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29

第929章 帝王的敛财之道

这次沈云卿来函,就反应东南亚海盗的武装力量都比一个国家还强,更要命的还在于这些海盗要对周边国家下手,摧毁岐帝国的对外贸易,所以催促朝廷要尽快铸炮供应周边诸国,而且周边国家的购买潜力还很大。

于是女帝掐指一算,这要是各国都买上两三百门大炮,那得要多少收入。

尽管周边国家未必用现金购买,而是用货,用珠宝玉石,但是这些货物弄到国内和其他地区,就能换成大量的财富,这才是女帝现在的盘算。

女帝早年是给穷怕了,过惯了苦日子,罹患严重的穷疯症,现在苦尽甘来,还不多捞一点是一点。

所以中原王朝不光官僚贪腐,其实皇帝也贪腐,只不过贪的层次和贪的东西外在形式不同罢了。

如乾隆,你说他不贪吗,其实乾隆比谁都贪,尤其是贪玩,贪舒心,贪图享乐,否则他养和珅干什么,不就是因为和珅能走他心境,能满足乾隆的个人欲望吗。

所以乾隆如果不是生在稳定时期,一定是个昏君,如果乾隆碰上鸦片战争,一定晚节不保。

很多人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强并起群雄逐鹿,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根源其实就是汉灵帝贪财,导致全天下的金银珠宝、铜钱和粮食、布匹、丝绸都往洛阳集中。

而且汉灵帝此人特别喜欢“置业”,为自己购买田产、房子、修造宫殿。以至于全天下的财力、物力都围绕皇帝一个人展开,毫不夸张地说,汉灵帝一个人的经济能量占到了全国半数以上。

结果就是汉灵帝贪财,把全国应该拿去赈灾的财力、物力,都给消耗在满足汉灵帝“囤积敛财”的嗜好上,这才有了后来汉灵帝一死,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的故事。

如果没有汉灵帝这一出,东汉一时间还灭不了,没有黄巾起义,就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割据。

明万历皇帝也是一个典型的贪财皇帝,为了贪财,他自己要铸钱,并公然允许贪污受贿,而且是贿赂万历皇帝自己。自己过生日得要国库孝敬,自己生个儿子、公主也要国库孝敬,儿子女儿轮番过生日要送礼,就是从万历这里出的典故。

甚至到后来官吏向万历行贿,竟然成了升官的指标,这种王朝不亡国才天理不容。

公孙芸惠是给穷怕了,为了挖掉自己的穷根,现在得了敛财的毛病。

不过她敛财比其他君王高明得多,她专门养了沈云卿这头高产肥羊薅羊毛,这就很能考验帝王敛财的技术水平,公孙芸惠无疑是最精明的敛财师,历史上也找不出来第二个。

就在君臣四人说话时,王素琴来报,陆争求见。

“宣。”

“是。”

少时片刻,陆争入殿:

“臣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些陛下。”

“爱卿何事面朕。”

“启禀陛下,兵部接到罗哈诺大将军赵辰颂急件,忽喇护国师赫努奉可汗都勒阔之命出使我朝。”

陆争话音未落,林毅贤插话说道:

“忽喇平灭罗哈诺近一年,赫努此番亲自出使,应该不止是为了罗哈诺划分领地而来,恐怕还有其他事。”

“林相所料不错,据赵辰颂从都护来报,从赫努口中得知,忽喇此番是希望向我朝购买火炮与火枪。”

真是人走运,摔跟头都捡金元宝,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但女帝还是有理智的,没有给忽喇的金钱利益所蒙蔽双眼,遂即脸色一正,义正言辞说:

“忽喇本为我朝心头大患,此番征灭罗哈诺,忽喇掠获甚多,实力大增,赫努亲自前来购买火炮、火枪,日后将为我朝大患,此事绝无商量余地。”

女帝义正言辞表示拒绝出售火器给忽喇,但其实现在谁都知道,赫努亲自过来谈,一定是做了充分准备,是一定要把事办成。

此外女帝其实也清楚,火器这东西的性能指标有好有孬,卖点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次级产品也没什么不可以。虽然心里这么想,但她还得一本正经的表明态度。

现在女帝给这件事定了调,现在就看内阁是什么态度了,尤其是兵部。

“陆爱卿,此事太尉、邱继匡与兵部何议。”

“启禀陛下,范太尉尚未回宫,因此兵部认为应该听从陛下的旨意。”

陆争把球再次踢给女帝,女帝明显有些不乐意。

什么叫听朕的旨意,朕说不给卖就不给卖了吗,兵部难道就不明白朕的意思吗?

