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7011800000011

第11章 不孕症的诊断 (2)

第4章 不孕症的诊断 (2)

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常见于虚证患者,是正气不足的缘故。如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神志异常包括烦躁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2)望面色:面色白者多属气虚、阳虚;兼有面目虚浮者,多为夹痰湿;面色苍白者,多为急性大出血,或气血两虚;面色浮红而颧赤者多为肺肾阴虚或阴虚血热;面色微黄少泽者,多为血虚、脾虚;面色红润者,多为气血充盛,或血热;面色紫黯者,多为气滞、血瘀,或血寒;面色晦黯者,多为肾气虚、肾阳虚;兼目框黯黑者,多属肝肾亏损。

(3)望形态:身体形态的强弱,与五脏功能的盛衰是统一的。主要包括望形体胖瘦、骨肉坚软、身体姿态、动作状态等。一般来说,身体强壮则外强,体内虚弱则外也弱。如体态肥胖多有痰湿或气虚,体形瘦弱多属阴虚火旺。女性成熟之年,月经来潮,胸廓、肩部、臀部丰满,乳房隆起,有腋毛、****生长,躯体有相应的高度,表现出女性特有的体态。否则,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不潮,第二性征发育欠佳,多属肾气亏虚。妊娠之妇,乳房胀大,****乳晕着色,孕4个月后小腹膨隆,并逐月相应长大。若闭经4~5个月未显身形者,多属胎萎不长、死胎,或根本未孕。

(4)望舌苔:包括观察舌质、舌形和舌苔。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所生,因此,脏腑的盛衰、气血的虚实、病邪的深浅,都可以在舌质和舌苔上表现出来。

①望舌质:可以诊察脏腑精气的盛衰存亡,从而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主要观察舌的颜色、形态的异常。舌淡白,多为虚寒之证;舌红,多属热证,若为久病之人,则多为阴虚;舌绛红,为内热深重或热入营血;舌淡白而胖,多为阳虚;舌瘦红而少津,则为阴虚;舌青紫,或有紫色斑点,多为血瘀之证。舌尖有芒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为肝胆郁火;舌中有芒刺,则为胃肠热盛。

②望舌苔: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情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位的浅深,津液的存亡。包括望苔色和苔质。白苔为病邪在表,或为寒证,或为湿证;黄苔多主里证、热证,浅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灰黑苔多指病重。病情轻者,舌苔多薄;病情较重,或内有积滞,则舌苔多厚。腻苔多为湿证的征象,白腻为寒湿,黄腻为湿热,腐腻为食积或痰浊内盛。镜面舌(舌无苔)则为阴亏枯竭之象。在望舌苔时,应注意假苔现象,即由于服药或食物等原因而在舌苔上染色,给人以一种假象,尤其是在舌苔与疾病不符时更需注意辨别是否为假苔。

(5)望性征:望乳房可以了解性征发育是否正常,通过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乳房隆起情况,****有无溢液,皮肤有无其他改变,可以粗略地了解第二性征是否发育成熟,再进行妇科检查,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女性发育状况,对于女性不孕(育)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女子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五不女”中的“螺”(****有螺旋纹、不能****)、“纹”(先天性****狭小或缺如)、“鼓”(******闭锁)、“角”(****过长、两性畸形)是指女子生殖器先天性发育不良、缺如、闭锁或畸形,可以在望诊过程中了解到。外阴检查,可以了解外阴发育是否正常,有无畸形,****分布茂密或稀疏,****的大小长短,外阴有无分泌物、赘生物及其损伤,前庭大腺有无肿大等。生殖器检查,可以了解******是否闭锁,****的大小、长短、有无闭锁或隔膜,有无溃疡、出血、瘘孔、肿物,****前后壁有无膨出等。通过望性征,可了解患者的生殖器官发育情况。

(6)望带下:正常的白带是指妇女****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津津常润。望带下主要是观察带下的颜色、数量和质地。带下色白量多为脾虚,色黄或赤为有热,清稀如水为肾虚;而色黄质稠,或成脓状,或夹血液,或浑浊如米泔,则多为湿热下注或湿毒内蕴之候。

(7)望恶露:恶露量多,色淡,质稀者多为气虚;色鲜红或紫红,稠黏者多属血热;色紫黑有块者,多为血瘀。

(8)望月经:正常的月经是指妇女一月一次的月信,行经时间持续3~7天,经色多为暗红色,开始时色淡,中间逐渐加深,以后又成淡红,不凝结,无血块,不稀不稠,无特殊臭味等。望月经主要是观察月经的颜色、多少和质地。经量多、经色深红、质稠有血块者多为热证;经量多、经色淡红、质地稀薄者,多为气虚;经量少、色黯有块者,多为血瘀;经量时多时少,多属气郁、肾虚。

3.闻诊闻诊主要是闻患者的声音气息有无异常,闻月经、带下有无特殊气味。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有无叹息等。语言低微者,多为气虚;声高气粗者,多为实证;语声重浊者,常见于外感。经、带腥臭者,多为寒湿为患;臭秽者,多属有热毒;腐臭难闻者,多为湿热蕴结或有湿毒。

