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6993400000040

第40章 内科病证(40)

第11章 内科病证(11) (1)

白塞病——清热解毒利湿方(杜秀兰方)

(组成) 金银花24g,蒲公英20g,雷公藤20g(先煎),黄芩9g,黄连9g,薏苡仁20g,泽泻15g,云茯苓15g,细辛3g,生地黄12g,木通9g,生甘草10g,炙甘草1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佐以健脾和中。用于白塞病早期或急性期。

(方解)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与湿热毒以及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多由于感受湿热毒邪,或是肝郁不疏。脾虚湿停,积久而为湿热蕴毒,毒火熏蒸.循经络上攻于口、眼,则发为口腔溃疡或眼部溃蚀;湿热毒气下注于外阴,则发为外阴部溃疡。湿热毒邪壅于脾胃,中焦气机不畅,则脘闷纳呆,恶心或出现胃肠道溃疡。湿热毒邪阻于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则四肢关节肿痛。如溢于肌肤,与气血相搏结,则出现皮肤瘀斑或结节性红斑。日久,湿热毒邪必然耗气伤阴,而表现为既有湿热毒邪内蕴,又有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的虚实夹杂的症候,以致缠绵难愈。所以在早期或急性期多属湿热毒邪内盛,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佐以健脾和中。本方宗甘草泻心汤化裁而来。用金银花、蒲公英、雷公藤清热解毒;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生地黄、泽泻、木通清心泻水,利小便;薏苡仁、云茯苓健脾利湿;细辛辛散以去湿毒;生甘草解毒,炙甘草以益气补中,而且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样热毒清,湿热除,脾气健,疾病自然向愈。

(加减) 在治疗中,还应注意调理脏腑功能。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胃主口唇,肾开窍于二阴。如果以口腔溃疡为重,则以清热解毒为宜。加生石膏、竹叶等以清心胃之热。如果以两目红赤,怕光流泪,视物模糊症状较重,则加龙胆草、栀子、菊花等以清肝泻火明目。如果湿热循经下注,以会阴部溃疡为重,加土茯苓、滑石、苦参等以清下焦湿热。如果湿热郁于肌肤,出现结节性红斑,加穿山甲、王不留行、赤芍、丹参等软坚散结,活血通络。如果湿热郁阻关节,出现关节肿痛或关节积液,加川牛膝、防己、车前草等清热利湿通络。对于外阴溃疡,可配合中药外洗。用苦参、蛇床子、土大黄、当归、白鲜皮、威灵仙,水煎熏洗,以促进溃疡愈合,疗效明显。

(验案) 王某,女,30岁。口腔及外阴部反复溃疡3个月。于1985年3月2日来诊。近3个月来因工作劳累出现口唇及舌边溃疡,疼痛,时轻时重,自己未在意。后又出现外阴部溃疡而来诊。口唇、舌边及上腭部有4~5个溃疡,大的如黄豆粒大,小的如小米粒大,周边发红,灼热疼痛。外阴部大****有2个溃疡,约2cm×1.5cm大小,发红,表面有脓液。两小腿有数个结节红斑,按之压痛。伴有恶心,纳呆,口苦,烦躁,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苔薄黄腻,脉滑数。脉证合参,属湿热毒邪内蕴,热入血分,阻于经络。治以清热解毒利湿,佐以软坚散结,活血通络。

用甘草泻心汤加减:金银花24g,蒲公英20g,半夏10g,黄芩9g,黄连9g,细辛3g,云茯苓12g,薏苡仁20g,雷公藤20g,(先煎),泽泻15g,穿山甲9g,赤芍12g,王不留行15g,丹参15g,生甘草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3月15日2诊:服12剂后,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减轻,溃疡周围已不红,饮食较前好转,两下肢结节红斑未再新起。上方去黄连,加黄柏9g,土茯苓30g,加重清下焦湿热的作用。同时配合外阴部熏洗,用苦参30g,蛇床子15g,土大黄12g,当归12g,白鲜皮15g,水煎熏洗,每天2~3次,每次半小时。3月29日3诊:上药又服12剂后,口腔溃疡小的已愈合,大的溃疡变浅,基本不痛,饮食恢复正常,外阴部溃疡亦有愈合。舌苔薄黄。脉滑略数。上药继服6剂。4月6日4诊:口腔及外阴部溃疡基本愈合,两下肢结节已消失,仅遗留褐色斑。嘱服六味地黄丸合逍遥丸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方源) 《临证经验荟萃》

痛风性关节炎——驱痛汤(金明秀方)

(组成) 羌活、独活、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威灵仙、防风各15g,鸡血藤、青风藤、忍冬藤各25g,山茱萸15g。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扶正祛邪。用于痛风性急性关节炎。

