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6993400000026

第26章 内科病证(26)

第6章 内科病证(6) (4)

(组成) 茵陈30g,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焦山楂、炒麦芽、神曲各20g,生甘草、泽泻各15g,大枣5枚。

(用法) 日1剂,水煎2次分服。1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主治) 用于急性肝炎。

(方解) 方中茵陈、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生甘草、泽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转氨酶;焦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助脾运,化湿滞;大枣合甘草和胃。组方严谨,证之临床疗效满意。

(加减)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15g;湿重者加茯苓15g;舌质紫暗或肝脾肿大者加丹参、莪术各15g。

(验案) 陈某,男,33岁,工人。1993年7月2日初诊。患者目黄、身黄、尿黄1周,伴纳呆疲乏,腹胀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肝肋下2指,有压痛,肝区有叩痛,脾肋下未触及。查肝功能:总胆红素75mol/L,直接胆红索48mol/L,白、球蛋白正常,TTT 12U,A1T>200U,HBsAg阴性。B超示:肝肿大,胆囊萎缩。遂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考虑是证黄疸热重于湿而夹瘀,故在章氏肝炎汤的基础上,加生大黄10g(后下),丹参、莪术各15g。日1剂,水煎2次服。服5剂后,腑气通畅,黄疸消退,余症亦减。又服5剂,诸症消失,小便色清,查体肝脏回缩,无压痛,肝区叩痛消失。再服5剂,复查肝功能、B超正常而告病愈。后于1994、1995年两度复查肝功能正常。

(按语) 章氏肝炎汤是本院章莲棣副主任医师的经验方,屡屡用于急性肝炎的治疗,疗效肯定。一般服药30天,复查肝功能、B超而证实病愈,亦有15天治愈者。服用本方时,无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嘱患者注意休息,注意饮食宜忌,但本方对HBsAg阳转阴疗效不肯定。其用于慢性肝炎,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疗效亦佳。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00例,治愈285例(占95%),无效15例(乙型肝炎21例中,HBsAg未转阴者15例)。

所举案例属于典型的阳黄证,因于热重于湿,大便秘结,故加大黄通腑泄热退黄;因肝肿大,胆囊萎缩,舌质暗红,湿热夹瘀,故加丹参、莪术活血化瘀。药证得当,故获捷效。

(方源) 李春林,周志龙.章氏肝炎汤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00例.陕西中医,1998,19(3):102

肝炎——清营凉血汤(韩哲仙方)

(组成) 犀角1.5~3g(或广犀角3~6g,或浓缩水牛角粉4.5~9g),赤芍9g,牡丹皮9g,丹参9g,黑山栀子9g,白茅根30g。

(功效主治) 凉血止血,消瘀退黄,清营醒神。用于肝病血热所致的吐衄出血,斑疹,发黄,高热,昏谵,舌质深绛,脉细数等。

(方解) 犀角凉血解毒。凡热毒壅盛,深陷血分,而见发黄、发斑、惊狂、谵语、鼻衄、吐血,非犀角解毒泄热则不为功。惟犀角物稀价昂,极难觅寻,常代之以广犀角、水牛角等。赤芍、牡丹皮、丹参、白茅根凉血散血,清热消瘀。合方以治出血发斑、黄疸、高热昏谵诸证。

(验案) 黄某,男,45岁。1987年9月17日会诊。1987年8月由河南转上海住院,2周来黄疸激增,腹水渗出,诊断为亚急性重症肝炎,2次发病危通知。西医师以大剂量山莨菪碱、血浆、抗生素以阻断黄疸上升趋势,然患者大小便涩结不通,腹胀发热,烦躁几绝。遂请中医配合治疗。症见:面色暗黄,如灶心之土,巩膜泛绿,如新汲之茶;腹胀如鼓,脐平微突,腹壁青筋显露,皮肤枯黄,疖子颇多,瘙痒难忍,身热38℃,焦躁不安,小便浓黄涩少,大便干结不通,苔黄燥,舌焮红,脉弦滑数不清。

中医辨证,疫毒壅盛,侵入营血,瘀热熏蒸肌肤,邪水充斥三焦,属急黄、疸水重证,若有出血、昏迷之变,危殆立至。急用凉血消瘀、清营泄热,利疸通腑,逐水消胀合方,配合西医抢救。方用:犀角1.5g(研吞)(或广犀角5g代),赤芍15g,牡丹皮15g,丹参15g,茵陈30g,焦山栀子9g,生大黄9g,川厚朴9g,槟榔9g,大腹皮9g,车前子60g(包),白茅根30g,葫芦60g,禹功散30g(包),酌加片仔癀、安宫牛黄散吞服。每日1剂,2次煎服。上方4剂后,得宿粪燥屎大量,小便通畅,腹水消退,危象得以扭转,遂减去逐水消胀药物,重用凉血消瘀,利疸通腑,2周后胆红素总量下降较多,撤消病危通知,13周后胆红素复常,119天肝功能全部正常出院。

(按语) 韩老认为,清营凉血法之功能,根据肝病临床应用,大抵有三:

1. 凉血止血 血证成因,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以热为主。如宋·严用和曰:“夫血之妄行者,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而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故肝病凡见出血量多,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不论吐血、衄血、便血,皮肤发斑种种,均系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所致,宜以清营凉血汤酌加生地黄、大青叶为宜,以清营解毒,凉血止血,改善出血倾向。

2. 消瘀退黄 重度黄疸,或黄疸持续不退者,与血热瘀结有关。《伤寒论》曰:“太阳病发黄、脉沉弦……血证谛也”,《诸病源候论》曰:“此由脾胃大热,热伤于心,心主于血,热气盛,故发黄而动血。”均说明热毒炽盛,瘀结血分,熏蒸外发可致黄疸(或出血)。应用凉血清营方加茵陈蒿汤加减以凉血消瘀,利胆通腑,多能取得重症肝炎或淤胆型肝炎的重度黄疸或持续黄疸的消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对肝脏病的治疗影响甚巨。

