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1924
6691400000002

第2章 圣约翰之光

第2章 圣约翰之光

民国十三年正月初四(1924年2月8日),美国轮船公司的万吨邮轮圣乔治号在码头靠了岸,陈法罗孤身一人来到了上海……

一路风尘到达上海的陈法罗没有选择住旅馆,直接提着包袱直接去了圣约翰大学报考研究生和入学。

门房大爷倒看着这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挺养眼,毕竟178的个头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比较少见的,何况陈某人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当街一站还是相当有玉树临风的书生气质的,手里一把油纸伞一个小包袱,精气神俱佳。

门房老大爷以为陈某人不过是个外地来上海考学的青年,不过问题在,于圣约翰大学每年秋季才举行研究生招生和入学考试,现在是春节才过也就开学第一天,不属于招生时段,门房大爷倒是觉得有点可惜,这青年给人感觉就是一脸正气加稚气加清澈眼神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一丝智慧之光,偶尔在闪烁洞察秋毫。

陈少爷也知道现在不是招生时段,但要赶上5月份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时间其实已经相当紧张,报考圣约翰大学只是为了给自己渡一层圣约翰学生的身份,以方便他做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圣约翰大学的同学们将来也是他建立人脉关系的基础之一。

陈法罗终于还是考进了圣约翰大学,虽然校务主任马库斯。莱昂教授想用圣约翰大学是全程英语教学这个大杀器来让陈某人知难而退,却不料语言却正好是陈某人前世的强项之一,更何况陈法罗这身胚本来就是美国华侨的后代,在一番折腾之后,精通英日俄德西班牙意大利多国语言的陈某人用流利的伦敦腔英语深情朗诵了雪莱的不朽名作《西风颂》,瞬间征服了英籍校务主任:Make me thy lyre,even as the forest is: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

The tumult of thy mighty harmonies . 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autumnal tone,Sweet though in sadness.Be thou,Spirit fierce,My spirit!Be thou me,impetuous one!

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 . Like wither”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

And,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Scatter,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 . Ashes and sparks,my words among mankind!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O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事实上,能用英语流利的背出雪莱的《西风颂》,保守的估计圣约翰大学文学院2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部分基本能做到,但眼下这一个看上去脸上还带着一丝青涩外地考生,能用标准的伦敦腔声情并茂诠释和表达出诗人在西风颂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则完全出乎了莱昂教授的意料。

因为这个考题可是莱昂教授临时起意才出的,他作为临时考官问陈某人对圣约翰大学了解多少?

陈法罗自然回答诸如圣约翰治学严谨,以全程英语教学出名,并且在神学和体育以及课外活动多姿多彩方面名声在外等等毫无营养的答案。

接着教授用英语问了几个日常小问题,比如籍贯哪里家中有谁父母是否知道他来上海考大学之类,陈法罗倒也中规中矩的用英语回答了教授的问题。

有点意外的莱昂教授暗自琢磨,这青年看上去倒也一表人才,听起来家世也是清白,可会不会是像其他来报考的富家子弟一样,只是临时背了点日常对话的英语?陈法罗说自己是美国华侨宾大美术学院毕业!没准是吹的呢?!陈法罗出门压根就没带什么宾大的毕业证书。

要知道英语教育对中国彼时的知识分子而言都还是比较弱的学科,圣约翰历次招生往往报考的考生中国学和数学分数高的不少,而入学前英语水平就比较好的却不多,靠国学和数学两门课拉英语的分录取的人数不是个别现象。

很多外地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的青年学子往往会死记硬背一些应考科目,实际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掌握很有限,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学的非常吃力,不是跟不上数理化的教学进度,而是听不懂英文授课看不懂原版英文教材。很多南洋所谓华侨子弟马来语说的挺溜可英文的发音根本让人听不懂,莱昂教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陈,那你知道Percy Bysshe Shelley么?”教授用娴熟的英语问道。

陈法罗心中暗笑,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雪莱,这问题太简单了,“英国诗人雪莱,我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陈法罗也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哦?那你最喜欢他的那部作品?是《夜莺颂》么?雪莱的这首诗我最喜欢!”,教授紧接着问道,镜片后的眼神闪烁放光,似乎在不经意中散发出一丝狡黠的光芒。

“夜莺颂,嗯哼?”陈法罗心里打了个愣,事实上,看上去一脸正经为人师表的马库斯莱昂教授在这里给陈某人设了陷阱,陈某人急速运转的大脑一时间居然想不起来雪莱的作品里有《夜莺颂》这首诗,陈某人不由有点发愣。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对不了解的东西会随声附和,比如回答“嗯嗯我知道这首诗不过没认真读过”,或者好一点的回答“这首诗我不是很熟不过我比较喜欢的是另一首某某诗”,这一招莱昂教授不是第一次用来为难那些口气大过力气的浮夸考生,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很多吹牛不打草稿的纨绔子弟被这一招的答案搞的目瞪口呆讪讪不能自圆其说,最后被以品格不诚实而被拒之圣约翰大学的门外。

