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村的星空
66971200000019

第19章 《日出东方》之美

代注恒第四次研读《道德经》和《古兰经》,第三次研读《金刚经》和《圣经》,第二次研读《人权宣言》时,突然特别想认真的去读读《共产党宣言》。

他很想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青年应该去做些什么?

他无法在事前就知道,篇幅并不长的《共产党宣言》会让他读了一个月!

不同于那些普通文学作品或者娱乐作品的肤浅,也不同于哲学、宗教作品的空洞,《共产党员宣言》相当深刻。读这样的作品,代注恒消耗了大量的脑力,几乎每读一页几百字,就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和消化。一篇文字甚至一句话都需要调动大脑中各种已有知识来分析综合。

“人类的命运”、“可以预见的人类命运”、“可以实践的伟大纲领”这些内容充盈着代注恒的大脑。

终于读完了,代注恒都不知道自己的头发掉了多少。

当然,如果仅仅只从字面上去读,代注恒的阅读能力可能只需要一天,最多两天实践就能读完。

新鲜感和崇敬感交织在一起,代注恒的第一次阅读感触非常多,收获非常大。倒退五年来读,代注恒也许能读懂30%,感受20%;倒退一年来读,能读懂50%,感受30%;倒退半年来读,能读懂60%,感受40%。

真正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心情合适的心理需要来读,代注恒感觉能读懂85%,感受到60%。

好书给人力量,精神力量。

代注恒这天早晨感觉到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以往需要近一个小时的绕着校园北区滨河小路以及西面的山路跑今天只用了四十二分钟。尤其是西面山路那登山跑时的动力远远比以前强劲,真是难得一见。

跑是绕着跑,走路返回是走近似于直线的路径。大约跑了3.8公里(其中山路大约1.6公里)后,代注恒沿着大约1公里多点的返回路线回到寝室。

寝室里还有同学在睡觉。这些同学要么是头天晚上看小说要深夜的,要么是习惯性晚睡的。代注恒从来也不会看不惯。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虽然自己的选择权少得可怜。

把别人睡觉打牌打麻将谈恋爱打网游泡网吧看电影吹牛扯淡的时间统统利用起来,每一分钟都不浪费,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每一分钟都有新的体验或者感悟,这才是代注恒需要的人生。

洗完冷水澡已经8点钟,那些昨晚出去上通宵网吧的同学回到寝室。代注恒与他们打个招呼,然后出门准备去大学旧校区的图书馆看书。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大学开始扩招,同时也有很多大学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或扩建校区,代注恒就读的大学也在郊区建设了规模更大、设施更齐全、功能区更完善的新校区。代注恒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从小学开始,他每到一所学校就读,基本上都是读了一年或两年就遇到这所学校建设新校区或者扩建又或者建新教学楼宿舍楼。小学、中学如此,到了大学仍然赶上大学建新区。区别在于,两所小学,三所中学,他都没有赶上使用新校区或者新楼,大学却用了两年新校区新教学楼新宿舍楼。

新校区各方面都令代注恒满意,就有一点不满意,新校区暂时没有图书馆。每次要去图书馆看书借书都必须回老校区。

老校区图书馆是省内排名靠前的图书馆,藏书很多,这是代注恒对自己大学最最满意和骄傲的地方。

他大学四年去图书馆的次数还是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又或者从图书馆借出来的书籍,都远远的大约他住的三个寝室前前后后共计21个室友的总和甚至是总和的数倍。

大学里超过四分之一的天数都去过图书馆,其中有七个暑假寒假以及周末(周日全天)图书馆还不开门,这在当时全国大学生当中也未必多见。后来代注恒曾经听说某个大学有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从图书馆借阅了上千本书,这才找到一个可以和自己相提并论之人。

这个时候是大三下期,就快要进入大四了,也就是快要实习了。

代注恒来借书,见到一个挺漂亮的女生来还书,摆在台面上是一本厚厚的书,书名《日出东方》。

这个名字挺诱人的,要知道代注恒学习韩语时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做代东光的名字。日出东方东方亮,很吸引人。

这个书名却不是代注恒第一次听说。前一个月,班上一个比较喜欢看书的女生在上课前曾经和身边的同学谈论起自己刚看完一本叫做《日出东方》的书,觉得很不错,了解了不少以前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似是而非的知识。