3. 清营醒神 严重肝病(包括重症肝炎与肝硬化晚期)。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致使透过血脑屏障,形成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肝昏迷。此瘟邪疫毒侵入血分,不仅可见到出血发斑、黄疸,也可见到发热、烦渴、谵狂、昏迷,舌质红绛,脉细数或弦数等表现,称为“热入营血”。清营凉血汤中犀角为除大热、解血毒之专药,对热入血分之惊狂、谵语,非犀角不为功。同时还常以神犀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含犀角成分之丸散加入,以选到解毒泄热,清营醒神,其效益速,常可救治一些危恶证候。

(方源) 《韩哲仙治肝经验录》

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复方降酶汤(张海峰方)

(组成) 柴胡6~12g,炒白芍10~14g,枳实6~10g,炙甘草3~6g,土茵陈6~12g,川郁金10~12g,龙胆草10~12g。

(功效主治) 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并持续升高者。症见两胁胀痛或隐痛,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口苦,心烦易怒,大便黏腻不快,尿黄,舌红体胖、苔黄薄腻,脉细弦。

(方解) 本方由四逆散加疏利肝胆湿热之品相合而成,古方和自拟方融为一体。

(加减) 如湿热偏重者,可重用龙胆草至20g,并加虎杖20g;肾阴不足者,加枸杞子、五味子;腹胀者,加厚朴;纳差者,加白豆蔻;肝肿大者,加酥鳖甲。

(验案) 段某,男,23岁。患慢性肝炎1年余。症见:胁痛脘闷,寐差神疲,纳呆口苦,心中郁闷,大便黏腻不畅,尿黄量少,舌苔黄腻,脉弦细。肝功能检查:GPT 450U,表面抗原阳性。肝区有触痛。证属湿热久羁,肝胆气滞。用复方降酶汤,重用龙胆草20g,加虎杖20g,栀子5g,黄连5g,连服30余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语) 服药期间,忌食鱼虾、鸡及其他生冷油腻之品。

(方源) 《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肝炎——茵陈蜜煎(邱德锦方)

(组成) 茵陈300g,金钱草150g,柴胡150g,龙胆草150g,五味子(单包)100g,蜜1000g。

(用法) ①将茵陈、柴胡、龙胆草、金钱草4味中药,放沙锅或铝锅内加水煎熬。头煎加水3 500m1,中等火煎成药汁1000m1。二煎将药渣加水3000m1,中等火煎成药汁1000m1。2次共得药汁2000m1。②将五味子打碎,放沙锅或铝锅内加水、酒合煎。头煎加水900m1,60度白酒75m1,中等火煎成药汁500m1。二煎将药渣加水750ml,60度白酒75m1。2次共得药汁1000m1。③将以上2种药汁混合之3000m1中,加入蜂蜜1000g,慢火煎成1000m1即可成茵陈蜜煎剂。④将煎成之茵陈蜜煎剂,贮藏于干燥清洁的玻璃瓶内,不可使之接触生水、唾液及其他药物。⑤服法:成人1日3次,一次15~20m1,饭后半小时服药,儿童酌减。⑥每3剂药为一疗程,约服2个月。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养阴柔肝。用于肝炎。

(方解) 方中茵陈、金钱草、龙胆草三药,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为君;重用蜂蜜甘以入脾,脾旺则肝血充盛,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也,以为臣;柴胡苦平入少阳,疏肝解郁,生发肝气以为佐。然柴胡性偏走表,故加五味子酸以收敛。

(按语) 肝炎一病,不论甲型、乙型,均为湿热病毒所致,湿性黏滞,故不易速愈。热伤阴津,肝血最易亏损。因此清热利湿、养阴柔肝为贯彻整个疗程之大法。

余自1962年创制茵陈蜜一方治疗肝炎以来已20余年,此属一证一方之列,无论对甲型、乙型肝炎,均有较好疗效。累计病例已超过500,但均系门诊病历,观察不全,随访困难,且各项检验项目,前后方法不周,难以统计比较。1970年以前资料又遭火焚。故一直未于整理。现仅将茵陈蜜一方,公诸于世,可资同道临床参考。

(方源) 《内蒙古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粹》

肝炎——兰花汤(丁济民方)

(组成) 野菊花10g,金银花15g,红花5g,紫花地丁30g,甘草5g,滑石1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渗湿。主治无黄疸型肝炎湿热为患之偏于热者。见有轻度疲乏,肝区隐痛,口干,大便不畅,尿黄,脉濡,舌红等症。对黄疸型肝炎热重于湿者也有较好疗效。

(方解) 野菊花有清热解毒、凉肝消肿之功,有显著抗病毒,消除炎症,修复病损组织作用;金银花也为清热解毒之品,能清络中风火湿热;红花为活血祛瘀之品,可入肝通络,消肿止痛,有改善肝血流作用。再配以紫花地丁、滑石、甘草以增强其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力,故本方对于肝炎证属热重湿轻者甚为有效。

(加减) 若为黄疸型肝炎,可予本方加茵陈15~30g,山栀子10g;若属湿热并重者,也可予本方加苍术10g,猪苓10g,泽泻10g。

(验案) 王某,男,26岁,肝区隐痛,神疲乏力,胃纳尚可而便秘溲黄,口渴喜饮,肝在胁下2公分,谷丙转氨酶异常,已3个月余,经用多种中西药物未见著效。丁氏给予野菊花10g,金银花15g,红花5g,紫花地丁30g,焦山栀子10g,滑石30g,甘草5g,加减连服2个月,诸症均消,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