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75

第975章 边境谈判(1)

进城后,沈云卿让卢桩率人赶往边境联络赵辰颂,准备即将开始的边境谈判。

妥孜城之前是乌兹曼与达尔翰的边境贸易城市,城内的人口不算多,但是商人很多。现在受到战争的影响,当地的商旅减少了三分之二,城市变得毫无生气。

古达麦在城堡布置了宴会招待使团一行,询问了很多谈判和贸易有关的内容。

之前一直就有传闻,古达麦陈兵边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日后攻取沃尔萨森,日后的封地会在沃尔萨森,因此古达麦非常重视两国边境的贸易和经济输入。

用餐过后,双方开了短会,就边境问题交换了看法。

由于岐军方面的绘图、勘测和军事理论观点更为先进,通过前期勘察选定的战略要冲有三十六个,其中只有两个在岐军手里,其他都在乌兹曼方面。

而乌兹曼方面整体的军事认知要比岐军落后一代,尤其是缺乏系统化的地形勘测、绘图、理论认知,乌兹曼方面认定的战略要冲只有二十二个,岐军占了两个。

当然,乌兹曼方面也可能装傻充愣,闭口不提某些战略要冲,完全从谈判中拿掉也有可能。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悬殊十四个要冲,即便是傻瓜,也不是这么好骗的,因此只能是乌兹曼方面的军事理论比岐军差了一个档次,他们没意识到。

比方说,悬崖绝壁在古代就是天堑,是防范敌军偷袭的屏障,但是搁在现代,我用飞机、直升机、伞兵、导弹、炮弹、无人机,哪样不能翻过悬崖绝壁去揍你。

这就是认知上的差距,带来的现实感知差距。

岐军的火器虽然普及率很低,但是认知程度要比乌兹曼高得多。

乌兹曼还在搞排队等枪毙的队列行径,岐军早就普及了卧姿匍匐射击,三段轮替射击,这就是军事技术差距,带来的军事战术理念差距。

岐军的陆军重炮最大射程能有十里地,乌兹曼弹丸上百斤的要塞重炮射程才七八里地,双方火炮作战的原则就不一样,我能机动使用火炮,而乌兹曼却不能。

翌日下午,赵辰颂率两千重骑,越过实际控制线,进入乌兹曼领土抵达妥孜城。

“本将见过海郡王。”

“呵哈哈,赵将军快快免礼。”

“谢郡王。”

“快坐下说吧。”

“是。”

待赵辰颂落座,沈云卿继续说道:

“新式军服感觉如何?”

“要比旧军服舒适暖和得多,穿着也威风。以前都是一人一套穿到破才能换,还都是粗布。现在一人两套换着穿,还舒服暖和,要比以前好得多。”

“光感觉好还不行,新式军服若有任何问题,军中要收集起来向朝廷禀报,朝廷会酌情改进。尤其是质量问题,如发现粗制滥造,或者不牢靠,一定要及时向朝廷告知。”

“多谢郡王体恤军中,本将感激不尽。”

“你等戍卫边疆极为不易,这些都是朝廷应该尽的责任,如果连兵士吃饱穿暖都解决不了,朝廷如何对得起你们,对得起战死的将士。”

驻扎罗哈诺、达尔翰的远征岐军前年轮替岐军抵达后,一同送达的还有最新制式的军装、被服,因此赵辰颂部是最先换装的军团,远比国内岐军换装早。

一来是罗哈诺的气候寒冷,同时远离本土,需要尽快配发更齐全的军服、装具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二来远征军常年驻扎在外,战争结束后轮替回国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人已经出国七八年,士气难免低落,配发新的军服能激励士气。

三来远征军属于常态军团,执行任务较多,通过远征军可以收集更多新式军服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

新式的军服分为好几个系列,其中海军军服已经提前发放,完成换装,剩下的陆军军服、被服系列比较复杂。

陆军军服目前分五个大系列,一是热带系列,二是州兵系列,三是番军系列,四是野战军系列,五是远征军系列。

其中热带系列主要在腊婆和南洲百夷使用,也最简单。长、短袖右衽无下摆单衣和长、短裤,长袖、长裤、蚊帐,主要用于防止蚊虫叮咬,湿热雨林、丛林作战,短袖、短裤适合驻扎状态以及沙漠热带。

州兵系列在原有州兵军服基础上取消了下摆,配发布鞋,以便于适应热兵器作战,使用番军的冬衣,除了样式有所改变,增加了衣袋,其他功能没什么变化。

番军的春夏装变化也不大,但也取消了下摆,便于热兵器作战,改进较大的是棉衣、靴子和帽子。

帽子改成了**帽样式,也是全军唯一通用的帽子。棉衣增加了一斤棉花,并且使用精制棉花,每人配发棉手套和一条粗布厚汗巾,用于冬季围住脖子。

野战番军在此基础上配发了羊毛毯、反毛皮靴,骑兵的棉衣增加了翻毛领,汗巾改为羊毛围巾。

禁军的设计兼顾常服和野战需求,服装款式与和其他系列有明显区别。

全军每人两套被服,一换一洗,校尉以上还有礼服,军卒常服即作为常服使用,也作为作训服使用。

除此之外,十年前临时装备的武器装具,经过禁军多年使用和改进,这次一步到位,日后岐军陆续装备热兵器后,都将使用新式的武器装具,以适应热兵器的作战需求。

“现在我军的士气、状态如何?”

