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6256300000302

第302章 肥儿丸

(附方:验方肥儿丸)

肥儿丸用术参甘,麦曲荟苓楂二连,更合使君研细末,为丸儿服自安然。

验方别用内金朴,苓术青陈豆麦联,槟曲蟾虫连查合,砂仁加入积消痊。

来源:《医宗金鉴》。

药物:人参、煨芦荟各7.5克,土炒白术、胡黄连各15克,茯苓9克,黄连6克,使君子肉12克,神曲(炒)、焦麦芽、山楂肉各12克,炙甘草5克。

用法:共研为末,黄米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或以炼蜜为丸,每丸重7.5克。每服1丸,米饮下,忌油腻、面食、生冷。

功效:补脾清热,消疳杀虫。

方义:肥儿丸的方子有好几张,都能杀虫清热,治小儿脾虚疳积,面黄肌瘦,头发枯短,爪甲色白,肚腹胀大。本方用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白术苦温燥湿健脾;茯苓甘淡渗湿。与二连清热,使从下焦泄出;甘草甘平,和中益土;山楂、麦芽消导化食;芦荟、使君子肉杀虫。因此本方对小儿脾虚失运,食积停滞,或兼见虫积,体质虚弱,呈现营养不良者甚合。

“验方肥儿丸”,用厚朴、鸡内金、茯苓各120克,陈皮、青皮各60克,五谷虫、砂仁、胡黄连各90克,炒白术180克,炒麦门冬、炒扁豆、炒山楂各240克,槟榔45克,干蟾(炙)11只,六神曲3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7.5克,每服1丸,米饮送下。亦有杀虫退热、化疳消积之功。厚朴、砂仁、青皮、槟榔理气破积;鸡内金、陈皮、白术、炒扁豆、神曲、山楂、茯苓健脾消胀;黄连、炒麦冬清热养阴;五谷虫、干蟾退热治小儿诸疳。与前方皆为治小儿疳积之常用方。体虚者用上方较宜,体实者则用本方为当。

附1. 经络歌诀十二经脉歌

1.手太阴肺经歌

手大阴肺中焦起 下络大肠胃口行上膈属肺从肺系 横从腋下臑内萦前于心与心包脉 下肘循臂骨上廉遂入寸口上鱼际 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山 接次指交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则为喘满咳膨膨肺胀缺盆痛 两手交瞀为臂厥肺所主病咳上气 喘渴烦心胸满结臑臂之内前廉痛 为厥或为掌中热肩背痛是气有余 小便数欠或汗出气虚亦痛溺色变 少气不足以报息手太阴肺经起子中焦,向下行,网络大肠,再回绕胃的上口,继续上行,穿过膈膜,入属肺脏,沿肺系上行,斜出横行经腋下,沿上臂臑内,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一直下行到肘内,然后继续循着前臂内侧下行到掌后高骨的下面,入于寸口,经过鱼际,到大拇指内侧,止于爪甲的根部。另有支络从掌后高骨处,出手腕的后面,直达次指尖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

本经多气少血,所以经气有了变动,就会发生肺中膨胀而满,气不得宣布,从而见到咳嗽气喘,缺盆中痛。变动剧烈时,可见到病人两手交叉,紧按在胸部,同时心中烦闷,眼睛发暗等“臂厥”的症状。

