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快乐主张是一种很好的哲学,他的“快乐论”或许还胜过他那有名的“相对论”。
如果你自以为你的记忆力向来不是很好,那也不必泄气。事实上,记忆力差并不影响你走向成功,也并不因此而有损于你的伟大形象。
居里夫人:“不做百万富豪,而宁愿过朴素的生活;不愿无所事事地生活,而选择了奉献。”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可能会招来反对的声音,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在当时也受到了许多反对甚至攻击。
虽然他们兄弟二人没有受过什么高深教育,也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但他们凭借比“大学文凭”还要宝贵的东西获得了成功,那就是“毅力”和“热情”。
相对论鼻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确实享受着快乐的人生。他的快乐主张是一种很好的哲学,他的“快乐论”或许还胜过他那有名的“相对论”呢。因为他的快乐,不需要从任何人身上取得好处。
几年前,我和一位朋友结伴到德国南部的一座小城旅行。当我们路过一家杂货店时,我的朋友忽然停住脚步,指着楼上一间房子说:“大数学家爱因斯坦就诞生在这间简陋的小楼里。”
那天下午,我去拜访了爱因斯坦的伯父,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爱因斯坦有任何不同于常人的才能,这让我感到很失望。相反,他却饶有兴致地对我讲述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愚蠢:举止迟钝又怕羞,连话都说不清楚。他的父母忧虑他的智能不及平常人,学校里的教师也对他摇头表示绝望,叫他是“笨蛋”,认为还是让他退学为好。可是无论如何他们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个奇笨无比的孩子,竟被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聪明伟人、古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我翻遍了人类史册,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笨人”也能著称于世界的,确实为数不多。这也着实让人不可思议。最值得惊异的是,以一个“数学教授”的地位,竟能如此扬名中外,成为全球报刊的重要资料;以“科学家”身份,竟能像拳王乔·路易般闻名遐迩。说出来谁会相信?但这毕竟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啊!当时,爱因斯坦的名字虽早已“红得发紫”,可是他自己却心如止水,直到后来他才突然“发觉”了,在答复新闻记者的询问时还说“成名”得连他自己都“莫名其妙”!
对爱因斯坦来说,没有一件事物可使他过分“喜爱”,也没有哪一种事物使他过分“厌恶”。我们只能从他的“相对论”学说中领悟到这位大数学家“古怪”思想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所迫切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他都看得非常淡。据说有一次,某艘轮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地让出全船最豪华的房间等候他,谁想到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不愿意享受这种特别优待,而情愿在最下等的船舱里休息。
爱因斯坦的贡献有目共睹。德国政府为了表示对他的厚爱和钦敬,在他过50岁生日时,为他在普斯丹城精心建造了一座半身铜像,另外还赠送他一所精致的住宅和一艘小游艇。
然而,不幸得很,爱因斯坦被迫流亡国外。他有一段时间住在比利时,他的财产全被充公。他的家门被上了锁,而且还有一位警探每夜睡在他的床边,理由只有一个——他是犹太人!后来,美国纽约普林斯顿大学聘请他去讲学,为了避免新闻记者访问的麻烦,预先嘱咐他的朋友在船尚未到岸以前,先行半途,然后秘密地以驳船接去,再换汽车开到学校。虽然解释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的书籍至少出版了900册以上,但能够真正了解他的“相对论”的人有多少呢?在爱因斯坦看来,也只有12人而已。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相对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丽的姑娘陪伴你对坐一个小时,可是你会觉得好像只有一分钟的短暂;要是你在火炉上坐上一分钟呢?你会觉得像有一小时那么久了。初听起来,好像是很对了。是的,是对了,这就是相对性。其实,让我们实验一次就明白了:有谁会愿意放弃与美人对坐而选择坐在火炉上呢?
