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35

第35章 做气球生意走向成功

你可曾想过,一个气球里能蕴藏多大商机?如何靠气球拿到50万元的订单?如何才能够牵着气球飞向成功?商人陈志华成立天和气球装饰公司的故事将解答以上问题。

巧合,小店铺里找到大商机

陈志华大学时期学的是美术专业,刚考上大学那会儿,他跟许多美术生一样都梦想着将来成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画家。但是在校期间找工作的经历却让他意识到:画家这条路几乎有点不切实际,只有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出路。就这样,21岁的陈志华在2003年走出校门后不久,便随着一个同学去了繁荣的沿海城市广东。在这片经济发达的热土上,陈志华看到许多家境富裕的年轻人放弃祖业自己去创业,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的工作着,但却劲头十足地享受着这种创业生活。

此后的日子里,他便利用工作之余考察市场,因为手头资金少,他就把目光锁定在那些投资小、成本低、见效快的项目上。“一旦有了高飞的冲动就永远不会满足于地上的爬行”,用这句话来形容陈志华当时的心情最是恰当。无意中,他发现离自己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有一家经营气球批发生意的店,怀着好奇心,陈志华走进店里跟老板聊了起来。慢慢地他发现,一个气球的成本不过1毛钱,但是加工上广告就能够提升好几倍的价格。而企业商家一次订单至少也得几千几万只。

陈志华越想越觉得有利可图。就这样,他萌发了自己做气球项目的想法。毕竟,气球相对之前考虑过的复印店不仅投入更低,而且气球还能用于许多庆典场合,如果再印上一些广告或者庆贺文字,岂不更受青睐!

艰苦,打破市场寒冰

陈志华开始考虑现实情况,沿海城市虽然市场广阔,但是竞争太大,而且自己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开发客户培育市场将有很大难度,陈志华便决定回郑州开拓市场。他专门在广东那家气球店里跟着老板学了近一个月的技术,回到郑州后,他又去老家找了两个工人一起帮忙。

实际上,广告气球印刷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但是因为没有现成的印刷设备,他们需要自己制作印刷机。为此,他查阅了许多关于丝网印刷类的书籍,边看书边做实验,经过近三个月的研制和改进,他们终于组装成了一台专业的广告气球印刷机。

从工序上讲,印刷气球是需要把气球一个个充气后再印刷的。刚开始,印刷速度提不上去,他们就改进风机,从根本上提升充气速度。接着,他们又发现油墨印刷后不易干,很多气球等到放气后,上面印上的广告内容就掉了,研究了许久,才发现问题出现在稀释剂上。

像这样出现在制作过程中的小问题数不胜数,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市场。陈志华做气球项目时郑州这块市场还是空白,他尝试着跟一个玩具批发店合作,让玩具店承接广告气球业务,陈志华负责加工。但这个渠道接单太有限,不自己打开市场只能永远赔钱。

为了开拓市场,他印了一些业务名片,带着两个人对郑州市展开了“扫街行动”。所有商务楼的广告、礼品、策划公司他几乎跑了个遍。到了晚上就和工人一起印刷气球,然后第二天上午再去送货,接着再去跑业务。陈志华就这样起早贪黑的工作了三四个月,工作室才终于有了一批自己的客户。刚开始,3个人最快一个小时才能印刷1000多只,后来,遇到了大单,他们就不得不改进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多的时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达到日印十万只的效率。而与他们合作的公司单位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三全食品、思念食品、中国联通、三菱空调等这样的大公司。

偶然,从广告宣传到艺术装饰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志华打开了新的思路。2004年,他接到一个婚礼气球布置的业务,一对新人想做气球婚礼。他本是美术学院毕业,对于装饰及色彩搭配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那场婚礼上,他们用气球做了拱门、路引、墙饰以及一些独特造型,色彩缤纷的现场格外引人瞩目,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这次尝试让他感觉到,气球除了可以做广告宣传,还能在人的主观创造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那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事业。而支持陈志华坚定做下去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其中的利润:800元的彩球布置除去成本后,竟然能有600元的纯利!五一期间,他们接了在郑州北坏举办的一场汽车销售展的气球装饰业务,陈志华一家家挨着布置,虽然忙得只有在车上打盹的功夫,但一个五一节就让他赚到了一万多块钱。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不断有商家主动上门来要陈志华的气球,上海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更是传真来了一张50万元的订单,并且要求陈志华尽可能发挥艺术创造,把气球做得“非比寻常”。这一次,陈志华找回了大学时候的画家梦想,他收获了“画家 商人”的双重收益。

致富经

突破商品既有的功用,开发新的用途,特别是开发其用于商业宣传的用途,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同时,本故事也告诉我们,艺术本身是无价的,但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将是以艺术品位追求财富的绝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