本经属肺,所以主肺脏的病证。如咳逆上气,喘促口渴,心烦胸满,臑臂内侧的前面(即肱骨前绿)疼痛,或手足厥冶,或掌中心发热等。

若邪气盛而有余,就会出现肩背痛,小便次数频多而量少。如汗出而恶风寒,是被风邪所伤。

如果肺气虚,也会发生肩背痛而恶寒,气少而呼吸短促低微。同时由于气虚不能通调水道,所以膀胱气化不利,致小便少而色深。

2.手阳明大肠经歌

手阳明经大肠脉 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 两骨两筋中间行循臂入肘行臑外 肩髃前廉柱骨傍会此下入缺盆内 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 斜贯两颊下齿当挟口人中交左右 上挟鼻孔尽迎香此经血盛气亦盛 是动齿痛颈亦肿是主津液病所生 目黄口干鼽衄动喉痹痛在肩前臑 大指次指痛不用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次指爪甲根部内侧的商阳穴,循着次指内侧上绿上行,经合谷穴,从两指歧骨的中间,出腕侧两筋的凹陷处(即阳溪穴),沿前臂上行到肘外侧,继续沿臂臑外侧上行,经肩髃穴,沿肩峰前缘向后到天柱骨傍,与渚阳经交会于大椎(督脉穴名),再向前入缺盆内,络肺脏,下膈膜,入属大肠腑。另有支脉从缺盆处上走颈部,斜行贯穿两颊,入下齿龈,回过来挟口唇,左右两脉在人中穴会合,交叉上行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街接。

本经多气多血。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会气血壅滞不通,发生颈部肿大和下齿疼痛。

本经属大肠,与肺相表里,而大肠主津液,所以本经主津液的病证。如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这是因为大肠传导失职,津液内伤,火热郁盛所致。也可因为津液耗竭,影响本经气血的流通,从而在本经经脉所过的肩部和臂臑前侧发生疼痛,大指和次指疼痛,并且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运动。

3.足阳明胃经歌

足阳明胃鼻頞起 下循鼻外入上齿环唇挟口交承浆 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 支循喉咙缺盆入下膈属胃络脾宫 直者下乳夹脐中支起胃口循腹里 下行直合气街逢遂由髀关下膝膑 循胫足跗中指通支从中指入大指 厉兑之穴经尽矣此经多气复多血 振寒伸欠面颜黑病至恶见火与人 忌闻木声心惕惕闭户塞牖欲独处 甚则登高弃衣走贲响腹胀为鼾厥 狂疟温淫及汗出鼽衄口井唇胗 颈肿喉痹腹水肿膺乳膝膑股伏兔 骭外足跗上皆痛气盛热在身以前 有余消谷溺黄甚不足身以前皆寒 胃中寒而腹胀壅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梁凹陷处,下与手阳明大肠经的迎香穴街馁,循鼻翼外缘下行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于承浆(任脉穴名)交叉,然后沿颔下向后经大迎穴、颊车穴上行,入耳前,沿头发的边际到额颅。另有支脉在大迎穴的前面下走,循喉咙人缺盆,下膈膜,入属胃腑,网络脾脏。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行,经乳部,挟脐行,下入少腹的气冲穴。又有一支脉从胃下口起,循腹里下行,与本经的气街穴(气冲穴的别名)相合,继续下行,由髀关穴、伏搜穴,经膝盖骨再循胫骨前外侧下行到足跗,过足背直出次趾的厉兑穴。又一支际在膝下三寸处下行人中趾。又一支豚从足面冲阳穴别走入大趾内侧,直出大趾下端,与足太阴脾经街馁。

本经多气多血,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振寒、呻吟、呵欠、面部颜色发黑等症状。

若病气至经际,就恶见火与恶闻人声;如闻到水声,就会发生惊惕;所以病人只想把门户关闭,独自居住室内。如果阳邪过盛时,还会发生攀登高处而狂歌,或把衣服脱去乱跑。

如果本经的经气蹶逆不利,就会发生腹胀、腹中有气奔冲晌动的钎厥病。本经所主是血分病证。如本经阳气有余,热邪盛则发狂,风邪盛则成温疟,温邪所伤则自汗出、鼽衄。如病邪连及经脉,就会发生口角喁斜,或口唇四周生皮疹,颈部肿大,喉中哽塞痹痛,或腹部水肿,或经豚所过的胸膺部、乳部、膝膑部、胫骨外侧、以及足跗等处疼痛。

本经气盛时,身体的前部皆热。如胃气有余,就会沽谷善饥,小便发黄。

本经气虚不足时,身体的前面皆畏塞。胃中虚塞,就会脘腹胀满。

4.足太阴脾经歌

太阴脾起足大指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内踝前 上专循胫膝股里股内前廉入腹中 属脾络胃上膈通挟咽连舌散舌下 支者从胃注心宫此经血少而气壮 是动即病舌本强食则呕出胃脘痛 心中善噫而腹胀得后与气快然衰 牌病身重不能摇瘕泄水闭及黄疸 烦心心痛食难消强立股膝内多肿 不能卧因胃不和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端,循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圆骨的后面,上行经内踝的前面,到腿肚处;循胫骨内侧,上过膝部,沿股内侧前缘,直入腹中,入属脾脏,网络胃腑,上穿膈膜,沿乳外侧上至周荣穴,折向下行,至大包穴,又回头上行,挟咽喉,连舌根,散于舌下。另有支脉,从胃部上过膈膜,至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街接。

