上路回来,又瘦两圈。

丝绸之路虽然诱人无限,但是潜在的风险和险恶环境如影随形,风险往往比收益更高,所以许多商人抵达目的地后无不要寻欢作乐犒赏自己。

“我朝陛下已经答应,可以提供五万两黄金。”

“真是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会成功的。”

“你别高兴的太早,我还有条件。”

“你们的陛下要分多少?”

“七成。”

“这太多了,我手下有很多商人,而且需要贿赂贵族,最多给你们的陛下五成。”

“六成五。”

“不行,还是太多了。”

“那六成,不能再少了。”

“最多五成五,不能再多了,如果你答应,那就成交。”

“那好吧,但是我有两个条件。”

“什么条件。”

“首先,我要派人跟你一同前往乌兹曼,他不会参与交易,但是会清点得到的金币。”

“你信不过我?”

“不是我信不过你,而是我朝陛下信不过你,我是信得过你的。这么大一笔黄金,你给别人五万两,你能放心吗。”

“好吧,但人不能太多,否则会有麻烦。”

“可以。”

“那第二个条件呢?”

“这笔黄金会经由我军控制的达尔翰(南高加索)分批进入乌兹曼,你得到乌兹曼白银之后,也运入达尔翰的接头地点,我会派人在达尔翰就地熔化乌兹曼旧银币,提取白银运回来,如果交易顺利,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源源不断的黄金运往乌兹曼。这比你把乌兹曼旧银币运回来方便的多”

“嗯,这是个不错的主意,那就成交了。”

“这次给你的黄金都是旧元宝,我会装在特殊的箱子内,尽快让人运过来。前往达尔翰途中都由我朝陛下的亲兵亲自押运,但是进入乌兹曼后,你要当心,别被人给截走了。”

“放心,我现在一样是兵强马壮。”

其实沈云卿并不放心,他很清楚中东的情况,巴里巴巴可能不多见,但是四十大盗遍地都是,而且根本不止一伙四十大盗。

敲定合作计划,沈云卿让人叫来此番跟随西斯法赫一起前往乌兹曼的随员司马铄与蒋毅。

“从今日起,你二人跟随西斯法赫一同前往乌兹曼,记住,一定要严守秘密,不得泄露此行目的与自己身份。”

“是,谨遵郡王之命。”

司马铄与蒋毅都是轩禾东院培养的乌兹曼语翻译中比较出类拔萃的,除了语言天赋比较出色,二人也比其他人脑子转得快,重要的是年纪轻,日后的潜力大。

司马铄今年二十六岁,蒋毅二十四岁,家中都有兄弟,也不至于出国在外因病或变故死亡而断了家族香火。

此外沈云卿还安排了护卫六人,账房四人,地形测绘二人,呼延秦推荐的向导二人,郎中二人,随他二人一同前往乌兹曼,这十六人已经送往轩禾东院紧急培训常用语言,路上蒋毅与司马铄也会进行语言培训,以适应在乌兹曼的活动。

最近十多年虽然受到战争和阿苏令影响,路上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朝廷开禁后,朝廷组织和鼓励民间前往波兹津和乌兹曼交易的商队在逐渐增加,因此岐帝国商人进入中东的频率也在增加。

司马铄、蒋毅等人以商队的名义出现在乌兹曼,并不会引起太多注意,相反沈云卿给他们此行准备了大量名贵货物和特殊背景的身份,足够为他们提供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