没想到现在突然看到这本书,代注恒觉得这就是自己和这本书的缘分。

本来今天他并不是特意来找这本书,既然刚好人家来还,自己就正好借来看看。

每次借书最多只能借两本,这是图书馆的规矩。女生还了《日出东方》后又去书架里找书去了,她也许每次都只借一本,又或者每次看完一本就还一本吧。

代注恒本来拿着两本书来登基借阅的,只好挑一本书放回去,把《日出东方》和另一本《苏州园林艺术》借了出来。

在回新校区的公交车上,代注恒就忍不住翻开了《日出东方》,旁若无人的看起来。

以往在公交车上看书而错过站的现象在代注恒也是司空见惯的,往往坐到公交车到终点站司机和售票员都要下车了才提醒这个看书的呆子车上没人了。

按照习惯,除了到教室上课的时间以外,代注恒将自己的时间进行了规划和安排,每天读书必须保证6小时以上,这项时间不包括看教材和完成专业学习的时间,同时保证体育运动锻炼时间2小时以上。在这8个小时以外可以参与同学间的聚会或者社会实践等其他活动。

如果一天课程比较满,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利用上课时间或者自习时间看课外书籍来保证每天的读书时间。平时在任何地方阅读时,如果不影响他们或者自己的生活,可以超过6个小时的时间安排。

当代注恒读书的时候遇到问题或者有什么有用知识和读书心得,马上拿出笔来进行记录。因此他拥有很有特色的读书笔记,这些读书笔记除了引用书上的名言警句和专业知识外,还有代注恒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

借来的书只能做笔记,如果是代注恒自己的书,那么他就会在上面写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感悟或者联想起来的知识。

大学四年里恩格尔系数保持低于20%的代注恒却保持了买书消费比例高于40%以上。他大学总共买了98本新书和214本旧书,他自己的书上都写过或多或少的读书笔记。笔记最多的一本岳博天估计大约有3万字以上,这本书全书也就30余万字而已,可见书缝间的字是多么密集。

同寝室的一个同学回到寝室,问他吃不吃午饭,他在校外去吃饭可以帮代注恒带盒饭回来。代注恒的习惯是读书胜于吃饭,觉得人一天吃一顿饭就够了,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摄食上,所以他要么不吃,要么一顿多吃一些来储备着。所以他两天不吃饭不比别人更饿,同时一顿吃上别人3顿饭才能吃下午的东西也不奇怪。

不少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确实是为了读书可以废寝忘食,但是关心他的朋友也认为他迟早会得上胃病。

岳博天劝大家说:“对他来说,胃癌都无所谓,也要不了他的命,离开书他活不了!”

代注恒沉浸在《日出东方》所描绘刻画的风云之中,为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着顽强坚忍的品质和XXX、XXX、XX等伟大的领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恨不生在革命时。

牛大开吃着饭,代注恒看着书;牛大开睡午觉,代注恒在看书;牛大开打了一下午的双抠,代注恒看一下午的书;牛大开又吃饭,代注恒还看书;牛大开出去上网,代注恒看书;牛大开回寝室又睡觉,代注恒仍然看书……

第二天早晨8点半,牛大开准备去旧校区接女朋友,跑步回来的代注恒又拿起了书。

张震廷关心地说:“你现在的眼镜就1000多度,再这样没完没了的看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成瞎子的。”

“没关系,眼睛的作用本来就是给我们通过视觉收集信息的,眼睛不行了,还有耳朵可以用。而且你什么时候听到过看书看成瞎子的事?就算有,也非常罕见。不见得我就能看成瞎子吧。”

室友卓进笑着说:“看书看成瞎子的人是很罕见,但是像你这样看书的人也很罕见。我只见过看武侠看言情小说的人有你这么通宵达旦的,没见过看个什么《共产党宣言》、《西方哲学史》、《约翰·克利斯朵夫》有你这么拼命的。”

那位平时很喜欢出去打牌的同学在收拾停当要出门之前回头说了一句:“你还真是怪人,我还是佩服你,我看什么书都坚持不了两三天,看一个小时书恐怕都要睡着,你那些什么《国家与革命》、《马克思文艺论》的书比武侠小说、文摘周报、南方周末、参考消息更好看吗?我还是更喜欢看麻将,看着麻将我也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走啦。”

寝室门关上。二楼的这间寝室中又只剩下代注恒一个人,就在其他同学泡妞、打牌、打台球、看录像、看电影、兼职、背英语单词、交联谊寝室的时候,代注恒却完全进入了《日出东方》所刻画的文学和史学的幻境之中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