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异体诗是指与常见的诗体相对而言的特异的诗体,古人或称“别体诗”、“杂体诗”。它是我国历代诗人对诗歌艺术辛勤探索、不断创新的成果,是我国古典诗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今绵延不绝。

二十年前,笔者曾搜辑和选注上起汉代、下迄清末一百八十多家的异体诗六十类,三百余首,依类分编,编成《趣味诗三百首——中国异体诗格备览》一书。1989年又在《浙江学刊》发表《异体诗简述》一文,从字形、音韵、词义、词序、修辞、篇章六个方面评述异体诗的特点和分类,并探索其创作规律。《趣味诗三百首》一书,199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有读者在上海《新民晚报》撰文予以推荐介绍。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志明教授曾撰专文《耳目一新趣味盎然——读<;趣味诗三百首>;》予以评述,认为拙编“以搜罗宏富见长,……而且体例甚佳,每一门类都有该类体裁的评述,每首诗后又都有作者介绍、注释、说明和附录”,“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迄今所见的最具有可读性的新颖、有趣且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杂体诗的选注本”。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曾出版《趣味诗三百首》(图文本)。可见此类异体诗选本,在国内图书市场还可占一席之地,读者特别是诗词爱好者还颇感兴趣。

值此重视文化建设,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回顾、检讨二十年前的拙编,自感尚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搜集异体诗的门类还不够齐全,如蒿砧体、五杂俎、两头纤纤、三妇艳、变体诗、大小言、安危语、难易语、打油诗、九言诗等都未收录。二是近百年来的异体诗未入围,这与“中国异体诗格备览”不完全相称。近百年来异体诗创作,不仅绵延不绝,名家学者都乐此不疲,而且续有创新。例如历代只有禽言诗,而无禽言词,有“一代词宗”之称的夏承焘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首创《禽言词》二首,堪称中国词学史上空前之作。又如唐代张打油始创打油诗,而现代学者如鲁迅、胡适、梁漱溟等都有打油之作。又如宋代就有牙牌之戏,而历代诗词曲集中未见牙牌歌,现代学者钟毓龙《说杭州》中就收录有《牙牌歌》二首。近年社会上重视茶文化、酒文化,诗界乃有《茶名诗》、《酒名诗》之作,嵌用名茶、名酒名于其中,为前此所未见。诸如此类继承创新的异体诗,自不应任其散佚。为此,笔者不顾耄耋之年体弱多病,仍不自量力,夙兴夜寐,寻章觅句,陆续选注,前后历时六七年,终于编成了续集,定名为《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各类诗篇,均按时代先后排列。作者有生卒年可考的,按出生先后排列;无生卒年可考的,按出仕先后排列。无名氏的作品按选本所载年代排列。

每一门类前有概述性短文,简要叙述此类诗体的主要特点、创始之作以及同类诗体的演变轨迹。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附录拙文《异体诗简述》,可供参阅。

异体诗的搜集和选注是一项事倍功半、颇为繁琐的工作。然而既余心之所善兮,虽繁琐而自甘。在选诗过程中,上海友人丁胜源先生帮助我从图书馆搜寻、誊抄部分四声诗和双声叠韵诗,在此谨致谢意。本人才疏学浅,书中疏漏、谬误之处一定难免,恳切希望读者和专家们予以指正。

徐元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