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45

第945章 第一次会谈(1)

就在使团离开王宫不久,伊萨德与巴西特、阿齐兹、塞耶特、侯赛因等人来到议事厅商讨对岐策略。

“塞耶特,天朝的态度和诚意似乎并不像你说那样险恶,他们没有带着敌意而来。”伊萨德质问道,对与今天的行程安排的失策感到恼火,也是他没有送沈云卿前往阿塔依宫的原因。

“陛下,天朝与臣交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非常善于耍两面手段,您不信的话可以询问侯赛因。”

“但至少天朝使节并没有当着我的子民给我难堪,而且我听说使团来的路上并不顺利。”

“那是因为天朝在东方得罪了很多的国家,所以都在抵制天朝。而且天朝在过去十年间灭亡了四个国家,让所有人都感到担心和恐惧,这并不是我国的过失。”

“够了,不用解释了。现在需要弥补因为之前的过失带来的不愉快,避免天朝对我国产生误解,引发不测后果。”

“是,陛下英明。”

塞耶特附和赞同,下刻伊萨德与巴西特说道: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真主和天朝的神明都是宽容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诚意,他们一定会理解我们的冒失。”

“您说的有道理,天朝的气度值得我们尊敬,相信天朝也是这样看待我国的。我看这样吧,明天中午之前,由拜克尔与哈力木长老替我前往阿塔依宫,与天朝使者先行磋商,安排议程和细节内容,先看看天朝方面的态度如何。”

“是,陛下。”二人异口同声接下任务。

拜克尔是乌兹曼的财政大臣,也是老伊萨德的托孤大臣,哈力木是伊萨德生母部落萨林部落大长老,也是国内最大的部落之一,由他们二人出面先和沈云卿接触,可以更好的摸清岐帝国方面的态度。

此时沈云卿已经抵达阿塔依宫,虽然装修比不上王宫的辉煌与奢华,但是手绘的壁画和彩色玻璃工艺品装饰的墙壁处处彰显出中东的风情。

一层和二层已经清空,重新布置了设施和物品,以便于使团的进驻和生活。

二楼原有的办公室全部改成了客房,沈云卿的住所被安排在竞价市场大臣的临时休息卧室。

卧室空间极为宽敞,东面还有巨大的露天阳台,足够几个人在阳台上吃饭喝茶聊天,绝对是一种奢侈享受。

房间内还有壁炉,使团初来乍到,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见壁炉这种设施,还以为是乌兹曼人在房间里生活吃饭的灶台。

实则是乌兹曼昼夜温差大,尤其是九月开始到来年三月,北纬三十五度以北地区,会下雪,气温很低,所以需要生火,否则住在石质建筑内,会像掉进冰窟一样寒冷。

“郡王,郎中已经对阿塔依宫全部房间、摆设进行了消毒,可以放心入住。”陆云彭道。

“传令所有人,乌兹曼方面提供的被褥、床铺这两日暂且不要使用,都打地铺,明天开始,所有的床被都拿出去晾晒。”

“是。”

“时间不早了,让大家都早点休息。”

“是。”

眼下可没有什么星级酒店,即便是星级酒店,床铺其实也未必干净,没人知道是什么小作坊随意清洗包装的产品。

中东地区的疾病其实非常多,尤其是麻风病、麻疹、鼠疫,在中东和欧洲地区流行极广,一旦感染麻风病,即便是现代,除了打疫苗,根本无法治愈,只能用药终止疾病恶化,无法治愈麻风病带来的残疾。

中国的麻风病、天花病、霍乱都不是中国原生疾病,麻风病和天花都是汉朝早期,甚至战国末期秦朝时期,经由早期丝绸之路,从中东和波斯,跟随商人、牲口和货物传入中国。

而霍乱的病原国在印度,也是经由海上和路上贸易传入中国。

所以货物、牲口、人员的检验检疫非常重要,轩禾书院制药产能大幅提升之后,遂即开始着手对全国的天花、麻风病、吸血虫病、霍乱进行防治,这些年收效甚大。

但是在国外,这就没谱了,还是小心的好。

翌日清晨,沈云卿在二楼召集主要人员开了短会,重点安排岐军的住宿和囤货,商品的价格核算和逗留期间的活动安排。

此行携带上岸的商品除了部分作为礼品赠送给乌兹曼,其余都会就地销售,至于怎么销售,还要和乌兹曼方面商量,但是价格方面胡班已经提前收集了最近半年的物价信息,西斯法赫之前提供的一些消息也作为参考。