爱因斯坦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太太还为他生了两个很聪明的孩子。
其实,爱因斯坦夫人并不懂他的“相对论”,不过她懂得应该怎样做太太,应该怎样去侍奉自己的丈夫。比如,当她邀请朋友在家聚会时,她想要求丈夫也参加她们的盛会,但爱因斯坦往往会粗声厉言地回答:“不!不!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骚扰,这将使我不能安心工作。我必须马上离开这里!”这时,爱因斯坦太太不但不生气,反而等他发怒完毕后,再用几句好话使他服服帖帖地跟她下楼参与她们的聚会。他呢,也可以借机好好放松、休息一下。
据爱因斯坦太太说,她丈夫在思想上是非常愿意遵守秩序的,但在日常生活上,他不想受任何拘束,喜欢做什么做什么,喜欢哪时做就哪时做。他替自己立下了两条规则:第一,不制定任何规则;第二,不能让他人的意见支配自己。爱因斯坦平常总是穿着一套不整齐的旧衣服,还常常忘记了戴帽子,洗澡时总是吹着口哨或哼着歌。他虽然打算解决“宇宙之谜”,但他认为不能将人生的享用弄得过分复杂。所以,他在洗澡后刮胡子时,不用刮面香皂而是用洗澡肥皂,因为他认为用两种肥皂真的是很浪费。
爱因斯坦确实享受着快乐的人生。他的快乐主张是一种很好的哲学,他的“快乐论”或许还胜过他那有名的“相对论”呢。因为他的快乐,不需要从任何人身上取得好处。他视名利如粪土,但他知道在工作中就可以得到快乐,在小提琴上或划船上也可以寻求到快乐。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确实占据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位置。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了。
爱因斯坦的趣闻逸事数不胜数。例如,有一天他在柏林市公共汽车上和售票员发生了争执,因为他以为零钱找错了。后来售票员不得不把钱又重新数了一遍,知道错的是爱因斯坦,于是又把零钱交还他,并说了一句嘲讽的幽默话:“先生,您这次犯的错误是因为您不会算钱。”
从汤玛斯·爱迪生想到记忆力名人
记忆力差并不影响你走向成功,也并不因此而有损于你的伟大形象。
有一次,我在纽约温德比尔特饭店进餐时,发现了一位记忆力很强的女子,她负责掌理这家店的衣帽。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我把衣帽交给她之后,她并没有给我对号牌。她看着我迷惑不解的样子,然后笑着说:“不必多此一举了,因为我能记得的。”接着,她兴奋地告诉我,在这大饭店里,常有一二百位陌生顾客的衣帽挂在一起,但当他们吃完饭陆续来这里取衣服时,她从未把衣帽递错过。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怀疑。等到我和这家饭店经理谈及这件事情时,经理得意地说:“她吗?啊哟!15年来还不曾有一次递错过呢!”
由此,使我想起了记忆力极差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这位伟人在幼年时期,就是以健忘闻名的。在学校里,他会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和布置的作业完全忘掉。在全年级中他的成绩是最差的,连教师们也对他失去了信心,没有一个人不抱怨他又蠢又笨。有的医生在检查他的脑子时,发现有特殊的怪症状,但从未经过认真研究就断言:他必定死于脑病。
据熟悉爱迪生的人说,他只在学校里待过三个月,然后老师就劝其退学了。再后来,就完全是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他的母亲真的是非常聪明的,谁会想到她竟能把人们认为是“低能儿”的儿子培养成科学史上的发明之王呢?
