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6256300000257

第257章 牡蛎散

(附方:扑汗法)

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

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骨牡蛎扪。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牡蛎粉(米泔浸煅,取粉)、麻黄根、黄芪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15克,加浮小麦100粒,以清水一盏半蒸,不拘时服。

功效:益气固卫,敛液止汗。

适应证:阳虚自汗或盗汗者。

方义,方中牡蛎、浮小麦能去烦热,止虚汗,妇人产后盗汗、自汗经常用之;黄芪益气固表,配合麻黄根走表固卫,则其固表的功效尤强。本方对于阳虚、卫气不固所引起的自汗或盗汗,疗效很好,但若大汗淋漓不止,有阳脱之危时,则必须采用大剂回阳的参附汤之类,回阳固脱以止汗,而非本方所能胜任。

此外,对自汗之症,除内服煎剂外,尚有外用扑汗法,即用牡蛎、白术、藁本、川芎各8克为末,糯米粉45克,共装入纱布袋中,周身扑之。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外用止汗法。如果单用龙骨、牡蛎二药为末,合糯米粉等份,扑身亦可。对卫阳不固、腠理疏缓而易出汗的病证,可与内服药配合进行治疗。

3.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汗出宜,芪柏芩连生熟地,泻火固表更滋阴,加麻黄根功更异,或云此药太苦寒,胃弱气虚在所忌。

来源:《兰室秘藏》。

药物: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炒)、黄连(炒)、黄柏(炒)各等份,黄芪量加倍 用法:研粗末,每用15克,水煎去渣,食前服。

功效:滋阴降火,益气固表。

适应证:阴虚有火,自汗、盗汗,发热,口干心烦,小溲短赤,脉数舌红。

禁忌: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使用。

方义: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别,盗汗是睡中汗出,一般属于阴虚;自汗是醒而汗出,一般属于阳虚。本方可以通治阴虚内热及三焦实热而引起的盗汗、自汗。方以当归、地黄滋阴养血,三黄通泻邪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如汗出甚者,加入麻黄根则止汗的功用更好。正如李时珍所说:“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甚捷”。倘脾胃虚弱而火不甚者,宜去三黄,加瘪桃干、糯稻根,以敛阴止汗。

4.诃子散(附方:河间诃子散)

诃子散治寒泻灵,炮姜米壳与橘红,河间木香诃草连,仍用术芍煎汤送,均主脱肛与便血,二者药异治略同。

来源:《兰室秘藏》。

药物:诃子(煨去核)2克,罂粟壳(去蒂萼,蜜炒)、陈皮各1.5克,干姜(炮)2克。

用法:为细末,水煎,空腹热服。

功效:温中祛寒,涩肠止泻。

适应证:虚寒下痢、泄泻完谷不化,腹痛肠鸣,或有脱肛,苔淡白,脉沉细或弦细。

禁忌:湿热下痢,发热腹痛,体质壮实者不宜用。

方义:本方在《兰室秘藏》中原名“诃子皮散”,是专用为温中涩肠的方剂,主治太阴泄利而不渴的证候。方以诃子酸涩苦温,收脱止泻;罂粟壳酸涩微寒,固肾气而涩肠止泻;炮姜辛热,温中逐寒;陈皮辛温开胃健中。本方如加入人参、白术补气健中,则效果更好 “河间诃子散”(《保命集》),方用诃子30克(半生半煨),黄连9克,木香15克,甘草3克,为末,每次6~9克。以白术、白芍煎汤送下。方用诃子涩下,黄连清肠,木香、芍药止痛,白术、甘草补土和中。此方无炮姜而有黄连,故适用于泻痢日久不止,脾虚肠热,气机不畅,或下脓血等证,而与前方之单纯温中涩肠、止虚寒性下利是有区别的。

5.桃花汤桃花汤里石脂宜,粳米干姜共用之,专涩虚寒少阴利,久痢滑脱正可施。

来源:《伤寒论》。

药物: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15克,干姜5克,粳米30克。

用法:水煎成去滓,加入赤脂末,调和,分二次服。

功效:温中涩肠。

适应证:下痢日久,内脏虚寒,以致滑脱不禁或便血,血色黯而不鲜,腹痛喜按、喜温,小便清白,或完谷不化,脉象沉细或迟缓,舌质淡,苔白润。

禁忌:痢疾初起或热邪滞下者,不宜使用。

方义:慢痢之证,约之有二:一为湿热下痢,一为虚寒下痢。湿热下痢,其证里急后重,腹痛拒按,下痢便脓血,色鲜,治宜白头翁汤之类清利湿热;虚寒性下痢,其证下痢,便脓血,色暗而不鲜,腹痛喜按、喜温,里急后重之象极轻或阙如,且其脉必沉细或迟缓,舌苔白润无华,治宜本方温中涩肠。本方药仅三味,但涩肠止痢的作用较为可靠。方中重用气温性涩的赤石脂,以涩肠止痢,即“涩可固脱”之意,并以干姜温中祛寒,粳米扶助正气。

