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曾国藩家书
6606200000064

第64章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八月十四日发第九号信,至十七日接到家信第七第八二号,欣悉一切。

左光八为吾乡巨盗,能除其根株,扫其巢穴,则我境长享其利,自是莫大阴功。第湖南会匪,所在勾结,往往牵一发而全身皆动。现在制军程公,特至湖南,即是奉旨查办此事,盖恐粤西匪徒穷窜,一入湖南境内,则楚之会匪,因而窃发也。左光八一起,想尚非巨伙入会者流,然我境办之,亦不可过激而生变。现闻其请正绅保举,改行为良,且可捉贼自效,此自一好机会。万一不然,亦须相机图之,不可用力太猛,易发难收也。

公议粮饷一事,果出通邑之愿,则造福无量。至于帮钱垫官之亏空,则我家万不可出力。盖亏空万六千两须大钱三万余千,每都畿须派千串。现在为此说者,不过数大绅士一时豪气,为此急公好义 之言。将来各处分派,仍是巧者强者少出,而讨好于官之前;拙者弱者多出,而不免受人之勒。穷乡殷实小户,必有怨声载道者矣。且此风一开,则下次他官来此,既引师令之借钱办公为证,又引来令之民帮垫亏为证,或亦分派民间出钱帮他,反觉无辞以谢。若相援为例,来一官,帮一官,吾邑自此无安息之日矣。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此事若各绅有意,吾家不必拦阻,若吾家倡议,则万万不可。且官之补缺,皆有呆法,何缺出轮何班补,虽抚藩不能稍为变动。澄弟在外多年,岂此等亦未知耶?朱公若不轮到班,则虽帮垫亏空,通邑挽留,而格于成例,亦不可行。若已轮到班,则虽不垫亏空,亦自不能不补缺。间有特为变通者,督抚专折奏请亦不敢大违成例。季弟来书,若以朱公之实授与否,全视乎亏空之能垫与否,恐亦不尽然也。曾仪斋若纱革职,早不复能空补子,若系大计休致,则尚可穿。

季弟有志于道义身心之学,余阅其书,不胜欣喜!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吾弟诚有志于此,须熟读《小学》 及《五种遗规》二书。此外各书,能读固佳,不读亦初无所损,可以为天地之完人,可以为父母之肖子,不必因读书而后有所加于毫末也。匪但四大古诗,可以不看,即古文为吾弟所愿学者,而不看亦是无妨。但守《小学》、《五种遗规》二书,行一句,算一句,行十句,算十句,贤于记诵词章之学万万矣。

季弟又言愿尽孝道,唯亲命是听,此尤足补我之缺憾。我在京十余年,定省有阙,色笑远违,寸心之疚,无刻或释。若诸弟在家,能婉愉孝养,视无形,听无声,则余能尽忠,弟能尽孝,岂非一门之祥瑞哉?愿诸弟坚持此志,日日勿忘,则兄之疚可以稍释,幸甚幸甚!书不一一,余俟续具。

国藩手草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注释】

急公好义:指热心公益,见义勇为,乐于助人。

《小学》:在古代是指古汉语文字学。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八月十四日寄出第九号信,到十七日收到第七号和第八号两封家信,已经看过了。

左光八是我们家乡的大强盗,若是能铲草除根,扫其巢穴,那么我们那里将长期太平,自然是莫大的功德。不过湖南的匪徒,相互勾结,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制军程公特意赶到湖南,就是奉旨查办这件事,大概是担心粤西的匪徒到处流窜,一旦进入湖南境内,湖南、湖北的匪徒,一起兴风作浪。左光八一伙人,并不是特别大的团伙,我们当地处理的时候,也不要过于偏激以至于生变。现在听说他正在请乡绅保举他,弃恶从善,还可以捉贼立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不行的话,可以智取,不能用力太猛,不然的话结局难以收场。

公议粮饷一事,如果真是出于地方百姓自己的意愿,那真是造福无穷。至于出钱帮忙垫付官府的亏空,我们家千万不可出力。官府一共亏空了一万六千两,需要筹集三万余千大钱,几乎每一家都要摊派一千串。现在说这些话的人,不过是几个大绅士,他们也是一时冲动,说了这些豪气的话。真要是将来各处摊派,巧言话语的人、富有的人出得少,还在官前讨好;笨拙的人,穷人出得多,还不免受人勒索。穷乡僻壤的小户人家,肯定要怨声载道。这种风气一旦开了先河,那么下次别的官员来这里任职,也会引用师令之借钱办公的例子,举出让百姓帮助垫付亏空的证据,或者是分派民间出钱帮他,到时候就没有什么理由来拒绝他了。就拿援助政府亏空这件事来举例子,来一个官员,帮一个官员,我们家乡从此将会永无安息之日。

凡是办公事,都需要深谋远虑。这件事若是各乡绅有意为之,我们家也不拦阻,但是我们家出面倡议,则万万不可。并且官员的补缺,都有一定的章法,哪个官位缺出由哪一班去补,就算是抚藩也没有权利做变动。澄弟在外这么多年,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吗?朱公如果是没有轮到班,就算是大家帮助他将亏空垫上,地方百姓都竭力挽留,但是按照规章制度,也不可能让他留任。如果正好轮到他的班,就算是不帮他垫付亏空,也不能阻止他补缺上任。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变通的,需要督抚写奏折请皇上决定,绝不可能自作主张,违章办事。季弟来信说,朱公能否被授予职位,全看亏空能不能垫付上,恐怕没这么简单。曾仪斋如果是被革职,那就不能参加补缺,如果是考核中退休的,还可以补缺。

季弟有志于钻研道义身心的学问,我看了他的信,不胜欣喜!凡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与读书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弟弟若是真的有志于此,应该熟读《小学》和《五种遗规》二本书。除此之外的各种书,能读最好,不读也没关系,照样可以做天地之间完美的人,可以做父母的肖子,这些都不会因为读书而增加丝毫。不但四大古诗可以不看,就连弟弟愿意学习的古文,不看也没有关系。只需谨守《小学》、《五种遗规》二本书,做到一句,算一句,做到十句,算十句,这样做比记忆咏诵的学习方法强千万倍。

季弟又说愿尽孝道,听从双亲的教导,这尤其能弥补我的遗憾。我在京十几年,回家省亲的次数有限,远离父母的音容笑貌,心中的内疚,无法释放。若是诸位弟弟在家,能方方面面的孝敬好老人,那么我在外面尽忠,你们在家忠尽孝,这岂不是我们家门上的吉祥的征兆吗?希望诸位弟弟将这个志向坚持下去,日日勿忘,那么兄长我内心的愧疚就可以释放出去了,真是太好了!不再写了,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

国藩手草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