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6123600000029

第29章 不断提升自我一定要做的事(3)

每天阅读1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书,一年凑大约20本书,一生读1000超过1000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从人一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空闲时间安排以及普遍的需要出发,你的一生至少需要深读1000本专业外的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医学、哲学、历史、艺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作品。

不管你是在等待迟到的朋友,或者长时间坐车,总之在到达下一个目的地还有一段时间时,如果你能够选择读书而不是无聊地打发时光,那就说明了你已经比别人领先一步,占有优势了。

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或许偶尔读到的一本书,会使你顿悟某个伟大的道理,从此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也或许另一本书,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此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最终也走向了辉煌。林肯少年时,就因为偶然一次阅读了华盛顿和亨利·克雷传记,从此立下宏伟的志向,最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

一个好读者能够感觉到读书时妙不可言的乐趣。因而他喜欢读书,最终即使不能成为伟大的人,也能成为博学的人。爱好读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阅读的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传统、时局、教育、职业、兴趣或其它原因的影响。所以爱书之人总是一次次地沉溺在不同的领域,并把各种互不相关的知识揉合到自己的思想当中——你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知识却在悄悄改变你的方式。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如果你每天阅读1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书,一年凑大约20本书,一生读1000超过1000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

父母要想洗涤自己,充实自己,成就自己,首先就必须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较少持续地沉沦悲苦;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同时还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她认为读书并不仅仅是学习朗读技巧,主要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它能使家庭气氛更加温馨融洽,让孩子们感到爱抚和快乐。

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别人的经验体会,她认为下面几个方面的做法有助于进行这种活动。

1.固定时间,养成习惯

多年以来,她一直是在睡觉前给孩子们念书的。大家和那些所喜爱的图书一起,度过了一个个快乐的夜晚。什么时间读书无关紧要,然而每天在相同时间进行却是很有益处的,至少每天要有15分钟。

2.全家参与,人人关心

她的丈夫在华盛顿忙于政务,没有很多时间为孙儿孙女们读书,然而在返回缅因州的肯纳邦克波特后,他每天早晨6点钟,孩子们便高兴地拥进祖父母的房间,迫不及待地找到他们喜欢的书。“读这本!”其中的一个说。“不!”另一个反对道,“读我的!”早晨的朗读时间就已经热闹起来。

3.做好准备,有书可读

大量的事实说明,在装满图书的房子里长大的孩子有可能成为早期读者。为了能更好地使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巴巴拉准备了《(圣经)的故事》、《朗菲尤斯小姐》、《沃尔多在哪里》及《西风老妈妈》等,大量对儿童有益的书籍。

4.精心选择,购买好书

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孩子们也是百听不厌的,反复朗读能够增强对词汇的记忆,加深对故事的了解,提高理解能力。

6岁~9岁的儿童喜爱反映他们爱好和志趣的图书。

9岁~12岁的孩子更偏向于幽默小品、民间传说、较长的诗歌和一些情节更复杂的故事,对侦探方面的图书也颇感兴趣。

5.激发兴趣,生动活泼

在给儿孙们读书时,巴巴拉总是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而不只是被动地听。

一天晚上,当巴巴拉正在读大象王国里的好心肠国王巴巴的新故事时,一个很小的声音打断了她:“奶奶,大象吃什么?”这一下可热闹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便说服对方。这时候她很高兴,因为孩子们都被吸引了。

6.坚持下去,不要中断

许多专家建议,应该把给孩子念书这一活动坚持到他们上学至八年级的时候。他们能够从听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当应想办法将孩子们引入一个新的天地。要经常想方设法把孩子与故事联系起来,使他们习惯于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打扮成故事中的角色。

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酷爱图书和喜欢听大人读书的习惯,将能给他们的一生带来无穷的欢乐。

现在有许多人在这样做。一方面是习惯成自然,不读就好像少了什么似的;另一方面是“备课”,以便在孩子面前读得更好。

布什总统的家庭就是这么和谐。而和谐的原因之一,便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爱书、爱知识、爱科学。是书,是长辈给晚辈读书的活动,拉近了他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你呢?还不赶快与孩子一起成为阅读高手!

学会反省,让自己持续进步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断重建自己,使自己终于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如果你也可以在遇到失败或挫折时,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和反省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不断从过去的实践和知识中总结经验。

孔子认为,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随地地反省,只要有学问,自然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孔子教人学习,主要是学为人之道。由为己到为人,到治理天下,是一致的,所以历史上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在后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当推官。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后,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他处理起政事来思维总是十分敏捷。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粗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合适。宋太宗不以为然。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能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另外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会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历史上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赵普之所以能够稳坐宰相之位,除了他深研《论语》之外,还离不开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省。

有一个人极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日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朋友反问道。“没有!”“古人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还是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朋友说。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费学习之所,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为此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自此,他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里研习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晃一年过去。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见面了。朋友问:“你现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却红着脸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总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则故事颇有几分“欧·亨利笔法”的意味。从故事所透露的“信息”看来,那个曾经极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已经打消对其上司“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之念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没有理由不珍惜眼前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人景象。

一个人能迅速地由“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逆境而转达“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顺境,委实令人心生羡慕。然而,最值得回味的还是故事中那位“朋友”之所言,尤其是那段充满智慧、用心良苦的规劝之语。其言充满智慧,用心良苦,是因为它不仅为故事主人公指明了一条“自新”

之路,并且,规劝者藉此曲折道出了人们平素极易犯染而又极易的忽视的一种毛病,即:在工作中,当我们在上司的心目中占不着“份量”时,我们常常只知一味地牢骚满腹,抱怨上司的态度,却不肯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问问自己“能”有几许?“力”有几何?

其实,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缘于此,曾参那句“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才成为千古名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才于《白鹿洞书院榜示》中郑重写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八个大字,而唐代大文豪韩愈才会谆谆告诫其弟子云:“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在人们的思维习惯里,言及上司与部下之间的“不公”,似乎唯有上对下,殊不知,也存在下对上“不公”的现象。无论是上对下,还是下对上,“不公”总是人所不想见的。因此,就“部下”言,不时地正视自己,反省自己,抑或不失为公正认识上司的一种途径吧!

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在每个月的第一天,记下:

1.上个月的哪些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哪些没有落实?

2.分析工作没有落实的具体原因。

3.制订要在本月进行的改进计划。

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到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做两件事:

1.自我评估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

2.请朋友或同事检查自己是否兑现了承诺。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让孩子看到,使他从小就养成不断总结、认真反省的习惯,使其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获得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