但最终怎么交易,不取决于使团,而取决于乌兹曼。

散会后,简单吃了两个馒头,沈云卿先去阿塔依宫的广场,安排岐军的住宿和货物入库。

岐军随行携带了锅具和工匠,以便于埋锅造饭和制作简单的工具,面粉当地可以现成采购,做出馒头并不困难。

阿塔依宫的广场长六十多米,宽七十多米,广场地面是石板铺成的路面,广场的两侧有商铺、货仓和民宿,便于交易和竞价者常驻。

岐军昨日光顾着卸货和扎营布防,来不及将货物转入仓库,眼下即将进入当地的多雨季节,货物尽早入库以免因为雨水而受损。

阿塔依宫内部由岐军负责安全保卫,外围则由乌兹曼的亲兵负责安全工作,岐军来了三千人,伊萨德也安排了三千人驻扎在阿塔依宫外围,清一色的都是连珠枪,单论火力输出,岐军不如他们。

巳时五刻,十点刚过,关歆岳前来禀报:

“郡王,乌兹曼的财政大臣拜克尔,与萨林部落的大长老哈力木前来拜见。”

“看来,是过来试水来的,请他们到一楼的会客厅。”

“是。”

“财政大臣”是通俗翻译,按国内的这帮子文官,一定会对号入座,翻译成户部尚书,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会儿。中原王朝的权力体系和全世界都不太一样。

中原王朝的衙门都是联合体,如户部,负责财政、商业、贸易、税收、铸币、盐铁、物资储备、生产、调度、转运等等等,相当于财政部、税务局、中央银行、贸易部、商务部、造币厂、交通运输部、战略储备部、国有企业等等等,杂七杂八的一锅烩。

而同时期其他文明体系,权力部门大都较为分散,管财政的就管财政收支分配,管税收的就管税收,权力的集中度远不如中原王朝多。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原王朝人口太多,地域面积太大,如果权力过于分散,就容易导致人员编制太多,养人的财政支出太大,提高了管理成本。

同时人越多,人心越不好控制,皇帝的人际圈子就会迅速膨胀到无法容忍的地步,所以大王朝有大王的特殊之处。

而欧洲和中东这些个国家早期人口少,面积小,但是贵族和山头多如牛毛,如果一个贵族掌握太多权力,就容易翻天,同时其他贵族会不满,所以只能把权力拆分给更多的贵族。

蛋糕本来就小,一分之后就什么都没了,危害也就小得多。

而中原王朝的这块蛋糕太大,不管怎么分,一个县令管辖的资源可能都比欧洲一个国家都多,而且权力拆分越多,中原王朝的权力体系越破碎,不利于管理天下,造成大量官僚臃肿。

沈云卿办起轩禾东院和翻译正规化后,所有术语用词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诸如教堂、清真寺不能都叫寺庙,得叫教堂和清真寺,教堂的牧师也不能叫人家住持,信众不能叫和尚,得叫人家牧师、信徒。

外国职务和机构更不能出现“户部”、“户部尚书”这种违和的翻译,总之一切都得要规范起来就事论事,不能照搬自己的理念生搬硬套给人家,这样容易出问题。

待等关歆岳安顿了哈力木与拜克尔,沈云卿等了片刻才回阿塔依宫,双方仍然通过翻译进行沟通。

“非常荣幸见到尊使,我是敝国的财政大臣拜克尔,这位是萨林部落的长老阿布德·哈力木。”

“也很高兴见到您二位,请坐。”

“谢谢。”

哈力木、拜克尔昨天入城时已经见过,沈云卿印象很深刻,之前胡班着重提过一批名单,此二人就在名单内。

拜克尔号称是乌兹曼的财政专家,是老伊萨德的托孤大臣,今年五十七岁,也是为数不多仍然健在的老臣之一。

此人的经历和沈云卿有的一拼,沈云卿十八岁出道,这位十六岁就出道,专门在敌后进行经济破坏和走私工作,因为业绩卓越,被老伊萨德调回身边。

最早负责后勤,战争结束前开始着手布置战后的经济恢复工作,是乌兹曼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人之一。

哈力木是萨林部落的大长老,是小伊萨德母亲部落的族长,势力非常强大,包括圣城在内,都是萨林部落的地盘,宗教领袖巴西特也是萨林部落的分支,哈力木的地位仅次于小伊萨德与巴西特。

此二人前来为接下来的谈判打前站,显然还是有诚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