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07

第907章 昆吾国(2)

昆吾国现任国王叫玛瑁孜,三年前其父拉鲁布过世后,登基承的王,为此还专门派人到岐帝国要求再次确认册封。

现在的昆吾国政治层面而言,是岐帝国的藩属国,受到岐帝国的册封、保护、经济文化输入,贸易上由于距离太远,虽然岐帝国不垄断,但只要岐帝国船只抵达这里,他们都会把最好的商品卖给岐帝国。

见到玛瑁孜时,还是个而二十刚出头的青年,黑的跟个炭头似得,身高也不高,一米五出点头,光着脚,散着头发,乍看就像发育不全的初中生,但是他们说一水的中原话。

“非常荣幸接待天朝的王爷,让我等小邦蓬荜生辉,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上国才好。”

“国王陛下客气了,本王访问到此,是为两国友谊与贸易而来,也是本王的荣幸。”

“呵哈哈,郡王殿下快请进吧。”

“国王陛下请。”

昆吾国国小民寡,当然不可能修什么宫殿,当地最好的建筑就是学舍,玛瑁孜自己现在还住在芭蕉搭建的窝棚里,显然是不能用来招待天朝上邦王爷的。

昆吾国封国后,岐帝国最开始没有派遣大量人员,只让丁业带人过来传播一下农业技术,让他们能自给自足,先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四五年之内一直都以发展和固化农业体系为主,建造了一些住房、窑厂。

沈云卿主管外交,培养翻译之后,才开始大量输入技术,尤其是张翀出海,才实现大量输出,之前都是零敲碎打不成规模。

学舍是岐帝国传播技术和文化的重要政策工具,每三年派遣轮换一批人员驻点昆吾,通过学舍传授他们的语言、文字、农业、手工、木工、建房、烧窑、工具、基础医疗、制造等技术。

全部人员都由轩禾书院与金戋寺招募和选派人员,人事费用全由金戋寺支出承担。

由于是外派,薪资当然也不低,基本上是一个七品官的一年经济收入,家里可以免除各种税赋和兵役、劳役,工资以铜钱计价结算。

不过他们驻期届满后,临走的时候都会携带一些辛香料、草药,偶尔甚至有宝石,所以外派人员的油水是很足的。

不过高收入意味着高风险,当下医疗条件差,远赴国外随时面临疾病瘟疫和水土不服的威胁,因此并不是所有人派遣出国,都能活着回来。

过去几年派遣各国的常驻人员,累计客死他乡的就有二十一人,都是死于疾病,即便随行安排了两个郎中和大量药品,依然难免有人死亡。

昆吾国学舍目前有四十一人,负责学舍管理的是“学使”吴友平,兼翻译和教书先生,基本上学使都是翻译,否则那就没法儿沟通和管理了。

其他四十人中还有一个翻译,剩下的三十九人中郎中三人,木匠五人、火工铁作五人、土木匠五人、窑匠三人、农经七人、船匠三人、军卒四人。

这些人大都一专多能,土木匠既是泥瓦匠也是木工、钣金工、钳工,临时也能充当船匠、铁匠,军卒负责安全保卫和传播他们一些军事技术。

同时也进行地图绘制、气象、海况、潮汐信息的收集。

农经负责传授农业技术,系统化繁育当地的经济农业产品,同时也对当地的当植物进行考察和记录。

这些人出国之前,都要进行为其半年的政治教育和基础语言培训,防止他们到了国外作威作福,败坏朝廷形象,并且他们之中会安插两个监督人。

玛瑁孜在学舍摆下了丰盛的宴会,而在此之前他们其实连吃饭都成问题。

岐帝国传播技术之前,他们很多时候都生吃食物,包括吃肉,喝水更是如此。所以各种疾病和寄生虫导致他们平均寿命都很短,老王拉鲁布就是死于寄生虫感染。

扎扎亚罗今年四十四岁,当地活到这个年纪基本就是高寿了,他能活到现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去过天朝,开过眼,开眼回国之后就知道吃东西要烧透了吃熟食,喝水要喝煮过的凉白开,加之这些年岐帝国输入的医疗技术和药品,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命质量。

当地依然是水果极多,农业发展起来之后,牲口养殖也更多,而且当地水草丰富,稻米一年种三季,有足够富裕的粮食植物喂养家畜,甚至家畜都能顿顿有水果吃,肉制品在当地已经较为常见。

