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聊斋的狐鬼世界(大家小札系列)
63607300000001

第1章 序

我很喜欢《聊斋志异》,尤其是其中的那些名篇。一是文笔的优美;二是作者蒲松龄构思的细腻;三是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聊斋志异》的文字非常美,经得起一遍遍的阅读。蒲松龄的诗歌功底很深厚,影响到小说对人物,尤其是对女子的描写,影响到小说中意境的渲染。与此有关,他的骈文写得很漂亮,文采飞扬,兼有诗歌的美丽和散文的流畅。《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除了文言的精炼之外,又从日常口语中吸收了很多灵感,加以提炼。不是口语,胜似口语。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传神。蒲松龄的构思非常巧妙,不管情节如何离奇,他也要让它合情合理,不让它有一点勉强的地方。这是蒲松龄非常坚持的地方。他的构思非常的细腻,我们必须仔细地阅读,才能体会到他的匠心独运。虽然蒲松龄从史传文学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譬如说,他写人物,往往笔头跟住人物的命运不放,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如他对人物的刻画,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这也是受了史传的影响。但是,蒲松龄的写法与史传又很不一样,譬如他在故事的开头常常并不对人物作全面的介绍,而是简单地点出几处,在情节的展开中再逐步地进行深入的描写,并与开头的强调进行呼应。《聊斋志异》对弱势群体的呵护同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无需多说,人们从《席方平》《促织》《梦狼》等作品中可以体会得到。

蒲松龄在科举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怀有绝世之才的蒲松龄,竟以秀才终身。他的坎坷,超过了吴敬梓笔下的周进和范进。这是蒲松龄一生的屈辱和痛苦。这一点在《叶生》《司文郎》等作品中获得了淋漓尽致的抒发。这位天才的小说家把最大的轻蔑送给了科场的试官。

读古代的名著,就是与古人,与古代文化的优秀代表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我们不但获知了很多有关古代的历史知识,而且被他们的痛苦和不幸所感动,被他们的思想所启发,被他们的气质所熏染。

本书是我阅读《聊斋志异》的点滴体会,不一定准确,不一定高明,愿与同样喜欢这部名著的读者交流共勉。

2019年4月张国风于北京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