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完美,很幸福:一个幸福主义者的育儿手记
62991500000009

第9章 曲项向天歌,就是伸着脖子向天空叫啊

妈妈从幼儿园接上小东东后,两人朝回家的公交车站方向走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路上小东东嘴里一直背诵着刚刚从幼儿园学的诗句。

妈妈也很高兴地和小东东一起背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公交车来了,小东东和妈妈上了车,坐在前边的一个双人座位上。

小东东继续小声地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妈妈打断小东东,问:“‘曲项向天歌’是什么意思啊?”小东东想了想,摇了摇头。

妈妈思忖片刻,竖起自己的一根手指,问小东东:“你看我这个手指很直吧?”

小东东点头。

妈妈把那个竖起的手指头弯了起来,问:“那这回还直吗?”小东东说:“不直了,弯了。”

妈妈说:“对,用‘弯’可以组成一个词,是‘弯曲’。”

小东东听明白了,继续点头。

妈妈用手摸着小东东的脖子问,“这个部位叫什么啊?”

“叫‘脖子’啊!”

妈妈说,“对,但如果用一个字叫它,就叫做‘项’。”

小东东完全听明白了,使劲儿地点头。

妈妈接着说,“鹅的脖子很长,它在水里欢快地游着,高兴了就对着天空唱歌。”

小东东把妈妈刚才的各种解释连在一起,接过妈妈的话说,“曲项向天歌,原来就是伸着脖子对着天空叫啊!”

妈妈被逗笑了,说:“对啊!你觉得美不美啊?”

小东东说,“还算美!”

从此,只要妈妈带着小东东去家附近的公园里游玩,看到湖泊里的鹅游来游去,小东东都会大声说:“你们曲项向天歌啊!”鹅好像听懂了似的,伸着脖子对着天空叫上几声。

周末小区的中心花园里,聚集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玩。家长们会让孩子背诵唐诗,看谁家的孩子背得多、背得好。妈妈没有让小东东“表演”这个,也从不要求他死记硬背任何一首诗,她觉得如果不真正理解诗词的内涵,即使背下来,也不一定能长久记住,更不会使用,那和没记住一样。

在小东东成长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接触到那么一两个成语典故。妈妈从不嫌麻烦,总是用当时他能听懂的词语将这些典故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直到这个词语被他完全掌握。但小孩子接触和能理解的词语毕竟有限,有时会遇到用语言怎么也解释不清楚的境况。这时,妈妈就会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描述,或是画画,直到孩子完全理解为止。

难怪,小东东小学开始写作文时,老师总是惊讶于他怎么会有那么庞大的词汇量,很多词语还没有学到就被他精准地用上了。原因就是那些词汇早已被小东东彻底领悟理解了。

写给妈妈们:

语言其实很简单,正常发育的儿童都会逐步掌握它,然后使用它沟通生活和学习。语言又很不简单,很多人走向工作岗位后,会有很多关于语言的感触:我的口才不好、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限……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我们不需要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为语言文字大师,但能够将自己的内在价值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得恰如其分,还是必要的。

从小训练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使用恰当、规范和简洁的语言与外界沟通是很重要的。

如何从小训练孩子具有这样的能力取决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还有理解性地精读、不放过生涩的词语、理解性地背诵古典诗词,这些都会让孩子的语言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尽早接触古典诗词的必要性。但请一定记住,让孩子多记住几个成语和典故不是根本,最重要的是让他真正理解消化,方能体会其中的美好和绝妙。也只有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才会在写作中用到,在说话中用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必定会对中国文字和语言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