不错,我们承认爱迪生幼年时的记忆力极坏,但我们却无法否认他对于科学界有着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爱迪生究竟健忘到何种程度呢?下面的这件小事足以证明这个问题。有一次,爱迪生到纳税机关去纳税,当时他正集中精力思索科学上的某个重大问题。纳税的人极多,排列的队伍像一条长蛇一样,依次到柜前付款。等轮到他的时候,他竟然说不出自己的名字!他左思右想了半天,可还是想不起自己叫什么。最后是他的邻居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汤玛斯·爱迪生。这个笑话不胫而走,直到今天还有好多人记得呢。
爱迪生虽然健忘,但对工作的投入却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他常常整天整夜埋头在实验室搞研究。有一天早晨,仆人来送早点时,他正睡着,仆人不敢去惊动他。这时,他的助手已吃完了早点,趁着片刻的休闲,存心要愚弄他一下。他们把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到他醒来,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的咖啡杯子和满桌的面包屑,便擦了擦眼睛,想了一下,以为自己确已用过了早点,于是,照例在吸完一支香烟后开始工作。这时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起来,他这才感觉到肚子里面原来还是空的。
如此健忘的爱迪生,不禁使我联想起许多有关伟人“记忆力”的传说。
先来看“历史学界的奇才——铁路贾克”。
当“铁路贾克”的死讯传出后,全世界的报刊都刊载了这个消息,并且表示哀悼和惋惜。因为他是一个极聪明又极有趣的人物,人们都称他是“美国罕有的奇才”。他的记忆力更值得我们夸赞,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经常到设有大学的各乡村去旅行。他往往十分得意地跑进学生们的餐厅喊道:“我就是铁路贾克,你们认得吗?请你们随便问我一些历史上的琐碎事项吧,我都会很乐意答复你们。”毫无疑问,好胜的学生们是不肯放过他的,更有想乘机表示自己“见多识广”的。于是,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向他发问。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免不了有许多是荒谬可笑的。比如,有人问:“苏格拉底的太太是在几岁结婚的?”他毫不迟疑地立刻回答:“40岁以前的苏格拉底还没结婚,40岁后,他才娶了一个19岁的黄花闺女。”还有人问他:“枪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明的?”他马上回答说:“1689年7月27日苏格兰发生战争时,第一次利用枪刺作为杀人的工具。”不过,铁路贾克的脾气还真怪,他并不希望开华贵的新车出外旅行。也有人猜想,或许他认为不该平白无故地受人赏赐,所以,还是坐他那辆旧式的两轮车,车子旁边还写着显著的字:“历史学界的奇才——铁路贾克。”铁路贾克79岁时在一所破旧的老房子里去世了。他的遗嘱上写着,愿意把遗体捐赠给密歇根大学检验,以便明白他的脑部构造,以便揭开自己为什么能够拥有那么强的记忆力的秘密。后来,我写信问该大学心理系主任比尔斯教授,请教他有关铁路贾克记忆力强的原因。然而,比氏却说:“我相信现代人类大都有这种惊异的脑力,虽然有少数人的记忆力十分差。铁路贾克的成就,也无非是把所有精力都消磨在记忆一切史实上而已,他的秘诀就是把知识一部分一部分逐渐累积起来。由此看来,还有什么惊异和神秘的呢?!”
拜伦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他曾自夸能背诵自己所写的全部诗句。但华尔特斯考特的记忆力怎样呢?他不但会忘记自己所写的诗篇,有时还把自己的作品错认为拜伦写的,并热烈地赞美呢。英国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的记忆力也很好,他可以默写自己一部最著名的作品,而且一字不错。但美国的舞台明星约瑟夫·贾弗森的记忆力也很差,他虽然连续演了13年的《怕婆传》,可是还是时常忘记台词。就拜伦和华氏比较,培根和约氏相比,记忆力的差别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英国历史学权威麦考雷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用“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条中国谚语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不管哪一本书,只要他读一遍就能背诵下来,他写过许多历史巨著,但从来没有用过什么书来做参考。
美国老罗斯福总统的记忆力也是相当好。他在接见宾客时,往往注意他们的小节、面貌或举止,他只要见过你一次就永远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当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他会马上叫出你的名字,往往使你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无疑的,这对于他的政治活动有极大的帮助,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他和一位阔别15年的日本银行家见面,他们一见面,他便大谈15年前初次会见时所曾谈过的一件事情,这令这位日本银行家大为惊讶。
多年以前,英国有位富翁乔治·彼得,有人请他计算这么一个难题:“现在有4440英镑的存款,依年息四分五,问4440年后,应得多少利息?”他不慌不忙地只用了两分零一秒的时间,便把答案算出来了。
美国最著名的植物学家亚沙葛雷,能够记住两万多种植物的名字。
恺撒的记忆力更是惊人,他竟能记住他那数万名心腹士兵的姓名。
棒球明星贝比鲁斯却记不住人的面貌,更不用说姓名了。
查理·卓别林有一位7年不离其左右的私人书记,据他说,卓别林根本不晓得他姓什么!
