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的第一本阳光心理学
6360200000011

第11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2)

一直高高在上的维多利亚女王每天都忙着处理国家事务虽然她与丈夫阿尔贝托的感情还算和谐,但有时候也会发生不快一天,王宫为了接见外宾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女王始终都在忙着接见外宾与王公贵族,没有时间理会自己的丈夫阿尔贝托看了非常生气,就悄悄走掉了女王觉察到了,但无法从宴会中脱身,一直等到宴会结束之后才急忙向丈夫解释走到阿尔贝托的门前,女王敲了敲,里面问:“谁啊?”维多利亚在外面生硬地回答:“我是女王!”女王见阿尔贝托未开门,就悻悻地走了可是,她有些不放心,于是又折回来了,又一次敲了敲门阿尔贝托又问:“谁啊?”维多利亚和气地回答:“我是维多利亚”不过,阿尔贝托还是不开门女王非常生气,心想:“你怎么敢让我吃闭门羹呢?”因此就愤愤地离开了但她又想了一下,认为这样不妥,就又返回来了,重新敲门阿尔贝托的问话仍然冷冷的:“谁啊?”维多利亚柔声地说:“你的妻子”这时,阿尔贝托马上就把门打开了……人为何会存活在世上?答案并没有确定,可确定的是,我们不只是为了吃饭而活着,我们还需要被他人关爱和尊重谁也不会想到至高无上的维多利亚女王也会有吃闭门羹的时候原因就是不管是谁,都希望得到平等对待与尊重维多利亚的故事再一次表明,任何一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人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何实现自我超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它包括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等那么,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能够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与缺陷,而不会为这些缺陷而忧心忡忡当然,对于可以改造或可以调整的不足与缺陷,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对那些不可改变的不足与缺陷,能顺其自然,不会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过不去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具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不会装假或做作,行为坦诚、自然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能够对周围现实保持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力,充分地体验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不因事物的重复出现而习以为常,失去敏感,相反的,要对每一个新生儿、每一次日出或黄昏,都像第一次见到时那样新鲜,那么美妙对人充满爱心你所关心的不仅局限于朋友、亲属,而是扩及全人类要把帮助穷困受苦的人视为自己的天职,具有同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难的强烈意识,千方百计为他人着想要把自己从满足自身狭隘需求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处事幽默、风趣善于观察人世间的荒诞和不协调现象,并能够以一种诙谐、风趣的方式将其恰当地表现出来但绝不能把这种本领用之于有缺陷的人要对不幸者寄予同情认清不同角色下的“核心需求”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个人需求因在工作、生活、家庭中角色不同,会有极大的复杂性,我们要清楚自身不同角色下的不同需求,才能平衡心态,有的放矢这就犹如自己在很渴的情况下,却只吃充饥的饭菜,到头来只会“噎住”自己我们假设一例:某人是某大学教授,硕士毕业,是家中独子,已成婚那么,他的核心需求在单位及工作中为尊重需求,在生活中为认可需求,在家庭中为安全需求也就是说,在学校中他是行家,是教授,需要的是尊重,在生活中他是朋友、同学,需要的是认可,是赞扬;在家庭中他是父亲、丈夫、儿子,他需要的是家庭稳定,生活有保障如果他未能认清自己不同角色下的不同核心需求,会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情景一:将生活中社交需求带至家庭中,一味要求家人给予认可的感觉,这样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不畅,性格敏感,家庭矛盾频发道理很简单: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地方,家庭成员不能满足他的社会需求情景二:将学校中的尊重需求带至生活中,一味追求尊重的满足,对同学、朋友颐指气使,这样就会和朋友、同学渐渐远离道理也很简单:朋友、同学不会去满足他的尊重需求由于他未能认清不同角色下的“核心需求”,而一味地去追求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在很多地方焦头烂额,影响正常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生活中的不同需求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人的不同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个体需求,把理解他人和关心他人做到位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3.解脱自己,昂首前行(吞钩现象)

生活中的我们都曾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就像人生中的钓钩,我们一不留神儿就会咬上,不断的负痛挣扎只会越咬越深,却始终无法摆脱这枚“鱼钩”日后我们又被同样的过失和错误绊倒,但内心深处仍残留着以前“鱼钩”的遗骸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吞钩现象”吞钩现象的启示“吞钩现象”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他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住钓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会疯狂挣扎但结果往往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即使鱼儿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不会轻易从嘴里掉出来由此,阿德勒提出了一个与此很相似的心理概念,即“吞钩现象”这与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

一个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许多挫折,感受无数的苦痛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跳出困境困境就如“钩”,“吞钩”以后,虽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脱钩”,最终,不仅得不到解脱,反而越陷越深鱼儿重复吞钩是生存本能的驱使,然而作为高智商的人类,为什么也摆脱不了“吞钩现象”的重复出现呢?原因是不管多么高明的人,只要你生活在现实当中,就难免会出现过失和差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面对挫折,有些人始终摆脱不了失败的阴影!

