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01

第801章 装孙子战略

就在女帝为刑部考题纳闷时,礼部员外郎卞渊求见。消息传到王素琴这里,其又与女帝说

“陛下,礼部员外郎卞渊有广州乌兹曼国急件禀报。”

“宣。”

“是。”

少时,卞渊入殿面圣。

“启禀陛下,广州刺史发来乌兹曼紧急公文。”

“呈上。”

王素琴接过公文转给女帝,女帝一目十行迅速看过后,目光迅速转向沈云卿:

“据广州刺史禀报,乌兹曼王于半年前驾崩,新王登基后遣使我朝,其使臣已在前来途中。海郡王,爱卿以为乌兹曼新王意欲何为?”

伊萨德老王驾崩的消息来的突然,沈云卿原本还以为得有一两年,不曾想这才六七个月就死了,而且要是时间上推算起来,西斯法赫是去年八九月提到的这件事,从中东到广州,海上得要半年多,这么掐算起来,西斯法赫抵达神都不久,伊萨德老王就应该已经咽气。

然后是国丧,安排权力交接,忙完之后差不多年底,派人过来通知,海上正好顺风顺水差不多半年到了广州。

迅速思考后,沈云卿说:

“启禀陛下,臣判断乌兹曼新王伊萨德遣使我朝目的有三。”

“哪三个目的?”

“首先是为了告知消息而来。一般而言,非我朝藩属国,外邦君主轮替不会知会我朝,其若知会我朝,便是有意向我朝称臣纳贡。

而乌兹曼不同于任何外邦与藩属国,其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是远方强国,而在此之前,乌兹曼王新君登基,也从未有过正式告知,因此其此来告知,应该是对外扬威,对我朝也是如此。

其二,乌兹曼是地域大国,必然心高气傲,其派遣使者知会我朝,既是出于诚意与礼节,同时也是要我朝也派遣使者出使乌兹曼,给他颜面,如若我朝不派遣使团,恐会招致乌兹曼的不快。

其三是乌兹曼经过多年国力恢复,军力已经十分强大,臣怀疑此番新君登基遣使我朝,也是给我朝以下马威,寄希望于让我朝低头,在贸易上做出更多让步。因此臣认为此番其此番遣使我朝,应该谨慎应对。”

小伊萨德登基后遣使来华并不意外,其动机也很清楚,自恃枪多钱多,就开始野心膨胀,想通过恐吓、咋呼、敲打,兵不血刃的剪岐帝国的羊毛。

“爱卿以为乌兹曼此来不善?”

“是的,至少如果我朝遣使去乌兹曼会不善,他来我朝还不敢。此外我朝攻灭罗哈诺,在陆地已与乌兹曼接壤,其定然要与我朝谈判陆路疆界问题。而且臣怀疑,我军在攻入达尔翰地时,可能已经遭遇了乌兹曼趁火打劫攻入达尔翰地与我军遭遇,甚至不排除发生了交战,而朝廷距离达尔翰过于遥远,尚未收到消息,其此来出使也有谈疆域划界问题。”

由于达尔翰与乌兹曼在中东北部接壤,岐军攻灭罗哈诺后,南下收拾达尔翰地,不排除这个期间乌兹曼趁火打劫攻入达尔翰,并且与岐军遭遇,甚至干上了都有可能。

这样一来,岐军有火器和大炮,乌兹曼摸不清岐帝国深浅,就需要派遣使者进行谈判,又恰逢新君登基的当口上,正好以告知的名义过来谈判。

女帝思考之余,众人议论纷纷,兵部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收到有关报告,或者说还在路上,如此凸显出疆域过于辽阔带来的通信滞后。

这时桑劲川问道:

“海郡王,此番若是不满足乌兹曼索求,两国会否开战?”

“应该还不至于。对于乌兹曼索求,得看他要什么,只要不过分,本王还是有办法对付的,哪怕是在达尔翰地做出一些让步,也可以。”

“但真要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怎办?”桑劲川打破砂锅问到底,显然是旧病复发,又担心钱的问题。

“真要是打,我朝海军足可荡平乌兹曼在南洲百夷船队,攻下罗娑也不在话下,本土并无安全之虑。至于达尔翰地与罗哈诺地,真若开战,放弃一些也无所谓,反正罗哈诺国宝藏全数到手,乌兹曼占了之后也是他们的负担,咱们日后再找他算账也就是了。”

沈云卿不正面回答桑劲川,因为军事战略和国际政治的问题太深奥,桑劲川是内斗内行外战外行,他就知道钱钱钱……根本不懂国家稳定和战略交换也能带来长远的利益。

众人议论许久,主要就看兵部、沈云卿和女帝的态度。

“海郡王。”

“臣在,陛下有何吩咐?”

