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八闽通志
6193400000005

第5章

金相寺在县东三十三都。五代梁乾化三年建。 寂光寺在一都。唐王潮墓庵也,五代时留从效改今名。宋王献臣诗:“霸业何劳问废兴?前人楼闇后人登。海山有籍归真主,云物无情属野僧。”国朝永乐中重建。 宣妙寺在二十九都。唐天宝间名“法华”,宋治平间改今名。端平中籍其业充学廪。淳祐三年郡守颜颐仲复之。 灵应寺在十九都。宋天禧间建,名“白沙贞阳庵”,寻改为“头陀寺”,复改今名。国朝永乐间重建。 大福胜寺在二十五都。唐文德中建,名“锦田福胜寺”。元季火,寻复建。 圆常寺在二十八都。五代梁乾化中建,名“广福”,宋治平中改今名。国朝景泰五年重建。(已上五寺俱县南。) 普空寺在一都。旧名“龙兴”,宋大中初重建,改名“护国报恩”,治平中赐今额。国朝洪武八年重建。 大普安寺五代周广顺二年建,名“五峰罗汉寺”,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华林寺唐会昌间废,国朝天顺三年重建。(上二寺在五都。) 北舍利寺在六都。洪武二十二年重建。 离相寺在七都。唐天祐间建,旧名“荐福”,宋治平中改今额。 耆阁寺五代晋开运元年建,元至正中重建。 戒香寺在十三都。宋皇祐中建,治平三年赐额,国朝洪武二十四年重建。 大中寺在十五都。唐大中初重建,柳公权书额。 乾峰寺五代梁贞明二年建,国朝洪武四年修建,成化十年重新。(已上九寺俱县北。通上凡一十五寺俱存。) 鹿苑寺在三都。 甘泉寺 行林寺 龙门寺 禅净寺(上四寺在四都。) 舍利寺 妙音寺 圆通寺 西禅寺 宝檀寺 达观寺(上六寺在六都。) 定心寺在十六都。 甘露寺在三十四都。(已上十三寺俱县东。) 报劬寺 宗胜寺 兜率寺(上三寺在十六都。) 祖教寺在十七都。 大云寺 资福寺(上二寺在十八都。) 慈恩寺 护戒寺 云峰寺(上三寺在十九都。已上九寺俱县西。) 青林寺 竺乾寺(上二寺在一都。) 普利寺在二十都。 慈利寺在二十五都。 禅居寺在二十六都。 普惠寺在二十八都。 福胜寺在二十九都。(上七寺俱县南。) 泗洲寺在三都。 普润寺在四都。 显教寺在六都。 内宫寺在十都。 北禅寺 定光寺(上二寺在十一都。) 证果寺 海惠寺 真如寺 仁王寺 演教寺 普安寺 信善寺(上七寺在十二都。) 皇觉寺 荐福寺(上二寺在十三都。) 净业寺在十四都。(已上十六寺俱县北。通上凡四十五寺俱废。) 上田庵在县南二十都。宋淳熙间建,国朝永乐六年重建。 天湖庵在县北七都。宋建隆三年建,元至元间重建。 南塔堂在县治西。宋熙宁间建堂并塔,后圮。国朝永乐、天顺间俱尝修建。 南塔堂在县治西。宋熙宁六年建堂并塔,国朝成化十二年重建。东岳行宫在县治北。成化间重建。 崇真观在县西南礼兴里。旧名“奉先”,宋端拱元年改今名。后废,产入真武殿。

