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如果没有李俊基
7028200000011

第11章 关于徐正雨的研究报告

报告一:关于徐正雨的几个问题

研究命题一:徐正雨是花花公子吗?

在漫画界流传着这样一句玩笑话:“男主角是用来推动剧情发展的,而男配角才是用来爱的。”如果说以前的韩剧还没有这个特色的话,如今的徐正雨正在创造着这个传奇。薛功灿是帅气英俊的,讨人喜欢的。看见他和裕邻在一起也是很让人高兴的,即使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在一起,观众也不会对编剧生出半句怨言。带着向往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功灿的帅气与能干。可是对于徐正雨,观众会更多地迷恋这个有点玩世不恭的角色。

薛功灿是代表着正直与传统,徐正雨代表着的就是不羁与反叛。每次看见他就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地在脂粉堆里打混,一样地对某个女孩一见钟情,一样地看轻功名利禄。他不是花花公子,或许他才是最心疼,最爱惜女孩的那个男子。

或许徐正雨的出场让我们都误会了他,以为他是一个游戏人生的纨绔子弟。可是仔细想想,他找到的女人是黑帮老大的情妇,到底是贪图这样的刺激,还是因为那个一直在维护他的黑帮老大的情妇身上的悲剧色彩,让他对她产生了感情?并且在后来的一集中,这个女人还不远万里地来找徐正雨。或许那个女人在徐正雨身上得到的更多的是宠爱而不是游戏。徐正雨是多情,而绝对不是滥情。

多情者,必定痴情,他们从来都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主。金庸小说里面的杨过,号称是“一见杨过误终身。”为什么?因为他对女孩子太好,也最疼惜女孩子,所以见到他的女孩都会深陷情网。可是杨过单单对小龙女情有独钟,而成就了一段旷世奇恋。转过来想,为什么徐正雨就不会是这样的男子呢?他对女孩子都是风度翩翩。记得吗?妈妈安排他去相亲,这是一场不情不愿的相亲,只要故意表现得冷淡一点就好了。可是徐正雨还是不由自主地对女孩子展现了他温柔的一面,在他借故离开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是不是对她太好了?”徐正雨对女孩子好,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尊重女性,也非常有品味以及有绅士风度的男子,并不因为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反而恰恰证明了徐正雨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是个大情痴。

研究命题二:徐正雨与母亲的关系恶劣吗?

徐正雨是由母亲抚养长大,懂得母亲抚养自己的辛苦,他虽然常常让妈妈生气,但是绝对不会不孝顺妈妈。他对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薛家爷爷都会非常的孝顺,当然也会对自己的妈妈非常的孝顺。只是母亲总是用功灿和自己比较,让徐正雨产生了逆反的心理。但是在内心,徐正雨绝对是一个非常孝顺并且钦佩母亲的孩子。或许正是因为对母亲的爱无法直接地表达,所以在对待女性的时候,他总是特别的体贴和温柔。

研究命题三:徐正雨和功灿的关系是左右徐正雨爱情的重要因素吗?

他和功灿的关系非常的好,母亲的事事比较,没有让徐正雨对功灿产生嫉妒的心理。他很理解功灿,当他说出“要知道打开那人的心,可是比获得大满贯还要难的事情”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徐正雨的内心是绝对理解功灿的。而他的玩世不恭,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和功灿在权利斗争中起正面冲突。而对裕邻的爱,也因为对手是功灿而显得有点踌躇不前。功灿的能干体现在经营管理上,而徐正雨的七窍玲珑心则体现在他对待自己的朋友和爱人的身上。而他真正的对功灿产生嫉妒的心理,就是看到裕邻如此痛苦地爱着功灿却看不到自己的心的时候。他反复地询问裕邻“功灿就那么好吗?”在他内心或许第一次真正地有这样痛苦的感受,为什么对手一定要是薛功灿?如此的优秀,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如果对手不是他,徐正雨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开始一场战争,而他有自信得到胜利。

