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树木医生
62307800000006

第6章 “捉虫的老鸟”一个老森防人的绿色情怀——记内蒙古森工金河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王琪

高人

“多给后代留绿荫,少给人生留遗憾”是一个在森防战线上坚守了三十年的老森防人的座右铭,他用自己这份对森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解读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诠释着他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森林健康的那份绿色情怀。他——就是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工个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十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金河林业局森防站站长王琪同志。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像他这样三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森防战线上的屈指可数,是什么让他无怨无悔、日复一日地奔波在浩瀚林海?是什么让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倾注在森防事业?山高必有秀色在,情深必有动人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金河森防站站长办公室,见到了一米八五大个、英俊帅气的站长王琪同志。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王站长欣然笑了。他打开卷柜,拿出了他从事森防工作三十年来的工作日志和笔记,告诉我们说森防资料档案还有专门的档案室,这是他从事森防工作三十余年的心血和精华。这一本本日记、一份份珍贵的原始资料,见证了金河林业局森防事业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他踏遍金河林业局生态功能区的每一个沟壑、每一棵树木、每一寸林地的足迹。这里也记载着他的成长经历,我们仿佛看到他攀高山、登悬崖、涉急流的情景。这位自喻为“捉虫的老鸟”的王站长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他从事森防工作三十年的酸甜苦辣。

踏遍青山终无悔

有人说:“雨的根在云中,树的根在土中。”而他的根深深扎在了大兴安岭这片大森林中。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为这片大森林防病治病三十年。

每年从初春到大雪封山前,他都带领职工奔波在各个监测点。初春时节大部分林地内的积雪还没有融化,调查过程中融化的雪水经常把他和队员们的鞋、裤湿透,为了不放过任何疑点和盲区使监测到位,他和队友们经常被荆棘划破了手脚,汗水湿透了衣裳。三十年爬过多少陡坡,越过多少山冈,穿破多少双胶鞋,忍受了多少蚊虫的叮咬,熬了多少个夜晚,只有大山知道。饿了,匆匆吃上几口带来的干粮;渴了,捧上几口带着杂质的山水;累了,躺在草丛中眯上眼睛歇一会。一天回来后,脸被风吹得火辣辣的,一层层脱皮,整个人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日复一日,就是这样,一干就是三十年,没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

王站长向我们介绍说:要做好森防工作,就要首先做好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三十年来,他带领职工踏遍金河生态功能区725万多亩的有林地面积,对其生态功能区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系统的监测调查,及时掌握害虫上树时间、虫口密度和鼠种群变化及林木危害程度等情况,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基础数据做了大量的翔实记录,积累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为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森林病虫鼠害被称为“无烟火灾”。北部林区鼠害多,为了准确掌握病虫鼠害发生情况,他带领防护人员在金河生态功能区设了大量的调查样地,数年来对本地区病虫鼠害发生的种群密度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从不掉以轻心。

2003年金河林区发生一场森林大火后,大面积森林被烧毁,生态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金河开始实施火烧迹地恢复工程。当时林业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火烧迹地进行更新造林,新造林地鼠害猖獗,鼠密度迅速上升。为有效控制鼠害,他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发明“十字网”捕鼠等方法用于害鼠的测报和防治,在鼠害严重地区投放杀鼠剂;在轻度危害地区撒不育剂;对新造林地苗木,喷洒拒避剂的方式,防止老鼠啃食苗木,通过采取多种防治手段,及时有效地控制了鼠害的大面积爆发。

对各类害虫的防治施放烟剂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也是最辛苦的工作。早上放烟半夜就得到山上,背着药箱子上山晚上打着手电下山,那狼狈劲就像电视剧《刘老根》里的“药匣子”。

茫茫林海中他已记不清自己防治面积达到多少亩,但却清楚地记着这些树什么时候需要防虫治病,什么时候需要呵护,他走到哪都仔细观察树木的健康情况。比如在2010年初夏,在监测中发现虫害有大发生趋势,他马上组织人员进行防治,可这个偏僻地方,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车辆无法到病虫害发生地。针对这种情况,他带领站里职工携带器械、药品,骑摩托赶赴现场喷药杀虫,由于防治及时,避免了一场大的灾害,保证了森林的健康成长。

王站长告诉我们,他正在统计一期天保工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的数据。从1998年至2010年,金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5万亩,防治面积88万亩。一期天保工程期内,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科学防治,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有虫不成灾。