本经多气少血。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会舌本强硬,或食入则呕吐,胃脘痛,嗳气,腹胀,放屁后腹胀就暂时消除。

本经属脾,所主的病证有因为脾虚经气不利而发生的舌本痛。或因脾病不能运化,饮食难消化,津液不能荣养筋豚,于是肢体关节不能动摇。若脾虚有寒,就会发生大便泄泻,或水气停闭而成肿胀。如果湿郁太盛,也能发生黄疸;又因湿热上蒸而致心烦。还有胃脘痛,食不下,难消化,以及久立会使股膝内侧肿痛,或胃中不和而睡卧不安等症。

5.手少阴心经歌

手少阴心起心经 下膈直络小肠承支者挟咽系目系 直者心系上肺腾下腋循臑后廉出 太阴心主之后行下肘循臂抵掌后 锐骨之端小指停此经少血而多气 是动咽干心痛应目黄胁痛渴欲饮 臂臑内痛掌热蒸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穿过膈膜下行,网络小肠。另有支脉从心系上行,挟咽喉,上系于眼珠连脑的络脉。直行的经脉,从心系上肺,再斜出腋下,循臂臑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后,下肘,再循前臂内侧后缘,下行抵掌后尖骨之端入掌内,沿小指内侧直下到小指尖端,与手太阳小肠经街接。

本经少血多气。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心部疼痛,咽喉干燥,口渴欲饮水。

本经属心脏,所以主心脏的病变。若本经有病变,就会发生目黄、胁痛、臂臑内侧后缘疼痛,或厥冷,或掌心热痛等症状。

6.手太阳小肠经歌

手太阳经小肠脉 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上腕出踝中 上臂骨出肘内侧两筋之间臑后廉 出肩解而绕肩胛交肩之上入缺盆 宜络心中循嗌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支从缺盆上颈颊至目锐眦入耳中 支者别颊复上颂抵鼻至于目内眦 络颧交足太阳接嗌痛颔肿头难回 肩似拔兮臑似折耳聋目黄肿颊间 是所生病为主液颈颔肩臑肘臂痛 此经少气而多血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尖端的少泽穴,循手的外侧上行到手腕,过高骨,直上沿前臂骨后缘,出肘部内侧两筋之间,经臂腊后缘:出肩后骨缝,绕层胛部,交层上,至大椎穴与诸阳经相会,再向前行,下入缺盆中,网络心脏,循食道下行,穿过膈膜,抵胃,继续下行,入属小肠腑。另有支脉,从缺盆处沿颈部上行,经颊部,到眼外角,转入耳中。又有一支脉从颊部上行至目眶下,沿鼻抵眼内角,斜络觀部,与足太阳膀胱经街接。

本经多血少气。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发生咽喉疼痛,颔肿,影响颈部转动,头不能回顾。

或肩部疼痛象被人拉拔一样,上臂疼痛象折断一样。

本经属小肠,主津液所生的病变。如津液不足,就会耳聋。湿热熏蒸,就会眼睛发黄。或者颈部、颔部、肩部,手臂、肘部、臂脯外侧后缘等本经经脉所过处疼痛。

7.足太阳膀胱经歌

足太阳经膀胱脉 目内眦上额交巅支者从巅入耳角 宜者从巅络脑间还出下项循肩膊 挟脊抵腰循膂旋络肾正属膀胱府 一支贯臀入腘传一支从膊别贯胛 挟脊循髀合腘行贯专出踝循京骨 小指外侧至阴全此经少气而多血 头痛脊痛腰如折目似脱兮项似拔 腘如结兮腕如裂痔疟狂癫疾并生 鼽衄目黄而泪出囟项眦腰尻腘瑞 病若动时皆痛彻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内角,沿额上行至巅顶。支脉从巅顶下行至耳上角。直脉从巅顶人头颅,网络脑部,还出后项下,循眉胛,挟背脊,下抵腰部,经腰膂,入里络肾脏,入属膀胱。