徐正雨毕竟不是杨过,也不是贾宝玉。他没有那么幸运地和自己心爱的人心灵相通。珠裕邻不是小龙女,清心寡欲,一心认定的就是杨过,她也不是林黛玉,孤傲清高等着人来欣赏。珠裕邻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听不到徐正雨的心,也看不到徐正雨的泪。可是徐正雨却就这样生生地陷了下去,只因为珠裕邻笑的时候爽朗,哭的时候痛快;只因为珠裕邻笨得要死,却假装聪明。他的温柔无法传递给她,他的怀抱无法温暖她。他只能陪着她哭,却无法让她看见自己的泪。可知道笑着流泪才是最痛苦,徐正雨和裕邻在游戏里欢笑打闹。可是欢笑背后是徐正雨的泪啊,爱情才真正第一次对他微笑,却就残酷地宣告结束。

报告二:多情自古空余恨——情圣徐正雨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情绵绵无绝期。”前半句“多情自古空余恨”语出史清溪的《无题》,后半句“此恨绵绵无绝期”语出白居易的《长恨歌》。

在无线版《西游记》中,最出色的改动就是对天篷元帅1000次轮回,历经人间情劫的唏嘘。而天篷元帅在人间轮回经历种种人间最悲惨的爱情故事的最末,都会用这样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西游记》被介绍到西方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被我们歌颂的孙大圣,以及被我们佩服的唐僧,还有老实本分的沙僧都没有得到西方文明同样多的称颂,反而是一直被我们嘲笑和看不起的猪八戒,获得更多的共鸣和认同。猪八戒也获得了一个超级美称:“东方的大鼻子情圣。”导演刘镇伟的传奇电影《大话西游》在故事上说不定就是受到了西方这种思想的影响,只不过他颠覆性地用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孙悟空来演绎这个角色,反而弱化了在《西游记》中真正的大情圣。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可以用来做徐正雨的批语。因为徐正雨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感情最丰富的好男人。

他对待裕邻的态度,和功灿完全是两回事。功灿是在和裕邻的相处中发现这个女孩的好,而他刚开始对待裕邻的态度则完全是依靠金钱关系来维持的。徐正雨却从来没有这样过,他把女性都放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看待,尊重她。

记得那个手机事件吗?徐正雨从来没有想过用金钱来笼络裕邻的心,虽然这是靠近最好的办法。可是他却选用了这样的方式,一点也没有伤害到裕邻小小的自尊心。对比功灿刚开始对裕邻所说的话,应该不难发现,真正有绅士风度的反而是徐正雨。而裕邻在爸爸出事后,曾经到徐正雨那里企图得到正雨的帮助。徐正雨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给你钱,你会不会就离开功灿?”裕邻的反应是“真的吗?”徐正雨停了一下,露出笑容说“骗你的,我怎么可能这样做。”徐正雨从来就没有想过用金钱的方式来左右和控制裕邻,虽然裕邻已经表现出了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形象。但是徐正雨知道,裕邻心中其实有太多自尊,而他从来不会去伤害这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女孩那些仅有的骄傲。

徐正雨是第一个发现裕邻可爱的男人,在功灿还在和裕邻针锋相对的时候,徐正雨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小骗子”的可爱。在海边那一刻,或许徐正雨的心就已经被这个绝不屈服命运,把泪水藏在笑容背后的女孩所俘虏了吧?可是这个女孩欢笑不是为了他,哭泣不是为了他。他只能看着她的笑容和泪水。徐正雨的温柔在此刻展露无遗,与其让裕邻在知道自己感情后,陷入更大的痛苦,倒不如自己品尝这心酸。他的不前进,不单单是因为功灿是自己的好兄弟,也更加顾虑到裕邻的心。他的温柔在不经意间像空气一样渗透在裕邻的身边。在舞会结束时,在世璇挑衅时,也是他让裕邻摆脱尴尬。他太清醒也太明白,“难得糊涂”的境界他还没有学到。所以他的温柔与多情,让他只能品尝自己的心酸。

