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彭阳县人大志
6261900000004

第4章 概述

彭阳县位于六盘山东麓,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幅员广63.7千米、袤70.3千米,总土地面积2528.6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0.3万亩。现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779个村民小组和4个居民委员会。2012年12月,全县户籍总人口26.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3万人,回族8.0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91人,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千米。

彭阳历史悠久。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茹河流域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伏羲、炎帝、黄帝部落活动于彭阳境内。夏商时期,彭阳为先周部落主要生活地。春秋时期义渠戎统一了戎族各部落,建立义渠戎国。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国后在今彭阳县境设立朝那县,秦汉魏晋一直相沿。十六国前秦在县境设平凉郡,北魏、北周设长城郡、黄石县、长城县、平凉县,隋唐设百泉县。636年,唐在百泉县置彭阳折冲都尉府,彭阳之名始于此。1003年,北宋改为彭阳城。金置东山县,元设广安县又升州,明初撤广安州保留广安县。明清民国隶属固原州、固原直隶州、固原县。1949年8月,彭阳全境解放。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析固原县东部王洼、彭阳2区15个公社设立彭阳县,10月彭阳县正式成立。

彭阳地阜物华。境内山川形胜,红河流于南,茹河贯其中,安家川河环于北,皆东流汇泾河。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栖凤山、五峰山、龙虎山、二龙山、七个山、八蜡台、茹河瀑布、石峡河、小巫峡、响桥子等自然景观天然造就,蔚为壮观;阳洼、大沟湾等百余条流域和挂马沟林海人工打造,风光旖旎;岭儿旧石器文化遗址、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宋金堡寨、璎珞宝塔等古迹遗存风雨千秋,神韵洋溢。中共固原县委旧址、小园子地下党支部旧址、红河地下党支部旧址、峁堡地下交通站旧址和任山河烈士陵园等革命遗迹闪耀着历史光芒。境内交通便捷,宝(鸡)中(卫)铁路、福(州)银(川)高速跨越西境,309国道与203省道交错穿越县境,县内“四纵四横”公路网络交织。县城等距相通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煤炭储量140亿吨、石油5000万吨。石灰岩、砖瓦黏土、磺砂岩等地质储量可观,富含锶、钙、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日涌量2790吨。境内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有野生动物100余种,木本植物100余种、草本植物3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00余种,盛产小麦、玉米、马铃薯、亚麻、蔬菜及水果。

彭阳地灵人杰。早在秦汉时期,彭阳的风景就已闻名遐迩,有古萧关和华山以西四大名水的朝那湫,秦始皇首巡北地,汉武帝六巡安定,汉光武帝亲征高平,都在此驻跸致祭。横亘在县境中部的战国秦长城,蜿蜒西来,逶迤东去,依然不失昔日雄姿。东汉时期,居住在朝那县(今彭阳县古城镇)的皇甫氏家族名人辈出。皇甫规调解民族矛盾卓有成效,育化桑梓,保家卫国,倾心尽力。其侄皇甫嵩是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刚正不阿,忠于朝廷,忧国忧民,平乱维稳,屡建奇功,威震海内,德布天下。魏晋时期的皇甫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历史、中医等方面皆有精深造诣,在学术上为当时和后世作出了贡献,留下了丰厚的遗产,《针灸甲乙经》《帝王世纪》等传世名作,泽被世界。民国时期,安克礼、党志善、王富周、赵正明、虎克敏、王兆璜、刘志力、杨登魁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投身革命活动,为宁夏南部地区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境,毛泽东夜宿小岔沟、乔家渠,写下了壮丽词篇《清平乐·六盘山》。1949年8月,任山河战斗胜利,拉开了兰州战役和宁夏战役的序幕。新中国建立后,一等功臣、革命烈士陶克叶,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振举,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农民创业家张景良等才俊英杰、仁人志士,在国家和桑梓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古老而年轻的彭阳,她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于宁南大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六盘山麓。建县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彭阳人吟唱着现代化的新韵长歌,焕发出蓬勃向上的冉冉生机,谱写了世人瞩目的辉煌篇章。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科学谋划发展之路,从建县之初的“六种七养十加工”建设构想到“三个五”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从“百字”兴县方略到“二十字”建县方针的确立,从“五个突破、一个目标”到“6531”工作思路的转变,从“443”到“1234”再到“1255”发展思路的提升,人接班,事接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创造了“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彭阳实际、体现时代背景的科学发展之路。1997年5月,宁夏全区林业建设现场会在彭阳召开,推广“彭阳经验”,从而形成了“彭阳精神”。2003年,中共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将彭阳县确定为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对彭阳县提出的农村党建“四个新”作出重要指示。2004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建研究室的调研报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使彭阳县农村基层党建的“四个新”走向全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先后10次到宁夏视察,4次来彭阳调研生态建设,在2005年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全国黄土高原类型区推广彭阳经验的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办理的第1798号建议案,把彭阳县作为生态建设的典范推向全国。2007年4月12日、2008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亲临彭阳视察,对彭阳的基层党建和生态建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水土保持先进县、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县、退耕还林先进县、绿化模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殊荣。30年的艰苦创业,30年的改革探索,30年的建设发展,彭阳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2012年12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71亿元、2.63亿元、33.15亿元和4798元,分别是建县初的122倍、344倍、828倍和27倍。一个“山绿、水清、地平、人富”的新彭阳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36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西征红军的支持下,在安家川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安家川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彭阳的雏形。1949年以后,彭阳见证了这一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和光辉历程。