…………
林肯曾说过一个“记忆秘诀”:当你要牢记什么的时候,先大声朗读几遍,以求使视觉和听觉同时发生效力。
最后,我有必要再说一点,如果你自以为你的记忆力向来不是很好,那也不必泄气。像许多世界著名人物一样,要不是把重要事物都写在便条上的话,也常是转眼工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虽然记在便条上了,又会把这便条遗失,并且再也记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所以我认为,记忆力差并不影响你走向成功,也并不因此而有损于你的伟大形象。在上面这些例子当中,爱迪生、铁路贾克、美国老罗斯福总统、恺撒……他们的成功便是极好的例证。
科学女杰居里夫人
“不做百万富豪,而宁愿过朴素的生活;不愿无所事事地生活,而选择了奉献。”这就是居里夫人一生奉行不渝的原则。
在人类历史上,能留下不朽声名的女性人物屈指可数,居里夫人(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出生于动荡不安的波兰、从小羞怯腼腆的她,由于发现了新元素“镭”,而一举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女杰。直到今天,人类仍与癌症进行着搏斗,而镭的发现,为人类征服这一难缠的病症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镭可以治疗无法医治的癌症、可以破坏病变的细胞、可以治疗多种毒瘤和癌肿!
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时已是孑然一身,一贫如洗。她不会照顾自己,常常会因为饥饿过度而晕倒。当52年后,一家电影公司投巨资将她的生平搬上银幕时,曾经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她的经历而感动。直至今日,每当人们提起居里夫人的名字,仍然使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和钦佩。就是这位羞怯却又坚忍不拔的姑娘在自然科学的王国里过关斩将,以两个诺贝尔奖的巨大成就,为自己的人生戴上了耀眼的花环。
居里夫人19岁时,由于世俗的偏见,无情地把他们的爱情之花给摧残了。这对未来的居里夫人来说无异于当头一击。于是,居里夫人决定离开这个使她伤心的地方去巴黎求学,并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科学事业。
1981年,居里夫人进入了巴黎大学。由于她的性格非常羞怯,再加上她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不愿将时间浪费在社交活动上,因此她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她的四年大学生活费用,只有自己当年做家教时存下的一点积蓄和她父亲偶尔寄来的一点钱。她一天的生活费只有六角钱。
可又有谁能想到,10年后,这位住在阁楼、一心钻研学问的穷学生,竟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整天埋头于科研,追求知识的热情丝毫没有被寒冷和饥饿打倒。如果把大学期间的求学经历比作一场战斗的话,那绝对是艰苦卓绝的。
到巴黎的第3年,居里夫人结婚了。她的丈夫与她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两人一样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就是比埃尔·居里。当时,虽然比埃尔·居里才35岁,但他已经是法国一流的科学家了。他们结婚时的财产只有两辆自行车,“度蜜月”也只是骑着自行车到法国乡下去浏览风光;午餐仅以面包、乳酪和水果充饥,晚上就在简陋的旅社过夜。
3年以后,居里夫人准备把自己的新发现——《铀,为何能放出辐射线?》来做她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也是她进军化学王国的开始。为此,她测试了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和上百种金属,研究是否有某种金属能够放射出不可思议的放射线。最后,她终于发现一种未知的新元素能够发出强而有力的射线来。
她的丈夫为了帮助她研究这种新元素而停止了自己的实验。
他们反复试验了数月之后,发现了一种放射性能比铀强200万倍的金属,这种金属所发出的射线能穿透木材、石头甚至钢铁,只有厚铅板才能挡住它。他们知道,如果这个发现被彻底证实,那么将会推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指导科学界的基础理论,其革命性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居里夫人将这个放射性金属命名为“镭”。
