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42

第842章 你走了怎么办

御前会议散去后,女帝留林毅贤、欧阳羽、沈云卿,以及稍晚赶到的周启继续开会。

女帝想借此番铁桥观礼的效应,进一步扩大岐帝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尤其是沈云卿打算出使乌兹曼,正好借此机会下南洋周巡列国,让礼部草拟檄文,就是给这次下南洋准备的外交国书。

但明着却不能说是国书,因为既然是国书,就相当于一种承诺,所以只能说是昭告列国,国书则由沈云卿草拟后给女帝过目。

得知沈云卿要出使乌兹曼,顺游南洋诸国,林毅贤、欧阳羽、周启三人无不意外,林毅贤甚至有些心脏抽筋。

当此朝中关键时刻,居然要出国耍耍,万一皇位有个意外怎么办。

“海郡王亲自出使乌兹曼,这恐怕不妥吧。”

“沈某自然也不想去,只是此行非在下亲去不可,他人去了在下不放心。而且此番去乌兹曼,出使只是其一,重点仍是考察与刺探乌兹曼的国情、民情、经济与他们的工造匠术。”

沈云卿此去乌兹曼,就两国的外贸、传教、经济问题协商之外,重点是进行军事、技术、经济、民情、社会、宗教情报的观察。

同时对南海诸国,及其航线的沿海地区进行访问和测绘,传播岐帝国的文化,拓展深化海外贸易。

如果只是单纯去一趟乌兹曼,就已经达成的协议进行回访,完全无需沈云卿亲自出马,可以让别人去。

但此去乌兹曼需要为日后的长久方针提供信息支持,就不得不沈云卿自己去。

首先是乌兹曼的技术发展到了什么层级,有没有发展出初级工业,当然,人家明着是不可能让你看的,但是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了解。

其次是乌兹曼内部的权力架构和贵族统治阶层牢不牢固,他们对岐帝国的看法以及日后的战略方针,都是急需要了解的内容。

其三是乌兹曼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民情也需要了解,这是进一步进行经济反制的重要参考内容,别人去不行,必须沈云卿亲自去一趟。

因为他有超前的认知和理念,其他人都束缚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其他人未必看得出名堂,而他能利用超前的认知和理念发现问题。

其四是要去一趟腊婆,一晃快十年过去,腊婆的总体情况需要进行一次发展评估。

郝仁虽然在腊婆做的还可以,但毕竟不是沈云卿在任,有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其五是顺带访问南海及东南亚诸国,巩固岐帝国在南海和东南亚的飞地,深化多边贸易。

尤其是这一次是舰队大规模首次有组织的出远门,人员的费用,船只的折旧费用,开销非常大,需要进行沿途贸易,弥补这次远洋活动的支出,因此全程将携带大量货物。

其六是解决盘踞东南亚的海盗,和乌兹曼扶持的海盗,通过打击海盗,彰显岐帝国的海上军事力量,营造一个有利于岐帝国的海上贸易环境。

而且借这次岐帝国二级王大使出海的机会进行打击,让乌兹曼闭嘴。否则以海军力量进行清缴,难免要引起乌兹曼的反弹。

其七是对马六甲以西沿的沿海和海路进行初步测绘,为日后西出马六甲提供地理、海路航线的技术支持。

其八,这次是去中东,很可能是去红海,在西奈半岛登陆,然后去大马士革。

因此会途径中东半岛,以及红海沿岸,沿着红海往南绕过索马里,就是东非沿岸和马达加斯加。

此番顺道在红海停船靠岸后,船队利用停靠休整的机会,派出小队摸着非洲大陆南下,把东非海岸和马达加斯加沿岸摸清,为日后前往非洲提供地理准备。

最后,这是岐帝国第一次组织大规模舰队出海,进行外事访问和贸易活动,政治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因此这个龙头得要把控好,为日后后继者开个好头,别第一次大规模出海,就搞得虎头蛇尾,甚至是一团糟,这就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了。

“可你这么一走,少说两年,多则三年,将严重影响国中诸事,你可想过?”林毅贤追问。

“沈某已做最大安排,沈某离开后一年半内问题不大,金戋寺可由欧阳大人全权主持,另外还会调回腊婆经略使郝仁,协助欧阳大人维持运营。

至于工部生产,继续按部就班即可,若有技术上的问题,可与轩禾书院各科商议。”

“此去一趟万水千山,如果海上、陆上有个三长两短,你怎样向陛下交代。”

林毅贤是极不情愿的,去南征腊婆时,沈云卿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如今天,经济能量也没今天夸张,当时的皇位争夺也不尖锐。

现如今沈云卿的改革基本成功,政治根基深厚,经济比重举足轻重,如果发生个什么意外,就等于让别人捡了现成的便宜。

即便不出意外,这路上一去就是两三年,国内政坛有个变动,没有沈云卿支持,林毅贤很难应付薛伯充、户部、周启乃至女帝的压力。

更何况发生两者以上的联合,林毅贤根本无力招架,这才是林毅贤担心的问题。

这时郑王周启说道:

“母后,儿臣以为海郡王亲自出使乌兹曼多有不妥,还应从长计议。”

“那国中可有合适人选?”女帝反问周启。

“海郡王主持外务多年,熟稔外交人事,可改由外藩寺、礼部或鸿胪寺选派能吏出使。”

“既然郑王认为外藩寺、礼部、鸿胪寺有能吏可选,海郡王以为何人可堪此重任?”女帝再问沈云卿。

“启禀陛下,此番出使乌兹曼干系重大,出使在其次,重点是寻访诸国与情报刺探,外藩寺筹建多年以来能吏选拔尚未成熟,能当此任者唯臣一人,别无他人可担此任。还望陛下、郑王明鉴。”

周启虽然嘴上挽留,但沈云卿琢磨着是巴不得自己出国,要是有个万一死在海上那是最好,即便没有万一,出去两三年,对周启在国内进行布局和调整也极为有利。

要说也不是没有坏处,最大的坏处就是沈云卿一走,朝廷可能摁不住天下财阀,这是对女帝不利的因素,也是对周启不利的一面。

沈云卿再三言明利害关系,出国的态度十分坚决,女帝再次问道林毅贤:

“林相,海郡王以为国中无人可担出使乌兹曼重任,非亲去不可,林相是否还要挽留。”

“陛下,臣以为海郡王肩负朝廷重任,不宜离开国中,臣还是反对海郡王出使乌兹曼。”

“若是朕下旨呢?”

