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6836800000036

第36章 大器晚成也是才 (2)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最后成了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赖床,你骂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针对表面现象作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待,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仔细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方式,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进步。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大小错误。对父母而言,这些错误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只要你能采用正确的批评方式,这些错误同样也能以教训的方式,转变成孩子进步的基石。家长应该怎样批评孩子呢?对此,心理专家也给出了批评孩子的“葵花宝典”:

1.采用收缩和安抚的方式

家长应尽量避免从针对一件事情的批评扩张到一类事情的批评,更不能由错误而扩张到对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评。儿童极其敏感,并且容易接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评,都会对其自尊心以及自我认可产生冲击和伤害。他们在批评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并且知晓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他们对于批评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了恐惧,怕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因此,家长的批评里应包含一定的安抚作用。

2.避免与结果直接挂钩

绝大多数家长批评孩子,是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将事情的结果搞得很糟糕。家长一定要避免与结果挂钩式的批评,应该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误阐述出来,在潜移默化的引导语言中将规则明确化、清晰化,会更容易令孩子感到舒服,接受教育。

3.避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以别人为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说白了就是父母不能始终如一地按同一标准对待孩子。而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使用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更何况是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这也正好能够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而上幼儿园很听话。孩子对公平性要求很强,他们喜欢他人对待自己时,能使用和对待他人一样的方式。这一点,也是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4.不能冤枉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由此引发的心灵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长。

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很重要

成就感是什么?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专家证明:

一个拥有成就感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罗田是一位文学硕士。很多年前,他从乡村小学考进了县城初中。由于小学升初中时不考英语这门课,他所在的乡村小学也就根本不重视英语教学。因此,他英语学得并不怎么好。结果一升入初中,英语课进度很快,难度也陡然增加了一大截,他的英语课几乎都听不懂。

然而,罗田是一个不肯轻易认输的孩子,他决定迎头赶上,从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开始。每天,他最先温习的功课必然是英语,对英语单词、课文下工夫理解、记忆。一个月后,罗田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半学期以后,他就在班级里遥遥领先,还参加了市里举办的英语演讲竞赛。由于英语成绩的提高,罗田对其他科目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很快,他从学校一千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

罗田说,他后来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当初在英语学科上的成就感。这成就感激励着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迎难而上。然而,现在的很多孩子却越来越缺少成就感。一位儿童心理专家曾就此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

去年,我去非洲。非洲的孩子看到中国的汽车来了,都冲过来,围在路旁欢呼。我们要求和孩子们合影时,孩子们笑得非常开心,每张黑黑的小脸上的笑容都无比灿烂。但是,在北京,当我们要和孩子拍照时,是要说“茄——子”时,孩子们才笑。

我不理解,为什么非洲的孩子总笑得那么灿烂?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访问中注意观察,发现非洲老师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上课时也充满激情。我明白了,原来孩子的笑容来自老师的激情和成人世界的微笑。

我有一次到电视台做评委,看到一个小姑娘在台上弹古筝,那美妙的旋律让全场为之震惊。但观众热烈的掌声停下后,我却发现,孩子的脸上缺少灿烂的笑,她只是在机械地点头应付。此外,一个小男孩曾给我打来电话说:“我最恨钢琴了,为了学钢琴,我挨了父母很多打骂。我坐在钢琴前就像坐在电椅上一样不爽。”我问他:“那你喜欢什么呀?”他说:“我喜欢踢球。我舅舅送给我一只足球,但刚玩了两天,就被我爸生气地从阳台扔出去了。我出去怎么也找不到了。他说我不学无术,就知道玩。”

试想:让孩子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他能认真去做吗?父母望子成龙的同时,应该让孩子学会选择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以自己的经验、标准、好恶,为孩子盲目地设计人生。孩子的成就感,来自于孩子成功做好某件事情的感受,来自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更来自于父母平时的鼓励、启蒙。

从几个月时学习爬行到一周岁时学习走路,从两三岁时搭积木到自己穿衣,从上小学起自己打理书包到逐步帮助家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的成就感,其实就在每一次完成一件事情后,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聪明的父母知道怎么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及活动之中去体会、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比如带孩子骑车去郊游,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鼓励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面对失败,孩子往往需要父母最温暖、最耐心的鼓励,才会克服失败的挫败感以及打击,去做新的尝试。

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机会越多,越容易成为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反之,就会变得自卑、胆小,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容易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

孩子的一生,就如一场漫长而激烈的比赛,我们要孩子赢在起点、输在半道,还是要他赢在最后、笑在最后?

假如我们能够耐心地、符合规律地培养孩子,正确帮助孩子面对他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一定能笑到最后,赢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