虽然用的是岐帝国的两头乌猪种,但是肉质都比国内的更香,就因为投喂了大量的当地草料和水果,让肉质发生了改变。

这就跟猪喝啤酒,野生放养是一个道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猪肉。

按国内的标准来衡量,当地实现农业化后,就温饱的水平而言,其实已经不比国内差。

一般情况下,使团主要人员不会食用当地提供的食物,因为卫生不过关,容易病从口入,所以都是食用船上自备的食物,或是从当地采购的活牲畜宰杀,由随行的厨子负责烹饪。

昆吾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当地的学舍是岐帝国对外援助的唯一完整系统化学舍,都有自己的养殖和种植供应,除了水果之外,全部的食品都由学舍提供,基本的卫生是能保障的。

而且使团登陆后,会首先派遣保障小组,进行饮食卫生的前期准备。

基本上和现代领导人出国访问,会派先遣工作小组负责安保、卫生和饮食一样。

沈云卿出访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但毕竟是去蛮荒之国,虽然不一定有生命危险,但是病从口入会很容易要了自己的小命。

玛瑁孜能说流利的歧话,交流基本没障碍,而且他的认知要比当地的土人高出几个量级。

这些南洲百夷受到认知制约,他们的文明指数很低,由此导致他们语言的词汇量其实很少,而岐帝国文明指数高,词汇量其实是他们的几十倍。

很多东西其实根本对应不上,高级文明出现的现象需要对应相应的语言文字,而低级文明由于没有出现高级文明的现象,所以就不可能出现对应的文字。

就好比电脑,搁一千年前古人是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的,而且也没这个词汇,所以古人就不可能有这个认知。

尤其是拼音文字,这种问题更严重,中文的“电脑”搁古代,至少还可以猜测“电”和“脑”组合背后的意义。如果是拼音文字,根本就没有根据可循,完全是现代生造的。

南洲百夷诸国都有这个情况,文明指数越低,这种差距就越大。

在此之前,当地人连铁犁都没见过,根本就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描述,他们连金、银、铜、铁四样东西都没有固定的描绘词汇,所以高级文明和低级文明沟通是有文明鸿沟的。

玛瑁孜能说流利的歧话,他的认知量和岐人基本上就是一样的,否则是无法沟通的。

使团进城已是下午,宴会一直持续到天黑,玛瑁孜介绍了很多亲戚、老婆和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是负责部落的一些头头脑脑,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官吏,只不过他们人少,还没有实现国家的体系化,仍然停留在依靠家族裙带关系治理国家的层面上。

结束酒宴,玛瑁孜还安排了跳舞,女人衣不蔽体,男人都穿着兜裆布,围着篝火生龙活虎的上蹿下跳,充满了原始部落的野性,搁现代多半能发展成旅游业,组团来体验原始部落风情。

沈云卿全当是政治活动,得鼓励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你不能颐指气使的说他们这个不好,说他们那个野蛮,要讲文明将法律,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尊重他们他们才能尊重你。

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你不能用你的那一套,强加给别人,否则就是不讲理耍流氓。

翌日,天色不亮,沈云卿召集学舍工匠和先生开了一个短会,了解当地情况。

由于其他人都分散在各地,留在学舍的只有十七人。

“昨日路过集市,我观当地商货繁多,各部落的土人往来不绝,也不枉朝廷这些年派遣你等苦心经营昆吾国,待等回去之后,本王向陛下请旨,为你们请功。”

“都是我等属下分内之事,能为朝廷分忧效力已是莫大荣幸,我等不敢贪功。”

“欸,你等远离家乡常驻在此吃苦受累,替朝廷宣扬教化,朝廷体恤你们是朝廷应尽的责任,否则今后谁人还肯替朝廷效力。现在说说昆吾国的具体情况,以便于朝廷调整日后方针。”

“是。昆吾国这些年都在积极延伸领地,沿着海岸东南延伸,以海岸为根基,再向内陆拓展,吸收其他部落,利用部落与部落的血缘纽带拉拢更多的部落,所以虽然昆吾国主体只有我朝一个州郡大小,但外围控制的土地已经超过江南东道,属下即刻让人去取地图。”

“是嘛,那这些被收服的部落,大都是以经济利益和物质实惠加以收服?”

“嗯,大都如此。受到我朝派遣学使影响,我们不建议他们动武,能和平收服尽可能和平收服,以免激化矛盾。”

“这很好。土人部落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生存问题,只要有人为他们的兜底,他们就会与你亲善,然后通过血缘纽带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