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33

第33章 杨俊生“虎穴”巧侦察

红都瑞金的合龙乡田背村是中央苏区较早进行土地革命的地方,至今那一带群众还传唱着这样一首民歌:

田背农民真正行,红皮红骨又红心;

一日打了三四仗,白匪烧杀不灰心;

白匪烧杀不低头,坚决斗争又同心;

不怕敌人烧杀抢,消灭白匪才甘心。

民歌的大意记载了田背村农民暴动的光荣历史,表达了田背人民积极参与土地革命的坚强决心。1930年农历十月初四,田背村农民协会在******的策应下,举行了震惊合龙的农民暴动,打了6户土豪,缴到了12支枪,分了田,掌握了印把子,成立苏维埃政府。暴动的胜利使全村广大贫苦农民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这时瑞金县其他村的土豪劣绅个个惊恐万分,他们赶紧收买地痞流氓,购买枪支,勾结土匪、民团和国民党军队,企图扑灭田背村农民的革命烈火。离田背村20里路的地方恰巧驻有国民党黄日雄的一支部队。暴动10天后,在田背村外逃地主重金利诱之下,黄日雄答应围攻刚刚成立的田背村红色政权。

得信后的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领导,马上商量怎样提前拔掉这颗钉子。由于不了解敌军的具体情况,会上决定派人化装深入敌营侦查,摸清楚有多少兵多少枪支。

正当苏维埃主席要指派侦察员时,突然听得一声稚嫩的童音:“我去!”参会人员全都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村儿童团长杨俊生站起来,举起右手,一脸严肃地报名要求参加执行这个任务。

苏维埃主席不禁哈哈大笑,几步走到儿童团长杨俊生面前,拍着他的头说:“你太小了,才14岁。再说你没进过学堂也不会数数呀!”

“我不小了,都14岁了。我虽没进过学堂,但也会数数,能数到1000以上呢。”杨俊生一时急红了脸,大声争辩着,“再说,派我去侦察,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小孩不会引起白军的注意。还有,我是儿童团长,团长嘛应起带头作用……”

大伙儿都笑了。笑过之后,苏维埃主席觉得杨俊生所说很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由杨俊生前往敌驻地侦查。

杨俊生用锅底灰涂在脸上,戴了顶破斗笠,十足的叫花子形象。他一路走,一路玩,走到太阳快下山时,才到达敌军驻地刘屋村。

杨俊生悄悄地溜进白军驻地,刚好白军开饭,他就趁机靠过去,装出一副可怜相望着他们吃饭。一个好心的白军给他舀了一勺子饭,他便找个有利的地方,边慢吞吞地吃,边双眼向白军看,数起了白军的人数。饭吃完了,白军数也数完了,一共有260人。

此时天已黑了。可是杨俊生不放心,怕数数有误,就干脆找了一把稻草,睡在敌人看不见的墙脚下。次日清晨,白军列队操练,他们都把枪支带出来,围堆拱放在操场上。杨俊生便暗中认真反复地数,20支一堆,一共13堆,260支枪,与人数相等。而且看到白军是在一个大祠堂里进出,知道他们住在那里。祠堂后面有一座小山,山上有路直通外面。

经这么仔细侦查,他弄清了人员、枪支、敌情、地形。

杨俊生得到确实数字后很快回到田背村,及时向红军首长和村苏维埃政府汇报。红军首长摸着杨俊生的头说:“机智灵活,侦察的情况很详细,是块红军侦察兵的料子。”苏维埃主席也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不愧是儿童团长,不错,任务完成得很好。”

次日凌晨,由杨俊生带路,红军的一个营和几十名暴动队员直奔刘屋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白军驻地。天刚放亮,红军便开始围攻,枪声一响,白军惊醒,仓促应战,两个小时后,一个营的白军,除死伤外,全部成了俘虏,缴枪260支,与杨俊生侦察情况相符。

在庆功大会上,红军首长和苏维埃主席,又着重表扬了杨俊生,说他人小胆大心细,机智勇敢。会后,苏维埃主席找到杨俊生,提出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想法。杨俊生对这突如其来的喜事,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呆呆地看着苏维埃主席。立在旁边的党支部书记以为他不懂,马上说道:“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长大些就是共产党员。”杨俊生笑着不停地点头。就这样,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从此,他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夕,参加了红军,被编入少共国际师,成为一名营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一名红军优秀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军长、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北京********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廖文胜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