为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力度,他注重各种动植物的标本制作,每次进山监测他都注意收集各种林业有害生物和有价值的动植物,将其制成标本,为具有食用、药用、观赏价值的森林植物的保护,为金河地区森林昆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为保护森林研究、治理有害昆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努力下,金河林业局近三十年来有虫不成灾,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积灾害的发生。三十年来,他为确保森林生态安全,提高森林自我调控能力,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为保护好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写下了无悔人生。

大山深处写青春

1982年,刚刚二十岁的他毕业分配到刚刚组建的金河林业局森防站,暑往寒来三十个春秋过去了,不光是站里的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和他同时从事森防工作的同行也所剩无几。他从一个学木材采集专业的学生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森防专家,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医生”。三十年过去了,他这只“老鸟”依然痴痴地守候着这片林海。他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进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金河林业局森防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3年,他走上了森防站长的领导岗位。1996年,他组织制定了《金河林业局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监测办法》,明确了各林场对本辖区的监测任务,并建立了奖惩制度,通过此办法的实施在金河林区形成了严密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络。这种做法得到了林管局的好评,并将此方法在全林区进行了推广。他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先后制定并完善了《金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管理办法》《金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规章制度》《金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章制度》《金河林业局主测对象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作了《金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态势图》《金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发育历期表》。

他深知档案资料对预测预报、检疫、防治的重要意义,所以他注重档案资料的管理。在他的努力下,档案管理工作于2000年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管理二级标准的行列,2001年又被评为“国家级标准站”。现在的森防站已建立起了拥有昆虫标本5万余件,动物标本150余件,植物标本2000多件的标本室。修建了药品库、药械库、车库,建立了标本室、检疫检验室、昆虫饲养室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是他带领全站人员忍着烈日的暴晒、大雨的袭击、蚊虫的叮咬换来的。

王站长向我们介绍说,森防工作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非常高,所以他非常重视站里人员的业务学习,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传授经验。他参与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病虫》一书的编制工作,并发表了《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利用昆虫资源加速林业发展》《红线蛱蝶卵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等多篇有较高价值的论文。

为使金河地区的老百姓了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他带领相关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征求意见、建议,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宣传森林健康理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活动在金河镇蓬勃开展,科学防治、依法防治氛围日益浓厚,为森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0年,在新林区建设启动伊始,他就借助新林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建设花园式单位为目标,努力为职工全力创造一片温馨舒适办公环境和休闲场所,让新林区建设成果转化为强有力的创新动力。他带领森防站全站职工顶着烈日,忍受酷暑,利用休息时间更换了门窗、铺设了釉面砖、粉刷了办公室和栅栏,兴建了新颖别致的花坛和步道、设置了卫生间和卫生箱。经过两个多月辛勤劳动,站内外焕然一新。如今当你走进森防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楼上醒目的“让森林露出和谐笑脸,让品质写出人的尊严”标语,这就是他——一个森防人所追求的完美人生。

严格执法树形象

在检疫工作上,他是出了名的“一根筋”,严格依法按章办事,从不变通。一些熟人总想让他在某些方面照顾一下,王琪断然回绝。在这一点上他有自己的看法:“要做好检疫工作,不但要知法、懂法和技术过硬,还有就要先过人情关,心里要有一杆秤。这杆秤一头是国家利益,另一头是自己的良心,干那种昧着良心对国家的事,心里不会踏实。”在他的带动下,森检人员都能够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多年来没发生过一起违纪、违法事件。创造条件,给客户以方便,检疫工作做到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通过规范检疫程序,实行现场检疫,发现问题依法处理,杜绝了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金河林业局由于检疫工作的突出表现,2004年被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推荐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先进单位”。

为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严格把关、坚决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扩散,他把检疫工作的重点放在涉木单位,对其进行监管:控制源头、现场检疫、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种苗繁育基地每半年检疫一次,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要每月检查一次。这保障了林木产品的正常流通次序,确保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每次去基层检疫时,他都按照规定穿着制服和佩戴标志,主动出示森林植物检疫员证,树立了森检部门的良好形象。在检疫中,他严把苗木的检疫关,对各基层单位所用的苗木,都进行一定数量的抽检,在检疫合格后,他签发原产地合格证,检疫合格率达100%。对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的严格把关,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传播扩散。

“既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就不要回头。”快言快语的王琪谈起当初的抉择,依然淡定从容。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信心与意志,看到了忠诚与责任。他用熟悉但却震撼人们心灵的经历告诉大家,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平淡淡的一生也可以是无怨无悔、流光溢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