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48

第48章 红军龙冈活捉张辉瓒

张辉瓒,1885年生,湖南长沙人,字石侯。湖南讲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赴德国考察军事。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后任第二军副军长、代军长。1928年10月,第二军缩编为第十八师,张辉瓒任副师长。次年入赣,兼任南昌卫戍司令,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1000余人。1930年任陆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参加******发动的第一次“围剿”,任中路右纵前线总指挥,率第十八、第五十师进攻红军。12月30日,在永丰县龙冈乡被俘,翌年1月28日,在东固万人公审大会上被愤怒的群众处决。张辉瓒是红军在江西俘虏的第一个国民党将军,而且张辉瓒被俘时军衔为中将师长,也是在江西俘虏的国民党最高级别的将领。

1930年12月初,******到南昌,召集党政军高级官员,举行“剿共军事会议”,亲自组织军队向赣西南苏区和******、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进攻,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行营主任,统一指挥10余万兵力“围剿”。

这次红军打的是一次有准备之仗,从11月1日开始,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主动放弃大部分苏区,而计划在赣江东岸同国民党军展开决战。因此,11月5日,除留下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江西岸监视敌军之外,******、朱德率领******、红十二军、红二十军和红三军团全军渡过赣江,驻扎于新干、吉水、永丰、安乐、宜黄、崇仁地区,做出向临川进逼姿态。

11月7日,鲁涤平下属第一纵队前进至袁水两岸,发现红军已转移,遂令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尾追红军东渡赣江,第三纵队沿赣江西岸溯流而上。红军于是再次转移,除留下红二十军迟滞敌军行动外,其余主力于12月1日转移到了黄陂一带。11月18日,敌军在赣江东岸扑空,因无法寻找到红军主力,改为就地巩固战果。

有鉴于此,******派出了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赴兴国东北,诱使国民党军西进,其余主力则准备转入反攻。

更可怜的是敌第十八师师长、前来苏区剿共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竟然被共产党的“富田兵变”给忽悠了。12月12日,红二十军发动富田事变后,宣布不再服从红一方面军指挥。张辉瓒得知此事后认为遇到了大好战机,加上误认为红军的诱敌部队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为红军主力,遂于12月16日下令各军向中央苏区实施向心攻击,并亲率第十八师进攻富田。

****率领的******开始准备的是攻击距离其集结地最近的敌第五十师,两度派遣部队诱战,但敌五十师持重不追,仍坚守源头城,这下“铁军”也没有了好招数。这时张辉瓒来主动配合了,亲率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离开了东固,向龙冈前进。红军总部立即决定转而攻击孤军东进的第十八师。

大战开始时,国民党军一线主力为5个师,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第十八、第二十八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垄,中路第五十师进至源头,右路第二十四师进至洛口,第八师先头进至头坡。

由于深入根据地,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又不断遭到地方红军和赤卫军、少先队的袭扰,国军士气低下,饥饿疲惫等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带给红军反攻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态势。

12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小布召开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主持大会,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主席台两边台柱上: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最后,他领着大家高呼口号:“勇敢冲锋!”“奋勇杀敌!”“多缴枪炮!”“活捉鲁胖子,打倒******!”

******甚至还有余暇在动员报告中逐条分析利弊,指出了歼敌制胜的六个条件:军民一致,人民积极援助红军;可以主动选择有利的作战阵地;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可以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拣弱的打;可以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再打;可以造成敌人的过失,乘敌之隙,加以打击。

朱、毛下令反攻,给****的指令是进攻龙冈以北的上固,****、罗荣桓按照军委指令,亲率******奔袭上固。急行军途中,侦察兵来报,张辉瓒师位于龙冈。****立即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签署了一则十分简短的命令:“上固无敌,敌在龙冈,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

****的命令简洁精练,近乎训词。该命令由参谋人员抄在一块门板上,竖在部队经过的路口,以便每一个士兵都能看见。指战员一望便知,张辉瓒所部肯定已被围困,遂士气大增,全军踊跃!

30日下午,****率领的******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几乎同时赶到了龙冈地区,而龙冈的张辉瓒师已经在竭力突围。借地利阻击并堵截敌军的红三军、红十二军已苦战一天,双方都是人困马乏之时,张辉瓒没想到没等来援军一兵一卒,却等来了红军的两支主力军。