然而镭的本质完全不同于其他金属。照常理推断,镭金属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学术界对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并且要求他们出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金属的存在,即提炼出纯粹的镭并将其原子量测定出来。
居里夫妇为了证明镭的存在,在经历了从1898年到1902年这4年艰苦的实验后,他们终于得到了1/10克的镭,它的体积只有半颗糖那么大。
就是这“半颗糖”的提炼却是从重达8吨的矿石中提炼而来的。他们的实验室就是那破旧不堪、早就废弃了的旧仓库。那里连块床板都没有,一到下雨天屋顶还会漏水,屋里虽有一个破旧的火炉,却不能用,因此屋内和屋外几乎是一样寒冷。他们就在这样的仓库里煮矿石,眼睛和喉咙因为化学品冒出的浓烟和挥发出的气味而受到损伤。那长达四年之久的实验就是在这个阴暗的仓库里面进行的。最后,她的丈夫曾经一度失望地说:“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做吧!”但坚定的居里夫人不肯停止实验。
在她的一再坚持、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成功地提炼出了1/10克的镭。她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杰出、最有名的女性。但是,得到荣誉的时刻,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吗?
“不,错了。”她说,“在家徒四壁,连块床板也没有,一面为贫穷所逼迫、一面潜心研究时,那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镭是治疗癌症必不可缺少的物质,镭的需要量肯定会逐渐增加,而只有居里夫妇才知道它的制造法。当时,如果居里夫人获得镭的生产专利,无论在哪里生产她都可以获得报偿。而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善全家的经济状况,自己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工作了,借此还可以为自己建一个设备良好的实验室,以便从事更进一步的研究。然而,居里夫人的决定却刚好相反。1902年,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伟大选择:她没有因为发现镭而接受过哪怕是一便士。“可以这么做吗?”她说,“如果那样做的话,就违背了科学精神。镭是用来治疗疾病的。”
“不做百万富豪,而宁愿过朴素的生活;不愿无所事事地生活,而选择了奉献。”这就是居里夫人一生奉行不渝的原则。
无线电发明者伽利尔摩·马可尼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可能会招来反对的声音。
他使我们只用1/7秒的时间,就可以联络世界各地,也可以使我们坐在家里,从收音机中收听总统在白宫的演说或著名乐队演奏的动人乐曲。这位伟人就是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可尼。
马可尼是意大利人,却有一头浅色的头发和一双淡蓝色的眼睛,并且能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虽然稍带一点伦敦土音,但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英国人。他的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爱尔兰人,所以他也带有爱尔兰人的血统。他的右眼不幸在20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失明了,但他却在左眼戴了一副英国式的单片眼镜。我一见这位伟人,就感觉他和蔼可亲,诚恳谦虚,让我忘了自己对面坐着的是一位世界发明巨匠。记得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读过一则消息,说意大利发明了无线电报,后来我在一家饭店看见这种新奇的东西,谁知创造这一奇迹的伟人,此刻就坐在我的面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像在梦里一样。
我们的谈话开始的形式非常奇特。我先问他怎么会对无线电研究感兴趣,而他绕了一个大圈子回答我。他起初说自己年轻时,愿意找一种可以使自己有机会环游世界的工作。他说,他经常陪他母亲一起去伦敦探亲访友。每一次途经法国,看到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大河,或者是富有诗意的田园时,就更增加了他对于旅行的兴趣。他不愿意被关在屋子里工作。在谈话的最后,马可尼说:“只有努力研究无线电,我才有机会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因此我的工作几乎全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我已经横渡大西洋87次了。”
