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创新
6705000000023

第23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民族抗战(10)

受****中央委派,1944年11月11日,******随赫尔利到重庆。赫尔利向******通报后,******反对,赫尔利就抛弃了由他签字担保的五项协议。1944年12月28日,国民党作出继续谈判的决定。可是******拒绝****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民主措施,于1945年元旦,公然宣布要召开“国民大会”,以抵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质上是要召开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一党专制的宪法,承认国民党****政府的合法地位,强制共产党交出军队,交出政权。

1945年1月7日,赫尔利再次致函******和******,提出在延安召开有他参加的两党会议。1月11日******复函赫尔利,提议:“在重庆召开国事会议预备会议,此种预备会议应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代表参加,并保证会议公开举行,各党派有平等地位及往返自由。”[2]

1月24日,******抵重庆,次日发表声明,代表****中央提议:“召开党派会议,作为国事会议的预备会议,以便正式商讨国事会议和联合政府的组织及其实现的步骤问题”。但是国民党对******再次来重庆谈判仍无诚意。国民党谈判的要点,是要共产党交出军队,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管辖,或由美国人充当统帅。这是变中国军队为殖民地军队的卖国政策,******断然拒绝。虽经******多方努力,由于国民党坚持其错误政策,谈判仍未取得进展。

1945年2月1日,******在重庆宪政实施促进会发表演讲,拒不同意建立联合政府,宣布将于5月11日召开伪“国民大会”,遭到全国人民反对。4月2日赫尔利公开表示:“美国已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政府,并且在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支持它”。他撕破虚伪面纱,露出扶蒋反共的真面目。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议反对****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宣称“建立对****斗争之体系”。******已加快了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步伐。

****七大和******的《论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国人民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在中国维持与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阴谋,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党员。这时的解放区总面积已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经过充分准备的。从1942年开始的全党整风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果。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召开了****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讨论党的七大的各项筹备工作和城市工作等问题。《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从路线是非和产生根源上作了分析和结论,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和******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作了《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大会选举了**********,并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政治局委员,******、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为**********书记,******为**********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

大会听取并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这个报告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党所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抗战以来,国共两党两条抗战********的经验。国民党实行消极的抗日政策,是“因为这个集团所代表的利益是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利益”。国共两党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光明与黑暗的两个前途的搏斗。为了争取光明的中国,七大为全党全国人民制定了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完整的纲领和正确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同志说:“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反映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要求。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首先是发动农民群众,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还要加强在城市和工人阶级中的工作,特别要发展人民军队,巩固和扩大解放区和人民军队,这是当前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头等重要任务。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争取革命胜利的关键。这就要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建设。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3]

******同志在大会上作了《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统战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对当前和今后如何搞好统一战线工作,都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从九一八到党的七大,******同志把统一战线,划分为五个阶段:(1)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1931—1936)。斗争的中心是抵抗日本侵略,还是不抵抗日本侵略。这阶段是反蒋抗日。(2)从西安事变到七七抗战(1936—1937)。争论的中心是真正准备抗战,还是空谈准备抗战。这阶段是逼蒋抗日。(3)从七七抗战到武汉撤退(1937—1938)。斗争中心是全面抗战还是片面抗战。我们坚持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制定共同纲领,改革政治机构;******方面则提出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反动口号,落实他们的“溶共”政策。这阶段是联蒋抗日。(4)从国民党五中全会到1944年国共两党公开谈判(1939—1944)。斗争的中心是我们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国民党要妥协、分裂、倒退。其间有三次反共高潮,三次国共谈判。(5)从联合政府口号提出到现在(1944—1945)。斗争的中心是我们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继续坚持一党专制的政府。

******同志是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他依据******思想,从同“左”、****斗争的丰富实践中,深刻指出,要建立一个巩固的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就是要认清楚敌人、队伍和司令官这三个问题。

认清敌人。新民主义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可是帝国主义不仅是一个,而国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又有不同的派别和集团,这些敌人常常不一致,所以敌人营垒又是变化的。特别是各阶级的代表人物,更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敌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有两面性的。这就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变化,能够随时地认识敌人,分析敌人,能够提出战胜敌人的正确方针。

要组织好队伍。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队伍很大,很复杂,有无产阶级,有农民,有小资产阶级,有自由资产阶级,甚至有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来参加。要分析情况,区别对待,争取绝大多数。

无产阶级是这个队伍的骨干。无产阶级觉悟高,本事大,可是人数少,力量小,这就要依靠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农民是这个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也要依靠小资产阶级,他们是革命的基本力量。典型代表是知识分子,要引导他们和工农结合。还有一个自由资产阶级,是中间力量。要争取,要联合,至少使他们中立。但不能依靠他们。这个队伍分三类:一类是进步力量,就是工农小资产阶级;一类是中间力量,就是中间阶层;一类是顽固力量,就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我们的方针是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分化和打击顽固力量。

司令官问题。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比别的阶级先进,是应当领导别的阶级的。但无产阶级也不是天然的司令官,是通过艰苦斗争而争来的,和我争领导权最主要的力量,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双方争夺的对象是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是用压迫的方法去争取,共产党是用同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合作的方法。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右的是放弃领导,“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空军司令”。可以说,****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左”倾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给革命造成的损失是一样的。[4]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在中、美、苏的强大攻势下,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同时根据1943年12月公布的《开罗宣言》,将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伪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9月3日,成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至此,历经八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所有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八年抗战中,作战12.5万次,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0%和伪军的90%以上。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至抗日战争结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力,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兵220万人,解放区1亿人口。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军队、爱国的民主党派、全国同胞和海外华侨,为抗日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国民党的军事报告,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大的会战20多次,主要战斗907次,毙伤敌伪军228万人。历史证明,国民党部队中广大的爱国官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同盟国英、美及全世界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艰苦卓绝的斗争,也有力地支持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在于形成并基本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结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经验,主要是坚持了四个原则:

(1)求同存异的原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以弱小的综合国力战胜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日本,就必须实行全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建立起以国共两大军事、政治势力为主的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阶级基础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党,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革命屠杀政策的指导下,无数共产党人遭到杀害。两党处于不共戴天的仇视状态,但在困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政府抗日,求抗日之大同,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在许多非原则性问题上作了让步。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国共两党只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管过去积怨多深,是能够在大目标下统一起来的。

(2)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为了抗日,中国共产党必须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血的教训、共产党人的革命纲领,要求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国民党是执政的党,它对共产党的既定方针是限制以达到消灭。如果事事都要同国民党统一,征得它的同意,那只能是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向国民党全面投降。中国共产党在******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制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确的路线、方针。

[1]http://www.balujun.com/bljjl/mzd/article_517.html《******年谱194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2]《******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9-1100页。

[3]《******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0页。

[4]《******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