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52

第952章 睁眼看世界

询问过财政情况,女帝话锋一转,重点提到了明年的头等大事。

“林相,神都明年何时开始动工?”

“回陛下,一月二月都不宜动工破土,而且节气寒冷,因此暂定在三月开始动工。”

“工期几年?”

“六到七年,包括日后城墙扩建之后的全部排水管道一并建设,待等排水管道建设完毕,正好再修城墙。”

“六到七年……是否太长了一些。”

“陛下,此番大修排水管道可保五百年平安无事,因此耗时长,靡费钱粮较多,但修好之后,五百年内无需大动干戈,只需修缮增补技即可。而且战时还能藏兵避祸,极为坚固。耗时六到七年极为划算。”

“都城乃是国本所在,龙兴之地,此番动工当尽善尽美,务必确保千秋基业。”

“是,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圣望。”

经过两年论证和前期准备,明年开始对神都城内,及其城外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搬迁和改造工作,尤其是对地下排水管网的重排兴建工作正式投入运行。

此番兴建地下排水系统将一劳永逸的一步到位,全部地下排水管道都将采用直径五尺五(约合直径2米)的钢筋混凝土管,甭说是走水,就是走人开汽车都行。

林毅贤吹嘘这次的地下管网建设工程能保首都地区五百年太平,不是吹的,实打实的基建工程。

之所以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搞这么大的水管,一方面是现在有钱了,也有技术和人力,一方面是沈云卿前世的经验教训。

这地下排水系统得越大越好,直径太窄了不靠谱,下一次雨,内涝一次,下一雨就发一次洪水,且不说影响城市社会生产活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积累起来十分惊人,绝对比重新返修一次的钱多得多。

最后是修得越早,成本相对越低,后续享受的工程红利至少两百年。

而且直径两米的地下排水管道战争时期还能作为防空洞和避难所使用,甚至可以作为运兵通道,军民两便,除非是把水库水引入地下,否则即便用抽水机,也不可能把地下管网给灌满了,除非把排水出口给堵死。

由于是在天子脚下大动干戈,女帝难免迷信虫作祟,她总琢磨着自己身前搞这么大的工程项目,自己千秋万代之后,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怎么也得继续延续千八百年才对得起自己今天的投资,因此对这次的大兴土木高度重视,不亚于给自己修陵寝。

“林相。”

“臣在。”

“朕思量了几日,自海郡王出使以来,外世异闻繁多,拍摄相片数以千计,大开国人眼界,朕以为今年的年节应当将国中勋贵、封爵尽数邀至神都大宴,并将海郡王带回的异闻、照片传阅众人,林相以为如何?”

“嘶……这个……陛下是要将外世之事让天下王臣尽人皆知。”

“正是。天下之大,不止于我朝。海外还有诸多番邦,文化习俗皆异于我朝。数百年来,我朝只知天下有中原,却不知外世有诸邦,岂不可笑。”

“陛下圣明,老臣自愧不如。”

下刻女帝问到桑劲川说:

“桑爱卿以为呢?”

“臣无异议,只是现在去通知,怕是时间仓促了些,是否安排在元宵佳节。”

“那就安排在元宵节,此事让礼部去办。”

“是。”

此番出海,岐帝国最大收获有三个,一是钱财,二是影响力,第三就是开阔了眼界和思维认知。

沈云卿这些年光说海外怎么个好,海禁开放八九年,效果还不明显,所以上到皇帝,下到官僚集团,对沈云卿描绘的宏伟蓝图一直心存疑虑。

但这次的海外活动,让女帝意识到天朝这么多年来,一直就是井底之蛙。

可她不好意思明说,但是又得让全国的勋贵、官僚集团知道,天朝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巨无霸,和世界比起来,天朝就是一个弹丸之地。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渠道,让官僚和勋贵集团知道,国外还有比国内更加广阔的天地。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国家经济虽然在好转,官僚矛盾虽然在缓和,但女帝心里很清楚,只是沈云卿把蛋糕做大了,让大家都能分到更多的利益,只是表象上的繁荣,真正骨子里的官僚问题、贵族堕落糜烂、土地问题都没解决。

因此有必要通过宣传国外的世界,让国内勋贵和官僚集团有危机感,不要总觉得天朝神勇无敌,其实都是屁,打天朝主意的国外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藉此今年元宵佳节,给这些勋贵和官僚集团敲警钟,为接下来的官僚系统清理工作做预热准备。

