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问道华为: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求索文集
62985600000004

第4章 华为之行 临矿答卷

——华为“创新型临矿”高级管理人员第三期培训班学习感悟

临矿集团党委副书记 总经理

侯宇刚

“华为之行”是一次解放思想、涤荡观念的“头脑风暴”。带着临矿“新三问”要求,我们通过几天的学习培训,目睹了华为发展的惊人速度,切身感悟了他们打造世界级企业的非凡气魄,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干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空前增强。

学习培训不是看热闹,要看其发展的“门道”,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才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才不会还在原地打转。华为诞生于1987年,由小微企业起步,从无到有,从倒卖通信设备到年投入近千亿搞产品研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成绩。今天的华为,仅用30年时间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全球前三的手机生产商,全球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通信设备;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6036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83位,成为无数企业羡慕、仰视的存在,堪称企业界的“传奇”。

从传统维度分析,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是企业创业初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发展大环境;人和是企业后期成长壮大的根本因素,是核心竞争力。顺天时、谋地利、应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顺天时,就是借国家改革开放、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发展之东风,与趋势同行;谋地利,就是利用深圳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和国内广阔的通信市场乘势而起,完成资本积累;应人和,就是通过自身的管理、变革、创新等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发展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之路:①起草制定了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华为基本法》,确立了华为核心价值观和管理体系,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华为基本法》是华为发展史上第一次“顶层设计”,解决了公司创建初期主义林立、思想多元、组织混乱的潜伏危机,将任正非个人的思维转化为组织的思维,转化为全体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现了公司上下思想行动的高度统一;②聚焦战略,力出一孔,把所有的资源、力量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投入,就像足够强度的高压水枪,可以切割钢板一样。华为从起步开始,就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做的是最熟悉行业、最有国际竞争力行业,始终不被其他机会所诱惑,业务的扩张也是围绕核心同心圆式扩张、同心圆式多元化,真正做到了“力出一孔”,做到了三十年做一件事;③打造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就像水给了鱼生存的环境,离开水的鱼就无法生存。建立了“以奋斗者为本”的分配激励机制,激活激发组织活力。华为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围绕奋斗者来定位的,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强调“534”理念——5个人的活,3个人来干,拿4个人的工资。员工向雷锋学习,不让他吃亏,干部向焦裕禄学习,不让他穿破袜子。华为曾发布了一个芭蕾脚的广告,阐释了华为人的奋斗文化:“我们有一只芭蕾脚,一只很烂的脚,它解释了我们如何走向世界……”坚持自我批判,“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把研发中由于工作不认真、测试不严格、盲目创新等产生的呆死料作为特殊“奖品”发给研发骨干,通过自我批判、自我迭代,在思想文化上升华,步步走高;④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让华为立于不败之地。在华为,目前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2017年,华为研发创新投入达89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14.9%。华为已加入了36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排名全球第六、中国第一;⑤“惶者才能生存”,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是华为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可以看出,华为冷静、超前地认识到冬天必将来临,只有尽早地准备过冬的棉衣,度过生死考验的寒冬,才能迎来又一个春天;⑥坚持“开放、妥协、灰度”的经营哲学。华为能够将18万人凝聚在统一的旗帜下,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价值观,重要的一点就是灰度理论:只要坚守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纵有千万种缺点,只要不触碰法律红线和底线,也都应该被包容。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全面对标华为、学习华为,要善于从华为经验中找到关键点,理解其迅速发展的成功之道,因地制宜,积极作为,回答好临矿新“三问”,为全面建成“四个领先”的“四富临矿”、完成“两个五年”战略目标任务、实现振兴临矿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推进依法合规生产

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综合研判形势,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越来越严格。习总书记提出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要带血的GDP”等重要论断,新《安全生产法》提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这是必须强化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特别是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大氛围形势下,煤炭主管部门实施监管体制变革,形成了监管距离更近、频次更高的高压态势。

深刻审视自身,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集团公司各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冲击地压、防治水、高温热害、自然发火等灾害品种齐全,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法治意识和底线思维,合规安全、均衡有序地释放产能。坚定灾害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狠抓重大灾害防治,定期组织开展系统技术诊断,重点抓好冲击地压、防治水等重大危险源的防控,坚定不移贯彻治理技术原则,提升治理科技实力,确保隐患可防、可控。

