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87

第887章 围剿海盗(3)

翌日夜,距离海湾入口还有四十里,沈云卿正在睡觉,值更的船员突然来报。

“启禀郡王,瞭望发现一支船队正向我军驶来。”

“什么,又有一支船队!”

“正是。”

“距离多少,可否看清有几艘船只。”

“距离太远无法估算,但至少有十多艘船。”

“这么多,去,把张翀叫醒,用火把给余松发出火语,让他速来见我。”

“是。”

时隔五天,又来一波船。按之前的情报,蛟狐应该只有三十多艘船,一个多月前已经被击沉了三艘,五天前又进去了十一艘,现在又来了十多艘,难道这么巧,蛟狐之前都把船给放出去了?

迅速来到甲板,张翀紧随而至:

“郡王,按这眼下这情况,我军抵达之时,港湾之内恐怕是空的呀。”

“嗯,确实有此可能,但无论海盗还是土匪,都不太可能倾巢而出,尤其是有船队的海盗,他们和海军一样,需要轮替休整,不可能连续出动。所以我怀疑,蛟狐的船恐怕不止三十多条。”

按目前的情况,张翀判断几天前岐军刚到那会儿,港湾里应该没几艘船,蛟狐的船队应该都出动了,但是逻辑上说不通。

无论海盗还是土匪,都不可能倾巢出动,尤其是整建制,有自己船队的海盗,他们和海军一样,也需要轮休,论谁出海一两个月高度神经紧张,也吃不消。

尤其是当下海上生存环境恶劣,他们肯定要经常休整,尤其是海盗生性懒散,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得多,不可能这么巧,岐军刚到那会儿老巢全都空虚,岐军等了几天,他们全都回来了。

只能说明港湾里面的船只非常多,根本不止情报里的三十多艘,可能有六七十艘。

要是按这个规模,这他妈的一定是有国家投资给经费,才养得起这么大的舰队,光靠海盗自己,已经不可能养得起自己,尤其是不可能约束这么多的部下,肯定要窝里反分山头的。

沈云卿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古怪。

约莫两刻钟后,余松划小船登上旗舰,沈云卿遂即问他:

“余将军,蛟狐的船只人马到底有多少?”

“三十二艘船,约四千一百多人,另外巢**外还有女人孩子两千四百多口。”

“可我怎觉得他们不止三十二艘船,光今天和五天前出现的船只,就得快三十艘,加上之前击沉的,肯定是超过了三十二艘。”

这时张翀突然说道:

“郡王,会不会不止一股海盗聚在此处?”

“嘶……要说不是没有可能,可一个巢穴聚集多股土匪海盗,这未免说不通。”

一个山头只可能有一个山大王,即便是梁山泊,晁盖、宋江、卢俊义的权力关系也没持续太久,最终还是宋江当大哥。

几伙海盗聚在一块儿,逻辑上说不太通。但也可能说通,除非这些海盗的雇主都是同一个,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相互之间受到了制约。

“管不了那么多了,立即传令各船调转航向,向北航行四十里,避开他们的视野。”

“是。”

舰队再次调转航向,驶离海域,瞭望哨不时传来消息,发现十八艘左右的船只。

翌日中午,第二波船只也驶入港湾航道,这让沈云卿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他们似乎是来开part的。

一直等到天黑,瞭望未在发现其他船只,沈云卿遂即下令连夜掉反扑海湾,把他们堵死海湾里。

而与此同时,楚砚杰、李骞二人率部经过跋涉,抵达海湾以东十里地。

“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连个人都没有,海盗这能藏地下?”李骞怀疑道。

“郡王见过的市面比咱们吃过的米饭还多,不准就藏地下呢。今晚加紧休息,多加岗哨,不要生火,明天一早出发。”

“末将遵命。”

翌日天色放亮,海陆师军卒突然来报:

“启禀两位将军,树哨发现我军以东六里有人迹活动,我军舰队已经停在海湾出口。”

“继续监视。”

“是。”

昨晚天黑看不见,树上的暗哨望远镜看不到任何灯火,加之悬崖和溶洞有个高度落差,其实看不见十里地外上百米落差的下方情况。

今天天色放亮不久,树上的暗哨就发现昨晚扎营的六里地外发现了人迹活动。

“楚将军,是否派人抹去查探一番。”

“嗯,立即派遣一伙兄弟携带短刀弓弩前去查探,速去速回。继续将强周边警戒,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即禀报”

“是。”