又有一支脉从腰部挟脊下行,通过臀部,下入膝弯处的腘部。还有一支脉从层膊处,穿过层胛,挟背脊下行,经股外侧的髀枢,继续下行,与另一支脉交会于腘中,然后又下行穿过腿肚,出足踝外后方,循京骨穴,到达小趾外侧尖端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街接。

本经少气多血。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会发生头痛,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痛得象被人拉拔一样,背脊痛,腰也痛得好象耍折断一样。同时股关节屈曲不利,腘部不能弯曲,小腿肚也有撕裂样的疼痛。

本经属膀胱,主阳气,而阳气柔和就能养筋,所以有了病变就发生痔疮,或因阳邪太盛而生疟疾、癫狂。也能发生鼽衄、眼睛发黄而流泪,头顶、项部、眼内角、腰部、尻尾、胭部、小腿肚、足跟等处疼痛,小趾不能随意运动。

8.足少阴肾经歌

足肾经脉属少阴 斜从小指趋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 入跟上专腘内寻上股后廉直贯脊 属肾下络膀胱深直者从肾贯肝膈 入肺挟舌循喉咙支者从肺络心上 注于胸交手厥阴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病饥不欲食咳唾有血喝喝喘 目荒心悬坐起辄善恐如人将捕之 咽肿舌干兼口热上气心痛或心烦 黄疸肠澼及痿厥脊股后廉之内痛 嗜卧足下热痛彻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端,斜走经足心,出足内踝前大骨下凹陷中,再循足内踝向后,转入足跟,折向上行于腿肚内侧,经膝弯胭部,再沿股内后绿继续上行,通过脊内,入属肾脏,下行网络膀胱。直脉从肾上行到肝,再穿过膈膜入肺中,沿喉咙,挟舌根。支脉从肺部绕络心脏,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本经多气少血。如果本经有了变动,肾气不能上交于心,就会觉得饥饿,但不要吃饮食。肾气不能上交子肺,就会发生咳嗽,唾中有血,或者气促,喝喝而喘。肾中精气不能上升,就会眼睛发荒,心如悬在空间一样,坐起不安,而且有饥饿的威觉,同时心中恐惧,如披人追捕一样。

本经属肾,所以主肾的病证。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就会有咽喉肿痛,舌干,口中热,心中烦,气上逆,心痛等证。如肾病连及膀胱,就会发生黄疽。如肾气厥逆于下,就会生肠擗(即下利),或足痿,嗜卧,腰脊及股内盾绿痛,足心热痛等。

9.手厥阴心包经歌

手厥阴经心主标 心包下属络三焦起自胸中支出胁 下腋三寸循肠迢太阴少阴中间走 入肘下臂两筋超行掌心从中指出 支从小指次指交是经少气原多血 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下肿 甚则支满在胸胁心中憺憺时大动 面赤目黄笑不歇是主脉所生病者 掌热心烦心痛掣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于心包络,下行过膈膜,网络三焦,直到腹部为止。支际从胸中出胁下,在腋鞑下三寸处上行至腋下,继续循臂肠内侧,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的中间到肘中,再下行到前臂两筋之间,久掌心,沿中指直达指端。又一支脉从掌心沿无名指直达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街接。

本经少气多血。如果发生病变,就会见到手心发热,上臂与肘部挛急,腋下肿。病变剧烈时还会见到胸胁支满,心中跳动,儋儋不安,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等症状。

本经主血豚所生的病证。本脏如有病变,就会发生心中烦扰不安,心内掣痛。如脏病及经时,掌心就会发热。

10.手少阳三焦经歌

手少阳经三焦脉 起乎小指次指间循腕出臂之两骨 贯肘循膈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 入缺盆布膻中传散络心包而下膈 循属三焦表里联支从膻中缺盆出 上项出耳上角巅以屈下颊而至顺 支从耳后入耳缘出走耳前交两颊 至目锐眦胆经连是经少血还多气 耳聋嗌肿及喉痹气所生病汗出多 颊肿痛及目锐眦耳后肩臑肘臂外 皆痛废及小次指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外端,上行沿手背,手腕,出前臂外侧两骨中间,过肘部,循臂臑外测上至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会后,下人缺盆,分布于两乳之间的膻中部,散络心包,下过膈膜,到腹中,属三焦。支豚从膻中上出缺盆,过颈项,沿耳后直上至耳上角,再屈下行,经颊部而至目眶下。又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在颊部与前支脉相会,继续行至眼外角,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本经少血多气。如果本经有了病变,就会发生耳聋,咽肿,或喉痹。