其实陆争很明白,但是他不想承担这个风险和责任。

其实现在兵部的人很清楚,就是把最次级的军火卖给忽喇,对付乌兹曼都绰绰有余。

也就是说,不考虑现在欧洲的未知情况,忽喇买走岐帝国最次的军火,他们的战斗力能瞬间成为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当然还得有一定的数量规模才行。

但是,即便忽喇买走了这些军火,和岐军现在最先进的武器比起来,战斗力只有百分之四十,而且他们只能买,不能造,尤其是弹药,他们不能自己造。

所以兵部这帮子人觉得忽喇的外快可以赚,但是呢,毕竟是卖的凶器,即便再垃圾,日后多少要对自己人产生一些影响,虽然不大,但要是有个万一,这个责任就是兵部的。

但同时兵部也很清楚,女帝现在是想发财,卖给忽喇军火女帝能捞一大票,所以兵部方面不包括范勇、武卫忠、薛伯充三人,合计之后决定听女帝的,女帝指东就往东,绝不会唱反调。

甭看女帝现在嘴上一套义正言辞,实则道貌岸然背后还有一套。

这次兵部耍滑头,这就让女帝很不爽。

女帝向来都是甩锅不承担责任,但是好处是要的。现在最大的接锅侠沈云卿旅游去了,公孙芸惠本想甩锅给兵部,兵部居然不接,反甩给她,而且这甩锅还甩出了水准,女帝还不能不接,这能不让女帝抓心吗。

尽管心里不痛快,但显然不能反映在凤容上的,否则就显得公孙芸惠奸诈。

于是女帝话锋一转说:

“赫努使团现在何处。”

“臣估计,眼下已经入冬了,应该还在罗哈诺南地境内缓行,尚未进入西域都护。照此算来,赫努使团要抵达神都,至少得要到明年四月之后。”

其实女帝这个时候又想起了接锅侠沈云卿,女帝琢磨着沈云卿这个时候怎么也该到乌兹曼了吧,然后会谈、交涉、磋商两个月,之后开始返程,路上花个半年八九个月,明年年底之前就该差不多能回国,不能还朝,也应该已经进入西域都护境内。

等赫努来了之后,先把他稳住,然后给沈云卿去信把这件事甩给他,这是女帝的意图。

但是在场的诸位却没几个人知道女帝的险恶用心。

“此事明日暂由早朝公议,看看诸位爱卿何意。”

女帝话音未落,林毅贤就说:

“陛下,这忽喇亡我之心不死,臣反对将火器卖给忽喇。”

“朕当然也不同意,但是两国如今边贸繁荣,罗哈诺局势未定,若是惹恼了忽喇,朕又担心局势不稳,还是应该谨慎些好。”

女帝此言一出可把桑劲川吓一跳,这卖军火户部其实就赚一个材料费用,您现在说两国边贸繁荣,担心不答应赫努的条件,就有损两国繁荣稳定,这不是变相暗示其他人,户部支持卖军火吗。

因为边贸这个口子是户部和金戋寺负责的口子,如果户部要做军火生意,女帝不同意,然后忽喇在边境上搞点动作,导致边贸下滑人心不稳,追究起来就是户部的错喽。

这个黑锅莫名其妙扣在户部头上,桑劲川当然不能同意,于是他说:

“陛下,出售忽喇火器与两国互市边贸应该并无关系,臣与林相意见一致,臣也不赞成养虎为患。”

“朕是让百官拿个万全之策,当前仍以大局为重,但也不能让忽喇再次挑衅勒索我朝。”

女帝这话等于废话,既要以大局为重,又不想招惹忽喇,但是您不给卖军火,忽喇也许就会无事生非,虽然岐军现在有枪有炮,但中亚毕竟离着太远,岐军作战非常不便,因此忽喇在整体军事技术上不是岐帝国的对手,但是在岐帝国鞭长莫及的地方折腾一下也够你受的。

所以要避免忽喇挑衅的潜台词就是要卖军火,但是女帝又不想承担卖军火,日后出娄子的这个后果,同时又不能把卖军火这件事的口子,在沈云卿返回前给堵死,所以就要拿户部说事。

如果因为朝廷不卖军火,互市出现剧烈波动,那就是户部觉得兵部、工部卖军火没给户部更多好处,所以是户部在折腾,变相向皇帝要好处。

因此得把这个舆论给一直加热保温,等到沈云卿回来之后再把锅甩给他。

女帝给军火交易定了基调,第二天的早朝风向一边倒,兵部顺着昨天女帝的意思表示反对,林毅贤为首的工部也反对,户部坚决反对,吏部表示拥戴,刑部、礼部没建议,反正上下没人赞成,于是女帝的目的就达到了。

可话说现在满朝文武都反对,卖给忽喇军火的口子给堵死了,怎么能说目的达到了呢。

这不是赫努人还没到吗,女帝得先把声势给做足了。

你瞧瞧,满朝文武都反对,唯一的投降派海郡王也不在,前户部侍郎软骨头李义清也退休了,朕也没办法。

然后就好办了,现在满朝文武都表示反对,但是不排除利润丰厚的情况下或许会有些松动。

于是女帝就能拿满朝文武的反对说事,就说出售军火这件事的阻力太大,朕也难做,还是说再等等,或者加点费用?

赫努是个聪明人,几番暗示之下能不知道这点经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