就在天朝气象逐渐恢复生机之际,沈云卿在达马格的交涉谈判工作进展顺利,岐帝国的诉求得到了全部满足,经济领域的多数互换条件得到双方认可。

现在主要焦点集中在技术输出,和技术专利转让,以及与波兹津关系和达尔翰地划界问题。

沈云卿提出与岐帝国签署互不侵犯协议,前提是乌兹曼必须与波兹津签署相同协议,但伊萨德不同意,原因是底格里斯河东岸多少年前是乌兹曼的领土,所以他不能与波兹津签署互不侵犯协议。

而且波兹津在乌兹曼遭到欧洲联军入侵的时候,在背后搞小动作,这笔账还没算。

这样一来,互不侵犯协议的基础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达尔翰地划界问题,伊萨德还是以上的逻辑,盘踞在小亚细亚的沃伦萨森国是入侵乌兹曼的急先锋,是乌兹曼日后报复和征服的对象。

而达尔翰国之前也是联军之一,虽然中途撤兵,但撤兵后也没少搞小动作。

目前沃伦萨森的东南部与乌兹曼的西北部,叙利亚西北部这个地方有一片陆路连接,其他陆路连接都在达尔翰地,被岐军所控制。

现在岐军挡在乌兹曼陆路进攻沃伦萨森的必经之路上,如果乌兹曼让出已经得到的达尔翰地边界,将会减少陆路出兵沃伦萨森的通道。

此外乌兹曼军占领的达尔翰地的一处大型金矿,算是当年达尔翰入侵乌兹曼的赔偿,也不能交给岐帝国。

而且岐帝国已经占了那么大的地盘,为什么还要在意这么些土地。

理儿是这个理儿,岐帝国灭了罗哈诺和达尔翰,是得到了大量土地,可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显然是不会嫌少的,所以能争取一块是一块。

当然,这话是不能在谈判桌上明说的,否则真显得你贪得无厌。

眼下边境划界问题需要实地勘探,沈云卿还在等岐军和赵辰颂的消息,他需要现在明确的地图和边境态势,以便于更好的争取领土权益。

乌兹曼占去的土地虽然不多,但是想要全部要回来也不现实,哪有人家占了的地盘吐出来的道理,除非动手。

更何况岐帝国和乌兹曼瓜分的都是别人家的地盘,哪有两个强盗为了受害者财务撕破脸动手打架,吃相也太难看了。

最后是技术转让问题,沈云卿原则上同意提供水稻种植、耧车、制冰、高级手工织机的技术,畜力收割车、铸币、纸张、防伪、特殊油墨技术还有待商榷,尤其是收割车和铸币。

畜力收割车需要一定的机械加工基础,核心是切削机床,乌兹曼目前的技术状态不明,切削机床眼下是绝对管制品,严禁外流,更不可能出口。

因此目前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乌兹曼自己有初级工业,让他们自己造,岐帝国提供一些他们无法生产的配套件和钢材。

二是岐帝国出口畜力收割车与配套件,提供维修培训。

而冲压制币需要蒸汽动力,沈云卿详细询问了拜克尔,他们要的不是铸造铜币,而是冲币技术,于是问题就出在冲币上。

如果给他们冲币技术,就需要一起出售蒸汽机,这会导致蒸汽动力技术外泄。除非用风力代替蒸汽动力,虽然可行,但是效率会大幅降低,而且冲压质量会差一些。

由于乌兹曼的技术状态不明朗,沈云卿提出希望参观他们的手工艺加工坊,以确认他们的机械加工能力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尤其是他们的枪管是怎么做出来的。

对此要求,伊萨德没有直接回复,只说需要考虑。

谈判会议持续了半个多月,之后开始休会,对已谈妥内容进行校对确认,并将内容落实书面。

十二月初六,沈云卿离开阿塔依宫在当地走街串巷,了解当地的物价民情。

“郡王,达马格当地的物价要比其他地方贵的多呀。”关歆岳道。

“嗯,由于没有漕运,所以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商品就贵得多,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

“那他们为什么不用车辆,都用马匹、骆驼呢?如用车辆,运输量会多得多,价格也能更便宜。”

“甭看城外有大量的树林子,其实乌兹曼国内到处都是沙漠,严重缺乏森林木料,所以木材在乌兹曼是个相对来说精贵的东西。如果像我朝那样大量制造独轮车、双轮板车、四轮车,乌兹曼的树木早就砍光了。

而且当地缺乏水源,土壤含水量低,砍树容易种树难,砍了之后再想种很难成活。

所以乌兹曼的车辆很少,又没有漕运,就只能靠牲口运输,量少成本自然就高。

此外乌兹曼的沙漠、隔壁、荒原地形占了半数以上,车辆在沙漠无法行径,最好还是用骆驼。他们许多的香料都来自沙漠深处,所以也只能用牲口运。”

“这要是我朝向乌兹曼出口四轮木车,岂不也能赚钱?”

“嗯,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可以记下来,日后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