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71

第871章 南下

登上五千石大船,水手岸上兵士陆续揭开缆绳,水手用竹篙撑在岸边,将船只从码头蹬开。

斯人尚未远去,思念之情确已油然而生,周雪琳两行眼泪滚落脸颊:

“他又走了……”

这时玥儿抓住她的左手说:

“云卿是去开天辟地,你我应当为他高兴才是。”

“但愿此番回国,永不再远行。”

……

船队驶出五里,沈云卿掏出望远镜眺望码头,他也看到自己的妻子再用望远镜看他,大家都是如此难以割舍。船队驶出三十里,视野被黄河的弯道所阻挡,被丘陵树林阻隔,望远镜再难看清。

“郡王,第一站去莱州,我们将在莱州换乘七千石大船,还请郡王休息调整几日,登换大船。”张翀说道。

“嗯,抵达莱州靠港之后,即刻将全部档案转运至七千石船,要天气晴好的白天转运,如无晴好天气,到了登州、秀州或是夷洲也可。”

“是。”

此行路上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正好借这个机会组织人手审查全部档案,七八个月时间完全可以反复看上几遍。

当天下午,沈云卿先对全部档案进行了梳理和系统性分类,将人事档案按部门、年份、入职时间、职业分为若干,等到了莱州靠港搬运文档,直接按类划分堆放,以便于之后的系统性审查。

五月间刚刚到过莱州,当时是东巡,此番是到此集结首批跑在渤海和北海的户部、吏部和一些民间的三千石船。

抵达莱州后靠港两日,逐一会见户部、吏部随行官员与民间船队船长,专门抽空与吕暮然谈了半日。

吕暮然刚从鄂霍次克海与勘察加半岛返回,之前已经探明白令海峡,沈云卿让他暂停对白令海峡以东阿拉斯加的探索。

一是补给很困难,从库页岛到白令海,沿海没有任何补给站,即便从海参崴不走沿海,直接穿越南千岛前往白令海,至少需要一个半月。

因为越往北,洋流和风多数季节向是往南吹的,船队需要逆风航行,航速非常慢,船队抵达白令海后,补给已经消耗近半,在当地沿岸只能停留半个月,半个月后必须返航,全程耗时至少四个月。

如果从海参崴出发沿岸航行,就需要半年,补给会非常艰难,要带足全部三十条船,并再减百分之二十的海员才能出航。

而且必须是每年的二月份出发,九月前返航,否则可能被冻在白令海。

二是现在摊子太大,船少,人才还不够,需要收缩精力。

三是有必要在鄂霍次克海和勘察加半岛沿岸,建立多个补给站做为跳板,否则没办法从阿拉斯加登陆北美进行探索。

吕暮然这次出航就是去勘察沿海地点,寻找建立补给站地点,甚至屯田土地的可能。

由于维度越高,年平均气温越低,适合种植谷物的时间越短,因此在北寒带地区能种的谷物只有燕麦,小麦可能够呛,因为需要种在北纬五十二三度左右的恶劣极寒环境,差不多就是黑龙江漠河这个环境。

