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06

第6章 药名诗(1)

药名诗是在诗中嵌用中药名,联缀成篇,“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见《漫叟诗话·孔毅夫药名诗》)。现存的以南朝齐王融《药名诗》为最早。南朝药名诗都是五古,多对仗句。唐代药名诗以七绝为主,敦煌变文中的药名诗有四言、六言。到了宋代,又有五律、五绝药名诗。有的药名诗并用谐音词(如“前湖”谐“前胡”、“京界”谐“荆芥”);有的一句连用药名(如“白石英”,白石、石英都是药名),益见奇巧。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①

沈约

丹草秀朱翘②,重台架危岊③。

木兰露易饮④,射干枝可结⑤。

阳隰采辛夷⑥,寒山望积雪⑦。

玉泉亟周流⑧,云华乍明灭⑨。

合欢叶暮卷⑩,爵林声夜切[11]。

垂景迫连桑[12]。思仙慕云埒[13]。

荆实剖丹瓶[14],龙刍汗奔血[15]。

照握乃夜光[16],盈车非玉屑[17]。

细柳空葳蕤[18],水萍终委绝[19]。

黄符实可挹[20],长生永昭晳[21]。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卒谥隐。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律诗形成有积极影响。沈约诗与同时的谢朓、王融诗都注重声律,刻意雕琢,时称“永明体”。著有《宋书》、《沈隐侯集》等。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竟陵王:齐武帝次子萧子良封竟陵王,所作药名诗已佚。

②丹草:药名,又名石长生。此句意谓丹草长得红艳茂盛。

③重台:药名,又名重楼。岊(jié):两山接壤处。此句意谓重台构筑在高山接壤处。

④木兰:药名,即丝带蕨,又名木莲金。此句化用《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句意。

⑤射(yì)干:药名。香草,根可入药。一说木名。《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

⑥阳隰:山南面的低湿地。辛夷:药名,又名木笔花。

⑦积雪:即积雪草,药名。

⑧玉泉:仙药名。玉浆。《本草纲目·金石二·玉》:“今仙经三十六水法中,化玉为玉浆,称为玉泉,服之长生不老。”亟:通“急”。周流:环流。

⑨云华:即云母,药名。乍明灭:忽明忽暗。此句意谓云母石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⑩合欢:落叶乔木,树皮、花可药用,称合欢皮、合欢花。

[11]“爵林”句:爵,通“雀”,供药用。此句意谓夜间雀鸟在树林中急切地鸣叫。

[12]“垂景”句:垂景,即“垂影”。谓太阳即将落下迫近桑榆(古时称日落之处),比喻垂暮之年。桑:枝、叶、果、皮等皆入药。

[13]“思仙”句:思仙:药名,即杜仲。云埒:云界,即天界。此句意谓想成仙而仰慕天界。

[14]“荆实”句:荆实:药名,即蔓荆实,又名荆子。丹瓶:道家盛丹药的瓶。此句意谓荆实分别放进丹瓶。

[15]“龙刍”句:龙刍:药名,即石龙刍,又名龙须草。王嘉《拾遗记》:“东海有岛曰龙驹川,穆天子养八骏处。岛中有草名龙刍。马食之,日行千里。”此句诗意本此,意谓马吃了龙刍,疾奔如汗血马。

[16]夜光:药名,为萤火虫或地锦草的别名,亦珠名,即夜光珠。此句意谓手握照明的夜光珠。

[17]玉屑:玉的屑末,药名,又名白玉屑。《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汉武帝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此句意谓满车装的无非是玉屑。

[18]葳蕤:药名,一名玉竹。此指柳条纷披貌。

[19]水萍:药名,即浮萍。委:弃。

[20]黄符:药名。亦指道家的符箓。挹:取。

[21]长生:药名,即白菊花根。昭晳:明白。

【说明】

这首五古每句嵌用药名,共20个,语意双关。前半首写山中林泉景色:草木秀美,泉水周流,重台高筑,雀鸟夜鸣。后半首写一年事已高的长者思慕长生不老的仙界生活:服荆实,餐玉屑,龙马代步,夜光珠照明,获取黄符,终得长生。