抓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持续巩固安全标准化建设,总结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完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岗位标准体系,做深、做细、做实安全管理基本功,建设叫得响、过得硬的一级标准化矿井。

二、坚持高效发展理念,实现自动集约智能化生产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4.0时代的浪潮,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生产模式的变革。华为东莞生产基地,装备了独一无二的全球领先设备,全自动无人驾驶货运车、全自动机械手臂组成的流线体设备,从物料入库、生产线配件提取、产品成品出库,全程都是智能化管理,靠拼人力、物力的生产场景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和智能化设备的精确运行。

对照煤炭行业,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发展,正在倒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领煤炭开采向数字矿山、智能矿山、无人开采演进。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学习华为战略聚焦,围绕煤炭产业主航道,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装备升级和技术进步,加速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步伐。借鉴华为“无人区”理念,探索智能化开采工艺,以采煤机记忆切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及远程监控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煤炭生产各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实现生产经营数字化集成、自动化运行、可视化操作、智能化管理,抢占未来煤炭开采的制高点,实现企业“弯道超越”,完成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三、坚持内涵发展理念,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

学习华为“碗里有饭、锅里有米、田里有稻”的忧患意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缮屋顶”,牢牢把握六大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用市场指挥和引导生产,抓住风口利润,做优经营利润和管理利润,实现效益稳定增长。做好财务管控文章,高度重视资本运营,强化企业现金流概念,拓宽融资方式,超前预控市场风险,确保各类风险在控可控。积极开展财务创效,深入分析企业亏损源,止住“出血点”。用活财务共享平台,以此为依托,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由价值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战略引领型转型。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国际化视野、开放式发展,加强与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关联优势企业战略合作,持续优化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

四、坚持品牌发展理念,走产品质量高端化之路

在经济发展从要素规模驱动向创新引领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品牌战略的作用正在从辅助支持向引领支撑,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力量。华为手机始终坚持品牌发展战略,专注打造精品系列,不仅收获了“中国质量奖”荣誉,同时也完成了华为产品对华为品牌的完美塑造,更是在2017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排名第70位,是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

学习华为,我们要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坚持适应性调整和结构性开发相结合,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煤炭产业方面,着力提升煤炭、煤化等主导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有针对性加大优质直供户开发,主动对接用户需求,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培养一批忠实的用户群。对于玻纤等非煤主导产品,瞄准高端市场和高效品种,着力在调整产品结构、产品流向和客户结构上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行业内有较强影响力的材料品牌。

五、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激活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脚踏实地。借鉴华为“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理念,吸取摩托罗拉“铱星计划”的失败教训,坚持问题导向、定义创新边界、反对盲目创新,围绕灾害防治、工效提升、产品研发、节能减排等方面,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好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

创新必须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借鉴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推动有价值的创新,加大前沿科技、产业培育、智能智造等关乎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技术攻关力度,加大可穿戴设备、井下机器人等项目开发,加快研究成果与生产现场的对接,实现煤炭生产的颠覆性变革。创新必须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借鉴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依托集团公司创客联盟,着力搭建全员参与、开放融合、内外联通的创新体系,打造结构多层、形式多样、要素多元的众创生态体系。

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建生态文明绿色矿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是习总书记为经济发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思想引领行动,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要学习华为花园式厂区建设,重塑煤炭企业形象,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探索走出“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生态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煤炭开采全流程推行全面绿化、美化工作,实现矸石不外排、出煤不见煤,不断筑牢煤矿生态安全屏障,让矿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七、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命运共同体”

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国有企业,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始终坚持“为职工谋幸福”的企业宗旨,与广大职工的关切相向而行,把依靠职工、惠及职工放到更加优先的位置。打造与职工共有的精神文化,学习华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总结提炼实新文化新内涵,创建以奋斗者为本的“台灯文化”,把临矿使命、愿景、价值观深深植入到职工的灵魂深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搭建与职工共同成长的平台,学习华为“人才资本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基本理念和“积极、多元、开放”的人才观,把职工作为人才资源进行经营,关心职工的成长发展,全面畅通“三通道十二台阶”,实现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建立与职工共建共享机制,始终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的理念,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福利,增进民生福祉,既要持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要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层面需求,不断激发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