4.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部分。指医生运用手的触觉,在患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1)脉诊:多采用三指定位法,寸口诊脉。主要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通过诊察脉象,来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以及正邪抗争的情况。一般来讲,女子之脉比男子稍弱,略沉而柔,有的尺脉较盛,有的右大于左;正常的经期脉象应为弦滑或滑利;孕脉则为两尺滑利,即“手少阴脉动甚”。脉诊是一种既重要又较难掌握的诊断方法,必须反复实践,细心体会,才能觉察出其中的细微变化,经过长期积累,才会掌握得比较熟练。脉诊可以反映出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正消长的趋势,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①月经脉。月经常脉:月经将至或正值月经来潮期间,脉多滑利。月经病脉:脉缓弱者,多属气虚;脉细而无力或细弱者多为血虚;脉沉细者多为肾气虚;脉细数者多属肾阴虚,或虚热;脉沉细而迟或沉弱者多属肾阳虚,或虚寒。脉弦者多属气滞、肝郁;脉涩而有力者多属血瘀;滑而有力者多属痰湿与血搏结。脉沉紧者多属血寒;脉沉迟无力或沉细而迟者多属虚寒;脉沉紧或濡缓者多属寒湿凝滞;脉滑数、洪数者多属血热;脉细数者多属虚热;脉弦数有力者多属肝郁化热。

②带下脉。脉缓滑者多属脾虚湿盛;脉沉弱者多属肾气虚损;脉滑数或弦数者多属湿热;脉沉紧或濡缓,多属寒湿。

③妊娠脉。妊娠常脉:妊娠2~3个月后,六脉多平和而滑利,按之不绝,迟脉尤甚。妊娠病脉:若妊娠脉沉细而涩,或两尺弱甚,多属肾气虚衰,冲任不足,易致胎动不安、堕胎等。若妊娠末期脉弦而劲急,或弦细而数,多属肝肾不足,肝阳偏亢,易致妊娠眩晕、妊娠痫证。

④临产脉。又称离经脉。六脉浮大而滑,即产时则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同时中指本节、中节甚至末端指侧动脉搏动。

⑤产后脉。产后常脉:脉多见虚缓和平。产后病脉:若脉浮滑而数多属阴血未复,虚阳上泛,或外感实邪。脉沉细涩弱者多属血脱虚损诸证。

(2)按诊按诊是对患者的肌肤、四肢、脘腹以及其他部位,按一定的程序施行触、摸、按、压,以了解该部位的冷热、软硬、有无压痛和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以推断有无疾病。在女子不孕(育)症的检查中主要为按脘腹和按阴部。按脘腹在于了解小腹有无肿块,查明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和活动度,有无压痛,皮肤的润燥、冷热及弹性等。若经行之际,小腹疼痛拒按,多属于实;隐痛而喜按,多属于虚。若四肢不温,小腹疼痛,喜热喜按,多属虚寒。若察得小腹内有结块,则为癥瘕之病;其结块坚硬,推之不动,按之痛甚者,为血瘀;其结块不硬,推之可移,按之可散者,为气滞。按阴部,即检查生殖器官,主要是检查外生殖器的弹性、有无触痛、硬结,前庭大腺是否肿大;****的长度、紧张度、弹性,有无畸形、瘢痕或肿块,穹窿部是否粘连狭窄;宫颈的大小、硬度、有无摇举痛;宫口是否开大、宫口内有无内容物、宫颈有无接触出血等。通过生殖系统的触诊,可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生殖功能状况,为诊治提供重要依据。若诊四肢冷凉,多为阳虚、气虚之证;若手足心热,则属阴虚内热之象。若按胫凹陷明显,甚或没指者,多属水盛肿胀;按之压痕不显,随手而起者,属气盛肿胀。

二、辨证要点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前提和依据。女性不孕(育)症的辨证,除了根据女性特点,经、带、胎、产等临床表现的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外,还应结合全身证候,通过对四诊所获取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分析,辨证论治。对不孕症的治疗必须以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绝不要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医组方用药或中药西用。

(一)八纲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称为“八纲”。八纲辨证是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各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体征虽然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八纲来分析、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病变过程中正邪的盛衰等。其中,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疾病部位的浅深,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正邪的消长、盛衰。八纲之中,阴阳又被称作总纲,一般来说,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八纲既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如:辨别虚实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辨别寒热又必须与表里虚实相联系等。疾病的发生与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证候的性质、病情等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

表证是指病位浅在肌表的一类证候,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里证是指病位深在于内,如脏腑、气血等的一类证候,久病或病程长者多属里证。寒证是指由寒邪引起,或阳虚阴盛,导致身体的功能与代谢活动衰减、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的证候;热证是指由热邪引起,或阳盛阴虚,表现为身体的功能代谢活动过度亢进的证候。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减弱,生理功能减退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分别有阴、阳、气、血虚损之不同;实证是指病邪亢盛,正气与邪气抗争激烈,正气犹能抗邪,未至亏损,所反映出来的证候。总之,阳证是指急性的、动的、强实的、兴奋的、向外表的、进行性的、功能亢进的、向上的证候;阴证是指慢性的、静的、虚弱的、抑制的、向内里的、退行性的、功能低下的、向下的证候。八纲辨证是其他各种辨证的基础。

(二)脏腑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