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26

第826章 谈崩

想到这里,他沉下脸色义正言辞道:

“塞耶特大使如果执意继续现在的谈判条件,依本王看,就不用在谈了,请阁下即刻离境。”

塞耶特恼羞成怒,双手拍在桌上怒歇斯底里说:

“你要知道后果!”

“不就是一战吗,那就试试!”

“我国陛下会惩罚你们的,你等着!”

“好,本王等着!关大人,我们走!”

“是。”

撂下狠话,沈云卿转身离去。

前脚刚走,后脚就听一声激烈的声响,那塞耶特把桌子连同椅子都给掀了。

这时周赋说:

“表舅,如此交涉结果,恐怕会令皇祖母恼怒。”

“必须做好战的准备,才能有谈判的余地。我等是为朝廷利益,是为国家利益,不能因陛下恼怒而放弃国家之利益。你要记住,个人之喜恶决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即便是君主。”

“是,外甥铭记在心。”

“另外,乌兹曼如此强硬,不是外强中干就是另有图谋,此番刺激塞耶特,其若真不打算好好谈,接下来就不会再有任何进展。

如果是另有图谋,此番刺激他,他会继续与我们谈。但无论谈或是不谈,都要做好战的准备。”

“嗯。”

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军力保障,外交就是空谈。

乌兹曼此来,就是瞧准了岐帝国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同时岐帝国的海政开禁政策,冲击了乌兹曼的海上利益。

岐帝国的体量比乌兹曼大多的,即便不考虑工业,农业生产力和贸易资源禀赋也大得多。

在此之前岐帝国实行海禁,从中东到中国的海上贸易是乌兹曼、波兹津、印度三家的天下,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量微不足道。

波兹津受到罗哈诺战争和消化占领区影响,以及和岐帝国全面接壤,其海上贸易大幅萎缩,转向陆路贸易为主。

而印度次大陆由于国家林立,每个单独的沿海城邦对统一的乌兹曼根本构不成威胁。

所以一旦波兹津退出海上贸易的争霸,乌兹曼就很容易打垮印度邦国,从而垄断中东到南海的海上贸易,加之控制了马六甲,没有意外情况下,乌兹曼实际上垄断了整个海上贸易航线。

但当年两国在罗娑划分海上势力范围之后,乌兹曼并没有料到岐帝国会迅速转入海上贸易扩张,这是他们的失算,而且来势如此凶猛,全然没有缓冲期。

短短八九年就已经强势控制了南海周边贸易,而这些都得益于隆元十三年到隆元二十年间的技术准备,和造船技术推广普及,让造船得以规模化生产,而这些信息都是乌兹曼所不掌握的消息。

他们自认为岐帝国还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海上技术,浑然不觉岐帝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这就导致乌兹曼原本是打算以划分海上势力为名,趁岐帝国没有海上力量,在马六甲站稳后,实际控制南海贸易,进而变成既成事实,因为岐帝国没有海上力量,即便被乌兹曼占了,你也不能怎么样。

但千算万算没料到,岐帝国海上发展会来势凶猛,短短八九年间已经控制了南海周边局面,并大量输出货币主权,争夺地区影响力。

但话说乌兹曼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海上贸易通道,和百分之八十的贸易节点,这么大的经济利益难道还不够吃?

按道理是绝对够了,即便是岐帝国也够了。而且乌兹曼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远不及岐帝国,这块蛋糕怎么吃都够了。

但问题是,乌兹曼的政治体系、政治形态和岐帝国完全不一样。

乌兹曼是个部落和贵族严重干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体制,海外每一个贸易节点,每一个船队背后,都是乌兹曼贵族和部落在经营。

现在岐帝国的海上贸易崛起,瓜分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触碰到了他们的经济成果,结果必然是用政治强硬解决问题。

而且乌兹曼人没有一个清楚地经济认知,他们不明白把蛋糕做大的道理,他们只明白控制的地盘越多,蛋糕就越大。

但是岐帝国把南海蛋糕做大后,乌兹曼控制的海上贸易总量却没有做大,结果他们就眼红岐帝国做大的蛋糕。

这人没钱不要紧,穷也没关系,至少盗贼不会打你的主意。

但怕就怕你富有,你有钱,你还没有武装力量,特好欺负,强盗一定会找上你。

岐帝国现在就是典型的露富,但是不露獠牙,招来强盗的状态。

离开万国公馆,与周赋分手之后,沈云卿遂即赶回宫中去见女帝。

此时早朝刚散,女帝尚未回到御书房,而是打着华盖去了金律园散步。

天气虽然炎热,但是空气干燥,没有什么桑拿天气,今天又有风,女帝在后边走,前面让人用小推车推着一大通冰块在前开路,风一吹都是冷气。

冰块实现工业化生产后,现如今神都内已经能大量供应,女帝现在也能奢侈的随时大量取用冰块,搁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陛下,海郡王求见。”王素琴道。

“宣。”

“是。”

少顷,沈云卿来到圣驾,女帝正和周芳婵坐在廊亭下歇息。

“臣参见陛下。”

“与乌兹曼使团谈的如何?”