漠河还至少勉强一年一熟,但前提是全球气候变暖。现在是全球后小冰期化,年平均气温降低,种小麦够呛,种燕麦还行。

但是种燕麦产量比小麦更低,而且燕麦不在之前主粮种粮改进计划中,因此要在北纬五十度以上的地区种植燕麦,并且要有足够的收获,就必须广种薄收,提高收获量。

但当地无法支撑庞大的人口居住,因此只能用收割车广种薄收。

最后,即便能登上北美大陆,沈云卿也没想好怎么经营和控制这里。

现在有个现实问题,就是岐帝国版图越来越大,罗哈诺、阿瓦达提、肃汝还没收拾利索,再对北美进行探索和控制,会严重影响到朝廷的战略方针和国力。

在详细方案出台之前,暂无进入北美的打算。

船队集结后进行补给和倒货后,沈云卿登上此行的旗舰,七千石战舰,舷号海丁001。

三千石船普及后,沈云卿着手推动船只注册和编号,对所有船只进行编号和注册。

全部民船都有终身且唯一编号,海军舰船则使用重复舷号方便管理。

两千五百石到四千石之间战船属于巡防舰,统一使用甲字开头,加三位数或四位数编号。

四千石到六千石战船属于护卫舰,统一使用乙字头,加三位数或四位数编号。

六千石到八千石战船属于主力舰,统一使用丁字头,加三位数或四位数编号,一般情况下两位数也够,因为这种吨位的风帆战舰维护费用太大,不可能造太多,一旦日后钢铁船出来,排水量几千吨都瑟吉欧小意思,而且用人还少,维护费用也低。

排水量三四千吨的因此风帆船不可能造太多,两位数肯定够了。

丁001号舰满装配置是120门炮,这次只装了107门,其中舰艏两门十八斤弹丸炮,船艉三门十八斤炮,最底层左右两舷各装十七门三十六斤重炮,第二层两舷各十七门二十四斤重炮,第一层甲板左右两舷各装十七门十八斤弹丸炮,共计一百零七门。

船舱底部存放弹药、淡水、食品补给,船艉仓有五层,上层甲板是船舵和穿楼,第二层是船长室、副船长、医官和其他技术军官住宿、办公会议等功能舱室。第三层和第四层放置此行携带的档案,一些药品、补给品、财务,第五层是淡水、食品补给、药品等等

船首下有三个舱室,用于存放弹药、器械、锚链、铁锚、缆绳、备件等等。

船只火炮由高到低,越往下火炮越重,以利于船只重心的稳固,不至于上层甲板装重炮,下层甲板装轻炮,导致头重脚轻翻船事故。

另一艘丁002号舰只在下层甲板左右两舷各配置二十门的三十六斤重炮,船首两门二十四斤炮,船艉三门二十四斤炮,多余空间携带更多的淡水、食品补给和少量货物和财务,主要充当补给舰使用。

七千石船全副武装情况下,满载人员是一千多人,这次远洋出海只带一半。

除此之外,此行出海随行携带十余艘五千石与三千石船作为补给船使用,以便于海上编队的航行和补给,人员编制缩减百分之三十,只占满编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船队与靠港后第三日出海编队,用了不到一天时间抵达登州。

登州军刺史徐文进一早接到了兵部的调令,准备好了船只、补给,随行的海陆师由马文修旧部李骞率领,同时带走登州的两千支用于训练的旧款活门步枪,带走的两千支缺额随后将由兵部补充新款使用金属弹壳的活门步枪。

船队在登州停靠两日装运货物,重新编入三十艘战船后继续南下前往秀州,大量江淮、江南的船帮和海商都在秀州港口集结。

由于蔡生廉病故,此去秀州不免要吊唁一番。虽然没赶上出殡,但多少还得走个过场,略尽一些人事。

蔡生廉这些年在江南不可谓不风光,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当然,那是因为沈云卿被女帝给拴在了北方,要是放在南方发展,蔡生廉肯定得破产。

蔡生廉虽然是江南第一大财阀,但是和沈云卿现在的规模比起来,就像当年落魄的沈家和现在的蔡家拼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沈云卿坐拥世界级财富规模,而蔡生廉充其量就是地方一首富,里面差着地区首富、省首富、全国首富、皇室首富和世界首富五个等级,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比。

蔡生廉一死,前来吊唁的不在少数,但多数都是蔡生廉生意上的对手,高如清、刘岩镜都来吊唁过,高彭贵也让人送了名帖和挽联,但心里真心实意吊唁的恐怕没几个。

蔡家得罪的人太多,日后难免要被各方势力围攻。

秀州停留三日,装运货物重组船队,会见地方官吏、士绅、财阀。

三日后启程南下,途径泉州、宁波近海时,陆续有十多条船进入编队继续驶向夷洲。

朱公成、杨思茅、皮小五、郭友东等数千人迁入夷洲后,经济得到极大发展,隆元二十二年后,由沈云卿举荐,改派了刺史和别驾,专门负责夷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少数民族事务,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采取通婚、协商与行政划分策略,解决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少数民族与岐民之间的土地领地纠纷。