马可尼年轻在家时,就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电的传递实验,并渐渐将无线传递距离扩大到更远的地方,这使他兴奋不已。虽然他的父亲曾为此而批评过他,认为这种没有意义的实验只是浪费时间,但他仍坚持努力了好几年,终于研制成功了,并且以25万美元的价格将专利品卖给了英国政府。这当然令他的父亲感到特别惊异,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我非常好奇那笔款项是怎么花的,于是我就问他。马可尼回答说,他先是买了一辆自行车,立即匆匆忙忙地骑着它回家继续做研究工作。对他而言,对实验的热情远比金钱所能购买到的任何东西更富于诱惑力。
1901年,马克尼认为实现自己宏伟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十分自信而又迫不及待地渡过大西洋——他希望能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接收到从英国拍发的电报。他在纽芬兰登陆并放飞了一只用丝竹做成的飞机形状风筝,但却被大风给吹裂了。接着,他又放起了一个气球,但同样也被大风吹到海里去了。最后他放起一只做工很结实的风筝,终于飘上了天空。他耐心地等了好几个小时,希望能得到从英国拍来的讯号。但他渐渐地失望了,因为他连一点声息也没有收到。他有点灰心丧气,以为计划彻底失败了。
就在他极度失望的时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他突然间听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嘀嗒”声。“嘀嗒,嘀嗒……”他自言自语地说,“对了,就是它!这不就是电报拍发员所用的3个S信号吗?”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他也相信,他的实验会永载史册、名垂千古的。
马可尼虽然满心欢喜和兴奋,却不敢立即跑出来跳上屋顶向众人大声宣布这一奇迹,因为他担心人们不信他的话。他把这个秘密严守了48小时。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将事情经过拍了10封电报传回伦敦。这一消息立即震惊了全世界,各地报纸争相报道了这一伟大新闻,科学界更是欢欣鼓舞。马可尼由此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为我们发明了无线电,让我们的消息可以在即刻之间传遍全世界。此时的马可尼只有27岁!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可能会招来反对的声音,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在当时也受到了许多反对甚至攻击。许多幻想家给马可尼写信责备他,甚至警告他不应该发明无线电,因为他们认为电波会经过他们的身体,这样将会毁坏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不能够安睡。更离谱的是,有一个法国人声称,为了保护人类的安全,他决定要刺杀马可尼,并且说他已经开始出发了。马可尼连忙将这封恐吓信交给苏格兰警察局。英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严禁那个来法国的怪人上岸,马克尼才总算幸免于难。
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
虽然他们兄弟二人没有受过什么高深教育,也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但他们凭借比“大学文凭”还要宝贵的东西获得了成功,那就是“毅力”和“热情”。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他们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传颂。
哥哥威尔伯·莱特出生于1867年4月,4年后,弟弟奥维尔·莱特出世。年幼时,这对兄弟俩就已经显出对机械设计、维修的特殊能力。他们善于思考,富于幻想。每当他们闲暇时,兄弟俩要么讨论某一个机械的结构,要么就去看工匠们修理机器。他们手艺精巧,还经常做出好些有创新意义的小玩具,比如会自由转弯的雪橇等。
一天,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一件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现在我们知道这件事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对于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后代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就在那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奥维尔·莱特去了俄亥俄州代顿的一家图书馆找到了一本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名叫鄂图·李连塔尔的德国航空工程师坐在一架滑翔机(一种特制的大风筝)里飞上天的故事。虽然李连塔尔并没有利用发动机之类的机器,但是他确实飞起来了。那天晚上,奥维尔·莱特久久无法入睡,独自思考这个有趣而惊奇的故事。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哥哥威尔伯,没想到立即就得到了哥哥的支持和热忱赞助。
