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夜浊而心清
63118000000205

第205章 如来佛祖的的“贪嗔痴爱恨情仇”

寻找真爱,不能不学佛;但要想成佛,要舍弃爱情!

释迦摩尼,是一个统治者的儿子,所以他的命运早已注定了,那就是被称为“权力”的命运。

在驱虎吞狼的政治主导下,释迦摩尼幼年丧母,从小就很明事理,父亲的政权朝不保夕,他学会了在政治斗争中明哲保身。在优裕舒适的成长环境下,成为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但同时也郁郁寡欢.......

释迦摩尼忧国忧民,有着慈悲的心怀。某一日,他从东门出游见到了老朽不堪的老人,便体恤老人;他从南门出游见到了无药可救的病人,便救治病人;他从西门出游,见到了惨不忍睹的死人,便悲痛欲绝;当最后他从北门出游,看到出家的小沙弥,无牵无挂,便决心出家......

释迦摩尼拒绝了父亲的威逼利诱,坚定寻师觅道的决心。他不仅悟出了“无所有处定”的自信心,那是“随遇而安下,内心有栖息的地方”的自信,又初涉“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平常心,但还是没有能够明白人生的意义。于是,他开始苦行,经受肉体的折磨和心灵的摧残,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脱,觉得做得还不够,于是便有些失望......

他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就拖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来到尼罗禅河沐浴,遇到了放牧的女子牧女苏耶妲,有些放纵,接受了她供养的乳糜。他的信徒失望了离开了他......

释迦摩尼放纵了自己,放弃了苦修,成为了贪图享乐的佛陀。他的心魔开始慢慢地成形,视为“十魔军”(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荣誉与非正名声;贡高我慢)。

释迦摩尼,开始顿悟。他由“四谛”而悟;或由“十二因缘”而悟;或“四禅”中得“三明”而悟,那不过是有关于缘起,有关于寂灭!

释迦摩尼,用智慧,战胜了“十魔军”......

释迦摩尼沉迷于佛法奥秘之中,不愿说法,于是以婆罗门教(梵天王)的上帝劝请佛陀,承诺了佛教的主导地位。

释迦摩尼开始游行,与外道郁婆伽诡辩,坚持自己“无师自通”。他想寻回自己的“五比丘”,用自己的佛法和耐心,给他们一一指悉,终于在鹿野苑“初***”......

释迦摩尼,让很多人皈依了佛门。

佛祖悟道后,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能力。为了他的佛法能被世人理解和接受,他便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

舍卫城教化,新教的崛起,伴随着旧教的灭亡。佛祖被辱骂、被陷害。有了波斯王子的皈依,和慕名远道而来的信徒。他被千夫所指,坚持自己“贪嗔痴爱恨情仇”的佛法理论。于是,他的佛法开始慢慢地被颂扬起来......

佛祖的晚年颇为不顺。僧团分裂、双贤弟子入灭、释迦族被吞并......

佛法“尚依革纽相助,勉强而行”,而佛祖,于八十岁,在生命的最后旅途,涅槃!

涅槃,然后重生......

于西方极乐世界,成为如来佛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没有佛祖,就不会有《西游记》,就不会有齐天大圣孙悟空,也不会有天蓬元帅猪悟能,更不会有卷帘大将沙悟净,还有玉龙三太子白龙马!

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为了打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以王母娘娘整座蟠桃园为代价,请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如来传经需要钱,讲经需要钱,不给钱就传无字经,从玉帝那里索要了高额的出场费!

唐三藏,对脚下的蚂蚁心怀怜悯之心,在九九八十一难的旅途中,不是他的慈悲成就了他,而是他在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的选择。他在荆棘岭悟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证明他不再回避爱情,他看到了荒郊野岭里的草木,没有听老天爷的安排,在蓬蒿里默默无闻地存在。微少草木不甘心命运的安排,志存高远,修炼成人,有了人类的情感,比如爱情、友情、亲情,因此断送了来之不易的性命。唐僧敢于直面爱情,托物言志,终于“人心如花木,皆向阳而开”!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玉帝却对他百般容忍,除了玉帝对天地有敬畏之心外,孙悟空至始至终对天地怀有敬畏之心。孙悟空是不甘被世俗的功名利禄遮望眼、不畏强权的新事物,而玉帝,是求新求突破的旧事物。因为,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所以能够“求同存异”!