本经属三焦,主气所生病变,如汗出,颊部肿痛,眼外角、耳后,眉部、臂臑及肘部外侧皆痛,小指次指不能随意运动等,这是阳气有余,影响经气所致。

11.足少阳胆经歌

足少阳脉胆之经 起于两目锐眦边上抵头角下耳后 循颈行手少阳前至肩却出少阳后 入缺盆中支者分耳后入耳耳前走 支别锐眺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顺 下加颊车下颈连复合缺盆下胸膈 络肝属胆表里萦循胁里向气街出 绕毛际入髀厌横直者从缺盆下腋 循胸季胁过章门下合髀厌髀阳外 出膝外廉外辅缘下抵绝骨出外踝 循跗入小次指间支者别跗入大指 循指岐骨出其端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口苦善太息心胁痛疼转侧难 足热面尘体无泽头痛颔痛锐眦痛 缺盆肿痛亦肿胁马刀侠瘿颈腋生 汗出撅寒多疟疾胸胁髀膝胫绝骨 外跺皆痛及诸节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至耳前处上行抵头角,折向下行,经耳后,循颈部手少阳三焦经前面行至层部,与手少阳三焦经交叉,再从手少阳三焦经后面下入缺盆。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至眼外角。又一支脉从眼外角下走经过足阳明胃经的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会在目眶下,再下行经过足阳明胃经的颊车穴,至颈部与前入缺盆的支脉相合。两条支脉相合后,继续下行走胸中,过膈膜,网络肝脏,人属胆腑,再循胁里下行出少腹部足阳明胃经的气冲穴,环绕阴毛,横行人髀厌(即髀枢)。直行脉从缺盆处下走腋前,循胸部,经季胁向后下行,过足厥阴肝经的章门穴,继续向后下方,沿骶骨而下,与前入髀厌的支脉相合,再沿股外侧,经膝外侧,下走辅骨前绿,抵绝骨,出外踝,循足跗外侧入足第四趾端。

在足跗处又分出一条支脉,下行人大趾端,返回来穿过趾甲,与足厥阴肝经街接。

本经多气少血。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口苦,胸闷,时常太息,心胁疼痛,不能转侧等症状。如少阳生发之气不能升腾时,就会发生足部外侧发热,面色晦暗,好象蒙着一层灰尘似的,身体不润泽等症状。

本经属胆,如有病变时,就会影响经脉所过处而发生头痛、下颔痛、眼外角痛、缺盆中肿,胁下肿,以及胸胁、髀枢、膝、胫骨外侧的绝骨、足外踝等处疼痛。如血脉留滞,就会在颈部和腋下发生马刀侠瘿。如阳气有余就会汗出,阳气逆于下就会振寒。如本经受邪,多发生疟疾。

12.足厥阴肝经歌

足厥阴肝脉所终 大指之端毛际丛循足跗上上内踝 出太阴后入胭中循股入毛绕阴器 上抵小腹侠胃通属肝络胆上贯膈 布于胁肋循喉咙上入颃颡连目系 出颡会督顶巅逢支者后从目系出 下行颊里交环唇支者从肝别贯膈 上注于肺乃交宫是经血多而气少 腰痛俯仰难为工妇少腹肿男癀疝 嗌干脱色面尘蒙胸满呕逆及飧泄 狐疝遗尿或闭癃足厥阴肝经是十二经最末的一条,起于足大趾端生毛处,循足跗上行至足内踝上八寸处,穿出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走膶中,循股内侧入阴毛,下行环绕阴器,又回过来上行抵少腹,上挟胃,人属肝脏,网络胆腑,继续贯膈膜上行,散布在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面,入顽颡,与目系相连,出额上行,与督豚会于巅顶(百会穴)

