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涨姿势系列丛书之每天学点文学常识
624066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文章的体裁

清代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将古代文章的体裁分为十三类:

论辩:现在叫议论文或论说文。如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范缜的《神灭论》等。

序跋:一本书前面的序言或后跋,现在一般叫做“前言”或“后记”。

奏议:封建时代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有表、书、疏、封事等名称。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晁错的《论贵粟疏》、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等。

书说:“书”就是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说”大多是战国时游说之士游说别国君主的言辞。如《苏秦以连横说秦》中的大篇言辞就属于这一类。

赠序: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是由古代的“赠言”演变而来的,到唐初才成为一种文体。它和序跋类的“序”不同,它是一种临别赠言。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诏令:皇帝写给臣民的书信。有命令性质。如汉代的《高帝求贤诏》、《武帝求茂才异等诏》等。还有“檄”也属于这一类。如司马相如的《谕巴蜀檄》。

传状:“传”就是传记体散文。它是记述已故某人生平事迹的。如《史记》的《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三国志》的《诸葛亮传》等等。“状”又叫“行状”、“行略”、“事略”等等,它和传稍有区别,只要求记载某人某一方面的事迹就可以了。如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

碑志:这类文章分两类:一类是碑铭,一类是墓志铭。从内容看,碑铭就是记事性散文,墓志铭就是传记体散文。碑铭刻在石碑上,墓志铭刻在一块石头上,并埋在墓穴里。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杂记:包括传状、碑志类以外的一切记叙文在内,有刻石的,有不刻石的。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记事性散文、写景散文、笔记体散文。

箴铭:用于规诫,大多是用来诫勉自己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颂赞:用来歌颂或赞扬别人的文章。如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等。

辞赋:赋始于汉代,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哀祭:哀吊死者的文章,平常我们叫祭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等。“诔”也属于这一类,也是哀吊死者的。这类文体现在叫“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