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沿途坎坷皆风景
62548400000158

第158章

由于。杨文军探家回来的时候,到重庆火车站售票处看了,重庆到西安的火车时间表。每天上午十点钟,重庆有一班专车,开车往西安。然后。要经过宝鸡市。

杨文军。从热水瓶总厂出来。坐公交车,到了火车站才八点钟,又到售票处,买了十点钟,到宝鸡市的火车票。时间还早。杨文军在火车站,周围转了一圈。又来到候车室。等了半个小时后。上了火车。宝鸡市下车后,等了四个小时。又坐上了去西宁市的火车。到西宁市后,坐上去格尔木的长途客车。

两天后的下午。到了格尔木,来到西藏军区驻格尔木办事处。在那里打听了一下,施工部队的情况,得知。部队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坐上了部队汽车团,运输物资到拉萨的汽车。几天时间后。到达了沱沱河。下车后。回到了卫生队。行李放在药房。李文平看到后很高兴。

杨文军问李文平:“卫生队有什么变化没有?”

李文平说:“没有什么变化。跟你走的时候差不多。”

杨文军,又带上从家里带的礼品,去见了周队长。并且。作了这一次探家的汇报。周队长。也介绍了卫生队现在的情况。

周队长对杨文军说:“先休息两天在上班。现在。卫生队又回来了两个,派出去读书的医生,医疗工作没有前段时间忙了。”

杨文军。又见到卫生队,其它一些人员。基本上和回家之前差不多。大家在一起互相问好。

输油管道工程,进展到了冬天。地下成了冰冻地带,战士们没有办法挖。要挖也挖不动。施工部队调来了风钻机。根据地形,每隔两米钻一个洞。放进炸药雷管爆破后再挖,这样就轻松了许多。为了赶施工工程进度。冬天也要施工。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施工。有的战士耳朵。手指,脚指冻伤了。严重的伤员,送到卫生队进行治疗。只有下大雪的时候,才停止施工。

冬天。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气候非常寒冷。真的是滴水成冰。部队每一个班,做了一个煤炭炉,用来战士们晚上,烤火取暖烧开水。派了一个连队,到柴达木盆地去打柴。把柴禾拉回来升煤炭炉。部队要求卫生队,去一位卫生员,做医疗保障工作。卫生队周队长思来想去。想到了杨文军。一天上午。周队长来到药房。杨文军正在清理药品。

周队长对杨文军说:“部队有一个任务,派你去执行。”

杨文军问:“什么任务?”

周队长说:“部队要派一个连队,到柴达木盆地去打柴,要求卫生队,派一位卫生员去,保障医疗任务。我想派你去比较合适。”

杨文军问:“什么时间出发,在什么地方和打柴的部队联系?”

周队长说:“明天上午八点钟,在部队司令部等车。”

杨文军说:“今天下午。我准备一下。”

杨文军。下午在做准备工作。把药品箱常用药品装满,又用一个纸箱,装了高原病的急救药品。一切准备好了。

第二天早上。杨文军。在炊事班吃了早饭。背着背包和药品箱,穿着皮大衣。端着纸箱。来到大约五百米远的,部队司令部帐篷前。这里已经有三台汽车,停在司令部帐篷旁边。值班的陈参谋,站在汽车旁边。他和杨文军互相认识。还比较熟悉。他看到杨文军背着背包,药品箱,又端着纸箱来到汽车旁边。

他对杨文军说:“卫生队派的是你去呀!”

杨文军说:“卫生队是派我去。”

陈参谋对杨文军说:“你把纸箱,背包,药品箱。放在汽车大箱里,我安排你坐副驾驶台。”

杨文军说:“感谢你了!”

他笑着说:“不用感谢。你也帮了我很多的忙,这点事情没有问题。坐大箱太冷了。”

陈参谋把杨文军的纸箱,背包拿到汽车大箱里面。

杨文军问:“部队什么时间来?”

陈参谋说:“部队还在那边,副团长在给他们讲话。等一会。他们就要过来了,你等一会。”

杨文军又问:“这里到柴达木盆地有多远?”

陈参谋:“我也没有去过,听说汽车要跑两天多的时间,只是到达柴达木盆地的边沿。那里就有树木。就在那里打柴。”

过了一会。部队战士们背着背包,排队过来了。他们来到汽车旁边。带队的连长,向陈参谋报告后。

陈参谋向连长说:“给你们派了一位卫生员。你们得照顾一下。”

连长答应了。然后。连长安排战士们上车。战士们上车两台车后,用背包排成四排,人坐在背包上。另外一台车装的帐篷,生活物资。打柴的工具。连长安排杨文军,和他坐一个副驾驶台。战士们上完车,陈参谋来到连长跟前。

他又对连长轻轻地说:“老乡麻烦你,照顾一下卫生员,他是我的好朋友。”

连长说:“放心吧!我知道。”

然后。陈参谋走到汽车前面。

他大声地说:“出发了。”

汽车发动了。陈参谋又向连长,杨文军挥手告别。汽车上了青藏公路。向格尔木方向驶去。一路上。连长和杨文军聊天。

连长问杨文军:“听口音你是四川人?”

杨文军笑着说:“你好像也是四川人?”