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于召开普选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选举产生本级人民政府。按照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有关规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固原县于1949年10月建立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至1954年2月固原县共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3次,隶属于固原县管理的彭阳境内各区、乡均推举代表参加了会议。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固原县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基层普遍选举。选民选举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固原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彭阳境内各区、乡通过普遍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按照《宪法》规定,县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每年召开一次。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民主法制建设停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未能正常召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固原县境内得到恢复和发展。同年5月,固原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承认1968年2月成立固原县革命委员会时举行的工人、农民、红卫兵代表会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境内王洼、彭阳两区121名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通过了新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崭新起点。1980年6月,彭阳境内各公社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将各区革命领导小组更名为区公所,所属各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同年8月,固原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成立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此后,固原县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均能依照法律规定如期召开,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1983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彭阳县的批复》,决定成立彭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筹备小组,开展人大筹备工作。彭阳县15个人民公社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将各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名为乡人民政府,159个大队管委会改称为村民委员会。1984年2月,彭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依法选举产生了彭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彭阳的正式确立,从此揭开了彭阳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彭阳县第二届至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于1987年、1990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7年、2012年分别进行了换届。第一届至第三届任期各为3年,第四届至第八届任期各为5年。

物换星移,时光荏苒。彭阳县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已走过30个春秋。历届人大常委会在县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行使职权,一项项决议决定、一桩桩监督事项、一件件议案建议,对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人民群众产生了重要影响,留下了铿锵足迹,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承载重托,服务发展有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工作之重,与县委合心、合力、合拍,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了事关发展大局的一系列重大思路、决策的制定和落实。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在保证代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发动广大代表参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各个方面的因素,凝聚广大干群的力量,使人大代表队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强大生力军。30年来,先后审议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建设、依法治县等一系列重大事项,作出《关于实施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办法的决议》《关于彭阳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决议》等决议、决定97项。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意见和建议1782件,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县发展大局的代表建议得以落实,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0年不辱使命,依法履职有力。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依法履职作为工作之要,充分彰显激情干事、依法办事、公道处事的良好风貌。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有力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依法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做到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相统一,保证了党的组织路线的贯彻,确保了县委人事意图的实现,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0年来,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416项,对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安全生产法等125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代表视察96次,提出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532条,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33人次,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一府两院”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30年探索创新,自身建设有成。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代表人民行权履职作为工作之本,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到抓学习强素质、抓班子带队伍、抓制度促规范、抓作风树形象,使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特点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重视和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代表作用切实发挥,代表权益得到保障,人大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30年来,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从一届只有办公室,到八届设立了办公室和法制、财经、教科文卫、代表联络选举四个工作委员会,形成了“一室四委”的机构设置,工作机构逐步健全,保证了常委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30年来,历届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县有机统一起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注重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科学规范县委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全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任免权的依法履行,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开创了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三十春秋写华章,科学发展谱新篇。回顾过去,沧海桑田的伟大变迁在彭阳这片热土上演绎。展望未来,气势恢宏的发展之势在彭阳这片热土上蓄力。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彭阳已站在奋力推进崛起、努力实现赶超的新的发展起点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肩负神圣使命,不负人民厚望,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征程和建设“生态彭阳、宜居彭阳、富裕彭阳、诚信彭阳、和谐彭阳”的伟大实践中,再做新贡献,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