夷洲岛上的少数民族得有七八个,半数以上处于原始采集阶段,不同少数民族之间还有部落矛盾,长期处于低强度部落冲突,双方之间往往为了一块领地和猎物,往往就能发生大规模你死我活的部落冲突。

而冲突的根本问题还是生产力低下,导致食物精贵,尤其是猎物,由于缺乏养殖和家畜技术,仍停留在狩猎、渔猎层面获取肉食。

夷洲岛上这个地方,其实动物资源并不充沛,加之少数民族人口其实也不算少,相互之间的地盘盘根错节,就很容易为了领地和动物资源发生冲突。

有鉴于此,沈云卿建议当地采取新的策略,大量输入猪、牛、鸡、鸭四畜禽,兴办养殖场,并用家畜换取这些部落放弃多数的狩猎活动,但不是白给。

如果白给,容易滋生他们老吃懒做,非但不是帮他们,还是害他们,并且日后一旦不给,就会激化他们和岐民之间的矛盾。

当地的金戋寺和岐民交易给他们家畜,他们出力替金戋寺和岐民砍伐、拖运山里的木材,同时也雇佣他们搬运、运输一些货物。

总之,用畜力换他们的劳动力。

同时加大农业技术普及,让他们从采集、狩猎,逐步转入农业种植和养殖,等到形成初步规模,再鼓励他们种植一些甘蔗、草药、酿酒初级生产。

生产力提高了,狩猎和食物争抢减少,部落矛盾冲突也就大幅减少,等到十年二十年后,结仇的老一代人陆续过世,新一代人掌权,部落间的仇恨渐渐淡化,然后部落之间就有重新谈判和划分领地的空间。

而且这些少数民族其实和中原人一样,都有传宗接代的崇拜,都有香火情节,这个时候生产力提高了,就能养更多的孩子,部落生命力更旺盛,这些少数民族就会觉得外来的岐人给他们带来了好处。

相反,部落之间为了一头野生动物,杀个你死我活落下个深仇大恨,无疑是幼稚的行为。

但这就是原始部落,为了猎物就能杀个你死我活,这是现代人和古代文明指数较高的地区文明所不能理解的行为。

基本解决了部落矛盾,岐民和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缓和了。

之前岐帝国经营夷洲岛几百年不见效,主要问题就在从来没把夷洲当回事,只当做是化外之地,根本不当领土对待。

朝廷不重视,自然也就没人重视岛上的少数民族问题,只把这些少数民族当做是蛮夷看待不予理会,沈云卿接手后,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如今全岛除夷洲本城和三个县之外,全岛其他地区共分十一行政区,不同区由不同部落自己管理,朝廷只派遣官吏负责协调,维持少数民族之间和岐民之间的交易和联络,不干涉他们内部事务。

如涉及到法律问题,则根据夷洲衙门与当地土民部落之间达成的协议进行处理,不会一味采取朝廷律法进行判决。

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认知水平低,你用先进的法律去判罚生活在公元前的人,这是不讲理。

船队抵达夷洲后停留五天时间,大队与旗舰继续南下前往广州,沈云卿只留了十五艘三千石的船停靠港口。

七千石船虽然庞大,但是航速较慢,三千石船航速最快,而一支舰队最大航行速度不是看最快的船,而是取决于航速最慢的船,因此七千石船才是船队的航行速度。

留下小船以便于追赶大队,即便大队先走,沈云卿乘坐小船也能在大队抵达广州不久赶到广州,如此寻访、赶路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