“乌兹曼使团抵达后由爱卿全权负责,尽快探明乌兹曼来意虚实,拟出应对方略。”

“是,臣尽快安排。”

“另外,为以防万一,再调禁军五千人,番军火炮一百门,发往罗哈诺以备不时之需。”

“臣领旨。”陆争道。

女帝一连下达多道口谕,随后话锋一转说:

“林相。”

“臣在。”

“明日安排在南郊靶场观阅新式火器,尽速安排。”

“是。”

“另外,这次科举,朕看可以再增一题,就由海郡王出题。”

此言一出,众人意外,吏部尚书郭赟就说:

“陛下,这恐怕不合定例。”

礼部尚书陆芎也说:

“臣也以为不妥。科举本为选拔吏,让生员议论外交恐怕有失妥当。而且增考一题,将延长科举时间,会令生员措手不及。”

女帝心血来潮决定增加外交考题出乎意料,沈云卿也有些措手不及。

吏部、礼部接连反对,女帝遂即又问林毅贤:

“林相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当前遭遇千古未有只大变,开先例订成例不失为开拓之举,只要有利于朝廷,有利于江山社稷皆可为之。只是外交涉及朝廷大政方针,公开议论恐怕不妥。

臣以为此番乌兹曼遣使来者不善,确实需要让天下学子知晓朝廷的难处,开此先例也不失为英明之举,但往后还应该另行他法。”

“看来是朕有些失妥了,但既然眼下有此需求,此番就此破例,会试延长两日,下次另寻办法开设考科。”

“陛下圣明。”

……

“海郡王。”

“臣在。”

“着外藩寺尽速拟题给朕过目。”

“臣领旨。”

“那现在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众人行礼退走,出了御书房后都奔章台去,路上欧阳羽就说:

“现如今朝廷正值关键时期,此番乌兹曼遣使,海郡王当如何应对?”

“能拖则拖,只要拖上十年,他就奈何不了我朝。”

“当年对付忽喇,你也是拖,如今对付乌兹曼,还是拖,莫非都要靠拖?”

“拖能解决很多问题。欧阳大人自己也说了,我朝正值关键时期,何为关键时期?就是要稳,只有稳定才能赢得腾挪发展的时机。”

欧阳羽觉得沈云卿最大的本事就是“拖”字大法,对,“拖字诀”就是一切战略的制胜法宝,打持久战、耐力战,是打垮对手的最有效手段,对手往往不是给打垮的,而被拖垮的。

所以拖字诀的最大奥义,就是在不利于自己的时候竭尽所能争取战略发展窗口,说句好不听的,就是先认怂装孙子,等发育好了再找你麻烦。

当然,拖字诀也得看谁用,如北宋最后把自己给搞垮的这种拖字诀,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澶渊之盟从结果来看,宋朝其实付出的成本相当低,但是争取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几乎同化了契丹人,这个期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内部官僚改革和技术发展。

结果宋人觉得万事大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自我放飞,只埋头发展经济,搞艺术产业,不知道强兵报仇,结果一百多年后被女真挑落皇位。

这就是典型的拖字诀把自己拖死的反面教材。

与之对应的则是汉朝的和亲认怂政策,最终成功挑落匈奴。

用过刘邦的认怂和文帝、景帝的装孙子谋发展,这才有了汉武帝威风八面,荡平寰宇逐匈奴于漠北辉煌。

所以装孙子不是坏事,但是得看怎么装,要是最后真成了孙子,那就尴尬了。

大国的信心来自文明自信,经济自信,更来自军事上的自信,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辽阔的疆域庞大的领土就是虚胖带来的累赘。

自从乌兹曼舰队强闯广州湾后,这件事给岐帝国统治阶层的刺激很大,军事强硬日趋成为帝国对外的重要工具。

但以眼下的国力,岐帝国还没有能力跨大洋报复的能力,仍然需要稳定国内基本盘,消化既有成果。十年是必要的时间,能拖一年是一年。而且十年后收拾乌兹曼,要比现在轻松得多。

离开御书房后沈云卿没去章台,直接去西市约见西斯法赫,他六月初上路,这几天正在忙着装货和组织商队。

“是来给我送行吗?”

“也不完全是。我刚刚得到消息,老伊萨德死了,小伊萨德登基后派遣了使臣前来我朝。”

“这么快,我还以为得有两年。什么时候的事?”

“半年多前,可能还要早一些。你这趟回去,得要多当心,乌兹曼国内政局可能有变。我朝有句谚语,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小伊萨德登基,一定会用自己的心腹,老伊萨德的心腹会被逐渐排斥,甚至清洗,你此行回国要多留意,千万别拜错了码头招来杀身之祸。”

“知道了,本以为老不死的还得苟延残喘一两年,死的这么快,计划得要重新制定。”

“怎么,你打算尽快动手?”

“有些事情你不明白,小伊萨德掌权后,会加快对其他部落的清洗,这对很多图曼塔部落非常不利,要尽快回去,多谢你的好意,我会永远铭记的。”

“但愿你能成功。”

“要是能得到你们的火器那就更好了。”

“目前还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