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04

第804章 悠着点

眼下的尴尬就在于技术储备和样品有了,但是整体的技术指标太差,没有专用的特殊钢材,没有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没有高效的生产设备,充其量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完成了技术开发和储备,以目前的工业能力,要大批量生产还要很多时间。

眼下要搞经济,工业产能不够,不能大量生产,与其大量生产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超前装备,不如将就使用现在的武器装备也够用了。

然后腾挪工业工时生产更多的机床、设备和民生工业用品,把工业基本盘做大了,然后再回头集中资源解决工艺、刚才问题。

而且制造后膛定装武器需要专机,尤其是拉膛线的专机,枪机零件专机,弹药生产线专机,都要重新设计,分配工时制造,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和工业资源。

所以沈云卿不建议立即大量生产装备,小批量的生产试装备总结一些经验就行了。

女帝听了之后没回复,神色也没有波动,但沈云卿很清楚女帝的性格,这种态度是明显就要最好的富孩子心态,有了最好还要更好,没有到手,心里就不踏实。

但女帝也清楚,沈云卿不会骗她,国情也摆在这里,之前已经因为操之过急吃了两次巨亏,公孙芸惠不想在晚年的时候晚节不保,影响到自己的一世英名。

而且真要是出了娄子,以目前的国力还是扛得住的,反正有沈云卿这个背锅侠,黑锅尽管甩就是了。

就在女帝兴致勃勃刷枪同时,桑劲川的心态就不怎么好,身边盐铁司郎中,待任未来户部侍郎楚岳涛就不停问桑劲川:

“桑大人,这枪一支得要都少钱呐。”

“本官哪里知道,一直是工部自己研造,就从来没与我等说过。”

“这活门步枪当初就不便宜,这么好的兵器怕是只贵不便宜呀。”

这户部的官吏,以前是守着萎缩的金池,觉得钱不够花,现在钱越来越多,他们又开始觉得花钱太快太多,只要有什么新的大型采购项目,只要跟他们利益不挂钩,他们花钱的时候总有一种我花钱你别管我,你花钱我就难受的心态。

今天李义清没来,正在办理退休手续中,所以待任的楚岳涛走马上任之后,就得面对一笔巨额支出。

而且户部的官员还不知道,买枪便宜养枪贵,养兵更贵。

之后继续进行了几轮打靶,兵部官员也到靶场打靶过瘾,范勇打了几枪突发奇想对沈云卿说:

“海郡王,这新式枪械的子弹都只能一发一发的打,若是能连续不断射击,岂不更好?”

“范大人是想要一种短时内大量发射弹药的兵器。”

“正是,可否设计制造?”

“那是当然可以的,不过眼下时机还不成熟,即便造出来也有很多问题,还不如不造。”

沈云卿之所以没有一并设计制造生产机枪,并不是因为理论和加工问题,无论何种速射武器,除了加特林机关枪,其他火药自动武器原理,都是利用火药气体进行复进运动,理论和机械设计没什么太大难度。

主要还是当下工业基础太薄弱,钢铁材料性能跟不上,速射武器不仅需要更高质量的枪管,枪机、复进、弹簧都需要更好的钢材。

其次是锻造、热处理工艺需要配套,弹药供应需要配套,机枪就是吞金兽,大量消耗子弹,没有强大的弹药生产,有机枪也没用。

其三是需求问题,眼下后膛定装武器才有,立马配套机枪,不仅超出当前需求,而且武器更新换代太快,容易产生好高骛远的毛病,还会增加财政负担。

其四是设计经验和制造经验,机枪毕竟是比步枪高一个层次的工业化产品,步枪都没搞利索,再设计生产机枪,不免有些不切实际。

而且没有太多的枪械设计和使用经验积累,设计出来的东西未必就是理想产品,所以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尤其是刚才和加工处理的经验。

最后还是回到枪的核心部件枪管的生产,虽然研制出了优质高速钢,解决了切削刀具(包括钻头)问题,得以让内孔使用加长钻头加工内孔。

但是新一代的步枪口径只有7.42毫米,必须使用小于7毫米的钻头打毛孔,单边至少留0.5毫米上拉孔机拉膛线,所以钻头实际上只有6.5毫米,这么细的钻头,是不可能钻一米长的深孔,因为钻头长径比太大,刚性严重不足,根本不用钻,钻头稍微吃点力就会折断。

因此新一代两种口径的步枪枪管长度都缩短到1.9尺,约合七百毫米左右,先将枪管圆钢进行热处理软化材质,然后再上车床拉一刀毛刀用于机夹定位,最后上专机钻床单边打三百五十毫米的孔,打完一头再打另一头。

毛孔加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热处理恢复硬度,然后进行第三次热处理提高材质。

热处理过程中内孔会发生一定收缩和变形,这道工序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八百多毫米的长管就会严重扭曲变形。

热处理完成后,再上车床两头顶住加工外圆,最后上拉孔机拉内孔。

全枪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工时,百分之四十的成本都出在这跟枪管上,而且报废率也高。

所以如果大批量生产,使用这种工艺不仅效率慢,生产成本降低的空间也有限。

因此还是要想办法把内径机和无缝钢管技术搞出来,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得到毛孔钢管,然后再上钻床钻孔,效率高精度高,更重要的是少了一道回火的工艺,枪管质量可以得到值得提升。

同时使用内径机和无缝钢管机,可以加工材质更好的钢材,避免了钻头直接钻孔钻不动的问题。

黄昏之前,圣驾离开南郊大营返回神都,开始准备今年的科举考试。

开考定在六月初二,隆元二十四年后,科举进行了一定改革,考试的模式、时间基本被固化,主要是新学办起来后,有了分数制和样板考卷,科举有了参考。

在每逢奇数年开考,偶数年不考,偶数年举行“匠魁大比”选拔能工巧匠

但明年调整年号后,将以公纪年为准,目前还在推算历史年表,还不清楚明年公纪年是偶数还是奇数,如果明年是单数,科举就可能改为公纪年偶数年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