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孙英文集(上下卷)
62784700000024

第24章 英勇的战士 党员之楷模——纪念罗亦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139]

(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七日)

罗亦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以其短暂的一生,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罗亦农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一九一九年,他受五四运动的感召,赴上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上海期间,他最终选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的信仰,确立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远大志向。一九二零年八月,他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一九二一年三月,他参加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后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罗亦农同志于一九二一年八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并担任中共旅莫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在此期间,他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清算宗法社会思想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140]。他注重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以铁的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倾向,保持党组织在行动上的一致。他特别重视发展党员的标准,提出只有“特别明了主义,确实接受训练,于行动上和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合主义者”[141],才可以吸收入党。他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出要特别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具体事实的分析和处置”[142],以便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起来,实行起来”[143]。罗亦农同志为早期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亦农同志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孜孜探索者。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问题,较早地提出要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较早地注意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性;较早地觉察到统一战线内部潜伏的分裂危机,提醒全党注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和武装,以防国民党右派可能发动的突然事变。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对指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亦农同志是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一九二五年底,他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后,注意调整工运策略,大力加强党支部和工会建设,为发展上海等地的工人运动作出了贡献。在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他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和陈独秀、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领导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他多次强调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积极筹备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个新生的革命政权。

罗亦农同志是最早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主张的领导者之一。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革命处于低潮、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较早地抵制盲目暴动的倾向,提出党的工作的中心区域即农民暴动的中心区域的思想,主张派大批同志到农村去,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他主张在有条件的地方,党组织应依据农民组织力量和敌人力量的强弱,利用军阀混战的时机,坚决地领导农民占据几县,“创造一独立割据的局面”[144]。为此,他多次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党的工作进行指导,对这些地区的革命力量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党的历史上,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主要代表是毛泽东同志,但这条正确道路的确立又是全党共同探索和集体奋斗的结果,其中包含着罗亦农同志的智慧和心血。

罗亦农同志的革命生涯,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展示了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的深刻内涵。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好儿子。他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专门载文,高度评价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最英勇的战士”,称赞他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145]。

今天,我们纪念罗亦农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热烈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英勇战士。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