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恰年少风华正茂
68927400000012

第12章 我们是专业的(2)

孙一航一有空就看猫,所以他经常能看见奶奶,看见她给猫儿们带点食堂的剩饭,或是去照顾她的兔子,整理她的废品,还有后面种的一些植物。

经过帮她整理纸团山那一次之后,奶奶和孙一航更熟络了些,也连带着青木和榛榛。

新书的到来,也让持续了描红练习一周的书法生们兴奋,他们已经腻烦于最最基础而枯燥的练习,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有一本正儿八经的字帖初学书法了。每天写十多个小时,这种机械化的练习已经让人临近发疯,远不如在原本的学校读书轻松到哪里去,那时候好歹还有各个科目,现在他们每天反复地只是在做这一件事。他们心被磨得发痒,胸口发闷,已经迫切地想要看到一点新鲜的东西了,临摹字帖,听起来起来已经很专业了。

田先生是名气很响的书法家,主攻欧阳询的楷书,简称“欧楷”。他的书法相当端庄严谨,极符合现代人审美,他的字帖在社会上也十分常见,青木他们上的头三天的课,描的都是田先生的字。学生们见田先生字的第一眼便傻傻地以为欧楷就该长这个样子,及至第一周周末他们请回来了“正宫娘娘”——《九成宫碑》,翻开了字帖,看到了真正的《九成宫醴泉铭》不禁齐声惊呼起来:

“一点都不像!”

“感觉有点丑啊!”

“这跟我们这连天描的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小天,你是不是买错了让人骗了!”

小天连连摇头说:“没有没有!你以为我四肢发达头脑就简单吗,我看了好几个店,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这种字。至于为啥跟我们练的那个不一样,这个你们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咱们得明天问浦老师。”

第二天上课,蒲老师问书买来了没有,班长小天在第一排晃着手里的书说:“老师啊,书是买了,可是为什么跟我们描得那个不一样啊,这个一点也不好看,我们是不是买错了!”

蒲老师接过书来翻了翻说:“没买错,就是这个啊,版本还不错,印得还挺清楚……”

“那为啥这个是这样的呢,我们描的那个不也是欧体吗?”

浦老师解释道:“那是给你们热身的,我们真正该练的就是这个。”

小天疑惑地看着浦老师:“可是我看这还没有我们描的那个好看啊,咱为啥不练那个,这多丑!”

“俗!”蒲老师一脸嫌弃:“谈论书法用‘好看’或者‘不好看’来评价,太俗!”

“老师啊,写书法不就是为了把字练好看吗?”小天懵懵地问道。

蒲老师几乎震惊了,瞪大了眼睛对我们说:“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孩子们,你们要知道,我们是专业的啊!我们不是书法爱好者,是专业的书法艺术生,它将来就是你身上的肉。我们学的是书法,不是毛笔字。用毛笔随便乱画也叫毛笔字,可我们学的是书法,是艺术。艺术不仅仅是你们所认为的好看,更是一种可以带给人心灵震撼的东西。当然这种震撼也被称为‘美’,但是这种美是有深度有内涵,能让人念念不忘的。田先生的字固然有名气,但他出版的那些练习字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是借此来推广书法的,是写给大众的,简化了的,速成的,不是我们这些专业的书法艺术生该学习的,我们要学的是艺术。你们口中所说的‘好看’,严格来讲勉勉强强算是艺术,但是是一种很low的艺术!所以以后说这个字好不好,不要用‘好看’来评价它,那样只会显得你这个人很low。它就像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内涵!”蒲老师字字千钧,激情高昂,整个教室一时间鸦雀无声,而我们只听懂了最后一句话。

“老师,有多low?”小天和蒲老师面对面,他试探着小声问道。

“比好low还要low。”蒲老师一本正经的说完了,她说完扫视了我们一圈,看到了我们的表情,终究平静下来,决定不再难为我们。她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对我们说:“你们现在不懂这些没有关系,反正考试也不考,你们的大学老师会教给你们的,但你们以后一定要记住的是‘我们是专业的’。”

“老师,那不用好不好看来评价,该用什么评价呢?”

“用什么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你们在高考前要学会的就是最基本的笔法、字法和章法,这就是书法三要素,这个高考可是要考的啊,都给我记住了!”

“嗯!我们是专业的,我们是专业的……”小天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会儿,忽然大叫道:“老师,我觉得你这句话好牛逼,很拽的样子啊!”

“嘿,以后书法课不许胡说八道,文明点!”蒲老师赶忙制止。

“好的老师!”小天笑嘻嘻的,答应得很干脆。“老师啊,以前我一直都以为书法楷书就只有一种,就只能写成像这样的。”小天拿着田先生的书;“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它还可以是这样的!”小天又拿起《九成宫醴泉铭》。

蒲老师坏坏地笑道:“涨知识了吧!以后我们会接触更多的碑帖,除了欧体以外,前期我们要学会熟练临摹的楷书还有颜体颜真卿的《勤礼碑》、柳体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頫的《三门记》、《胆巴碑》,虞世南的《雁塔圣教序》、智永《真草千字文》,魏碑中的《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元桢墓志》这是常考的,我们以后写创作都从这些碑帖里来挑,还有一些不常考的也要会临摹,比方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欧阳询的《化度寺碑》,《董美人墓志》等等这些,哪个跟哪个也不一样,就算是两本字帖都是一个人写的,这两本字帖依然会有着很明显的差别。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们班里就这几个人,即使是学得同一本帖,同一个老师教,最后你们写出来的也不可能一模一样,你们的作品摆在一块儿,还是能够一眼就区分得出不是一个人写的。我们是专业的,你们的眼界一定要够开阔,明白了吗?”

“明白了!”他们又是只听懂了最后几句话,稀稀拉拉有几个人回答,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其实这话一直到四年后的青木才真正明白了:“我们是专业的,所以我们要真真切切的学会欣赏古人的字,我们不是一时兴起的‘书法爱好者’,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书法就要和我们融为一体。它不只是一种可以挂在家居或展厅里的艺术装饰品,或者一个用来吹嘘自己的噱头,它更应该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种特别的精神世界,一个和手,和心,和灵魂融为一体的另一个自己。”

蒲老师教她的这句话时至今日依然是青木的“装逼利器”,也是她在这样穷困的青春里,唯一一件值钱的东西。这是一个美好的精神寄托,令她穷却快乐着,使生活一直都充满了希望。

大二的时候她求老师写了一个小斗方,写的是《红楼梦》当中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木自己熬了糨糊,亲手裱糊,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心心念念。即使她所有的东西都像垃圾一样堆在屋子里,那副作品也必须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因为那首诗里,写有她的情怀,她的心魂,要是哪一天离开了它就会觉得如同身处危崖,彷徨而无所适从。

其实怎样评价一件东西本无可厚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用“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好喝”来评价生活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可以的,这是一种单纯的快乐,没有什么不好的,蒲老师叫青木他们不要这样去评价书法只是因为他们是她的学生,她对他们寄予了较高的希望,非是贬低别人。她希望他们在初学的阶段能时时端起架子,牢记自己是个做艺术的,和普通人不一样,在这样强迫之下才能慢慢习惯不用寻常眼光来看待事物,为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