“谈的并不顺利,塞耶特态度仍然强硬,要求我朝接受全部条件,否则就以战争相要挟。不过臣认为乌兹曼公然与我朝开战的概率应该不会很大,但是会挑唆天弥诸国及海盗与我朝作对,因此不能不防。

另外,臣还是认为乌兹曼想要从我朝得到利益,开战的可能性较低,但还是要做好万全准备。

有鉴于乌兹曼态度强硬,臣此番出使途中,建议对盘踞在南洲百夷的海盗进行严厉打击。”

“既然谈不拢,那就要做好战争的准备,以战促和。”

“陛下圣明。”

下刻,女帝与王素琴道:

“王素琴。”

“奴婢在。”

“去宣尚书陆争,海略司郎中马文修来见。”

“是。”

待等王素琴离去,女帝继续说道:

“如开战不可避免,我朝当如何应对?”

“首先应该全力袭取罗娑,只要扼守罗娑,便可遏制其进入南洲百夷海域,我朝海域将万无一失。

其次是提防乌兹曼挑唆天弥,将火器卖给天弥诸国与达忽哲、赛思马花部作战,因此要尽快知会达忽哲、赛思马花二人转入防守,以防不测。

至于达尔翰地,时间上掐算起来,朝廷的轮替的兵马应该已经进入罗哈诺中部。

而与乌兹曼接壤的达尔翰地都为山峦地形,并不利于火器结阵作战,我军在罗哈诺火器虽少,但坚守还是可以的。另外我朝大炮比乌兹曼更为厉害,有大炮压阵,我朝驻军不会吃亏。

其三,我朝陆地取守势,海上可取攻势,沿海破坏其海上贸易线路,当损失超出其所能承受极限,必然与我朝妥协。”

“这倒是不错的主意,财主嘛,就怕损失,朕看此计不错。”

“陛下圣明。”

沈云卿压根就没打算在陆地上和罗哈诺正面较量,因为经济成本不划算,代价太高。

但是从海上出击,岐帝国有绝对的技术和兵器优势,数量上虽然少了些,但是战时状态下,朝廷出钱强行征用民船改造战船,大量铸炮出海作战还是做得到的。

尤其是现在帝国海军实行两班半制度,具备武装两百艘战舰的人员配置,这个规模就相当可观了。

只要夺取马六甲,一路沿着安达曼海北上孟加拉湾,一路横扫印度沿岸至中东沿海港口,将乌兹曼海上贸易全部切断,其受到巨大经济损失后,必然要妥协。

而且海上出兵的见效快,痛感强烈,成本相较于陆地远征调度其实低得多,但是造成的伤害却最大,局面对岐帝国更有利。

两刻钟后,陆争、马文修赶到金律园面君:

“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海郡王,你先说说吧。”

“是。”

沈云卿将交涉内容告知二人,对此陆争还是比较担忧的:

“陛下,现如今我朝的摊子实在太大,若是贸然开战,还是可能因为鞭长莫及而动摇朝廷的根基。”

“朕短时内自然也无开战的打算,能谈则谈,能不打则不打,但乌兹曼欺人太甚,却不得不防。兵部方面要做打的准备,但也要做好不打的准备。打是为了不打,但不能不做准备。”

“是,臣尽快协调安排。不过,关键还是炮和枪的问题。”

陆争言外之意,现在好东西都攥在禁军手里,可外边作战的主力都是番军,让番军拿着冷兵器去作战,即便再彪悍,但没有技术兵器上的优势,伤亡代价肯定不小。

女帝是个聪明人,沈云卿研发新式步枪,当然就是给女帝替换老旧装备,施舍次级装备给番军使用的。

“兵部的难处朕都知道,火枪尽速从禁军中调拨,新产的兵器则补入禁军使用。”

“是。”

“马爱卿。”

“臣在。”

“海军尽快抽回三十艘战舰供海郡王调遣,兵部、工部将尽快配齐其他战舰火炮,务必保持齐装满员,以防南海有事。”

“是,臣即刻调回全部战舰待命。另外,臣建议能否增加海军造船,尽快扩大海军。”

“是否加速建造仍得等最后谈判结果,若谈不拢,再追加也不迟。,如果谈妥了,先追加,不免浪费国帑,不利朝廷大局。”

“陛下圣明。”

女帝现在也学精了,走一步看三步,先看苗头,苗头不对再祭出下一招也不迟,但如果先祭出来,倒霉的肯定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