“还行吧,眼下还有一批七千多人将士来了有八年多,尚未轮替返乡,士气难免有些低落。按计划今年应该替换他们,但到目前还没收到朝廷的公文。”

“眼下正值隆冬,路上多有不便,许是堵在了路上,我想应该快了,再等一月应该能有朝廷的公文。罗哈诺远离本土,戍边极为不易,也难为了诸位将军与军卒将校,本王在此替朝廷谢过诸位。”

“为朝廷戍守边疆乃是我等本分,原本不该有微词。只是如今这罗哈诺距离我朝实在太远,而且民情复杂,也非我朝同类,许多将士都不理解,为何要占了此地。

之前都以为攻灭了罗汉诺便能返乡,现在却要长期占据此地,我等将校能明白朝廷苦心,但许多军卒实难理解。”

“这些土地日后都将是我朝的土地,眼下朝廷的政策尚未下达颁布,但本王不妨在此透个底数。日后但凡迁入罗哈诺的岐民百姓,都将实行新的田制,朝廷分发自留的土地将是本土的两倍到三倍,租赁朝廷的土地也将更便宜,赋税更低,军卒有了土地,就能凝聚人心士气。

赵将军日后可与军卒们说,他们打下来土地,日后人人有份。但凡只要参加戍边与征战,不论战死、返乡还是日后定居在此,人人都有土地。”

“可如此偏远土地,只怕是将士们未必心甘情愿呐。”

“朝廷日后会迁民,将卒若是愿意定居此地,家小一并迁来,朝廷承担全部川资路费,并且给予免税与钱资、货物补贴。赵将军可知道铁路。”

“略有耳闻,听说是一种大铁车。”

“日后只要修通了铁路,从神都到此地,不需要一个月,可把数千人、上万人拉过来,十分便利。但是需要将士们辛苦二十年,二十年后有了铁路,从此地回国只要一月就能见到家人,往返十分便利。”

“郡王此话当真。”

“绝无戏言。一旦修通铁路,本土的货物、人丁就能源源不断运往罗哈诺、达尔翰,何愁思乡之苦。”

农耕时代,距离是统治的噩梦,几乎任何问题,只要距离被拉长,都可能出问题。

岐军攻灭罗哈诺已有四五年,最早的一批军卒都快八年没回国,既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也无法孝顺双亲,谁都不想客死他乡,虽然现在勉强能定期通邮,但无法解决现实的精神需求问题。

要消化掉罗哈诺和达尔翰,还得迁徙人口,打通交通,否则光靠几万人的岐军永远不可能控制当地。

之后安排赵辰颂等人用餐,用餐后紧锣密鼓开会了解边境的控制情况。

由于不可能要回全部的战略要冲,如何选择就很关键,既要对自己有利,还不能吃亏,无疑非常考验谈判技巧和军事眼光。

“边境西部的扎克郎、末洁、尹丽湖必须全部拿回,否则我军会是去巴沙克人的支持,达尔翰地的民情将更加不利。”

“但扎克郎、末洁、尹丽湖三地之内有六处要冲,乌兹曼方面是不会将一个地区全部要冲都让出来的,而且此地是达尔翰、波兹津、乌兹曼三地交界,向北能威胁我朝,向南威胁波兹津国,乌兹曼不会轻易让出。

而且这里有尹丽湖,当地有城镇,是附近最大的水源,十分利于农业与屯兵,乌兹曼恐怕不会让出尹丽湖。”

“但如果不能取回尹丽湖,巴沙克人对我朝态度会转变。”

巴沙克人是被达尔翰国镇压的少数民族,但人口却不少,占南高加索地区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口。

由于达尔翰国以天主教为国教,在国内实行强制皈依政策,而巴沙克人信仰的是圣火教,圣火教传自波兹津,与波兹津拜火教同根同源,岐军能在达尔翰站稳脚跟,就是依靠的波兹津与巴沙克人的特殊宗教关系。

扎克郎、末洁、尹丽湖三地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块,是巴沙克人的重要聚居地,从地图上看,面积得有七八千平方公里,当地地势平坦,能种麦子、也能放牧,距离里海直线距离不到两百里,严重威胁到里海西部的草地平原安全。

向北能沿着里海西岸威胁高加索,向南能威胁伊朗高原,是附近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要冲,丧失此地,方圆五百里内无险可守。

岐军地图标注可见有六处要冲,控制这六处要冲,还能间接控制四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别说是乌兹曼,就是他沈云卿,也不会让出当地的全部战略要冲,至少也要拿一半在手里,这是傻瓜也不会犯的低级错误。

岐军目前在达尔翰地最重要的依赖就是巴沙克人,如果不能取回扎克郎、末洁、尹丽湖三地,无疑会严重挫伤岐帝国在达尔翰地的形象和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