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问道华为: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求索文集
62985600000007

第7章 让华为精神成为创新型临矿建设的强大驱动力——华为“创新型临矿”高级管理人员第二期培训班学习感悟

临矿集团党委常委 纪委书记

祁方坤

从沂蒙山来到梧桐山,从革命老区来到改革开放前沿,从能源型企业到科技型企业,到华为集团参加“创新型临矿”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这七天里,所见、所闻、所感不断刷新着我对企业、改革、管理、科技等问题的认识和感悟。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到华为,不知华为的世界级企业的视野和格局。可以说,这七天,深受震撼,收获满满。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华为,最终还是要归结于回答刘董事长提出的“新临矿三问”,推动“创新型临矿”建设。现将本人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问道华为,反观自省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华为的最初印象就是“华为是造手机的”“华为老板任正非是明星级的企业家”。然而,身临其境才感觉到,华为就是一座大山、一部大书、一个金矿。它的文化、品格、格局、管理、理念等共同铸就的“华为精神”支撑起了这个世界级的伟大企业。通过老师授课、现场参观、自我感悟,我对华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面向华为,反观临矿,既有欣喜,又有忧虑。欣喜的是,我们临矿集团和华为集团有相似之处:一是都曾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困窘,置之死地而后生。临矿集团曾经连续28年亏损,差点破产关门。到目前,临矿集团已经实现了“再造一个新临矿”的阶段目标,成为山东省创建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先行样板。华为集团在初创时期也曾经濒临倒闭,目前已经成为令人尊敬的启智当代企业家的世界级科技企业;二是都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临矿人始终秉持沂蒙老区人民的朴实情怀,坚持视民如伤,利为民所谋,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职工,让职工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华为集团“以奋斗者为本”,推行员工持股,不让老实人吃亏,同样体现出浓厚的爱民情怀;三是两个企业都坚持创新发展。临矿集团的企业文化就提出“新为贵”的“实新文化”,现在又在着力打造“创新型临矿”和“四个领先”的“四富临矿”,始终把学习力作为临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能,成立创客中心,每年拿出2000万~5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奖励。华为集团将科技研发、创新驱动写入《华为基本法》,着力创新、引领创新、持续创新已经成为华为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四是都践行人才战略观念。临矿集团着力推进“三考一聘”人才选拔工程,实施员工职业发展“三通道十二台阶”攀登工程,聘请一批首席资深专家,突破人才晋升的天花板。华为的人才观是打开组织便捷,跨专业边界,跨发展边界,“不惜血本”,把文化育人、聚才育才作为第一要素,保持人才队伍生机和活力。

忧虑的是,对标华为,临矿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思想的差距。华为的狼性文化、竞争氛围对我们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我们作为传统的国有能源企业,不可否认地存在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高远、心态比较保守、管理比较粗放等既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市场、新业态,我们若不自我批判、自我革命,很容易被时代的巨轮无情地抛弃;二是管理的差距。华为集团的绩效考核、大片区管理、巨额研发投入都具有企业管理“教科书”般的精彩。我们临矿在管理方面,虽然大力推行精益化、创新化,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距离华为的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华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废品颁奖大会”和“末位淘汰”。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但是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却一直没能下这样的狠心,致使考核不痛不痒、批评轻风拂面、问责蜻蜓点水、惩处罚酒三杯的状况发生。我一直在反思,在我们临矿敢不敢设立类似的“奖项”?我们的干部职工能不能接受“末位淘汰”?实际上,我们应该试一试;三是人才的差距。这三年我们虽然选拔了一大批年轻人员,但人才思想滞后,人才队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核心技术人才还比较缺乏。几个研究院虽已形成,但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激励、考核的保障机制仍然迫在眉睫;四是创新的差距。虽然临矿和华为都在朝着创新型企业而努力,但是在创新的程度上还是有较大差距。华为集团2017年研发费用高达897亿元,同比增长17.4%。华为真金白银搞创新,创新也给华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创新力成为华为生存、发展、竞争的“核武器”。临矿集团近年来推行工业3.0+装备升级改造和大数据五大共享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都表明我们也在积极地使用“创新”这个有力武器。但是,我们创新的意识仍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创新的力度仍不够强劲,创新的效果仍未达到预期目的,创新带来的价值收益仍亟待提升。可以说,我们的创新还处于被动阶段,远未达到主动创新,甚至有的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所以,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问道华为、解码华为、学习华为,落脚点还是想方设法让华为精神来驱动临矿的发展和进步,从而让临矿的蝶变、临矿的升级、临矿的成绩成为“新临矿三问”最好的答案。