于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就开始秘密地研究起飞机来,并且终于完成了这个最大胆的设想,从而使他们兄弟俩的名字永载史册。虽然他们兄弟二人没有受过什么高深教育,也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但他们凭借比“大学文凭”还要宝贵的东西获得了成功,那就是“毅力”和“热情”。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跑去乡下捡死马死牛的骨头,然后把这些东西卖给肥料加工厂。他们也曾捡过破铜烂铁,卖给收购旧金属的人。再后来,他们办过印刷厂,发行过周报,也开过一家修理自行车的小店。总之,无论是做什么,他们都在梦想着制造飞机,他们一到星期天休息时就仰卧在山脚下,观看在天空飞翔的各种鸟儿的姿势。
在自行车店里,他们安装了一架风车,开始试验两翼上所承受的空气重量。他们还时常玩风筝,他们制造了一只大风筝(或者说滑翔机),并将它拿到北卡罗来纳州的猫头鹰村的歼魔山上放飞。他们之所以选猫头鹰村是因为这里常有强劲的海风刮过,而且地面上铺满了很多柔软的细沙。这种滑翔机他们一直试验了好几年。后来,他们在一只滑翔机上安装了一个自制的引擎,将它改造成一架飞机。
1903年12月17日这一天,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行,这个日子将永远地被人们记住。他们将一枚圆圆的银币抛到空中,根据银币落下的正反面来决定谁先试飞。结果,这个机会落在了奥维尔的身上。这一天,天气寒冷,天色阴沉,温度几乎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在一旁观看他们飞行的5个人,都在不住地跳动来取暖,可是他俩却连外衣也没有穿就上了“飞机”,以免给“飞机”增加重量。在10:35的时候,奥维尔·莱特启动了发动机。这个神奇的东西竟然真的飞起来了,排气管里还冒着白烟,在空中摇摇晃晃地停留了12秒钟,然后降落在离起飞地点100英尺远的地方。这真是一件伟大的事!人类的梦想已经实现了,这是人类第一次飞上天,这也预示着世界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事后,奥维尔·莱特说他那个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激动。他说他只不过盼望那个修好的机器能够转动起来,而结果它真的转动了,仅此而已。他还说飞行之所以让他激动,是因为小时候就梦想着,自己要是能飞上天,那该多好啊。这个第一个驾驶飞机上天的奥维尔·莱特直到现在也没有飞行执照。自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上过飞机,再也没有驾驶过飞机。
奥维尔性格内向,他不喜欢夸大其词,所以他既不写自传,也不愿意接见新闻记者,更不喜欢照相。他的哥哥威尔伯最了解他,曾说过这样的话:“鹦鹉虽然是鸟类中最善于说话的,但却不能飞得很高很远!”1912年威尔伯的去世,对奥维尔来说,无疑缺少了一个最得力的助手。这是多么可惜啊!威尔伯也是一个不贪慕虚荣的人。有一次,他从口袋里掏手帕时,却掏出了一条红丝带,直到他姐姐一再问他,他才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了告诉你了,这是今天下午法国政府颁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他们兄弟俩还严格遵守宗教戒律,从不在一个星期的安息日飞行。有一次,西班牙皇帝让他们在星期日带他去飞行,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皇帝的这一命令。莱特兄弟俩都没有成家。对此他们的父亲这样说道:“这两个孩子不能同时供养妻子和飞机,于是,他们都选择了飞机而放弃了娶妻生子。”他们兄弟俩真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研究飞机上了!
名医格林菲尔
他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快乐”和“知足”!
格林菲尔是拉伯利多地区非常有名的医生。他整天都往返于寒风之中,在冰雪中行进,使他的双手变得非常粗糙。冰山撞船的危险他遇到过4次,他在浮冰上睡过觉,还有一次他差点冻死在拉伯利多的荒野。又有一次,他饿到极点,就割开了由海豹皮做的皮靴来吃。他终生没有一点积蓄,可世界上的人又有谁比他更快乐呢?你为格林菲尔医生担心吗?那你可就错了,你大可不必为他担心,相反你应该嫉妒他,因为他比你和我更幸福。他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快乐”和“知足”!