猪悟能原是天蓬元帅,是紫薇大帝的部署,有北斗七星的希望。追过嫦娥,触犯天条被贬凡间,投错了猪胎,在高老庄上演了“猪八戒背媳妇”的耻辱,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而龙族龙王,为了“水”的权力,架空了猪悟能手下几乎所有的权力,让天蓬元帅成为了光杆司令......

沙悟净为了追求纯粹的“净”,玩起了“自黑”。他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还很有效率地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任劳任怨,不怕自黑,敢于自黑,成就了一代高手风范。但到最后才发现,只有最纯粹的黑暗,才能得到最纯粹的洁净!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宫三台子,因为骄纵跋扈,烧了玉帝的夜明珠,被慈悲心肠的观世音菩萨所救,混进西天取经的队伍,成为唐僧的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终于超越凡龙,吃了金身正果。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成为龙的图腾。

其实,所有人都被骗了,龙王是他,是火龙,他擅长推敲每一个细节,玩弄人心于股掌之中,有苦肉计,任劳任怨只是假象,龙王的寿元太长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旅途,估计连龙王的一个打盹的时间都不到。于是,进入了龙的纪元,在龙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战争,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业火缠身,只能荼毒生灵。而要想和平,除非龙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龙王的体制内,人类很难有未来......

聊完了佛祖棋下的“西游记”,再来聊聊佛祖的虚伪!

佛祖其实有过爱欲,但为了成佛,抛弃了自己的妻儿,甚至放纵过自己,但要想成佛,要舍弃爱情,所以苦行禁掉了对女人的“欲”,所以才有了一丝成为佛的可能性,成为了“浴佛”。但寻找真爱,又不能不学佛,所以爱情往往很矛盾,佛祖往往很矛盾。为了掩饰自己的爱欲,又说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言,揭示了“男儿本色”的现实,可能女人更好色,只不过没有男人说,因为男人好色,所以美丽的女人值得同情.......

佛祖说“前生”有因果报应,比如上辈子是无恶不作的坏人,下辈子会沦为“牲畜”。但又存在“好人不长命,坏人祸千年”的悖论。这世道人人争做坏人,而“十八层地狱”又不能够惩戒,所以这个世界只能变得越来越坏,而不会再有任何人敢说半个“不”字!

佛祖有“割肉喂鹰”的故事,但佛祖就是在“作秀”,还说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鬼话,其实只不过是“自己设立的假想敌,自己打败的假想敌,而且置自己于不败之地”,有点假慈悲的嫌疑!

佛祖戒贪,但是人人都很贪婪,禁贪的方法没有结果。而且佛祖传经需要钱,讲经需要钱,不给钱就传无字经......佛祖本身就很贪,还戒贪,其实只不过是戒别人的贪婪,自己还是很贪,所以很虚伪!

佛祖说“酒肉穿肠肚”,但内心又无比自得地说“美酒心中留”,真是“酒后吐真言”!

佛祖说众生皆苦,所以普渡众生,又劝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没有什么用。于是见惯了生离死别,于是超度众生,绝望到成为一个来自地狱的“阿修罗”,终于屠戮众生......

佛祖于菩提树下静坐悟道,顿悟“性空缘起,一切唯心”的人生哲理,那是寻找真心,证明真心的过程,必须是自己“开悟明心”才能观察到真心体性,不必纠结“小乘”的真心,又有“大乘”证明真心非虚妄的支持,才有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的总结性概括。但又有矛盾: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唐代诗人惠能的《菩提偈》中的“菩提本无树”,是佛祖的“身是菩提树”,又说是“菩提本无树”;然后“明镜亦非台”又是“心为明镜台”,又变为“明镜亦非台”;紧接着“佛性常清净”,成为了“明镜本清净”,又变为了“本来无一物”;最后“何处有尘埃”,变为了“何处染尘埃”,又变为了“何处染尘埃”.......真是处处矛盾,处处自圆其说,处处是因果轮回,处处是“见招拆招”.......

在世界末日来临时,生灵涂炭,万事万物都将停止运行,而黑暗将会降临。一切都很安静,一切看上去好像都很正常的样子,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其实万事万物内心深处已经埋葬了恐慌、害怕、悲伤和绝望......

“命运”是万事万物的命运,很难去改变“命运”的安排!

没有了星星,也不会没有希望,希望就在不远方,可能不是北极星的眼泪,而是不为外物(世界之内)所惑,追求自己的本心,一定要求新,向“世界之外”探索“宇宙”的奥秘!

因为“命运”,是我们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没有谁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除了我们自己!

我命由我不由天!

坐禅,不仅要做到内心平静如湖面,还要想怎样才能成为那泛不起涟漪的湖!

修佛,其实就是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