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62983000000010

第10章 比卦第八

择善而从行正道

创造善缘,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博采众长,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升华自己。

【原文】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昝。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文】

比卦:吉利。同时再卜筮,仍然大吉大利。卜问长时期的吉凶,也没有灾祸。那些迟迟不愿归顺的顽固分子,将会有凶险。

【原文】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译文】

《彖传》说:比卦吉利。比,意思是辅佐,下属顺从上级,群众服从领导。“再次卜筮,大吉大利,卜问长时期的吉凶,没有灾祸。”因九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像君王有中正之德,能长久坚持正道。“不安分的诸侯也来朝贺”,因为众阴爻围绕一阳爻,象征众诸侯拥赞君王。“迟迟不来者有凶险”,凡是阻碍国家统一和违背人民意志的顽固分子,将会走投无路。

【原文】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文】

《象传》说:下卦为坤,上卦为坎,坤为地,坎为水,像地上有水,这是比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水附大地,地纳江河之象。古代的圣王,就是以这一卦的法则建立万国政权,并与诸侯团结互助,和平共处。

【原文】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文】

初六:捕获俘虏,安抚他们,没有灾难。捕获俘虏,满盆满罐的酒饭招待他们。虽然可能有意外之患,但最终是吉利的。

《象传》说:筮遇初六之爻,虽有意外之患,但最后还是能得到吉祥。

【原文】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

六二:亲近别人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卜卦得吉兆。

《象传》说:“亲近别人是发自内心的行为”,这样就不会有过失。

【原文】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译文】

六三:跟没有德行的人混在一起。

《象传》说:“跟没有德行的人做朋友”,不是很可悲吗?

【原文】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译文】

六四:跟外邦联盟亲善,卜问得到吉兆。

《象传》说:向外与有德行的人亲近,要追随比自己品德高尚的人。

【原文】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译文】

九五:广泛地亲近他人。君王采用三面包围的方法狩猎,网开一面,有意放走逃奔的野兽。老百姓对君王狩猎毫不惊惧。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广泛地亲近他人是吉利的,因为九五之爻处于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放走向前奔逃的,猎取迎面奔窜的,这就是“失前禽”的缘故。老百姓对君王狩猎毫不惊惧,因为君王坚守了中正的原则。

【原文】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译文】

上六:小人朋比为奸,钩心斗角,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中心,这是非常危险的事。

《象传》说:“小人朋比为奸,钩心斗角,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中心”,不会有结果的。

导读启示

比卦的卦义为亲比,启示人们如何把人类社会的阴阳两大势力凝聚起来,使之相互亲比,彼此依存,增强力量,把整个社会凝聚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群体。《易经》的比卦向人们提供了认识宇宙自然的一种方法,通过卦象可以观察到,地与水的相互依附,所以叫作比卦。过去的封建君主通过划分疆土,将土地分封给有功德的人,建了众多的属国,以此来亲近诸侯,建立一种亲比依存的关系,让政权得到巩固,这就是比卦的本意。

学生运用

比卦揭示了一种亲和有序的人际关系法则和社会理念,要求我们以一种平和亲善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人生,这种人际法则应于学生的成长教育上十分有裨益。与人亲善,友好待人,文明修身,是每一个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与同学亲密无间,以诚待人,团结互助,相互砥砺,共同进步,是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求学氛围,有利于人生的成长和学业进步。

处世运用

《论语·为政》篇说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实际上,孔圣人这句话是从《易经》的比卦中衍生出来的。《易经》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倡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相互亲比。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对待事物关系密切,但从不勾结;一个心怀诡计的人,缺乏磊落坦范精神,容易与人相互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与人处世,待人接物,应该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胸襟宽阔,心存真诚,亲善他人,与人开诚相见,不狼狈为奸,不朋党比周,不睚眦必报,不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广泛的善缘关系网,才能在社会上做到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才能无往而不利。

管理运用

善于管理的领导者,无论身处企业单位或者是政府机关,必然懂得博爱宽怀之道,比卦的思想法则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管理原则和理念。比卦的六二爻提到:“比之自内,贞吉。”这句话蕴含着十分微妙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心持真诚,坚持正见,与人亲善,求同存异,这是最好的管理思想,也是最有力量的管理武器。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有幕天席地的胸怀和豁达大度的心态,须知,器量和胸怀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高度。只有做到坚守正道,顺应人心,谦虚包容,与人友好交往,努力完善自身,相互促进,群策群力,团结合作,才能顺畅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管理工作的最优化。

经商运用

比卦为商贾者提供了一种“团结合作,互助共赢”的理念。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也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相互合作,共建利益圈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方式。合作的前提是需要相互信任,开诚相见,求同存异。正如比卦的初六爻提到:“有孚比之,无咎。”只有心怀诚信,坚守中正,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建立平等真诚的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彼此之间只要真诚合作,坚持中正,志同道合,必然可以将各自的价值无限放大,让各自的价值保持长久增益,最终实现丰硕的双赢。

故事案例

顺势而起,王猛为学而后政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他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实际上,王猛在政治改革方面,远超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譬如萧何、陈平、诸葛亮、范仲淹、张居正等名相。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贩畚箕为业。他博闻强记,涉猎广泛,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胸有韬略,是一位不世的治世奇才和韬略家。

公元354年,东晋政权的大将桓温北伐中原,当时王猛闻其大名,特地穿着麻布短衣前来求见,希望能够得到他的重视,以求进身。王猛面对桓温,一边从容地捉着身上的虱子,一边旁若无人地纵谈天下时势。他纵横驰骋,海阔天容,滔滔不绝,言辞犀利,针砭时弊,洞悉形势,让桓温十分吃惊,并邀请他南下,但他拒绝了。王猛清楚桓温这人并非善类,心怀诡计,缺乏远见和韬略,并非成大事之人。王猛不愿跟随这位有野心的荆州镇守而污其清名,于是又回到华山过起隐居修炼的生活。

身处乱世之中,王猛志洁行芳,坚定信念,刻苦攻读,不屑与世俗同流。他虽深居山中,狷介自守,心地清静,但不忘观察天下形势的发展。他长期钻研军事谋略和治国策略,窥测时势,积蓄力量,待时而动。

这时的北方,天下大乱,五胡乱华,十六国群雄互撕,杀伐不断,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杰出的政治家苻坚出现,北方的混乱局面得到统一,王猛此时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开始追随苻坚。得遇明主之后,在十六年间,王猛大刀阔斧,大胆改革,选拔人才,兴办教育,奖励农耕,采取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策。他率兵攻必克,战必胜,成为北方敌国的克星,直至统一北方。

历史千秋,岁月如流。纵观漫长的中国历史,王猛是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