连队说:“是的。我是四川南充人。姓王。”

杨文军说:“我是四川合州人。我们还是很近的老乡。”

王连长又问:“你是那一年入伍的兵?”

杨文军说:“七零年的兵,我叫杨文军。”

王连长看了看杨文军。

他惊讶地说:“是你呀?”又说:“七一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全部队通报你,祝寿的杨文军?”

杨文军笑着说:“就是我。”

王连长又笑着说:“你真的有勇气。还敢揭李副团长的老底。佩服你有胆量,小杨好样的。”

杨文军说:“他本来就是嘛!国民党军队的人,投降到共产党部队里面来的。还带着国民党的军法作风。他听了指导员的一句话,就来劲了。他拍桌子打巴掌。还把茶杯打翻了。这难道不是军法作风,要以理服人,压而不服的?”

王连长说:“这个人脾气不好。他当营长的时候。我当副连长。为了一点小事情,他骂得我狗血淋头。我还不敢回他一句话。”

杨文军说:“我不会软弱,一个人要有尊严。正确的事情我必须服从,军法作风压服不了人。我不怕处分,再来一个处分我挑着走,有什么可怕的。”

王连长又笑着说:“李副团长脚踢到铁板了。事后。听我们营教导员说,在部队党委会上,政委狠狠批评了他的军法作风,没有多久就转业了。这是报应。”

一路上。杨文军和王连长说话。有时候又休息了。中午。在一个兵站吃了午饭后。休息了一会。汽车又继续跑。晚上。在一个兵站住下。第二天下午。汽车到了昆仑山口。一条支路进去,汽车大约开一个小时,到达了柴达木盆地的边沿地带,一遍小树林停了车。这里海拔只有三千多米,气候条件比较温和,风沙没有沱沱河地区大,树林中生长着一些乔木。

王连长安排战士们,把汽车上的东西下完后。指导员安排人员搭帐篷。炊事班长派人去找水源。驾驶员来这里拉过很多次柴。他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他给连长提供了一些建议。驾驶员又对王连长。

驾驶员说:“向东方走不到一公里。就有一条河沟,那里的水质还可以。”他又说:“这里面打柴的人很多,情况有些复杂,打柴的人他们都是外省人,有一些是犯了错误的人。他们为了逃避惩罚。跑到这里来以打柴卖为生。有很多单位到这里来拉柴。他们河水不犯井水,互不干涉。相安无事。有的人十多年了。还有老婆,儿子女儿。这些人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惹是生非。你们注意一点就行了。”

留下了一台汽车。其余的两台汽车,在别的打柴处,买了两车柴开走了。杨文军下车后一看。一片树林,一望无边。地下全部是沙漠。

王连长对杨文军说:“小杨。你休息。我们有这么多人搭帐篷,他们以班为单位。一个班住一个帐篷。”

杨文军在附近看了看。这些树木不大,全部是从沙漠中长出来的。过了一会。连部的帐篷搭好了,王连长叫杨文军,把东西搬进去。没有床板。就在沙子上铺上毡子,褥子,就是床铺了。杨文军和王连长,指导员。通讯员。四个人住一个帐篷。王连长把杨文军,向指导员,通讯员。作了介绍。原来都也是四川老乡。指导员是四川宜宾人,通讯员是四川江津人。

柴达木盆地很多年前。是茂密的森林一遍绿州,气候条件也非常好,有人居住还有农田。由于。青海西部和新疆东部沙漠化后。大风不断向柴达木盆地吹,带来了大量的沙子。长年累月。沙子淹没了森林。树杆被沙子埋葬在地下面。沙子上面只是光秃秃的树枝。用铁铲挖开沙子,再往下挖,树杆越挖越大。几米深,甚至。十米深都是树杆,下面的树杆很大。

连队的帐篷搭好了。战士们把东西搬了进去。炊事员们忙着找水做饭,一些战士去打柴。王连长派了几个战士站岗。一排长又带着几个人用油桶,驾驶员开着汽车去拉水。

天黑下来了。每一个帐,篷照了一支蜡烛。有一些战士坐汽车后,身体不舒服,杨文军背着药品箱,到每一个帐篷去,巡回医疗。问每一个战士的身体情况。给他们送药品去,一些战士拿了药品。,没有开水吃药。就用冷水下药品。在野外执行任务,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非常艰苦的。每一个帐篷,巡回医疗完了后,给战士们拿了药品,杨文军回到住处。

王连长对杨文军说:“小杨。你躺在铺上休息一下。等一会饭做好了,我叫你起来吃饭。”

杨文军。确实有一些疲倦。躺在铺上休息。不知道过了好久的时间,王连长叫醒杨文军。

王连长对杨文军说:“小杨。吃饭了。今天你饿够了吧?”

杨文军笑着说:“我没有事,大家都是一样的。”

通讯员。给杨文军端来一碗饭,饭上面放的干菜,压缩四季豆。

杨文军。对通讯员说:“这怎么行。你吃吧!我自己去盛饭。”

通讯员说:“这是连长和指导员安排的。你吃饭吧!”

杨文军十分感动。王连长,指导员。他们这样照顾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客人。得好好感谢他们。大家吃了饭。又换了两个站岗的战士,大家也疲倦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