漳州府

龙溪县

开元净惠万岁寺在府治西北。唐嗣圣间建,开元三十六年诏改今名10。内有明皇铜像,又有松关。宋末寺毁于兵。元元贞中与净慧寺合为一,赐今额,国朝洪武间匾其门曰“紫芝峰”。宋张微诗:“铸金像出开元末,检玉书藏景祐间。” 法济寺在开元寺之右。旧为“普利隆寿院”,五代周广顺二年建。宋乾德三年移建于郡北,祥符中改今名。国朝洪武间又移建于净安院旧址,即今所也。二十六年改为讲寺,匾其外门曰“隆寿”。 净众寺在府治西北。五代梁贞明二年建,元至治间重建。国朝永乐间匾其外门曰“万松峰”。宋郭祥正诗:“南州三百寺,此寺最辉焕。” 南山报劬崇福寺在府城南厢,宋乾德间建,元至正十九重建,国朝洪武、永乐间修建,匾其外门曰“丹霞峰”。 招善寺在税务之东。嘉定间火,见淳祐郡志。久废。 普贤院在府城西厢外。宋太平兴国三年建。 净慧院在府城西。五代唐天成中建,名“罗汉院”,祥符间改今名。 大岩院在一、二、三都。元大德四年建。 观音院在十一都。五代周广顺三年建。 报慈院在十八都。宋开宝六年建。 迎福院在二十二都。宋庆历七年建,国朝正统八年重建。 保民院宋绍兴四年建。 石室院五代唐同光三年建,国朝天顺八年重建。(上二院在二十九、三十都。已上六院俱府城东。) 名第院宋太平兴国七年建。 法真院宋乾德二年建,国朝天顺八年重建。(上二院在府城西二十一都。) 洪福院在府城北二十三、四都。宋庆历八年建。(已上一十一院俱存。) 坚牢院 法华院 天王塔院 保寿院 延寿院 东下生院 清凉东院 北天王院 应瑞院 祥云院 西天王院 上生内院 释迦西院 香岩院 东林院 上生北院 慈恩南院 普光院 尊圣院 上方院 兜率院 广证院 般若院 广胜院 普香院 广教院 保岩院 妙乐院 报慈院 西方院 普明院 灵应院 观音院 西峰院 保宁院 齐云院 小祟福院 瑞明院 罗汉院 福生院 白莲院 普贤院 北清凉院 北报先院 灵泉院 国清院 保庆院 建隆院 永兴院 隆福院 洪福院 报先院 新兴院 帝释院 灵信院 瑞光院 应真院 金仁院 普通院 白莲院 上生院 福泉院 宝峰院 金仙院 吉祥院 福生院 方广院 圆明院 鹫峰院 兴国院 应瑞院 隆庆院 奉先院 永寿院 永陆院 兴寿院 龙兴院 内天王院 三平塔院 龙兴院 岩福院 均庆院 名第院 弥勒院 法真院 中峰院 新恩院 保利院 隆庆院 西峰院 太平兴国院 幽蓟院 灵龟院 翠峰院 金峰院 报恩院 永兴院 灵庆院 报慈院 资寿院 崇恩院 石室院 龙门院 大岩院 灵泉院 云峤院 铜盘院 铜山院 大兴福院 大安福院 泗洲院 广化院 铜钵院 中台院 延寿院 小崇兴院 小中平院 大峩院 法泉院 龙台院 观音院 正峰院 延福院 西平院 云居院 东林院 瑞云院 中峰院 西明院 西峰院 小崇福院 资福院 大瑞峰院 东峰院 翠林院 崇寿院 大安福院 报先弥勒院 福先院 大智院 境济院 福庆院 翠峰院 双峰院 泗洲院 西峰院 智胜院 九龙院 灵瑞院 供福院 仪凤院 禅龛院 东峰院 安福院 圆峰院 招善院 大泗洲院 千佛院 大悲院 岩峰院 资寿院 龙台院 资福院(通上凡一百五十院俱见淳祐郡志。俱久废。) 绿萝庵在西湖白莲院。宋郭祥正有诗。 木绵庵在府城南十二、三都。宋贾似道自建州移谪循州,行至此,监押官郑虎臣杀之。先有人赠以诗曰:“循州不似台州好,何不当初早入山?” 玄妙观在府治西朝真坊内。唐开元间建于漳浦,名“开元观”。贞元间随郡徙建今所。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名天庆,元改今额。国朝洪武八年重修。 东岳行宫在府城东。宋绍兴二十九年建,元大德元年重建。 慈济宫在府城东一、二、三都。宋景定元年建。 天妃宫在府治东北。元至正间建。又浯屿亦有宫。