。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于唇内。又一支脉从肝处上行贯膈膜,上注于肺,下行于中焦,与乎太阴肺经街接。

本经多血少气。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腰痛,不能俯仰。妇人可见到少腹部肿胀,男子则为癀疝。如相火上炎,就会发生咽喉干燥,面色不光泽,象蒙了灰尘一样。

本经属肝,所主是肝的病证。如肝气厥逆,就会胸满呕逆。肝气虚,就会飧泄、遗尿。肝气实,就会生狐疝,或小便癃闭。

奇经八脉歌

1.任脉歌

任脉起于中极底 以上毛际循腹里

上于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是

2.冲脉歌

冲起气街并少阴 夹脐上行胸中至

冲为五脏六府海 五脏六府所禀气

上渗诸阳灌诸精 从下冲上取兹义

亦有并肾下冲者 注少阴络气街出

阴股内廉入腘中 伏行形骨内踝际

下渗三阴灌诸络 以温肌肉至跗指

3.督脉歌

督起小腹骨中央 入系廷孔络阴器

合篡至后别绕臀 与巨阳络少阴比

上股贯脊属肾行 上同太阳起内眦

上额交巅络脑间 下项循肩仍夹脊

抵腰络肾循男茎 下篡亦与女子类

又从少腹贯脐中 贯心入喉颐及唇

上系目下中央际 此为并任亦同冲

大抵三脉同一本 灵素言之每错综

督病少腹冲心痛 不得前后冲疝攻

其在女子为不孕 嗌干遗溺及痔癃

任病男疝女瘕带 冲病里急气逆冲

4.蹻脉歌

蹻乃少阴之别脉 起子然骨至内踝

直上阴股入阴问 上循胸入缺盆过

出人迎前入求眦 合于太阳阳跷和

此皆灵素说奇经 带及二维未说破

以上四歌,合并注解于下。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面的会阴部,上行经阴毛处入少腹,循腹里上过关元穴,直至咽喉,再出循面部上至目下。

冲脉起于气街(即足阳明胃经气冲穴),与足少阴肾经并行,循腹挟脐上至胸中而散。冲脉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之气皆禀受于冲脉而行。上行者,出于旗颡,渗灌精血于诸阳经。因为本脉从下冲上而行,所以叫做冲脉。然而也有下冲注于足少阴肾经的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侧,下行人腘中,伏行于形骨内,下至足内踝的后面,循足跗,入于大趾间,渗灌气血于足三阴经络,所以本脉温肌肉下至跗趾。

督脉起于少腹以下横骨中央,女子则入系廷孔(即溺孔),男子则络阴器,合于前后阴相交处的篡间。又有别络分行,绕臀部,在巨阳(即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合处会合,一同上行经股贯脊,入属于肾。本脉上端与足太阳膀脸经相同,起于眼内角,上行经额部,入巅顶,络脑,再下行,经项部,下层背,夹脊下行,抵腰部,入络肾脏,男子则循阴茎下篡间,与女子相同。督脉原虽起于少腹下,一支向下至篡间,另一支则从少腹直上,贯脐中央,再上贯心中,入咽喉、面部及唇内,上系于两眼的中央。这一支与任脉并行,也和冲脉同行。大抵冲豚、任脉、督脉都起于会阴之下,是一源而三歧,在灵枢和素问里每每叙述错综复杂,三个名词互相混用。近代人多以行身前者为任脉,行身背者为督脉,从中起者为冲脉。

督脉有病则为气从少腹上冲心中痛,前后阴不适,二便不行,名为冲疝。女子的督脉有病,就不得受孕。其余如嗌干、遗溺或瘾闭,以及痔疮等病,男女一样。

任脉有病,男子则发为七疝(即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癫疝),女子则为瘕聚、带下。

冲脉有病,就会气逆上冲,腹中急痛。

阴蹻脉是足少阴肾经的别脉,起于足跟中,循足内踝直上,经股入阴间,继续循腹、胸上入缺盆,出于颈动脉之前,再入颧部到眼内角。

阳蹻脉起于足跟中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足外踝上行,经肼骨后缘,上走大腿外侧,继续上走胁后,从腋缝后入层部,循颈,前斜行入口角,上至眼内角与阴矫脉相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至额部,经足少阳胆经到足阳明胃经的风池穴为止。