“臣遵旨,但臣依然反对。”

“只要海郡王愿意出使,朕也无异议,林相无需再议。”

“可……”林毅贤看了眼沈云卿,遂即又收回已到嘴边的话。

这时女帝看向欧阳羽:

“欧阳。”

“奴婢在。”

“海郡王出使后,外藩寺诸寺由林相与你共同协理,务必令诸事顺畅。”

“是,奴婢领旨。”

欧阳羽反应较为平静,或者说不动声色没有反应到脸上而已。

确定了出使一事,女帝继续又说:

“今日时辰不早,朕也不留诸位用膳了,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四人异口同声,遂即退出御书房。

走出御书房不久,林毅贤拉着沈云卿来到无人处板着脸质问道:

“出使一事可是你与陛下一早商定?”

“确实是我与陛下月前商定,由于干系重大,并非我有意隐瞒林相。”

“那你可知道自己如今身系千斤重担,此行将国中诸事抛之脑后不顾,若有闪失,你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林毅贤的潜台词是沈云卿这一走,把周晟给撂下不管了,万一皇位出现问题,他怎么对得起周晟。

“林大人请放心,此行我已做好万全准备,在下绝无性命之忧。至于国中陛下那里,即便沈某在,陛下该如何,还是继续如何。

即便有沈某阻拦,陛下也只是改变策略而已,难以强行阻止。反倒是沈某这一去,平日里深埋地下水中的一些问题,该见天日的都会浮出水面。”

沈云卿此去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这一去就是两三年,之前一直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突然间没有了沈云卿这座大山压着,一旦呼吸道“自由的空气”,就会迅速从暗中活动,转为公开活动。

平日里在地下暗度陈仓,在水里浑水摸鱼潜水游泳憋气的,这个时候也会冒出水面透气,趁着沈云卿不在的当口,加速他们的计划。

这样一来,沈云卿在的时候,是他替女帝摆平了多数问题,所以女帝可以甩手烂摊子和黑锅,让沈云卿忙的焦头烂额,而女帝有更多时间的搞她自己的小动作和胡思乱想。

现在沈云卿这么一走,摊子又撂女帝手里,她就没那么多的时间搞自己的小动作。

而且沈云卿在国内,就是一个定星盘,镇着各方牛鬼蛇神,他们不敢太猖狂。

等到沈云卿一走,这些平日里龟缩在阴暗角落里不见天光的牛鬼蛇神就会迅速现身,然后女帝就会迅速忙碌取来。

之前都是沈云卿镇着,现在沈云卿走了,就该轮到女帝自己忙活了。

所以林毅贤担心,女帝可能会趁沈云卿不在的时候把周启从监国转正为太子,这样一来就真的是把生米煮成熟饭,后悔也来不及。

其实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女帝和林毅贤都大大低估了这个天下的复杂性。

岐帝国现在的毛病其实比二十年前还严重,因为主要的官僚、地主、土地、资产阶层问题其实都没解决,只是因为沈云卿提供了技术、理念、认知,推动了工部改革,走上了技术工业道路,把经济基本盘给做大了。

从而让之前的帝国从一条腿的农耕财政走路,变成了今天两条腿,工业、农业两条腿走路、

并且大力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做大了农业基本盘,朝廷有了足够的利益笼络各个阶层。

同时经济和工业基本盘做大,让财政重点从单纯的农民身上,转向工业和商业,所以老百姓因为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变相减少了税赋而受益。

但是岐帝国该有的问题都没解决,相反随着商业、工业、贸易的兴起和扩张,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文、思想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还在处理当中,远没到规范和引导成熟的地步。

现在新老问题一股脑全甩女帝手里,忙都得忙死她,一旦各方势力这个时候出来冒头,女帝可就没现在这么气定神闲了。

所以女帝推动周启太子地位的概率不是没有,但最好越快越好,否则两三个月后,杂七杂八的公务会像潮水一样涌向女帝案头,到时候忙就够她忙活一天的。

“林大人大可放心,只要陛下忙的焦头烂额,便不会强行推动立储之事。”

“即便如此,你若是有个闪失,我怎向晟儿交代。”

“林大人放心,此行沈某做了万全准备,若是真有万一,金戋寺、外藩寺、轩禾书院、百通利、工部目前的人事可逐级提拔,日后可足可抵沈某一人之力。”

新政推行到今年,主体雏形已经成形,只要继续推动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普及,岐帝国五十年内实现称霸没有问题。

至于官僚、土地、地主和财阀阶层问题,按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即便他死了,只要经济还在增长,就有改革的时间和空间。

哪怕坐吃现在的发展红利,继续维持繁荣七八十年问题不大,日后进行海外拓展发展,一百年也是可能的。

如果不改革,继续坐吃一百年,一百年后岐帝国怎么也该实现星球制霸。

到时候也是岐帝国文明内部的战争,无论怎么打,就是岐帝国一家内部的文明战争,不会出现被其他文明威胁亡国灭种的情况,除非是外星文明入侵。

尽管反复安抚了林毅贤,但他仍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