(方解) 对于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基于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并兼风寒湿邪,脾肾阳虚这一病机,他提出了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扶正祛邪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驱痛汤。方中羌活散寒驱风,胜湿止痛,善治在上之风寒湿痹;独活长于温散下部肾经伏风而除湿止痛,为在下之风寒湿要药,二药配合则能尽祛一身之风寒湿邪。在大量的清热药中,佐以少许温散发汗药,为使邪气的排出创造条件。《医宗必读》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方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活血行气;当归补血活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三药合用则可补血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而不燥,且温散药中配以养血活血之药,可以制约风药之燥性,祛邪而不伤正,有时患者以疼痛部位固定,皮肤干涩,口干渴而不欲饮,舌暗边有瘀斑等为表现。本方活血化瘀之力尚不足,故加桃仁、红花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痛风患者多以中老年为主,人至中年则肝肾不足,出现腰膝酸软无力,腰背不舒,下肢活动不利等症状。此时加少许补益肝肾之药,当属必然。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又活血逐瘀,能引血下行,常作为腰膝下部病变的引经药;山茱萸平补肝肾,阴阳双调,且有酸敛之性,能敛汗固正,不使发散太过,散中有收。藤类药具有舒筋通络,祛风除湿之效,此类药物历来是医家治疗痹证的常用药。金明秀教授汲取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有选择地运用藤类药物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鸡血藤苦,甘温,具有补血行血,舒经活络,调经和营之效,与补血行血药合用则可增强血药之效,同时又能疗痹。忍冬藤甘寒,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之功,可消除经络之风热而止痛疗痹。方中威灵仙性猛,善走而不守,能宣通十二经络,使患者经络中的瘀滞开通,不通则痛症状得以改善。对于痛甚难忍者,方中没药则能行气活血止痛。

大多数患者投以此药后疼痛之症即能缓解,惟此药有刺激肠胃之弊,应食后服用。对于灼热焮红甚者,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则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肿。但因本病亦可由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热引起,故金明秀教授常在清解邪热同时佐以甘寒养阴之品,加上黄柏、地骨皮、知母以外清内滋,清除邪热。热邪与湿邪胶结不散,则成湿热之患,热易清而湿难除,故方中不忘加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车前子、泽泻、防己、生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同时若病久不愈,损伤脾肾者,加补益脾肾之品,如杜仲、菟丝子、补骨脂等滋阴补阳之品,以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总之,上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扶正祛邪之功。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方中诸药普遍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菌的作用,其中独活、川芎还有保护肾脏的作用,有利于尿酸的排泄;而独活、当归、赤芍、红花同时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以改善微循环,保证肾血流量,从而保证尿酸的顺利排泄。综观本方有解热、镇痛、抗炎、抑菌,改善微循环的功效。

(加减) 若关节灼热焮红甚者,重用赤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若关节肿胀甚者,加车前子、茯苓、泽泻;若疼痛明显者,加用乳香、没药。

(方源) 杨彩霞.金明秀教授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经验.中医药学刊,2006,24(8):1425

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方(陈基长方)

(组成) 补骨脂、骨碎补、川牛膝各12g,红花5g,黄芪30g,木瓜20g。

(功效主治) 补肝肾、益气行血。用于膝骨性关节炎。

(方解) 膝骨性关节炎以肝肾亏虚为本,血脉不利为标,治疗当以补益肝肾,益气行血为主要治法。肝肾不足,年老体弱,筋骨懈怠,治疗时必须补肾壮骨,防止骨枯髓减;关节疼痛,肢体困重,关节活动不灵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恢复正常血循环,使气血内达脏腑筋骨,外达皮肉腠理,恢复皮肉筋骨的动态平衡。陈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基础方。全方具有补肝肾、益气行血之功。

(加减) 临床运用宜辨证加减:若肌肉拘急、关节疼痛明显,证属寒湿阻络者,以基础方加白芍、羌活、独活、威灵仙,以活血通络解痉止痛;若关节屈伸功能受限、肿痛,X线摄片示关节骨质增生明显,证属阳虚寒凝经脉者,以基础方加制川乌、两面针、威灵仙,以温阳散寒,消肿止痛;若以腰痛膝酸重肢冷,证属肾气不足者,以基础方加杜仲、狗脊、核桃仁补益肾气;若膝关节变形,步行疼痛,X线摄片示合并骨质疏松,证属肝肾阴虚者,以基础方加肉苁蓉、鹿含草、黄精补益肝肾;若肢体乏力,疲倦,证属气虚较重者,以基础方加茯苓、陈皮、薏苡仁、炙甘草以增强健脾益气之功效。若证属痰瘀明显者,以基础方加血竭、川芎、白芥子。各型除辨证服中药外,均用药渣热敷患部。本方具有明显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改善功能障碍的功效,可降低患者膝骨性关节炎骨内高压及关节内血液循环,配合外敷药渣,通过热力使药效直达病所,又可通过温热效应改善局部循环。本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久服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