这回教授想看看眼前的这个考生是不是真有他表现出来的这么有底气,不过看起来情况不怎么乐观,莱昂教授内心深处隐隐有些失望,难道方也是个夸夸其谈的绣花枕头?真是可惜了这一副好皮囊,那么流利的口语陈法罗也就是那一刹那的发愣,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了《夜莺颂》的信息,原来如此,他心里笑了起来,表面上却故作讶异的答道:“您说的是《夜莺颂》?在我的记忆里,那似乎是英国另一个诗人John Keats的作品,要不我给您朗诵一段看看是不是这首?或许我记错了也是可能的”。

“啊哦,不会是这么巧吧?这家伙对100年前的英国诗人都这么熟?连《夜莺颂》是谁写的都知道?还是……踩了****运了?!“,莱昂教授脸上青一块白一块一时间内心五味纷呈翻腾不已,惊的是这学生的对英国诗人和作品的了解有点深不可测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喜的是总算这个英俊帅哥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绣花枕头,圣约翰大学看来又要录取一名很有天份的文学院新生。

“啊不不,朗诵《夜莺颂》就不用了,我想起来了这的确约翰济慈的作品”,校务主任的额头上隐隐有点汗,“要不,方,你能朗诵一下雪莱的《西风颂》么?”教授忍不住想做最后一次尝试,万一这个考生碰巧只是读过济慈的夜莺颂而已呢?那么他说研究过雪莱的作品依然有夸大的可能,马库斯莱昂教授不知不觉陷入了争强好胜要挽回一些场面的心理状态。

看来你还不死心呀?陈法罗觉得有点好笑,不过前世雪莱的作品他到的确是比济慈的作品要更熟一点,于是他略清了下嗓子,用华丽的英语朗诵起了雪莱的《西风颂》。于是就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当第五段朗诵完最后一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整个办公室突然变得非常安静,紧接着周围爆发出来热烈的掌声,原来陈某人的朗诵清凉透彻而略带磁性穿透了整个楼道和附近的办公室,吸引了十几位教职员挤在校务主任的办公室门口和楼道里倾听他的朗诵。

校务主任莱昂教授和周围那些教授以及职员们的掌声足足响了五六分钟,掌声渐渐平息之后脸色依然带着兴奋和潮红的教授激动的拉住陈法罗的手道:“没想到雪莱的英文诗歌可以被非英语国家的青年朗诵到这样让人心醉的程度,方,我代表圣约翰大学欢迎你的到来,我想不管你的国文和数学水平怎么样,至少你在英语和英国文学上的造诣已经完全达到被本校文理学院破格录取的程度”

陈法罗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一半,还好用不着当场用英文作诗,否则没办法只好从后人那边抄一点过来应急了,陈某人心里没放下的另一半是学费,圣约翰大学作为私立基督教大学彼时的每年学费是200块大洋,几乎是同时期国立大学的10倍,比如当时北大的学费不过20银元/年,而师范大学则是免学费,陈少爷离家的时候身边小包裹里也就带了100多美元,要是一呼噜全付了学费陈某人觉得有点不值当,他来圣约翰是过桥不是来学习的“谢谢主任,那个啥……其实……我还想申请贵校的全额奖学金”,陈法罗略带羞涩的低声说道。言下之意就是打算免费读研咯?

“额?这个……”莱昂教授一愣,他压根没想到眼前这个长相斯文穿着得体,看上去受过良好教养家境应该不错的所谓华侨子弟居然付不出学费?一时间他有点转不过弯来,私立大学的学费贵那是常识,圣约翰大学作为上海最好的私立大学,学费一直是道门槛,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考生都来自家境富裕的家庭,家里要么是做官的要么是经商的,就是知识分子家庭的话也都是名门之后,付不起学费的穷考生压根就不会来报考圣约翰,事实上付得起学费的考生最终每年的录取比例也不过就是20%左右。

圣约翰大学的现任校长卜舫济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担任圣约翰的校长至今凡36年,从无到有把圣约翰建设成中西文化合璧的教育典范,推崇的就是宁缺毋滥的精英教育,36年间圣约翰大学的资产增加了200万银元,校园从84亩拓宽到228亩。先后建造15幢大楼、28所住宅,有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交谊室等。课程自中学到大学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学科齐备的最高学府之一。

圣约翰大学设有神学院、医学院、文理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等,但目前在校生四大院系4个年级加预科和研究生院六个年级总共加起来也就500多人,每年录取人数至多不过七八十人上下,每年毕业人数更不到40%,华裔教员19名,外籍教员倒有24名,校工若干,很多偏门的系只有一个兼职的导师带着几个学生,圣约翰招生宁缺勿滥在上海滩是赫赫有名的,每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更是凤毛麟角!

现在这个考生居然想申请全额奖学金,校务主任几乎都想不起上一个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考生是那一届哪一年了,起码最近20年圣约翰没有这样的考生,或者说,没有遇到过提出这样申请的考生。为什么?因为招生简章上明白无误的写着,研究生入学考国文、英语、数学,体育四门课满分的同学可以申请全额奖学金。事实上每次招生入学考试,数学满分的最多,其次是英语,其次是国语,其次是体育,至于入学考4门全部满分的全才,最近20年没有遇到过,这个南洋小子陈法罗,看来很有点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