报告三:别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世人看不穿——谈谈徐正雨的人生哲学

不谈风月,也不说悲情,只说徐正雨对人生的态度。徐正雨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儿,他的洞察力和观察力绝对在是这部电视剧中最好的一个,就现在看来也是整个韩剧角色里面最好的一个之一。

他的玩世不恭,并非是好吃懒做,“浮生偷得半日闲”,有功灿这样老实本分又没有什么野心的好哥们照顾生意,何不顺水推舟做个顺水人情,悠哉游哉地享受生活?这就是徐正雨的处世哲学。何况顶着“海外开发部理事”头衔的他,也并非什么也没有做,至少做了收集资料的工作。依照功灿的性格,大抵是不会为了帮徐正雨而说出这样的话来的。在他抓住跑到济洲岛的徐正雨的时候,说了一句:“你到底要混到什么时候?”从责备的语气来看,功灿对徐正雨也有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而功灿本身是一个很讨厌说谎的人。

这样看来,徐正雨也并非一个真正的“吃闲饭”的,而他只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海外开发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反感开会,按时上下班,对别人发号施令的徐正雨来说,应该是最适合不过的位置。

因为这样的玲珑剔透,徐正雨才作出这样的选择。“一山岂能有二虎”,君不见多少至亲血脉为了些许财产争得头破血流反目成仇。正雨和功灿从小一起长大,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按照他对功灿的了解,当然知道功灿心中不会有太多花花肠子要侵吞自己家的财产,既然如此又何必为了权力之争伤及兄弟情义?可是对寡居的母亲的期待,要怎么才能逃避?他选择了一张“玩世不恭”的壳来保护他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游戏人间的徐正雨,一个逍遥自得的徐正雨。“别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世人看不穿。”功名利禄本是身外物,在能够保证母亲和自己的生活不受到侵害的时候,又何必苦苦执著地放不开那些身外物呢?

可惜徐正雨毕竟还是一介凡人,不然以他这道行,真可以算得上是得道高僧了。他终归还是逃不脱一个“情”字的纠缠。裕邻的爱可以骗过所有人,除了徐正雨。功灿的感情,甚至可骗过自己的心,却还是无法骗过正雨。都说“心中有爱的人,才能看见别人背上的羽翼。”正因为徐正雨心中藏着太多的爱,所以才能从别人的眼睛中看到情。他想过要逃,也想过要避。可是却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小,他早已经无处可逃。“既然是为别的男人留下的泪,就不要在我的面前展露你的美丽。”这是一句多么心酸的台词和心声?怎么能够出自这个剔透的人儿的口中?可是他还是说出来了,说他心痛,说他为了她难受。因为在剔透的人儿,遇到了“情”遇到了“爱”也就再也看不清世界了。

报告四:面若冠玉的美少年——从审美角度看徐正雨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李俊基的第一眼,反应都是好像女生。的确,标准的丹凤眼,顾盼留情,让人心慌意乱。可是也有很多人说这样的长相是后现代审美标准下看到的美丽,一个男子的帅气要看体现出的阳刚。大抵的意思是说,李俊基长相过于阴柔,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

其实,东西方文明对男子的英俊的审美在历史上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近200年西风渐进才让东西方文化对审美大致上统一了起来,并且是朝着西方文明的一边靠拢。翻开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大帅哥们,无一不是依靠俊秀,美丽出名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是依靠肌肉的。像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大卫”一样的人,在中国古代说不定就算不上什么帅哥了。由古至今,中国公认绝无异议的第一大帅哥,名字叫潘安,就是一个长相极其柔美,面若冠玉的俊俏男人。

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来看,如此的审美差异出现并不奇怪。西方是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要经济基础,男人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养育家庭和女子。东方国家,以中国为代表,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对身体的要求比较小,同时拥有土地的上层社会根本就不需要劳作。因此男人肌肤雪白,容貌姣好是上层社会的重要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