腊婆之战让岐军从夷兵、腊婆军那里学会了不少丛林技能,经过总结和改进,岐军有了一套自己的丛林侦查、潜伏、警戒技能。

约莫六七刻钟后,前方陆续传回消息,早晨发现的人迹疑似海盗放在地上的瞭望哨。

由于这处海岸是悬崖岩壁,所以岩壁比海平面高出一百多米,因此拥有良好的开阔视野,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理论上,一个视力良好的正常人视力,理论上可以在净空高度看到四十公里外一架民航飞机的点状目标,但这是理论上。

实际情况到了地面上,根本看不了这么远,因为地球有个曲率问题,海平面上的曲率现象更明显。

同时受到海面水汽、阳光折射、人的体质差异影响,并不是每个人的肉眼都能达到这个理论极限。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肉眼能看到十公里外民航飞机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沈云卿也发现东南亚人的视力要比中原人好一些,如果中原人的视力最好标准是1.2,那么他们视力最好的可以达到1.5,而且这样的人还很多,但也无法看到一百里外的情况。

所以即便在绝壁上有海盗瞭望哨,他们也看不见一百里外的岐军舰队,但是岐军却可以借助望远镜,看到海湾的情况,这就是技术取得有的优势。

而与此同时,沈云卿率领舰队抵达海湾入口。海湾入口东西跨度超过了八十里地,中间被一处大型岛屿堵住入口,将海湾分为东西两条水道。

舰队一分为二,沈云卿率领二十一艘船堵在西侧水道,余松率领二十六艘船堵在东侧水道。另有十艘船在舰队以西五十里岸边负责策应楚砚杰、李骞二人。

西侧水道入口宽度超过八里,但实际可以通行的航道并没有八里,堵在海湾入口处的大型岛屿,目测东西横跨得有六十五里地,暂还不得而知海岛深入海湾多远。

“郡王,瞭望手陆续发现绝壁远处有烟柱。”

“那应该是他们的报信的烽火。从此处海湾入口到海湾底部,距离不会太近,走路报信来不及,他们应该是设立了烽火台报警。”

“是否派人登岛进行探索?”

“派五哨人马寻找合适地点进行登岛,探索登陆地点方圆五里范围,并建立登陆地点,暂时无需扩大搜索范围。”

“是。”

海盗发现出口被堵之后只有两条选择,要么冲出来决一死战,要么我在港湾守株待兔,等着岐军冲进去。

岐军主动冲入海湾显然最为不利,海盗拥有大量铜炮,虽然射程和威力都不及岐军,但是航道太狭窄,如果他们在陆地上隐蔽布置火炮,将会深入海湾的岐军舰队以致命打击。

岐军进入海湾水道,只可能走水道中间走,不可能偏航航行,防止航道两侧水深过浅和暗礁。

这样一来,现在七八里宽的入口航道,岐军实际上只能航行在中间,距离岸边只有三四里地。

这还是入口航道,还不清楚内部的航道宽度情况,因此舰队一旦进去,将完全处于海盗陆地火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尤其是他们隐蔽起来处于暗处,具有战术上的绝对优势。

这个时候无论岐军前膛炮再先进,也发挥不出来优势,一样被性能落后的铜炮给吊打。

因此只能选择让海盗自己出来,但要他们自己主动出来,显然不可能,所以得把海盗逼出来。

黄昏时,群鸟归巢,景象极为壮观。

“郡王,此处海鸟众多,附近定有丰富的食物来源。”

“嗯,除了海鸥,还有其他的鸟类,尤其是燕子特别多,这里的环境十分适合栖息,沿途停靠了多地,还是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鸟类,此地处于巨亳国荒芜之地,我看日后可以占了这里。反正巨亳国也无用处,我朝占了还能保护他们。”

这处海湾地形非常恶劣,既不适合作为港口,也不适合登陆上岸,所以没有太多的地理战略和贸易价值。

但是沈云卿观察后发现,这些海边崖壁上有鸟窝,海鸟当中有相当数量的燕子,而加里曼丹岛是出产金丝燕窝最大的产区,也是品质最好的产区。

尽管当地没有战略和贸易价值,但是有了燕窝之后,那就另说了。

燕窝这东西并不是中国人自古食用的奢侈品,明朝之前就没有出现过,而且明朝之前全世界也没人吃燕子窝。

据传说是郑和下西洋,遭遇食物补给困难,偶然途径某地海边,发现山上长着“木耳”,然后命人去采,后发现是金丝燕窝,洗净之后质地与银耳相当,误以为可以食用,但吃下后感觉精神大振,中气十足,这才有了吃燕窝的历史。

所以燕窝在明朝之前从来没有出现在中国人的食谱上,郑和下西洋之后,燕窝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奢侈品。

沈云卿这些年山珍海味也吃多了,但还真没看见吃燕窝,显然是当下还没人发现燕窝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