以上是灵枢、素问中关于奇经八脉的一些叙述,但对带脉和阴维、阳维三豚未曾说破。然而在难经第二十八难中有记载,今补充如下。

带脉起于季胁之下,斜向下行,横行回绕一身。因为它约束一身如带,所以叫做带脉。

阴维脉起于小腿肚内侧足太阴脾经的筑宾穴,沿股内侧中央线上行至少腹,与足太阴脾经相合,循胸入乳,斜向颈部,与任脉相会在天突和廉泉穴,再继续上行至巅顶为止。

阳维脉起子足跟部外侧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出足外跺,沿足少阳胆经上行,经股外侧,再上沿胁肋后侧,至腋缝后缘,上至层部,经过项部,与督脉相会在哑门和风府穴,再横行入风池,沿足少阳胆经上头过顶,下至前额部的阳白(足少阳胆经穴名)为止。

因为这二支脉维络于一身,所以行于外侧和身后的叫阳维,行于内侧和身前的叫阴维。

附2.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附3.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附4.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附5.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附6.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附7.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 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 腹 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 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附8.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附9.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附10.八脉八穴治症歌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附11.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附12.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附13.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附14.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附15.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附16.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附17.行针歌诀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但将他人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 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宜须容。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合开时, 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飞,乌乌稷稷空中坠堕,静意冥冥起发机, 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径不迷。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去理中风, 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井泉要洗原针穴,针刺无如灸有功。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 囟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身柱端,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龈穴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 炷灸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传九州。

附18.穴性歌诀 气门 经穴性质,气分为先。少商宣泄肺气,胆俞降泄肝胆。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经穴性质,气分为先。少商宣泄肺气,胆俞降泄肝胆。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痰。闻之经渠能降肺气而治气逆,天突降逆气而定哮喘。巨阙治逆道而开胸满,隐白治咳逆而升陷阳。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是以曲池行气,云门开胸。阳陵泉有行气导泄之效,厥阴俞有治胸满呕吐之功。抑又闻肝俞治肝,肺俞理肺。欲调肠胃之气求内庭,理肺气以中府。

气海膻中专治一切气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气疾。常闻足临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调和卫气有大椎,行气下气寻照海。商阳泄肠,内关调胃。合谷泻肺气之郁结,肺俞降肺气之上逆。血门 穴有血门,亦当牢记。一切血病膈俞饶,大便脓血腹衰治。原夫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间行淤可破血结之证。天枢足三里破淤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冲三阴交通经行淤尤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鼻衄二间极效,牙衄合谷最良。月事不行照海灸,吐血不止尺泽攻。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血崩漏血求大敦,调经行淤曲池针。吐血咳血有鱼际,齿衄鼻衄求内庭。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气海阴交施功效亦同。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虚门 虚者补之,穴要审真。隐白补脾益肾,地机补脾益精。益精气之不固漏谷去取,补气血之不足心俞下针。原夫脾胃虚弱补使上中下脘,饮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阳气欲脱神阙灸,虚损劳弱天枢攻。治虚劳肺萎魄户好,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太溪、阴郄)。闻之膏肓俞益精气而补虚损,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肾阴。补肾益精命门肾俞宜审,养津益液太渊少冲同针。大便闭结支沟取,虚热烦渴涌泉清。抑又闻丹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而补虚损,气海固下元助阳气且滋肾阴。补肺治虚劳以肺俞,补中益脾阳以公孙。太冲曲泉与行间补血而养肝,太溪复溜连交信滋阴而补肾。中极固下元虚冷,曲骨补真气而益精。肝俞补肝血,上廉温胃津。足三里益气而补脾胃,三阴交生气血而补三阴。此是实践特效穴,必须师传始得真。 实门 实则泻之,症要辨清。涌泉然谷太溪俱泻肾,神门少府通里俱泻心。脾胃之实何穴泻阴陵商丘同公孙,心包有热中冲泻曲泽内关大劳针。泻肝期门曲泉行间太冲好,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小肠少泽同少海,泻胆阳陵临窍阴。膀胱委中中极泄,三焦关冲外沟清。若还痰多丰隆泄,胸膈痞满上脘针。井少商荥鱼际络列缺合尺泽,连募中府穴泻肺从肺经。胃实内庭足三里泻,血结膈俞血海攻。泻胃逐秽通肠天枢妙,泻腑导泻消滞中脘针。辨证虚实当分清,施治补泻明于心。