(一)要抓好新旧“思想”转换

“临矿可持续创新的动力在哪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企业的变化首先是管理人员思想的转换。我们应借用“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做好临矿人思想的新旧转换。早在2016年,刘孝孔董事长就提出了要破除“四个既有”,之后又提出了“四个自我”,其本质就是要破除旧思想、拥抱新思想。最近刘董事长又提出了“六个有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临矿集团在思想上存在的六种现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认为刘董事长的判断符合临矿的实际。这“六个有可能”确实阻碍着临矿的发展。我们要建设“创新型临矿”,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冲破思想的藩篱,打破思维的窠臼,真正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自我颠覆,以大破大立的气概抓好思想的新旧转换。

(二)要以奋斗者为本

奋斗者是企业发展的脊梁。刘孝孔董事长始终高度重视“以奋斗者为本”。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要让那些奉献者、奋斗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床垫文化”“台灯文化”、以矿为家,要让老黄牛似的干部职工既有名又有利,不能让“雷锋”吃亏,不能让“焦裕禄”穿破袜子。要发挥正能量的强大影响力,让投机取巧、花拳绣腿者没有市场,让“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失去存在的土壤,在临矿树立真正的公平正义,形成崇尚实干、尊重奋斗、推崇奉献的新风正气,开展“寻找临矿的奋斗者,为奋斗者画像”活动,建立以奋斗者为本的共享发展机制。

(三)要抓好人力资源管理

华为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行好“三通道十二台阶”,要选才、用才、容才、育才,培养临矿的“企业家”。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晋升机制,给人才以更畅通的晋升通道,让人才成为助推集团发展的新动能。人才的成长速度,决定团队的成长速度,团队的成长速度决定企业的成长速度。要建立、建强管理者队伍,更新选人用人观念,不拘一格用人才。还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人才。尤其是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扑得下身、受得了苦的实干型人才和奋斗者,要及时发现、精心培养、敢于使用。坚决推进干部队伍尤其矿处级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以非常手段尽快弥补干部的断层,让一批奋斗者、年轻人脱颖而出。我们要敢于提供位子、搭建舞台,对新思想、新作为、新探索,要多鼓掌、多肯定。对于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要坚决改正,也要有容人之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做好容错纠错,避免“一棍子”打死。

(四)必须增强员工的学习力

在愈演愈烈的竞争浪潮中,没有学习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学以长识,学以启智,学以致悟,学以致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形成学习的自觉。集团公司要形成员工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要着眼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内容,把各项培训工作纳入计划管理的范围,培训内容和方式要切实可行,效果可视,形成长效的、不断线的、持续性的员工培训管理提升机制。

(五)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平时只表现出实际工作能力的1/3,经过充分的激励,其潜力可以发挥到90%。因此,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激励,能使人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华为的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在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下,华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非常突出,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既节约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正向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

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喜好和专长,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将员工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用人所长,这同时也是尊重员工的体现。此外,我们还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相对于物质激励而言,精神激励的影响更加持久而深远。我们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感动临矿人物评选”活动,其起到了很好的精神激励作用。下一步,我们可以探索实施更具影响力的物质、精神正向激励机制。

三、做好科技防腐,革新纪检监察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临矿集团实施大数据和五大平台建设的大背景下,“科技防腐”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要做好顶层设计

在临矿集团实施大数据和五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对科技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有效嫁接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理念,及早发现廉洁风险点,及时预警预控,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扎实推进临矿集团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化水平。

(二)要明确防控重点

根据纪检监察业务实际和对以往信访处置的数据分析,确定四项费用、招投标、工程建设、合同签订、人才选拔任用、一把手权力运行、资金支付为防控的重点领域,个性化制定防控措施,设置风险预警提示,进行重点监控。

(三)要建立监控流程

要设定预警管控,将内部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数据化处理,设置固定管理流程,在关键节点设置限额,使程序具备自动闭锁功能,将审批手续不全、程序不合规、超额超限等问题进行自动阻滞,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大脑”。

学无止境。华为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大书,我们要不断研读,真正学懂弄通。要坚持以华为为师,以华为为标杆,矢志不渝地推进工业3.0+装备升级改造和大数据五大共享平台建设,全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让华为精神为“创新型临矿”建设注入思想活力,提供强大智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