格林菲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居住区开了一家诊所,渐渐有了名声,成为伦敦的名医,但他却不骄傲自满。他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与休养,于是决定到拉伯利多去度假。拉伯利多位于加拿大东岸,南起纽芬兰,北至哈得孙湾,长1500英里,是一个严寒荒凉的地区,每年有9个月以上被冰雪覆盖。因为这里长时间被冰雪覆盖,所以这里的居民只能用鱼儿喂牲畜。这儿有的是咸鳖鱼和鲸鱼尾。更让他们惊讶和不安的是,这里的居民要是不幸患病,他们就只好“听天由命”了,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医生。
在一个夏季里,格林菲尔竭尽所能地为渔民们服务。然后,他按照原订的计划在秋天返回伦敦。但他已厌恶替有钱人开药看病的生活,不愿像以前那样混日子,他甚至看不起所谓“名医”的称呼。他非常清楚北方的渔民更需要他。于是,他终于又返回拉伯利多。他在那里不畏劳苦地服务了45年,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位仁慈的名医。英王乔治也钦慕他,封他为爵士,以褒奖他那忘我的精神与壮烈的事迹。
我曾拜访过格林菲尔医生,他告诉了我许多不平凡的事。有一次,他为一位不幸被冰块砸断腿的老妇看病,因为病菌已经侵入骨头,所以必须割去她的大腿。这位老妇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她认为这是上帝要她遭受一点痛苦,所以应该忍受。她的意志是如此坚定,她让格林菲尔医生在动手术时不可使用麻醉剂。她的坚定让这个仁慈的医生为难了,于是他把她那5个儿子叫来,让他们在他做手术的时候紧紧地抱住她。等到手术做完之后,格林菲尔医生的心都快要碎了,但这位勇敢的老妇却连一点呻吟也没有。
那里的人都非常喜欢慈爱的格林菲尔医生。常常会有人送给他礼物,如书或衣服。他还收到了一双渔人捕鳖鱼时穿的大短脚绊,也有人送过他一件红色的猎衣和一顶丝质的帽子。他还收到过一件极珍贵的礼物,那是一本在100多年前出版的有关礼仪的书。但他却把这本书拆开了,像贴墙报似的贴在墙上,让渔民们可以自由阅读。
这里的渔民非常勤劳,但也非常迷信。有一次,某个村子里的居民接连几个星期只吃面和糖水混合的稀糊充饥,快要饿死了,尽管这村子有的是肥猪,但他们却不敢宰来吃。因为他们听说那群猪曾经吞吃了一本《圣经》,所以他们认为这群猪变得非常神圣而充满圣灵,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宰来吃的。
在格林菲尔的一生中,有一幕最为悲壮伟大。
那是1908年的复活节,为了尽快拯救在一个60英里外即将死亡的病人,他急急忙忙地备好雪橇,用4条狗来拖车。为了尽快赶到,他抄近路想越浮冰而过,但没想到风势突变,浮冰随着海浪流去,尽管4条狗努力向前冲,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全都掉进了冰冷的海水中。然而,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他却镇定自若。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利刃,先剪断了勒狗的绳子,让狗脱离雪橇,游到了一块浮冰上。可是雪橇在沉向海里的时候,把他的毛衣也带了下去,他身上的衣服浸了水,再也不能御寒了。黑夜已经来临,寒风刺骨,他几乎冻得失去了知觉。他清楚,照这样下去,自己将必死无疑。终于,他想出了一个最后挣扎求生的方法。他抽出利刃,忍痛把4条忠诚的狗宰了3条,把它们的尸体堆放在周围御寒,然后再剥下它们的毛皮披在身上。他整夜卧在浮冰上,一直到天明。第二天,他用死狗的骨骼当作船桨,努力划向海岸,虽然希望渺茫,但他仍坚持最后的奋斗。
突然,他看到海面上有船。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但立刻就证实那的确是一条船在海面上驶过。他激动地向对方狂喊求救。于是,他获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