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33

第33章 小吃店如何一年赚了80万

在兴义市偏避的荷花塘巷,有一家名叫“刘记羊肉粉馆”的夫妻店,店面不算大,也没装饰,看上去甚至有几分寒酸。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粉馆,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零点,都是顾客盈门。尤其是在早上7点至10点,门口的食客要排队等候,桌子坐满了,还有不少人端着碗蹲在门边或墙脚,“呼噜呼噜“地吃着香喷喷、热辣辣的羊肉粉。小吃部每个月的收入近9万元,这让不少开着豪华酒楼的人都羡慕不已,一个背旮旯里的小吃店,生意为何这样火呢?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刘记羊肉粉馆”的老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刘”,和许多城市贫民一样,他和妻子时刻都在想着怎么赚钱。他打算开一家店,可是一没本钱二没技术,开家什么样的店呢?有一天,老刘忽然冒出个想法——开一家羊肉粉馆,做这东西技术门槛不高,口味就全靠炒酱调制,父亲过去开过羊肉馆,有这方面的经验,况且,开粉馆本钱也不要很多。夫妻俩当即商定开间羊肉粉馆,并对筹备工作做了分工。老刘负责向老父请教炒酱技术,妻子则回娘家向亲友借钱。俗话说“人亲财不亲”,虽然是亲戚,人家借钱也要顾及你的家底,妻子厚着脸求遍了亲友,也只借到了5000块钱。

本钱少,只得到冷清的“荷花塘巷”租下一间廉价的小铺面,荷花塘巷在兴义市的数条街中,不仅很背,而且很窄小,仅容人步行通过。妻子坚决反对在这样的背街上开馆子;“做餐饮业,讲究的就是人气,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把店子开到人多的闹市区,在这么一条一天难得有几个人过路的小巷里开口子,不是明罢着拿钱往水坑里丢么?”但老刘不这么认为,他深信“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你卖的东西顾客愿意买,是不在乎多走几步路的。

兴义市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个交通枢纽城市,自古餐饮业较为发达,仅羊肉粉馆就有上百家 竞争非常激烈。创业初期,“刘记羊肉粉馆”的生意确实很清淡,每天的毛收入不到50元钱。

按肚量盛羊肉粉

为了搞清问题所在,他把粉馆交给妻子打理,自己以食客的身份到各家粉馆转悠,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粉馆都是用同样大的碗卖粉。顾客毫无选择的余地,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每碗三元,肚量大的汉子,吃一碗不够,老人、小孩和一些小姑娘一碗吃不完。这样既浪费店家原材料,也浪费了顾客的钱财。他对自己的这一发现非常高兴,回去后请人做了一块牌子放在店门前,上面写道:“刘记羊肉粉,大碗3元,中碗2元,小碗1元。”有顾客进店,可以根据自己的肚量选择大小碗。

就这么简单地把碗分大小,却把顾客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尊重了顾客的自主权,而且在大小碗的对比中,让顾客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确实是花一分钱买到一分货,没有了怕挨宰的戒心。兴义人都有一家人一起外出吃早餐的习惯,到刘记羊肉粉馆吃早餐,大人小孩可以各取所需,如同在家里一样方便又节约,所以不少家庭都愿意多走几步路,绕道到“刘记羊肉粉馆”来吃早餐。“刘记羊肉粉馆”的生意因此日渐火红起来。

口味多样,让顾客吃得开心

羊肉粉是回族小吃,但因羊肉粉具有滋阴壮阳之功效,常食能强身健体,所以不论是什么民族都喜欢吃。特别是在兴义,有在农历“冬至”日吃羊肉,可驱邪避寒的传说。所以,男女老幼没有不喜欢吃羊肉的,但羊肉因膻味太重,所以做功上需特别讲究。

老刘认为,要让自己的小店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使食客愿意绕路来光顾自己的小店,没有独特的风味是不行的。在羊肉的制作上,要很讲究手法:首先将上等肥羊宰杀,留血、去毛、除膻、洗净下锅煮熟,切成均匀的薄片,米粉入沸水中煮熟捞出装碗,勾上鲜稠的羊肉汤汁,盖上羊肉片,浇上热油,再加上酸萝卜,炒酱和氽熟的羊血,辅之兴义一种特有的香草,看上去油汪汪,让人口口生津,胃口大开,百食不厌。

人们常说众口难调,由于兴义外来人口较多,各地人的口味不一样,为了能让各方来客都能吃上适合自己口味的羊肉粉,妻子便采取“东西合壁”办法,在风味上聚湖南的辣、四川的麻于一身,调出大众口味,然后将味精、盐巴、辣椒、酱油、醋和酸萝卜等调味料放在餐桌上,让顾客自己根据口味习惯添加调味佐料。老刘凭着自己的聪明,巧妙地调合了南来北往的客人的口味。

由于质量好,风味独特,“刘记羊肉粉”先后被评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和兴义市的“名优风味小吃”。许多国内外游客到黔西南州旅游,都要慕名前去一饱口福。

杀羊给“客”看,让顾客吃得放心

随着粉馆生意蒸蒸日上,老刘产生了创大业的想法。除了卖羊肉粉,他还经营起涮羊肉、全羊火锅等系列,业务从小吃扩大到各种档次的全羊火锅宴。

要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就不可见利忘义,老刘深知这生意之道。为了保证原料的供货和质量,他又动起了养羊的念头。他花了一段时间到兴义的几个草地宽广的乡镇考察一番后,选择了几户信誉好的农户,采取自己投资买羊,请农户饲养或开上资的方式,与农户合作养羊。老刘在投资上从不吝啬,和饲养农户的关系处得很好,没过多久,养羊业也顺理成章地红火起来,成品羊除了自己用,还卖给别的馆子。这一招不仅保证了自用羊肉的质量,降低了成本,新增了财源,而且还帮助十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无意间做一件公益事,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取信于顾客,老刘从不玩虚招,馆子里的羊肉,一律是亲自宰杀,现杀现用。如果顾客不放心,尽可以到后院看宰杀的过程,这更博得了顾客的信赖。

致富经

在背街开店的刘记店,碗分大小、调合众口,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经营策略。老刘不随波逐流,不降低服务标准,处处为顾客着想,在分析的基础上变革,接着参与市场竞争,在背街上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