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49

第49章 变体诗(2)

【说明】

这三首回文五绝写秋日郊原晚眺所见景色,当为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钟山时所作。从“身闲累苦吟”、“吟苦杂疏钟”、“径斜荒草恶”等句,可知作者罢相闲居时的苦寂情怀,“径斜”句寄托着变法失败的感慨。

拟题窦滔妻织锦图送人①

秦观

悲风鸣叶秋宵凉,丝寒萦手泪残妆②。

微烛窥人愁断肠,机翻云锦妙成章③。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1),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初授临海主簿,未赴任改蔡州教授。

哲宗元祐初,因苏轼之荐,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在新旧党争中,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编管横州。

徽宗朝复为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卒。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

【注释】

①选自《回文类聚》。《淮海集》题作“拟题织锦图”。窦滔妻:即苏蕙,字若兰,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苻秦时陈留令苏道质女,约晋穆宗永和中(350)前后在世。窦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蕙思念丈夫,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滔。璇玑图共841字,纵横反复,都成诗篇。后人以意推求,共得三、四、五、六、七言诗7958首。

②萦手:绕手、缠手。

③机翻:指织机翻动。云锦:《璇玑图》五彩相宣,如天上云锦。

【说明】

这首七言回文描绘女子秋夜含泪织锦的情景。“微烛窥人愁断肠”句,用拟人手法,与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句异曲而同工。

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①

汪元量

围猎看人放海青②,黑山峡口路交横③。

飞鸿雨湿云天远,去马风寒雪塞平。

归客北边关柝击④,过军西畔寨灯明。

巍巍殿帐毡房暖,衣铁冷深更鼓鸣⑤。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南宋末年诗人。名大有,字元量,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侍奉谢太后、王昭仪。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灭宋,随三宫被掳北去,留燕京12年。

后出家为道士,回江南,往来庐山、鄱阳湖间。人们称誉其诗为“宋亡之诗史”。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注释】

①选自《增订湖山类稿》。阴山:在内蒙古中部,东西走向。

赵待制:宋宗室赵与(1242—1306),字晦叔,号方塘,元至元十三年(1276)被召至上京,世祖授以翰林待诏。与与宋恭帝赵于至元二十一年同时被遣送到上都(今内蒙古开平)。

②海青:猛禽名,的一种,用作猎鹰。

③黑山: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一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罕山。

④关柝(tuò):关上巡夜、敲击以报更的木梆。

⑤衣铁:身穿铁甲。

【说明】

这是一首和赵与待制的回文七律。赵作已不存。当作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后。诗写阴山观猎情景,边塞风光,历历在目。“飞鸿”二句,借北雁南飞抒写对南方故都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从下半首更可想见元军对被遣送的南宋君臣戒备森严的情景。

回文①

高启

风帘一烛对残花,薄雾寒笼翠袖纱。

空院别愁惊破梦,东阑井树夜啼鸦②。

【注释】

①选自《高青丘集》。《回文类聚补遗》题为“绝句”,署名高青丘。

②阑:栏杆。此指井栏杆。

【说明】

这首七绝回文写暮春闺怨。在写景中渲染凄凉寂寞的环境气氛,不写怨而怨恨自见。三、四句写啼鸦惊破好梦,是从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化出,可谓食古能化。

水神殿回文灯诗①徐渭

新架灯垂高厂殿②,旧场毬蹴斗芳年③。

春花有几能希赏④,夜月无多惜早眠。

轮迫马蹄盘作阵⑤,烛抽莲叶嫩如钱。

人游厌听催壶漏⑥,客醉扶看堕鬓钿⑦。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二十为诸生,才气超群,屡应乡试不中。后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客,于抗倭军事多有策划。宗宪下狱,徐渭惧祸发狂,因误杀妻下狱。晚年生活潦倒。著有《徐渭集》。

【注释】

①选自《徐渭集》。

②厂殿:殿舍。

③毬蹴:踢球。毬,同“球”。芳年:青春年华。

④希赏:难得欣赏。希,罕见。

⑤“轮迫”二句:描写走马灯、莲花灯的形状。

⑥壶漏:即漏壶,古代计时器。

⑦鬓钿:鬓边首饰。

【说明】

这首回文七律写月夜庙会观灯的热闹情景:人们不仅赏月观灯,而且观看踢球斗技,熙熙攘攘,乐而忘归。描写灯彩,有的明写,如“新架”、“轮迫”、“烛抽”三句;有的暗写,如“春花”、“夜月”二句,既指繁灯如花如月,也可指花朵和月亮,语意双关。

春闺①

李旸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②,期归梦远梦归期。

【注释】

①选自《璇玑碎锦》。

②永夜:长夜。

【说明】

这首回文诗以每句中间一字为“纲”,前后三字如珠串下垂,故名“珠串回文体”,为前此所未见。后人续有仿作。同一句可以倒读,而且字句全同,但不是从末句倒读。内容是写春闺怨。

咏美人回文①(八首选二)

桂时飏

文君眉②

留情暗锁玉交枝③,粉抹着看醉脸欹。

稠叶柳含烟淡淡,远山青湿雨丝丝。

愁容照镜金蚕卧④,广额遮钿翠凤仪⑤。

钩月新描轻笔好,秋云碧扫澹蛾眉。

双文目⑥

酡颜醉月对西楼⑦,影动花帘隔远眸⑧。

蛾扑戏看停袅步,蝶飞交盼欲回头。

傞傞舞态痴情种⑨,怯怯娇腮玉泪流。

梭眼似潭寒入画,波清澹泻一江秋。

【作者介绍】

桂时飏,清代诗人。字紫诰,号梅窗,浙江慈溪人。馀不详。

【注释】

①选自《回文诗词五百首》。

②文君:即卓文君。西汉临邛卓王孙女,丧夫后家居,与司马相如相恋,一同私奔成都,后同返临邛开酒店,文君当垆,相如涤器。《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③玉交枝:本曲牌名。此喻双眉皱拢。

④金蚕:金色的蚕。《杜阳杂编》载,东海弥罗国有桑,“其上有蚕,可长四寸,其色金,其丝碧,亦谓之金蚕丝”。这里以金蚕喻眉毛。

⑤钿:钗,妇女首饰。翠凤:指凤钗。

⑥双文:即崔莺莺,字双文,唐代美女。

⑦酡颜:醉后颜面发红。白居易《与诸客空腹饮》诗:“促膝才飞白,酡颜已渥丹。”

⑧“影动”句:化用《西厢记》中“隔帘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句意。

⑨傞(suō)傞:醉舞貌。张祜《春莺啭》诗:“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

【说明】

这两首回文七律用描写和比喻手法,分咏卓文君的眉毛和崔莺莺的眼睛。《文君眉》用柳叶、远山、金蚕、钩月等作比喻,描绘眉毛的形状和神态。《双文目》着重描绘崔莺莺的眼神,首联点明她是《西厢记》中的人物,中间二联写顾盼生姿和舞态娇情,末联写眼神的澄澈流动如寒潭秋波。两首都写得十分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