无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看透、看明白,不能正确对待在处理事务中发生的过错,合理处理矛盾事务,在失败中越陷越深,节节败退“吞钩现象”使人不能正确而积极地处理失误,自责和企图掩盖失误,造成难以磨灭和不可避免的重复的伤痕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悲剧,往往都是因我们无法摆脱咬中的鱼钩,放不下手中已经拥有的美味所酿成的(故事背后)

约翰开车经过荒郊野外时,车突然间抛锚了当他要打手机求救时,手机电池竟然也没电了四周非常荒凉,他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不得已,约翰只好走路去求救走了五六个小时以后,天已经黑了,但约翰仍然没有见到半个人影,他越走越害怕,心想:这下可完了正当他绝望得不知如何是好时,突然发现路旁停着一辆旧自行车他跑过去试骑了一下,发现性能还不错,于是开始骑着自行车走一个小时后,他终于到达了一个村庄这件事之后,约翰认为自己应该随时准备一辆自行车,于是,他特地买了一辆能附载自行车的休旅车,每次开车都随时载着自行车别人不解,他就告诉对方自己的经历许多人听后,对他的做法都不能苟同,认为他是被吓傻了看完这个故事的人,或许也会认为这个人不知变通、很愚蠢可是转念想想,人生其实不也是一样吗?许多人在遭遇失败、挫折和磨难后,非但不去尝试平复伤痛,反而像约翰那样,在过往的事件里不停地绕圈,以致伤痛日益加剧,深深地刺入心灵,最终使自己的生活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吞钩现象的精神治疗“吞钩现象”是神经高度紧张、情节反复厮磨的结果面对这种吞钩式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该避免过失、屈辱和失落等这些事情破坏和改变人性,这也是避免心理疾病出现的目的正确对待阴影个人对生活有顺应不良的心理困扰,就会把埋藏在潜意识深层的阴影激活,制造过失这就是说:一个人感到活得不顺心、不开心的时候,特别要警惕潜意识中压抑的阴影,即野性的冲动,以防止出现过失后无法挽回的伤害和痛苦正确对待过失阴影总是通过过失表现出来的无论出现什么偶然的、突发的过失,从心理学角度讲,都有它的必然性、自发性一个商人投资股市破产后,逢人便说:“我过去总以为破产是电视剧中和别人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没想到我也有破产的时候啊”这说明,人的出错和过失,都无法预言出现过失,首先自己要与自己和解,其次人与人之间也要学会谅解和宽容正确评价过失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本是不重要的,说到底最重要的乃是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创造一切”认为某些“重大事件”比生命还重要,都是精神走火入魔造成的心理迷狂著名思想家迪斯累利也曾说:“重要的事情并非重要到不能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也并非就像看上去那么不重要”生活中出现了过失,关键在于我们的评价正确对待人生心理学把追求事业的成功视为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志人生的价值不仅在道德的完美,更在于生活的成功生活上不成功的人即便是道德最完美的人,最终也会被生活所抛弃那些把全部心思放在以前的过失方面的人,都是没有事业心、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只有生活有大目标,精神有大追求的人,才会从“鱼钩”中挣脱心态平衡的秘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的苦痛就是一个硕大的“钩”,在苦痛面前努力挣扎、抗争,其精神可嘉,方法却不可取相反,知道自己已经“吞钩”,既不要怕痛,也不要一门心思去挣脱,而是剔除急躁心理,静下心来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然后找一个突破口,也许一下子就会挣脱鱼钩历史上“挣脱鱼钩”的现象不胜枚举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兵折将,狼狈大败,他却以“胜败乃兵家常事”之心态,来安抚群臣、鼓舞士气,屯兵买马,重振旗鼓,以图再战,最终统一了北方地区前车之鉴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悲观失望、斗志的丧失、精神的委靡、价值观的偏颇要想人生有所成就,只有正确避免“吞钩现象”,使自己的心态放平衡,敢于面对挫折,抖擞精神,昂首前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放慢生活节奏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甚至可以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闲散并不等于无聊,无聊才没有意义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己,要想到人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勇于面对现实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某些的确不能办到的事务中,坦率地说一声“不”比硬撑着要轻松得多交流或倾诉推心置腹地交流或倾诉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而且更能使人精神舒畅,愁烦尽消,故不妨多找朋友聊聊天乐观对待人生心中要想着: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过来了,那么今天及以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豁达、开朗、乐观一些,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消除精神紧张,同时也对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