如气虚者,可加人参、白术以补气升陷:血虚者,可加当归、白芍以补血和营;兼见四肢厥冷等阳虚证象者,可更加桂、附以回其阳。

6.真人养脏汤诃子粟壳养脏汤,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草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罂粟壳(去蒂萼,蜜炙)30克,人参、 当归、白术(炒)各5克,白芍(炒)12克, 诃子(面裹煨)9克, 肉豆蔻(面裹煨)3克,木香18克,肉桂7克,生甘草15克。(一方无当归,一方有干姜)

用法:上十味共研细末,每服12~20克,水煎服。脏寒者加附子。

功效:温中涩肠,调补气血。

适应证:下痢泄泻日久不止,赤白夹杂,腹内疼痛喜按,中气不足,不思饮食,或肠胃虚弱,泄泻澄彻清冷,犹如鸭粪,腹中绵痛,小便清白,脉迟缓或沉细,舌苔白润,或见脱肛。

禁忌:泻痢初起者忌用。

方义:痢疾又叫“滞下”,所以在治疗上有“痢无止法”之说。这实际上是指痢疾初起,肠内积滞正盛、治宜通积化滞的泻痢证候而言。假若痢泻日久,肠中积滞已去,而呈现虚痢滑脱者,非但禁用通滞剂,而且必以收涩固脱之剂,始可为功。本方与桃花汤都为虚寒性泻痢而设。本方以参、术、甘草补中益气;肉桂、肉豆蔻温中祛寒;木香调气止痛;当归、芍药和血止痛;诃子、罂粟壳止涩固脱。如寒甚而见下利的完谷不化、洞泄无度、形瘦神疲、脉沉细无力、苔白少华者,可于本方中更加干姜、附子、菟丝子、补骨脂以补命门之火,而温煦脾土(火能生土),从而脾土健运之功加强,则完谷洞泄可以自除。

7.济生乌梅丸济生乌梅与僵蚕,共末为丸好醋参,便血淋漓颇难治,醋吞惟有此方堪。

来源:《济生方》。

药物:僵蚕(炒)9克,乌梅肉15克。

用法:共研成细末,好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空时用醋汤送下。

功效:祛风散瘀,涩肠止血。

适应证:肠风下血,血色鲜明而清,四射如溅,便血淋漓不净,脉浮弦,苔薄白。

禁忌:湿热伤脾之便血,不宜使用。

方义:僵蚕能驱肠间之风而散结;乌梅酸平涩,能敛肺涩肠,入肝止血,用醋吞者,可更增强乌梅酸收之力,并有散瘀之功。本方具有祛风涩肠、止血之功,并无留瘀之弊,所以用于肠风便血久而不止的证候,较为合适。

8.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蒺藜牡蛎需,莲粉糊丸盐汤下,涩精秘气止滑遗。

来源:《医方集解》。

药物: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18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9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莲肉煮糊为丸,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汤送下。

功效:补肾益脾,收涩固精。

适应证:真元亏损,下元不固,心肾不交,梦遗滑精,盗汗虚烦,腰痛耳鸣,头昏目眩,形体羸瘦,四肢无力。

禁忌:湿热下注之遗精不宜用。

方义:金锁固精丸,顾名思义,功能固秘精关,治疗肾虚精关不固所引起的遗精诸证。

方中沙苑蒺藜补肾益精;莲子交通心肾;牡蛎、龙骨安神,涩精秘气;芡实固肾补脾,与龙、牡同用,为固精止遗的要药。本方汇集益肾收涩诸品,是治疗肾虚遗精及滑精的名方,用之得当,确有良效。假若遗精而见阳虚者,宜加人参、补骨脂、鹿茸、山茱萸等补气收涩之品;阴虚而有内热者,宜加知母、白芍等养阴清滋之品。这样辨证使用,其效果必然会提高。但肝经湿热下注或君相火旺以致遗精者,本方切不可施用,而应酌情选用龙胆泻肝汤(见泻火剂)或知柏八味丸(见补益剂)之类。

9.茯菟丹茯菟丹疗精滑脱,菟苓五味石莲末,酒煮山药为糊丸,亦治强中及消渴。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名玄菟丹)。

药物:菟丝子9克,五味子72克, 山药54克,石莲肉、白茯苓各27克。

用法:将菟丝子用酒浸,浸过余酒,煮山药为丸。漏精用盐汤送下,赤浊用灯心汤送下,白浊用茯苓汤送下,消渴强中用米汤送下。每服6~10克。

功效:益肾止浊,涩精固气。

适应证:遗精、赤白浊及强中、消渴。

禁忌;证属湿热者忌用。

方义;本方是用治心肾不交,下元不固,心虚有热,肾虚有寒,以致滑精、赤白浊(不属于湿热)或强中消渴等证的有效方剂。方中菟丝子强阴益阳、补肾填精,能治精寒滑泄;五味子滋肾生津,与石莲子配伍,能交通心肾,涩精固气;山药与茯苓配合能健脾渗湿,且茯苓通心气于肾,补正而泄肾邪。本方与前方功用相近,但前方补肾兼以固涩为主,本方则是除益肾涩精外,尚有健脾渗湿止浊的作用。这是二者不同之处,在临床上须区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