其时龙冈地区大雾弥漫,数步之外即不见人影,敌军优势火力无从发挥,却只听得四面杀声连天,枪声遍野。张辉瓒哭天不应,叫地不灵,实在抵挡不住红军的三面夹击,突围成了溃败,指挥系统在混乱战中失灵,竟至全军土崩瓦解,战意顿消。

总兵力占优的敌军在这局部战场竟然成了以寡敌众,想拔腿走路却入地无门,士兵们只得纷纷缴枪,以求红军不杀。张辉瓒全军覆没,红军干净利落获胜,此役仅俘敌就达9000余人,这其中也包括前敌总指挥、师长张辉瓒。张辉瓒在自己的警卫营放下武器后,本来已经孤身逃脱,怎奈身体肥胖,无法攀行那坎坷的山路,只得钻入草丛中的一个土洞,但土洞过小,张辉瓒情急之下,把带有自己名字的大衣丢在了洞外。

下午4时半,战斗基本结束,红军清点俘虏兵,未见张辉瓒,红十二军一○○团团长寻淮洲,立即带领战士到万功山打扫战场,像扫地雷般地向前搜索。几个战士穿过一片茶林,见地上有件狐皮大衣,拿起一看,印有“张辉瓒”三字。于是他们兴奋地大喊起来:“大衣在这里,人就跑不远。肯定躲在哪个地方,仔细查看。”

土洞终于被发现,张辉瓒被扯着腿拖了出来,此时的他穿了件士兵衣服,大肚皮绷得紧紧的,但裤子是黄呢子,皱巴巴的,皮靴上尽是泥巴。

战士们厉声喝道:“你是什么人?快说!”

胖子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是个连长。”

“你哄谁?是连长为什么穿士兵的衣服?肯定是个伪装的大头子。”一个战士说。

另一个战士把呢子大衣甩在地上说:“这是不是你的?”

张辉瓒只得吞吞吐吐地答道:“是,是我的。”

“哈哈!你就是张辉瓒,想不到大师长还钻地洞。”

这时几乎漫山遍野都呼喊起来:“捉住张辉瓒了!”

没想到敌军战俘们见到他们的长官张辉瓒,纷纷骂他克扣军饷,有的竟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打他几个耳光。这时朱德赶到龙冈街,连忙劝阻,并吩咐松绑。朱德责问道:“国民党为什么要派十几万大军‘围剿’红军?你们十八师是怎样执行******旨意的?”

张辉瓒却傲慢地说:“你们红军要我出多少钱才放我?”

朱德斥道:“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你带兵侵犯根据地,革命群众决不会饶恕你。我们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在你自己的部队面前严厉公审你。”

******得知张辉瓒被擒,迅速从黄竹岭指挥所赶来,路上但见人群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活捉张辉瓒啦!前面捉到张辉瓒啦!”

张辉瓒在北伐时与******有过交往,又是湖南同乡,所以一见到******就先敬礼后打拱:“润之先生,久仰,久……”

******打断他的话,用幽默的语气嘲讽道:“总指挥先生,你是怎样指挥的呀?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你也太狠心了,到处说要剃掉****,想不到****今天剃了你的光头。”

“现在不能这样喊了,”张辉瓒羞惭地颤抖着说,“我无能,愧对党国,愧对百姓,现在任你处置。”战士们把他捆绑起来,押往龙冈街。

几天后,红军把张辉瓒押到东固。张部曾在这一带烧杀抢掠,百姓恨透了他们。现在抓到了这个恶鬼,个个要出口气。听说要开公审大会,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向东固涌来。张辉瓒被押上台,主持人宣布了他的罪状,群众纷纷叫喊着要杀他的头。公审大会结束后,张辉瓒被当场砍下头颅,用木箱装着,放在门板上,上面插着“打倒军阀张辉瓒!”“打倒******!”的标牌,从富水河随流漂入赣江,漂到吉安城。沿途群众见了,无不拍手称快。

1931年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在宁都黄陂村挥笔作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活捉张辉瓒,敲响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围剿”苏区红军的丧钟,迎来了土地革命的新高潮。

(范帆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