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1924
6691400000026

第26章 琉璃厂、荣宝斋和兰亭序1

第26章 琉璃厂、荣宝斋和兰亭序1

“好咧!您哪!”祥子愣了一下刚才失落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从老马记豆汁这块到前门西大街外的琉璃厂这路可不算近,一趟下来至少也能赚个2毛车钱,祥子心眼活泛着盘算着,要是能再把客人从琉璃厂拉回来,里外里至少给3毛,一早吃了个饱,那午饭完全可以省下来,到傍晚连晚饭一起吃,今天没准能攒下2毛钱。祥子为了攒钱买手里的这辆新车,前后花了三年时间,100大洋,愣是每天攒一毛这样存了起来。

祥子欢快的拉着车向前,浑身上下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朴素的人民呐,当吃了个饱又有赚钱的盼头的时候,身上迸发出无穷活力,而上车后陈法罗一句:“祥子,刚吃完不着急使力,先慢慢溜着就行,我不赶时间。”则让祥子听的鼻子一酸,没敢回头怕落下泪来,只是轻轻的应了一声放缓了脚步,陈发罗从背后能看到祥子攥紧了车把的手表露出的那一丝感激。

“祥子,像你这样的车夫,我看得算是这行里的上手了吧?你年青又人高马大,跑的节奏轻松又快,而且你有自己的车,那就用不着每天为租赁的份钱操心,赚跑起来心情也舒畅”陈法罗在车上继续和祥子聊着,慢速溜了小半会祥子跑的的速度已经慢慢起来了。陈法罗甚至开始瞎琢磨,想祥子这样优秀的人力车夫,在奥运赛场上参加中长跑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拉着个车和人都能跑这么悠远路,体力和耐力出色的话,训练一下参加中长跑没准能弄个牌牌回来。

“先生您还别说,我们这行里,我还真算是拉得不错的了,我就是吃亏在听不懂老外的话,要不然使馆区的活拉上的话,我能赚的更多,一般我这样这个年龄段的,拉三年就能自己买车的不多,20出头年龄技术和体力都磨合到最好的程度了,对地名啊胡同啊路线什么的也都熟透了。正是赚钱攒下来娶媳妇的好时光,通常我就在几个政府机关附近趴活,一天能拉个四五趟中程的活就很好了,一般路都不远也不近。太近了钱不多,太远了拉的趟数少了空跑回来也吃亏”祥子说起拉车整个人都显得更加精神抖擞,头上的汗水慢慢开始热气腾腾。

“祥子有了自己的车,没想过拉整天或者包月么?听说那个活轻钱又多点,关键是稳定”陈法罗念头一起开始给傻骆驼下套。

“拉整天的活一般是八毛到一块,遇上大方的主顾一块五到两块也是有的,不过那一个月也碰不到一次,包月的话,一般包吃住给10块,不包的话12块,能包月当然最好,拉整天那基本要靠碰运气”祥子答到,一边又转了个弯。

“祥子,你看我可能在北京还要逗留一阵,没车也不方便,想找你帮忙拉个包月,每月15块大洋包吃住,你觉得怎么样?”陈法罗开始挥舞胡萝卜!

“啊?真的?那感情好呢!包吃住15块大洋太多了,您给12就顶天了”祥子惊喜之余仍不改淳朴本色。

“那就一言为定,包月包吃住12块大洋,另外加3块算你平时打扫院子看门的津贴”陈法罗一锤定音,语气坚定一副不容祥子拒绝的样子。

“好嘞!您请好着吧!”从天而降的包月买卖让祥子满心欢喜,撒着欢把车拉的如飞似电直奔的前门西大街外的琉璃厂而去!

北京琉璃厂外城的前门和宣武门之间,1924年这会儿和平门还没有造,城墙上也还没挖洞,所以往来琉璃厂要么走前门要么走宣武门,琉璃厂是京城有名的文化街,一方面是当时汉族官员的居住地,各地会馆多建于此,后来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也多是住在这里,因为会馆往往由承担了同乡集散地和廉价招待所的功能。

之后这里就慢慢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再后来各地的书商也纷纷来这里设摊、建书店、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所谓“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文化街市,而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蓬勃兴旺起来。所以琉璃厂一是书画店多,二是古玩店多。

京城琉璃厂最著名的书画老店“荣宝斋”就是陈法罗此行的目标,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同治十三年的状元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

清末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常聚此地,民国时期很多知名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曾是这里的常客。不过这一刻年轻的张大千还在上海当他的石涛赝品专家,吴昌硕也常居上海,倒是齐白石于1918年定居北京,是这里的常客,于大法师此刻还在广州参加GMD的一大。

陈法罗让祥子直接把车拉到了荣宝斋的门口,且让祥子和车在门外候着,自己提着皮箱跨进了荣宝斋的大门,此刻九点刚过,琉璃厂街上的店铺也就刚刚开门,路边摆摊的商贩还在忙着出摊,逛街的游客和买家还稀稀落落不算太多。

陈法罗跨进了大门站定,左右看了下,荣宝斋内还没有客人,几个学徒正在手脚勤快给桌椅抹灰洒扫地面,大厅四壁挂满了名人字画,一阵翰墨飘香扑面而来。

说话间一个30多岁的店伙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殷切的道:“这位先生早,来来先请这边坐,二宝,上茶!上烟!”说着恭敬的把陈法罗引入了大厅左侧的接待区,一色的花梨木椅子和茶几古色古香。

“鄙人姓殷,是这的二掌柜,这位先生怎么称呼,光临鄙斋想看点什么字画么?”殷掌柜笑着问道,那边店伙已经手脚麻利的奉上了茶。

“殷掌柜客气,荣宝斋鼎鼎大名,听说很多书画大家经常来切磋交流品鉴收藏,今日陈某前来拜访,想看看贵店有什么好的藏品可以交流参详。”陈法罗拿出烟盒弹开,向殷掌柜让了一下,见他笑着摆摆手,便也不客气,自顾自拿出一支烟,殷掌柜已然替陈法罗划着了火柴,陈法罗点着烟美美的吸了一口。

“这个,要说书画这行当,属于艺术品范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啊,有些人喜欢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有的藏家独喜欢石涛山水兰竹的作品,还有的喜欢八大山人的字画,有的喜欢于右任于老的条幅,有的喜欢齐白石画的虾,不知道陈先生喜欢哪一类画家的作品呢?鄙店的收藏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倒也算齐整。”

殷掌柜有点摸不着头脑,眼前这厮油头粉面口气空泛身上看不出什么艺术细胞来,没准只是个趋庸附雅的纨绔子弟而已。

“那么我就简单点,贵店的收藏中价值最高最稀有的藏品是什么?少爷我很有兴趣!”陈法罗单刀直入道,“别跟我说艺术品是无价的废话,荣宝斋京城第一店,我知道最贵的和最好的,买卖多数都走你这过的。就说字画,其他什么笔墨纸砚印章的本少爷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