奉和药名诗①

庾肩吾

英王牧荆楚②,听讼出池台③。

督邮称蝗去④,亭长说乌来⑤。

行塘朱鹭响⑥,当道赤帷开⑦。

马鞭聊写赋⑧,竹叶暂倾杯⑨。

【作者介绍】

庾肩吾,南朝梁诗人。字子慎,新野(今河南新野)人。生卒年不详,约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前后在世。八岁能诗。初为晋安王国常侍,累迁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简文帝即位,任度支尚书。后被叛将所俘,逃奔江陵,任江州刺史,封武乡侯。著有《书品》及文集十卷。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英王”句:牧荆,药名,即牡荆子。荆楚,古国名。此句意谓英明的君王治理荆楚国。

③池台:池苑楼台。亦药名。

④督邮:汉代官名。掌管巡行郡内属县,监督当地王侯、长吏、豪强,检查县政、管辖邮驿等。蝗:蝗虫,可入药。此指蝗灾。

⑤亭长:西汉乡官名,掌管治安警卫、治理民事。亦药名,又名豆斑蝥。乌:乌鸦。

⑥行塘:药名,即行唐,天仙子的别名。朱鹭:鸟名。

⑦当道:药名,即车前草。赤帷:红色的帷帐。

⑧马鞭:药名,即马鞭草。

⑨竹叶:药名,即淡竹叶。亦酒名。

【说明】

这首诗每句嵌用药名,均语意双关。大意是荆楚国王离开朝廷,下乡听民诉讼,督邮、亭长前来汇报当地情况,国王在途中设帐听讼、写赋、饮酒。意思连贯。

药名诗①

陈亚

地居京界足亲知②,倩借寻常无蝎时③。

但看车前牛领上④,十家皮没五家皮⑤。

【作者介绍】

陈亚,北宋诗人,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

真宗咸平五年(1002)进士。曾任祥符县令,湖州、越州、润州知州,官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好以药名为诗词。有《澄源集》。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诗》卷一一三。

②京界:谐“荆芥”,药名。足亲知:多亲戚朋友。

③倩借:托借。无蝎:药名,即全蝎。

④车前:药名,即车前子。

⑤五家皮:谐“五加皮”,药名。也称五加。

【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任祥符县令时,托借车牛而作的药名诗,共嵌用药名4个,其中两个是谐音词:京界(荆芥)、五家皮(五加皮)。

药名诗①

黄庭坚

常山西去一帆通②,旭日曈昽映桔红③。

听得歌声时续断④,逢窗互说要防风⑤。

薄荷贴水尚平铺⑥,水藻参差绿满湖⑦。

我识渔人无远志⑧,卖来鳖甲醉当垆⑨。

淡竹环篱境绝尘⑩,藏书百部未全贫[11]。

生平无味多尝遍[12],且嚼干姜耐细辛[13]。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神宗朝任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哲宗元祐初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中书舍人。绍圣中,出知岳州。一生两度受到贬谪,死于宜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创江西诗派,亦能词。著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等。

【注释】

①选自《山谷外集》。

②常山:药名,亦地名。

③曈昽(tónɡlónɡ):由暗渐明貌。桔红:药名。

④续断:药名。⑤防风:药名。

⑥薄荷:药名。

⑦水藻:药名。也称马藻。参差(cēncī):不齐貌。

⑧远志:药名。

⑨鳖甲:药名。

⑩淡竹:药名,即淡竹叶。

[11]百部:药名。

[12]无味:谐“五味”,即五味子,药名。

[13]干姜、细辛:皆药名。

【说明】

这三首诗共嵌用13个药名,其中12个是正用,1个是谐音(“无味”谐“五味”)。第一、二首写乘船西行的所见所闻,见旭日映红,薄荷贴水,水藻满湖,渔人饮酒,听歌声断续,邻船对语。第三首写幽居绝尘,家有藏书,感叹尝遍世味,且嚼姜辛。写景中有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