漳浦县

兴教寺在县治北。唐景福元年建,宋嘉定二年重建,元大德、延祐间重修,国朝正统、成化间俱尝修建 福寿院在县东七都。元至正间建,国朝成化九年增建一新。 泗洲塔院在县治积善坊内。宋元祐间建,国朝成化三年重建, 文兴院 永寿院 保安院 安德院 西林院 崇信院 资福院 普安院 重兴院 太平院 隆兴院 灵瑞院 瑞岩院 兴教院 青阳院 朱明院 保庆院 无象庵在县南八都。旧有象出没为害,潮守黄定为书此匾,揭于庵之楣,象遂屏迹。 圆应堂在县治之北门,又有上真堂。 九座堂在北门之旁。(已上院及祐堂凡一十九处俱见淳祐郡志。) 崇首观在县治西朝天坊内。初在西门外,宋时建。元至正间移建今所。国朝成化十七年重建。

龙岩县

报恩寺宋绍兴二年建。 地藏寺 东塔院有砖浮屠五级。院今废。(上寺院凡三处俱在县治之东。) 资政院在县治之西。 南塔院在县治之南。乾道间建有砖浮屠五级,与县相对。 三峰院 恩福院 药师院(上三院在县东聚集里。) 小地藏院 资寿院(上二院在县北和睦里。) 泗洲院 灵山院(上二院在县东北集贤里。已上九院俱见淳祐郡志。) 东岳观在县治西砦山。宋景定二年建,元至正九年重建,国朝洪武二十三年修,成化十三年重修。

长泰县

祥光寺宋乾德二年建。内有真相院。国朝景泰五年重建。 报亲院有浮屠五级,今废。(上寺院二处俱在县治东南。) 报慈院在彰信里。 福胜院在人和里。(上二院俱县东。) 天王院在县西人和里。良岩院在旌孝里。 东岩院在石铭里。(上二院俱县北。通上寺院凡七处俱存。) 栖云院 瑞云院 金粟院 香灯院 紫极宫宋宝庆元年郡守危稹建。 佑圣宫在县治北。今为祝圣所。(已上院并宫凡六处俱见淳祐郡志。)

南靖县

安福寺在县西习贤里。元大定三年始建于清宁里,至正十七年迁建今所。 正峰寺在县东南由义里。宋开禧三年建。 三平院在县南清宁里。 西平院在县东南由义里。元至元十九年重建。 云顶庵元时建,国朝正统十三年重建。 万岫庵又名“碧湖岩”。成化二年重建。(上二庵俱县西。) 峰苍庵在县北。景泰五年重修。(上三庵俱在习贤里。)

漳平县

松山寺在居仁里。 资寿院宋时建,元大德二年重修,国朝景泰三年重建。 地藏院景泰三年重建。(上二院在和睦里。已上寺院凡三处俱县北。)

校 注

1 雍正《崇安县志 寺观》作“萧际寺”。

2 雍正《崇安县志 寺观》作“黄柏里”。下同。

3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龟峰寺”。

4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在县治西”。

5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在县治西”。

6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黄守恭”。

7 黄任《永春州志 古迹》载:“唐行端修真于此,邑人程国知施田建寺,故赐名程田寺。”

8 黄任《永春州志 古迹》作“萧坑社”。而《山川志》引《闽书》云:在香林山。

9 “伪山寺”疑为“沩山寺”之误。

10 按开元无三十六年,此处有误。黄任《永春州志 古迹》载:“开元二十六年改名开元。贞元间徙州治,始从漳浦移建于龙溪紫芝山,在旧漳州府治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