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6263100000042

第42章 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城镇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与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动我国小城镇建设保持健康发展,必须首先提升对小城镇发展战略的思想理论认识。

(1)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我国的现代化从城乡结构上看,将形成三级城乡现代体系,即现代城市体系、现代小城镇体系、现代农村体系,把小城镇置于现代城乡格局的审视之下,就看清楚了小城镇的重要战略位置。(2)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中国城镇化必须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3)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未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建设城乡协调的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城镇化的途径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托小城镇来消化。发展小城镇是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主要渠道,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

(二)在小城镇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1)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统筹中发展小城镇。通过城市带动农村,进一步推动城市化,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要在小城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工业,要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城镇。

(3)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发展,建设既发展又和谐的小城镇社会,要把小城镇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生态优良、教育卫生医疗事业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小城镇。

(三)按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城镇的要求

(1)要进一步坚持改革创新。(2)要更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3)既要讲求总体效益,又要整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企业及农民组织效益。(4)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小城镇经济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支柱,小城镇经济对小城镇规模和发展水平起着决定作用。(5)改革小城镇政府职能,提升小城镇政府的服务水平,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既带有城市色彩又完全适用于小城镇的城镇管理体系。(6)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二、新世纪初期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

(一)总体思路

21世纪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其总体思路是:从国情出发;以民为本;按照“大战略”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扩大内涵,实现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水平转变;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经过2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将小城镇建设成为现代化各具特色的乡村区域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活动中心。

(二)战略目标

在21世纪初期,我国小城镇要率先在乡村区域确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范的经济运行机制,形成以先进生产力为主体的整体素质,逐步地将其经济、文化、科技、社会诸方面的活动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小城镇成为带动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示范。这个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1)从运行上,小城镇必须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法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良性循环。(2)从素质上,小城镇扩大内涵和提升素质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含量为主的先进生产力和结构合理的产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3)从模式上,小城镇要构造出具有不同特色、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4)从效益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高于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速度,在2020年前率先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并且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得到有机统一。

(三)战略重点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重点,在21世纪初期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无论是解决小城镇建设中所存在的遗留问题,还是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问题特别是“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都必须在坚持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居民走向共同富裕。

(四)战略步骤

21世纪初期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必须分两步走,即用“两个十年”的时间分步实施战略目标。

第一步,从2001年到2010年,深化改革,着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管理制度,规范镇政府的职能和企业行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种要素,把小城镇发展真正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以市场规则和市场方式运作城镇建设,为小城镇在后十年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和优化环境。

第二步,从2011年到2020年,小城镇要着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优化经济和社会结构,率先在乡村区域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带动乡村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乡居民迈进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康平:《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红旗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00年12月19日。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4]王大用:“中国城市化及带来的挑战”,《经济纵横》2005年第1期。

[5]姚士谋、王成新、解晓南:“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科技导报》2004年第7期。

[6]姜爱林:“城市信息化:持续环保的城市经济发展新模式——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初探”,《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

[7]洪银发、陈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8]杨重光:“中国城市特色建设问题——学习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体会”,《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第8期。

[9]饶会林:“我的城市文化观”,《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2期。

[10]严正:“小城镇还是大城市——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东南学术》2004年第1期。

[11]杨波:“迎接城市区域化的春天”,《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1期。

[12]张巨功:“发展区域共同市场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1期。

[13]王茂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城镇建设——全国小城镇建设高峰论坛主题报告”,《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11期。

[14]冯更新:“21世纪初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构想”,《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