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6136400000013

第13章 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质,是指人们处理相互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是一定社会和阶级提出的思想言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品德。

对于一个优秀的人,健康、品德、才能三方面缺一不可。单一的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德、智、体、美、劳并举。

孩子的品德是教育的结果。每个孩子品德的形成有其规律性,也有其形成过程。作为家长不要企图给孩子讲一次道理就能使他们做好,并且永远记住,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对事物是非的认识,从情感上体现出来并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要经历理论与实际脱节、行为上的反复等消极过程。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在实践中帮助和指导孩子通过以上过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儿童的道德智商需从他们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培养,因为他们会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我们要相信,品格胜于知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渔夫捕了一辈子的鱼,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条非常美丽的金鱼。渔夫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金鱼,于是把这条鱼献给了国王。国王也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金鱼,将它和其他的金鱼一起养在皇宫的鱼缸里。

说也怪,自从养了那条美丽非凡的金鱼后,整个皇宫都弥漫着一股恶臭。国王命人追查原因,原来是金鱼的口里发出的恶臭。只要那条金鱼呼吸,口中的臭气就会穿出水面飘散出来。

国王的内心非常疑惑,他想:“这金鱼的美丽是人间罕有的,照理说这么美的金鱼不会发出这种人间少有的臭气才怪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国王请到一位精通鱼语的人,这个人在鱼缸外,静静倾听了许多天,终于找到了金鱼口臭的原因。他禀告国王说:“我从金鱼的谈话中得知,一般的金鱼性情温和,都是讲好听的话;这条美丽的金鱼却喜欢恶言恶语,说的都是批评、咒骂、讥讽、贬损其他金鱼的话。这些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化成臭气,才会使皇宫弥漫着臭气呀!”

“这样臭的金鱼,实在没有资格住在皇宫里!”国王心里想着,于是派人把那条美丽口臭的金鱼,倒进臭水沟里去了。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光是有美丽出众的外表是不行的,还需要时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就会遭人厌恶,外表再美也没有用了。一个具有内在美的人,即使外表不好看,甚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同样可以以自己高尚的品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品德。要从孩子摇篮时就开始教导他们正确的礼仪常识和道德规范。

正如斯特娜夫人所说:由于社会上没有专门培养孩子品德的机构,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父母的肩上。因此说,不注意培养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的。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父母之所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父母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最亲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不仅会学习父母的优点,也会沾染父母的缺点,这已成为社会上的定律了。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很努力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同时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

布莱尔的父亲曾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他常说,要向布莱尔灌输的东西,自己都要做出榜样。

杰瑞的爷爷奶奶做事从来就是一板一眼,爸爸就是受此影响长大。在爸爸很小时,他们就教爸爸以握手的方式来问候别人,于是爸爸也这样教导他的儿子。7岁大时,他也精力充沛地跟别人握手,但现在他四年级了,很有自我意识,他拒绝用这种方法问候别人。“没有人这么做。”他不快地脱口说出,“别逼我。”一次爸爸带他出去,跟人碰面时,感到问题很严重。因为他不但没伸出手来,连眼睛都没直视对方。

当然,爸爸试着告诉他不要在意别人怎么做,握手是件很礼貌的事,但他的儿子想法不同。所以在邻居举办的宴会中,爸爸到处观察。的确,没有一个16岁以下的孩子跟大人握手。爸爸心想,这样是不对的,但杰瑞的观察却是正确的。那么就可理解为何握手会让他觉得很窘。这样,爸爸的问题变成:如何让他不用握手,而又有礼貌地向人问候?

那么爸爸如何让双方都满足呢?从宴会回家的路上,爸爸转身对儿子说:“听着,杰瑞,我注意到你说得对。跟你一般大的孩子很少握手,但有礼貌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这样的:我不期待你跟人握手,除非,对方先伸出手来。但我希望你能看着对方的眼睛,并且微笑问好。一言为定,好吗?”杰瑞高兴地点头。不只是因为他不必跟人握手了,也因为他的父母“弄懂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孩子的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父母榜样的力量。

在家庭中,为了教育孩子,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要让孩子说话有礼貌,对孩子也要使用“请”、“谢谢”这些文明用语,正确引导孩子的礼仪知识。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就不会有什么出息。在古人眼里,待人有没有礼貌,举止合不合礼仪,是衡量一个人的修养乃至品德的重要内容。

有人这样解释礼仪: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应该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

常常听到一些人不无忧虑地说:“现在的孩子们最基本的文明礼仪都缺失了。不遵守公共秩序,讲话粗鲁,态度蛮横,没有礼貌,时常给同学取绰号,不尊重长辈,不敬重他人,吵架骂人时有发生。而一些家长也不注重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只抓智力教育,不抓文明礼仪品德修养;有些家长还片面地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有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这些礼仪的缺失,无一不透露出父母对孩子品德教育的疏忽。

一位教育界人士也坦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只‘知书’而不能‘达理’者多。像‘谢谢’与‘对不起’这样的礼貌用语很少有人说起。随手扔果皮、废纸等垃圾,自习课在教室里旁若无人地说话等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很普遍。”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而竞争的内容绝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一个人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基础是具有品德高尚的情操。一个人的教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种人际交往的资源。有了资源才会有更多的辅助力量来帮助你成功。因此,家长在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塑造孩子的人格;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