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70327000000001

第1章 推荐序一:如果早20年看到这本书,妈妈就可以没有遗憾地离开……

陈安仪(资深媒体人)

每一对母女,或多或少都有一世的爱恨纠葛,这好像是一个避免不了的宿命——因为这世界上,再没有一种关系,比母女之间更加亲密幽微、复杂难解,且又影响深远。偏偏,因为中国人一句源远流长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让很多女人一辈子煎熬其中,找不到出口。

我的外婆和母亲,就是一对最典型的例子。大约十年前,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亲密仇敌》,描述的就是她们之间互相折磨,至死方休的故事。令人大感惊讶的是,文章发布之后,点阅率极高。这十年来,不断有女性读者写信给我,感谢我的文章让她们获得了力量,让她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原来纠缠了一辈子的痛苦、罪恶和疑惑,并非自己罪有应得。七十四则一字一泪的留言中,我看到了许多从小受虐的“女儿”,长大之后成了伤痕累累的“女人”。如果她们不曾疗愈自己,不曾学习医治自己心灵的方法,那么,这些曾经痛苦悲惨的女儿,将来仍然可能变成严重失职的母亲,一代代传承这如同天谴的“母女枷锁”。

自我有记忆以来,母亲和外婆就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母亲说,外婆一直不喜欢她,不论她做得再多:煮饭,烧菜,洗衣,一手带大小她十四岁的妹妹……但外婆从来不曾称赞过她。妈妈从小不停地受到外婆各种恶毒的咒骂:“看看你这个下贱的样子!”“一副下女样!”让人不敢相信,这些话出自亲生母亲之口。

此外,种种光怪陆离的遭遇,包括小时候,外婆一发脾气就勒住她的脖子,威胁要把她掐死;嫌弃她不会读书,长得胖,不好看;永远不给她合身的衣服穿,甚至在与父亲相亲那天,母亲还得在厨房里生煤球炉,搞得一脸黑漆漆,然后,外婆竟还坐在客厅里,跟第一次见面的爸爸告状,说她不学好,半夜偷溜出去跟男人跳舞……令人匪夷所思。

外婆除了用动不动就晕倒、寻死寻活,惹得外公发怒、全家鸡犬不宁,作为达成目的的要挟手段之外,还有强烈的金钱控制欲与嫉妒心。外婆要求管控所有孩子的金钱,即使孩子婚后也不例外。总而言之,在母亲的口中,外婆简直就是个现代后母,既心机深,又会演戏,甚至心理变态地嫉妒女儿嫁得比她好……但是,奇怪的是,外婆始终对我很好。虽然,在母亲的口中,那只是“做样子”,但童年记忆中的外婆,对我始终言笑晏晏,和蔼可亲。

随着我长大,母亲和外婆的战争愈演愈烈,而我,更成了双方角力的对象。我听母亲抱怨外婆、外婆数落母亲,三十年来已经麻木了,双方的台词,我都能倒背如流。刚开始,我还试图拉拢、解释,帮双方说好话,但结果总是碰一鼻子灰。母亲觉得我站在外婆那一边,不了解真相;外婆也怪我是母亲的女儿,只会帮母亲来气她。因此,我慢慢学会,不去提这些敏感话题,也不再试图为双方和解,只是做我应当做的,为人女、孙的陪伴。

直到母亲得了癌症。从发病至临终,外婆一次都没有来探望过母亲,甚至连一通电话也没有。母亲嘴上说“看开了”,但背地里总是暗自流泪。我知道,母亲心里渴望的是她从来没有拥有过的母亲的赞美、肯定、拥抱和爱。我知道母亲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她虽然拥有忠贞的伴侣、争气的儿女、成功的家庭,但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欠缺了一角——母女间亲密的亲情。

这一点,我真的很幸运。从来没享受过母爱的母亲,虽然刚开始也不太懂得传达她的爱给我,但是,她一再地告诉我,她绝不会像外婆对待她一样地对待我,也努力地调整她自己的言行。因此,在经历过我狂狷不羁的青春年少、叛逆冲突之后,天性的母爱还是胜过一切——母亲展开双臂迎接我的回归。因此我们之间,有了完美的结局。

多年来,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与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天底下竟然会有伤害自己子女的母亲?为什么这么多女儿“想爱妈妈,竟然这么难?”终于,这本《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38种暖方式,把母女关系爱回来》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心理师黄惠萱利用个案的故事,让我有拨云见日之感。看完了本书中二十种让女儿痛苦、煎熬的母亲类型,我除了忐忑不安地检视自己之外,也终于明白,我的外婆,正是那个“残忍的母亲”,而母亲竭力一生,不想当个“分裂的女儿”。

只可惜,我母亲早走了二十年,我来不及带着这本书里的“疗心练习”去教导亲爱的母亲:“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以自信取代怀疑”,“以客观事实破除对方的操弄”,要以“拒绝”和“中断”去面对外婆的心理缺陷。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地活着”,因为我们三个孩子和爸爸的爱,就是你的美好人生……

但是,我相信许许多多、受困于母女关系的女孩和女人,皆将因这本书而自我疗愈。“当带伤的女人成为母亲”,书中三十八个疗心练习,将陪伴在痛苦中的每一个你,让你摆脱心灵困境,享受美满人生。