寒门 寒则温之,须了于心。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中焦寒冷灸即温。心俞温而振阳气,温肝之寒灸大效。然谷温下助肾火,命门肾俞再同针。章门温脏寒积聚,理心腹寒以公孙。温中理脾阴陵灸,一切血寒寒血冷曲泉温。治寒以温,施灸或针。 热门 热则清之,阴阳有别。肺俞鱼际俱泻肺,少商尺泽刺出血。阳明经热商阳二间连,解表经渠与列缺。合谷不但清气分,且清头面诸窍热。解溪厉兑足三里,中脘内庭清胃热。肝俞脾俞同胃俞,泻肝又泻五脏热。清心神通心少府,行间则清肝肾热。大椎陶道退热兼解表,三阴交平肝而清血。间使内关清心包,又能解散胸中热。清血少冲少泽连血海,太溪养阴而清热。三焦有热上脘浇。

身热曲池有特效,其功则在清气分。清肠热有小肠俞,丝竹空清头目热。脾热大都阴陵泉,阴陵还能清胸热。涌泉治余热不解,尤能清肾治热毒,还能清泄四肢热。身热烦渴心包热,劳宫曲泽刺出血。头脑有热求百会,后溪大抒清表热。胸背烦热内关大陵心俞膈俞可针,肚腹闷热三里内庭天枢大肠可清。恶心呕吐中暑热金津玉液刺出血,若泄五脏六腑热则求脏腑诸俞穴。脏热当清,腑热当泻,审症清楚,随经选穴。 风门 原夫百病,首中于风。合谷解表祛风寒,大杼解表而祛风。鱼际解外感风寒之邪,肩髃周身四肢之风。头风外感风池妙,头痛驱风头维攻。搜周身风邪有曲池三里,治腰腿诸风必风市委中。冷风湿痹针环跳,头风外感列缺攻。常闻阳陵泉搜四肢之风且舒经络,足三里搜四肢之风又治腹痛。肺俞驱风治风寒咳嗽,通天泄表可治鼻塞不通。风府风门专理一切中风病,百会水沟治一切暴中风。风性善行数变,治疗切莫死板。 湿门 大凡湿症,艾灸最良。利湿委中太溪好,行湿昆仑阴陵泉。承中天枢化脾胃之湿而助消化,脾俞胃俞化脾胃之寒以快饮食。燥湿行湿足三里,化湿行湿三阴交。内关利湿有开胃祛痰之功,水分渗泄为利小便治水肿之穴。治湿大要,肺脾肾三经。

附19.中药歌诀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芦根竹叶淡叶,青葙栀子决明子,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拳参穿心半边莲,马勃熊胆共鱼腥,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共赤芍,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清虚热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薇有建树,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

泻下药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

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不没,五加根皮千年健,芳香挥发浸酒服。化湿药 芳香化湿用苍术,藿香佩兰加厚朴,草果砂仁二豆蔻,温脾健胃寒湿除。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萹蓄和车前,瞿麦通草灯心草,石韦滑石海金沙,莫忘地肤冬葵子,利湿通黄用金钱,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全草功夫全。

附子肉桂能温里,小茴丁香吴茱萸,花椒胡椒荜澄茄,干姜良姜荜茇奇。

理气药 理气药物二十一,橘皮青皮大腹皮,沉香木香青木香,檀香枳实共柿蒂,香附香橼九香虫,佛手乌药萼绿梅,甘松刀豆荔枝核,薤白玫瑰川楝齐。

消食药 消食化积脾胃和,山楂神曲内金妥,麦芽谷芽鸡矢藤,莱菔理气效更卓。

驱虫药驱虫杀虫槟榔佳,雷丸鹤虱鹤草芽,芜荑榧子使君子,苦楝根皮和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